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 · 卷二百六十 · 唐紀七十六
起旃蒙單閼,盡柔兆執徐,凡二年。
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上之下乾寧二年(乙卯,公元八九五年)
春,正月,辛酉,幽州軍民數萬以麾蓋歌鼓迎李克用入府舍;克用命李存審、劉仁恭將兵略定巡屬。
癸未,硃全忠遣其將硃友恭圍兗州,硃瑄自鄆以兵糧救之,友恭設伏,敗之於高梧,盡奪其餉,擒河東將安福順、安福慶。
己已,以給事中陸希聲爲戶部侍郎、同平章事。
希聲,元方五世孫也。
壬申,護國節度使王重盈薨,軍中請以重榮子行軍司馬珂知留後事。
珂,重盈兄重簡之子也,重榮養以爲子。
楊行密表硃全忠罪惡,請會易定、兗、鄆、河東兵討之。
董昌將稱帝,集將佐議之。
節度副使黃碣曰:“今唐室雖微,天人未厭。
齊桓、晉文皆翼戴周室以成霸業。
大王興於畎畝,受朝廷厚恩,位至將相,富貴極矣,奈何一旦忽爲族滅之計乎!碣寧死爲忠臣,不生爲叛逆!”昌怒,以爲惑衆,斬之,投其首於廁中,罵之曰:“奴賊負我!好聖明時三公不能待,而先求死也!”並殺其家八十口,同坎瘞之。
又問會稽令吳鐐,對曰:“大王不爲真諸侯以傳子孫,乃欲假天子以取滅亡邪!”昌亦族誅之。
又謂山陰令張遜曰:“汝有能政,吾深知之,俟吾爲帝,命汝知御史臺。
”遜曰:“大王起石鏡鎮,建節浙東,榮貴近二十年,何苦效李錡、劉闢之所爲乎!浙東僻處海隅,巡屬雖有六州,大王若稱帝,彼必不從,徒守孤城,爲天下笑耳!”昌又殺之,謂人曰:“無此三人者,則人莫我違矣!”二月,辛卯,昌被兗冕登子城門樓,即皇帝位。
悉陳瑞物於庭以示衆。
先是,鹹通末,吳、越間訛言山中有大鳥,四目三足,聲雲“羅平天冊”,見者有殃,民間多畫像以祀之。
及昌僭號,曰:“此吾鸑鷟也。
”乃自稱大越羅平國,改元順天,署城樓曰天冊之樓,令羣下謂己曰:“聖人”。
以前杭州刺史李邈、前婺州刺史蔣瑰、兩浙鹽鐵副使杜郢、前屯田郎中李瑜爲相。
又以吳瑤等皆爲翰林學士、李暢之等皆爲大將軍。
昌移書錢鏐,告以權即羅平國位,以鏐爲兩浙都指揮使。
鏐遺昌書曰:“與其閉門作天子,與九族、百姓俱陷塗炭,豈若開門作節度使,終身富貴邪!及今悛悔,尚可及也!”昌不聽,鏐乃將兵三萬詣越州城下,至迎恩門見昌,再拜言曰:“大王位兼將相,奈何捨安就危!鏐將兵此來,以俟大王改過耳。
若天子命將出師,縱大王不自惜,鄉里士民何罪,隨大王族滅乎!”昌懼,致犒軍錢二百萬,執首謀者吳瑤及巫覡數人送於鏐,且請待罪天子。
鏐引兵還,以狀聞。
王重盈之子保義節度使珙、晉州刺史瑤舉兵擊王珂,表言珂非王氏子。
與硃全忠書,言“珂本吾家蒼頭,不應爲嗣。
”珂上表自陳,且求援於李克用。
上遣中使諭解之。
上重李溪文學,乙未,復以溪爲戶部侍郎、同平章事。
己酉,硃全忠軍於單父,爲硃友恭聲援。
李克用表劉仁恭爲盧龍留後,留兵戍之;壬子,還晉陽。
嬀州人高思繼兄弟,在武幹,爲燕人所服,克用皆以爲都將,分掌幽州兵;部下士卒,皆山北之豪也,仁恭憚之。
久之,河東兵戍幽州者暴橫,思繼兄弟以法裁之,所誅殺甚多。
克用怒,以讓仁恭,仁恭訴稱高氏兄弟所爲,克用俱殺之。
仁恭欲收燕人心,復引其諸子置帳下,厚撫之。
崔昭緯與李茂貞、王行瑜深相結,得天子過失,朝廷機事,悉以告之。
邠寧節度副使崔鋋,昭緯之族也,李溪再入相,昭緯使鋋告行瑜曰:“曏者尚書令之命已行矣,而韋昭度沮之,今又引李溪爲同列,相與熒惑聖聽,恐復有杜太慰之事。
”行瑜乃與茂貞表稱溪奸邪,昭度無相業,宜罷居散秩。
上報曰:“軍旅之事,聯則與籓鎮圖之;至於命相,當出朕懷。
