孫子兵法 · 火攻篇
孫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火庫,五曰火隊。
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
發火有時,起火有日。
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
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變而應之。
火發於內,則早應之於外。
火發兵靜者,待而勿攻,極其火力,可從而從之,不可從而止。
火可發於外,無待於內,以時發之。
火發上風,無攻下風。
晝風久,夜風止。
凡軍必知有五火之變,以數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強。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
夫戰勝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兇,命曰費留。
故曰:明主慮之,良將修之。
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
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
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火攻篇主要講訴對敵作戰火的使用原則,包括火攻的目標、使用火攻的條件以及火攻發起後根據戰況所做的兵力調配部署。
火人:火,作動詞用,意爲燒火、放火。
人,此指人馬。
火人,放火焚燒敵軍的人馬。
火積:積,積蓄、積藏,這裏指積藏的軍用糧草。
火積,放火焚燒敵軍積藏的糧草。
火輜:輜,輜重包括武器、兵車,以及各種軍用器械。
火輜,放火焚燒敵軍的各種軍用物資。
月在箕、壁、翼、軫:月,星宿、星座。
中國古代天文學家認爲天空有二十八星宿,這箕、壁、翼、軫就是其中的四座。
月在箕、壁、翼、軫,這裏指當月亮運行經過箕、壁、翼、軫這四座的日子。
必因五火之變而應之:因,依據。
五火之變,這裏指火人、火積、火輜、火庫、火隊五種火攻形式所引起的敵情變化。
應,相應、策應。
必因五火之變而應之,必須依據五種火攻形式所引起的敵情變化分別採取相應的配合措施。
火發於內:內,指敵軍營內。
火發於內,在敵軍軍營裏放火。
則早應之於外:早,提早。
早應之於外,提前從外部策應。
火發兵靜者:兵,指敵軍。
火發兵靜者,火已燃起但敵軍依然表現鎮靜。
待而勿攻:要耐心等待而不應急於進攻。
火發上風:上風相對於下風而言,指火焰起時,煙霧飛行的順風方向。
火發上風,在上風方向起了火。
凡軍必知有五火之變:凡是用兵的人都必須懂得有五種火攻形式及其所引起的敵情變化。
以數守之:數,規律、法則,這裏指氣象變化的規律。
以數守之,指按照氣象變化的規律,等待火攻的時機。
以火佐攻者明:以火攻作爲向敵人進攻的輔助方法效果很明顯。
以水佐攻者強:用水攻的方法輔助進攻,就能使攻勢大大增強。
水可以絕:用水攻的方法可以隔斷敵軍的聯繫或者斷絕敵軍的糧道。
不可以奪:用火攻的方法可以燒燬掉敵軍的人馬和物資。
孫子說:火攻有五種目標:一是焚燒敵軍的人馬,二是焚燒敵軍的糧草積聚,三是焚燒敵軍的輜重,四是焚燒敵軍的倉庫,五是焚燒敵軍的運輸設施。
實施火攻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發火器材必須經常準備好。
發火還要選擇有利的時候,起火要選準有利的日期。
所謂有利的時候,指的是天氣乾燥;所謂有利的日期,指月亮運行到“箕”、“壁”、“翼”、“軫”4個星宿的位置,凡是月亮運行到這4個星宿位置時,就是起風的日子。
凡用火攻,必須根據上述五種火攻所造成的情況變化,適時地運用兵力加以策應。
從敵人內部放火,就要及早派兵從外面策應。
火已燒起,而敵軍仍能保持鎮靜的,要觀察等待,不要馬上進攻,等火勢燒到最旺的時候,視情況可以進攻就進攻,不可以進攻就停止。
火也可以從外面放,那就不必等待內應,只要時機和條件成熟就可以放火。
火發於上風,不可從下風進攻。
白天風颳久了,夜晚風就會停止。
軍隊必須懂得五種火攻方法的變化運用,等候具備條件,然後實施火攻。
用火來輔助進攻的,明顯地容易取勝;用水來輔助進攻的,攻勢可以加強。
水可以斷絕敵人的聯繫,卻不能燒燬敵人的蓄積。
凡打了勝仗,攻取了土地、城池,而不能夠鞏固勝利,是危險的,這就叫做“費留”。
因此明智的國君一定要慎重地考慮這個問題,優秀的將帥必須認真處理這個問題。
不是對國家有利,就不要採取軍事行動,沒有取勝的把握,就不要隨便用兵,不到危急緊迫之時,就不要輕易開戰。
國君不可憑一時的惱怒而興兵打仗,將帥不可憑一時的怨憤而與敵交戰。
符合國家利益就行動,不符合國家利益就停止。
惱怒可以重新歡喜,怨憤可以重新高興,國亡了就不能再存,人死了不能再活。
所以明智的國君對戰爭問題一定要慎重,良好的將帥對戰爭問題一定要警惕,這是安定國家和保全軍隊的關鍵!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5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