”行瑜等論列不已,三月,溪復罷爲太子少師。
王珙、王瑤請朝廷命河中帥,詔以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崔胤同平章事,充護國節度使;以戶部侍郎、判戶部王摶爲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王珂,李克用之婿也。
克用表重榮有功於國,請賜其子珂節鉞。
王珙厚結王行瑜、李茂貞、韓建三帥,更上表稱珂非王氏子,請以珂爲陝州、珙爲河中。
上諭以先已允克用之秦,不許。
加王鎔兼侍中。
楊行密浮淮至泗州,防禦使臺濛盛飾供帳,行密不悅。
既行,濛於臥內得補綻衣,馳使歸之。
行密笑曰:“吾少貧賤,不敢忘本。
”濛甚慚。
行密攻濠州,撥之,執刺史張璲。
行密軍士掠得徐州人李氏之子,生八年矣,行密養以爲子,行密長子渥憎之;行密謂其將徐溫曰:“此兒質狀性識,頗異於人,吾度渥必不能容,今賜汝爲子。
”溫名之曰知誥。
知誥事溫,勤孝過於諸子。
嘗得罪於溫,溫笞而逐之;及歸,知誥迎拜於門。
溫問:“何故猶在此?”知誥泣對曰:“人子舍父母將何之!父怒而歸母,人情之常也。
”溫以是益愛之,使掌家事,家人無違言。
及長,喜書善射,識度英偉。
行密常謂溫曰:“知誥俊傑,諸將子皆不及也。
”丁亥,行密圍壽州。
上以郊畿多盜,至有逾垣入宮或侵犯陵寢者,欲令宗室諸王將兵巡警,又欲使之四方撫慰籓鎮。
南北司用事之臣恐其不利於己,交章論諫。
上不得已,夏,四月,下詔悉罷之。
朝廷以董昌有貢輸之勤,今日所爲,類得心疾,詔釋其罪,縱歸田裏。
戶部侍郎、同平章事陸希聲罷爲太子少師。
楊行密圍壽州,不克,將還;庚寅,其將硃延壽請試往更攻,一鼓撥之,執剌史江從勖。
行密以延壽權知壽州團練使。
未幾,汴兵數萬攻壽州,州中兵少,吏民忷懼。
延壽制,軍中每旗二十五騎。
命黑雲隊長李厚將十旗擊汴兵,不勝;延壽將斬之,厚稱衆寡不敵,願益兵更往,不勝則死。
都押牙汝陽柴再用亦爲之請,乃益以五旗。
厚殊死戰,再用助之,延壽悉衆乘之,汴兵敗走。
厚,蔡州人也。
行密又遣兵襲漣水,撥之。
錢鏐表董昌僭逆,不可赦,請以本道兵討之。
太傅、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韋昭度以太保致仕。
戊戌,以劉建鋒爲武安節度使。
建鋒以馬殷爲內外馬步軍都指揮使。
楊行密遣使詣錢鏐,言董昌已改過,宜釋之;亦遣詣昌,使趣朝貢。
河東遣其將史儼、李承嗣以萬騎馳入於鄆,硃友恭退歸於汴。
五月,詔削董昌官爵,委錢鏐討之。
初,王行瑜求尚書令不獲,由是怨朝廷。
畿內有八鎮兵,隸左右軍。
郃陽鎮近華州,韓建求之;良原鎮近邠州,王行瑜求之。
宦官曰:“此天子禁軍,何可得也!”王珂、王珙爭河中,行瑜、建及李茂貞皆爲珙請,不能得,恥之。
珙使人語三帥曰:“珂不受代而與河東昏姻,必爲諸公不利,請討之。
”行瑜使其弟匡國節度使行約攻河中,珂求救於李克用。
行瑜乃與茂貞、建各將精兵數千入朝,甲子,至京師,坊市民皆竄匿。
上御安福門以待之,三帥盛陳甲兵,拜伏舞蹈於門下。
上臨軒,親詰之曰:“卿輩不奏請俟報,輒稱兵入京城,其志欲何爲乎?若不能事朕,今日請避賢路!”行瑜、茂貞流汗不能言,獨韓建粗述入朝之由。
上與三帥宴,三帥奏稱:“南、北司互有朋黨,墮紊朝政。
韋昭度討西川失策,李溪作相,不合衆心,請誅之。
”上未之許。
是日,行瑜等殺昭度、溪於都亭驛,又殺樞密使康尚弼及宦官數人。
又言:“王珂、王珙嫡庶不分,請除王珙河中,徙王行約於陝,王珂於同州。
”上皆許之。
始,三帥謀廢上,立吉王保;至是,聞李克用已起兵於河東,行瑜、茂貞各留兵二千人宿衛京師,與建皆辭還鎮。
貶戶部尚書楊堪爲雅州刺史。
堪,虞卿之子,昭度之舅也。
初,崔胤除河中節度使,河東進奏官薛志勤揚言曰:“崔公雖重德,以之代王珂,不若光德劉公於我公厚也。
”光德劉公者,太常卿劉崇望也。
及三帥入朝,聞志勤之言,貶崇望昭州司馬。
李克用聞三鎮兵犯闕,即日遣使十三輩發北部兵,期以來月渡河入關。
六月,庚寅,以錢鏐爲浙東招討使;鏐復發兵擊董昌。
辛卯,以前均州刺史孔緯、繡州司戶張浚併爲太子賓客。
壬辰,以緯爲吏部尚書,復其階爵;癸已,拜司空,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以張浚爲兵部尚書、諸道租庸使。
時緯居華州,浚居長水,上以崔昭緯等外交籓鎮,朋黨相傾,思得骨鯁之士,故驟用緯、浚。
緯以有疾,扶輿至京師,見上,涕泣固辭;上不許。
李克用大舉蕃、漢兵南下,上表稱王行瑜、李茂貞、韓建稱兵犯闕,賊害大臣,請討之,又移檄三鎮,行瑜等大懼。
克用軍至絳州,刺史王瑤閉城拒之;克用進攻,旬日,拔之。
斬瑤于軍門,殺城中違拒者千餘人。
秋,七月,丙辰朔,克用至河中,王珂迎謁於路。
匡國節度使王行約敗於朝邑,戊午,行約棄同州走,己未,至京師。
行約弟行實時爲左軍指揮使,帥衆與行約大掠西市。
行實奏稱同華已沒,沙陀將至,請車駕幸邠州。
庚申,樞密使駱全瓘奏請車駕幸鳳翔。
上曰:“朕得克用表,尚駐軍河中。
就使沙陀至此,朕自有以枝梧,卿等但各撫本軍,勿令搖動。

右軍指揮使李繼鵬,茂貞假子也,本姓名閻珪,與駱全瓘謀劫上幸鳳翔。
中尉劉景宣與王行實知之,欲劫上幸邠州。
孔緯面折景宣,以爲不可輕離宮闕。
向晚,繼鵬連奏請車駕出幸,於是王行約引左軍攻右軍,於樓前侍衛。
繼鵬復縱火焚宮門,煙炎蔽天。
時有鹽州六都兵屯京師,素爲兩軍所憚,上急召令入衛;既至,兩軍退走,各歸邠州及鳳翔。
城中大亂,互相剽掠,上與諸王及親近幸李筠營,護蹕都頭李居實帥衆繼至。
或傳王行瑜、李茂貞欲自來迎車駕,上懼爲所迫,辛酉,以筠、居實兩都兵自衛,出啓夏門,趣南山,宿莎城鎮。
士民追從車駕者數十萬人,比至谷口,暍死者三之一,夜,復爲盜所掠,哭聲震山谷。
時百官多扈從不及,戶部尚書、判度支及鹽鐵轉運使薛王知柔獨先至,上命權知中書事及置頓使。
壬戌,李克用入同州。
崔昭緯、徐彥若、王摶至莎城。
甲子,上徙幸石門鎮,命薛王知柔與知樞密院劉光裕還京城,制置守衛宮禁。
丙寅,李克用遣節度判官王瑰奉表問起居。
丁卯,上遣內侍郗廷昱齎詔詣李克用軍,令與王珂各發萬騎同赴新平。
又詔彰義節度使張鐇以涇原兵控扼鳳翔。
李克用遣兵攻華州;韓建登城呼曰:“僕於李公未嘗失禮,何爲見攻?”克用使謂之曰:“公爲人臣,逼逐天子,公爲有禮,孰爲無禮者乎!”會郗廷昱至,言李茂貞將兵三萬至盩厔,王行瑜將兵至興平,皆欲迎車駕,克用乃釋華州之圍,移兵營渭橋。
以薛王知柔爲清海節度使、同平章事,仍權知京兆尹、判度支,充鹽鐵轉運使,俟反正日赴鎮。
上在南山旬餘,士民從車駕避亂者日相驚曰:“邠、岐兵至矣!”上遣延王戒丕詣河中,趣李克用令進兵。
壬午,克用發河中。
八月,上遣供奉官張承業詣克用軍。
承業,同州人,屢奉使於克用,因留監其軍。
己丑,克用進軍渭橋,遣其將李存貞爲前鋒;辛卯,撥永壽,又遣史儼將三千騎詣石門侍衛。
癸已,遣李存信、李存審會保大節度使李思孝攻王行瑜黎園寨,擒其將王令陶等,獻於行在。
思孝本姓拓跋,思恭之弟也。
李茂貞懼,斬李繼鵬,傳首行在,上表請罪,且遣使求和於克用。
上覆遣延王戒丕、丹王允諭克用,令且赦茂貞,併力討行瑜,俟其殄平,當更與卿議之。
且命二王拜克用爲兄。
以前河中節度使崔胤爲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戊戌,削奪王行瑜官爵。
癸卯,以李克用爲邠寧四面行營都招討使,保大節度使李思孝爲北面招討使,定難節度使李思諫爲東面招討使,彰義節度使張鐇爲西面招討使。
克用遣其子存勖詣行在,年十一,上奇其狀貌,撫之曰:“兒方爲國之棟樑,它日宜盡忠於吾家。
”克用表請上還京;上許之。
令克用遣騎三千駐三橋爲備禦。
辛亥,車駕還京師。
壬子,司空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崔昭緯罷爲右僕射。
以護國留後王珂、盧龍留後劉仁恭各爲本鎮節度使。
時宮室焚燬,未暇完葺,上寓居尚書省,百官往往無袍笏僕馬。
以李克用爲行營都統。
九月,癸亥,司空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孔緯薨。
辛未,硃全忠自將擊硃瑄,戰於梁山;瑄敗走還鄆。
李克用急攻梨園,王行瑜求救於李茂貞,茂貞遣兵萬人屯龍泉鎮,自將兵三萬屯咸陽之旁。
克用請詔茂貞歸鎮,仍削奪其官爵,欲分兵討之。
上以茂貞自誅繼鵬,前已赦宥,不可復削奪誅討,但詔歸鎮,仍令克用與之和解。
以昭義節度使李罕之檢校侍中,充邠寧四面行營副都統。
史儼敗邠寧兵於雲陽,擒雲陽鎮使王令誨等,獻之。
王建遣簡州刺史王宗瑤等將兵赴難;甲戌,軍於綿州。
董昌求救於楊行密,行密遣泗州防禦使臺濛攻蘇州以救之,且表昌引咎,願修職貢,請復官爵。
又遺錢鏐書,稱:“昌狂疾自立,已畏兵諫,執送同惡。
不當復伐之。

冬,十月,丙戌,河東將李存貞敗邠寧軍於梨園北,殺千餘人。
自是梨園閉壁不敢出。
貶右僕射崔昭緯爲梧州司馬。
魏國夫人陳氏,才色冠後宮;戊子,上以賜李克用。
克用令李罕之、李存信等急攻梨園;城中食盡,棄城走。
罕之等邀擊之,所殺萬餘人,克梨園等三寨,獲王行瑜子知進及大將李元福等;克用進屯梨園。
庚寅,王行約、王行實燒寧州遁去。
克用奏請以匡國節度使蘇文建爲靜難節度使,趣令赴鎮,且理寧州,招撫降人。
上遷居大內。
硃全忠遣都將葛從周擊兗州,自以大軍繼之。
癸卯,圍兗州。
楊行密遣寧國節度使田頵、潤州團練使安仁義攻杭州鎮戍以救董昌,昌使湖州將徐淑會淮南將魏約共圍嘉興。
錢鏐遣武勇都指揮使顧全武救嘉興,破烏墩、光福二寨。
淮南將柯厚破蘇州水柵。
全武,餘姚人也。
義武節度使王處存薨,軍中推其子節度副使郜爲留後。
以京兆尹武邑孫亻屋爲兵部侍郎、同平章事。
王行瑜以精甲五千守龍泉寨,李克用攻之。
李茂貞以兵五千救之,營於鎮西。
李罕之擊鳳翔兵,走之,十一月,丁巳,撥龍泉寨。
行瑜走入邠州,遣使請降於克用。
齊州刺史硃瓊舉州降於硃全忠。
瓊,瑾之從父兄也。
衢州刺史陳儒卒,弟岌代之。
李克用引兵逼邠州,王行瑜登城,號哭謂克用曰:“行瑜無罪,迫脅乘輿,皆李茂貞及李繼鵬所爲。
請移兵問鳳翔,行瑜願束身歸朝。
”克用曰:“王尚父何恭之甚!僕受詔討三賊臣,公預其一,束身歸朝,非僕所得專也。
”丁卯,行瑜挈族棄城走。
克用入邠州,封府庫,撫居人,命指揮使高爽權巡撫軍城,奏趣蘇文建赴鎮。
行瑜走至慶州境,部下斬行瑜,傳首。
硃瑄遣其將賀瑰、柳存及河東將何懷寶將兵萬餘人襲曹州,以解兗州之圍。
瑰,濮陽人也。
丁卯,全忠自中都引兵夜追之,比明,至鉅野南,及之,屠殺殆盡,生擒瑰存、懷寶,俘士卒三千餘人,是日晡後,大風沙塵晦冥,全忠曰:“此殺人未足耳!”下令所得之俘盡殺之。
庚午,縛瑰等徇於兗州城下,謂硃瑾曰:“卿兄已敗,何不早降!”
丁丑,雅州刺史王宗侃攻撥利州,執刺史李繼顒,斬之。
硃瑾僞遣使請降於硃全忠,全忠自就延壽門下與瑾語。
瑾曰:“欲送符印,願使兄瓊來領之。
”辛巳,全忠使瓊往,瑾立馬橋上,伏驍果董懷進於橋下,瓊至,懷進突出,擒之以入,須臾,擲首城外。
全忠乃引兵還,以瓊弟玭爲齊州防禦使,殺柳存、何懷寶;聞賀瑰名,釋而用之。
李克用旋軍渭北。
加靜難節度使蘇文建同平章事。
蔣勳求爲邵州刺史,劉建鋒不許,勳乃與鄧繼崇起兵,連飛山、梅山蠻寇湘潭,據邵州,使其將申德昌屯定勝鎮以扼潭人。
十二月,甲申,閬州防禦使李繼雍、蓬州刺史費存、渠州刺史陳璠各帥所部兵奔王建。
乙酉,李克用軍於雲陽。
王建奏:“東川節度使顧彥暉不發兵赴難,而掠奪輜重,遣瀘州刺史馬敬儒斷峽路,請興兵討之。
”戊子,華洪大破東川兵於楸林,俘斬數萬,拔揪林寒。
乙未,進李克用爵晉王,加李罕之兼侍中,以河東大將蓋寓領容管觀察使;自餘克用將佐、子孫並進官爵。
克用性嚴急,左右小有過輒死,無敢違忤;惟蓋寓敏慧,能揣其意,婉辭裨益,無不從者。
克用或以非罪怒將吏,寓必陽助之怒,克用常釋之;有所諫諍,必徵近事爲喻;由是克用愛信之,境內無不依附,權與克用侔。
朝廷及鄰道遣使至河東,其賞賜賂遺,先入克用,次及寓家。
硃全忠數遣數人間之,及揚言云蓋寓已代克用,而克用待之益厚。
丙申,王建攻東川,別將王宗弼爲東川兵所擒,顧彥暉畜以爲子,戊戌,通州刺史李彥昭將所部兵二千降於建。
李克用遣掌書記李襲吉入謝恩,密言於上曰:“比年以來,關輔不寧,乘此勝勢,遂取鳳翔,一勞永逸,時不可失。
臣屯軍渭北,專俟進止。
”上謀於貴近,或曰:“茂貞覆滅,則沙陀大盛,朝廷危矣!”上乃賜克用詔,褒其忠款,而言:“不臣之狀,行瑜爲甚。
自朕出幸以來,茂貞、韓建自知其罪,不忘國恩,職貢相繼,且當休兵息民。
”克用奉詔而止。
既而私於詔使曰:“觀朝廷之意,似疑克用有異心也。
然不去茂貞,關中無安寧之日。
”又詔免克用入朝,將佐或言:“今密邇闕庭,豈可不入見天子,!”克用猶豫未決,蓋寓言於克用曰:“曏者王行瑜輩縱兵狂悖,致鑾輿播越,百姓奔散。
今天子還未安席,人心尚危,大王若引兵渡渭,竊恐復驚駭都邑。
人臣盡忠,在於勤王,不在入覲,願熟圖之!”克用笑曰:“蓋寓尚不欲吾入朝,況天下之人乎!”乃表稱:“臣總帥大軍,不敢徑入朝覲,且懼部落士卒侵擾渭北居人。
”辛亥,引兵東歸。
表至京師,上下始安。
詔賜河東士卒錢三十萬緡。
克用既去,李茂貞驕橫如故,河西州縣多爲茂貞所據,以其將胡敬璋爲河西節度使。
硃全忠之去兗州也,留葛從周將兵守之,硃瑾閉城不復出,從周將還,乃揚言“天平、河東救兵至,引兵西北邀之,”夜半,潛歸故寨。
瑾以從周精兵悉出,果出兵攻寨。
從周突出奮擊,殺千餘人,擒其都將孫漢筠而還。
加鎮海節度使錢鏐兼侍中。
彰義節度使張鐇薨,以其子璉權知留後。
硃瑄、硃瑾屢爲硃全忠所攻,民失耕稼,財力俱弊。
告急於河東,李克用遣大將史儼、李承嗣將數千騎假道於魏以救之。
安州防禦使家晟與硃全忠親吏蔣玄暉有隙,恐及禍,與指揮使劉士政、兵馬監押陳可璠將兵三千襲桂州,殺經略使周元靜而代之。
晟醉侮可璠,可璠手刃之,推士政知軍府事,可璠自爲副使。
詔即以士政爲桂管經略使。
玄暉,吳人也。
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上之下乾寧三年(丙辰,公元八九六年)
春,正月,西川將王宗夔攻拔龍州,殺刺史田昉。
丁已,劉建鋒遣都指揮使馬殷將兵討蔣勳,攻定勝寨,破之。
辛未,安仁義以舟師至湖州,欲渡江應董昌,錢鏐遣武勇都指揮使顧全武、都知兵馬使許再思守西陵,仁義不能度。
昌遣其將湯臼守石城,袁邠守餘姚。
閏月,克用遣蕃、漢都指揮使李存信將萬騎假道於魏以救兗、鄆,軍於莘縣。
硃全忠使人謂羅弘信曰:“克用志吞河朔,師還之日,貴道可憂。
”存信戢衆不嚴,侵暴魏人。
弘信怒,發兵三萬夜襲之。
存信軍潰退。
保洺州,喪士卒什二三,委棄資糧兵械萬樓;史儼、李承嗣之軍隔絕不得還。
弘信自是與河東絕,專志於汴。
金忠方圖兗、鄆,畏弘信議其後,弘信每有贈遺,全忠必對使者北向拜授之,曰:“六兄於予,倍年以長,固非諸鄰之比。
”弘信信之,全忠以是得專意東方。
丁亥,果州刺史張雄降於王建。
二月,戊辰,顧全武、許再思敗湯臼於石城。
上用楊行密之請,赦董昌,復其官爵;錢鏐不從。
以通王滋判侍衛諸將事。
硃全忠薦兵部尚書張浚,上欲復相之;李克用表請發兵擊全忠,且言“浚朝爲相,臣則夕至闕庭!”京師震懼,上下詔和解之。
三月,以天雄留後李繼徽爲節度使。
保大節度使李思孝表請致仁,薦弟思敬自代,詔以思孝爲太師,致仕,思敬爲保大留後。
硃全忠遣龐師古將兵伐鄆州,敗鄆兵於馬頰,遂抵其城下。
己酉,顧全武等攻餘姚,明州刺史黃晟遣兵助之;董昌遣其將徐章救餘姚,全武擊擒之。
夏,四月,辛酉,河漲,將毀滑州城,硃全忠命決爲二河,夾滑城而東,爲害滋甚。
李克用擊羅弘信,攻洹水,殺魏兵萬餘,進攻魏州。
武安節度使劉建鋒既得志,嗜酒,不親政事。
長直兵陳贍妻美,建鋒私之。
贍袖鐵撾擊殺建鋒;諸將殺贍,迎行軍司馬張佶爲留後。
佶將入府,馬忽踶齧,傷左髀。
時馬殷攻邵州未下,佶謝諸將曰:“馬公勇而有謀,寬厚樂善,吾所不及,真乃主也。
”乃以牒召之。
殷猶豫未行,聽直軍將汝南姚彥章說殷曰:“公與劉龍驤、張司馬,一體人也,今龍驤遇禍,司馬傷髀,天命人望,舍公尚誰屬哉!”殷乃使親從都指揮使李瓊留攻邵州,徑詣長沙。
淮南兵與鎮海兵戰於皇天蕩,鎮海兵不利,楊行密遂圍蘇州。
錢鏐、鍾傳、杜洪畏楊行密之強,皆求援於硃全忠;全忠遣許州刺史硃友恭將兵萬人渡淮,聽以便宜從事。
董昌使人覘錢鏐兵,有言其強盛者輒怒,斬之;言兵疲食盡,則賞之。
戊寅,袁邠以餘姚降於鏐;顧全武、許再思進兵至越州城下。
五月,昌出戰而敗,嬰城自守,全武等圍之。
昌始懼,去帝號,複稱節度使。
馬殷至長沙,張佶肩輿入府,坐受殷拜謁,已,乃命殷升聽事,以留後讓之,即趨下,帥將吏拜賀,復爲行軍司馬,代殷將兵攻邵州。
癸未,蘇州常熟鎮使陸郢以州城應楊行密,虜刺史成及。
行密閱及家所蓄,惟圖書、藥物,賢之,歸,署行軍司馬。
及拜且泣曰:“及百口在錢公所。
失蘇州不能死,敢求富貴!願以一身易百口之死!”引佩刀欲自刺。
行密遽執其手,止之,館於府舍。
其室中亦有兵仗,行密每單衣詣之,與之共飲膳,無所疑。
錢鏐聞蘇州陷,急召顧全武,使趨西陵備行密,全武曰:“越州賊之根本,奈何垂克而棄之!請先取越州,後復甦州。
”鏐從之。
淮南將硃延壽奄至蘄州,圍其城。
大將賈公鐸方獵,不得還,伏兵林中,命勇士二人衣羊皮夜入延壽所掠羊羣,潛入城,約夜半開門舉火爲應,復衣皮返命。
公鐸如期引兵至城南,門中火舉,力戰,突圍而入。
延壽驚曰:“吾常恐其潰圍而出,反潰圍而入,如此,城安可猝拔!”乃白行密,求軍中與公鐸有舊者持誓書金帛往說之,許以婚。
壽州團練副使柴再用請行,臨城與語,爲陳利害。
數日,公鐸及刺史馮敬章請降。
以敬章爲左都押牙,公鐸爲右監門衛將軍。
延壽進拔光州,殺刺吏劉存。
丙戌,上遣中使詣梓州和解兩川,王建雖奉詔還成都,然猶連兵未解。
崔昭緯復求救於硃全忠。
戊子,遣中使賜昭緯死,行至荊南,追及,斬之,中外鹹以爲快。
荊南節度使成汭與其將許存溯江略地,盡取濱江州縣。
武泰節度使王建肇棄黔州,收餘衆保豐都。
存又引兵西取諭、涪二州,汭以其將趙武爲黔中留後,存爲萬州刺史。
汭知存不得志,使人詗之,曰:“存不治州事,日出蹴鞠。
”汭曰:“存將逃,先勻足力也。
”遣兵襲之,存棄城走;其衆稍稍歸之,屯於茅壩。
趙武數攻豐都,王建肇不能守,與存皆降於王建,建忌存勇略,欲殺之,掌書記高燭曰:“公方總攬英雄以圖霸業,彼窮來歸我,奈向殺之!”建使戍蜀州,陰使知蜀州王宗綰察之。
宗綰密言存忠勇廉厚,有良將才,建乃舍之,更其姓名臼王宗播,而宗綰竟不使宗播知其免己也。
宗播元從也目官柳修業,每勸宗播慎靜以免禍。
其後宗播爲建將,遇強敵諸將所憚者,以身先之。
及有功,輒稱病,不自伐,由是得以功名終。
甲午,夜,顧全武急攻越州,乙未旦,克其外郭,董昌猶據牙城拒之。
戊戌,鏐遣昌故將駱團紿昌雲:“奉詔,令大王致仕歸臨安。
”昌乃送牌印,出居清道坊。
己亥,全武遣武勇都監使吳璋以舟載昌如杭州,至小江南,斬之,並其家三百餘人,宰相李邈、蔣瑰以下百餘人。
昌在圍城中,貪吝益甚,口率民間錢帛,減戰士糧。
及城破,庫有金帛雜貨五百間,倉有糧三百萬斛。
錢鏐傳昌首於京師,散金帛以賞將士,開倉以振貧乏。
李克用攻魏博,侵掠遍六州。
硃全忠召葛從周於鄆州,使將兵營洹水以救魏博,留龐師古攻鄆州,六月,克用引兵擊從周,汴人多鑿坎於陳前,戰方酣,克用之子鐵林指揮使落落馬遇坎而躓,汴人生擒之;克用自往救之。
馬亦躓,幾爲汴人所獲;克用顧射汴將一人,斃之,乃得免。
克用請修好以贖落落,全忠不許,以與羅弘信,使殺之。
克用引軍還。
葛從周自洹水引兵濟河,屯於楊劉,復擊鄆,及兗、鄆、河東之兵戰於故樂亭,破之,兗、鄆屬城皆爲汴人所據,屢求救於李克用,克用發兵赴之,爲羅弘信所拒,不得前,兗、鄆由是不振。
初,李克用屯渭北,李茂貞、韓建憚之,事朝廷禮甚恭。
克用去,二鎮貢獻漸疏,表章驕慢,上自石門還,於神策兩軍之外,更置軍聖、捧宸、保寧、宣化等軍,選補數萬人,使諸王將之;嗣延王戒丕、嗣賈王嗣周又自募麾下數千人。
茂貞以爲欲討己;語多怨望,嫌隙日構。
茂貞亦勒兵揚言欲詣闕訟冤;京師士民爭亡匿山谷。
上命通王滋及嗣周、戒丕分將諸軍以衛近畿,戒丕屯三橋。
茂貞遂表言“延王無故稱兵討臣,臣今勒兵入朝請罪。
”上遽遣使告急於河東。
丙寅,茂貞引兵逼京畿,覃王與戰於婁館,官軍敗績。
秋,七月,茂貞進逼京師。
延王戒丕曰:“今關中籓鎮無可依者,不若自鄜州濟河,幸太原,臣請先往告之。
”辛卯,詔幸鄜州;壬辰,上出至渭北;韓建遣其子從允奉表請幸華州,上不許,以建爲亦畿都指揮、安撫制置及開通四面道路、催促諸道綱運等使。
而建奉表相繼,上及從官亦憚遠去,癸己,至富平,遣宣徽使元公訊召建,面議去留。
甲午,建詣富平見上,頓首涕泣言:“方今籓臣跋扈者,非止茂貞。
陛下若去宗廟園陵,遠巡邊鄙,臣恐車駕濟河,無復還期。
今華州兵力雖微,控帶關輔,亦足自固。
臣積聚訓厲,十五年矣,西距長安不遠,願陛下臨之,以圖興復。
”上乃從之。
乙未,宿下邽;丙申,至華州,以府署爲行宮;建視事於龍興寺。
茂貞遂入長安,自中和以來所葺宮室、市肆,燔燒俱盡。
乙己,以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崔胤同平章事,充武安節棄使。
上以胤,崔昭緯之黨也,故出之。
丙午,以翰林學士承旨、尚書左丞陸扆爲戶部侍郎、同平章事。
扆,陝人也。
水部郎中何迎表薦國子《毛詩》博士襄陽硃樸,才如謝安,道士許巖士亦薦樸有經濟才。
上連日召對,樸有口辯,上悅之,曰:“朕雖非太宗,得卿如魏徵矣。
”賜以金帛,並賜何迎。
以徐彥若爲大明宮留守,兼京畿安撫制置等使。
楊行密表請上遷都江淮,王建請上幸成都。
宰相畏韓建,不敢專決政事。
八月,丙辰,詔建關議朝政;建上表固辭,乃止。
韓建移檄諸道,令共輸資糧詣行在。
李克用聞之,嘆曰:“去歲從餘言,豈有今日之患!”又曰:“韓建天下癡物,爲賊臣弱帝室,是不爲李茂貞所擒,則爲硃全忠所虜耳!”因奏將與鄰道發兵入援。
加錢鏐兼中書令。
癸丑,以王建爲鳳翔西面行營招討使。
甲寅,以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王摶同平章事,充威勝節度使。
上憤天下之亂,思得奇傑之士不次用之。
國子博士硃樸自言:“得爲宰相,月餘可致太平。
”上以爲然。
乙丑,以樸爲左諫議大夫、同平章事。
樸爲人庸鄙迂僻,無它長。
製出,中外大驚。
丙寅,加韓建兼中書令。
九月,庚辰,升福建爲威武軍,以觀察使王潮節度使。
以湖南留後馬殷判湖南軍府事。
殷以高鬱爲謀主。
鬱,揚州人也。
殷畏楊行密、成汭之強,議以金帛結之,高鬱曰:“成汭不足畏也,行密公之仇。
雖以萬金賂之,安肯爲吾援乎!不若上奉天子,下撫士民,訓卒厲兵,以修霸業,則誰與爲敵矣。
”殷從之。
崔胤出鎮湖南,韓建之志也。
胤密求援於硃全忠,且教之營東都宮闕,表迎車駕,且全忠與河南尹張全義表請上廷都洛陽,全忠仍請以兵二萬迎車駕,且言崔胤忠臣,不宜出外。
韓建懼,復奏召胤爲相,遣使諭全忠以且宜安靜,全忠乃止。
乙未,復以胤爲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以翰林學士承旨、兵部侍郎崔遠同平章事。
遠,珙弟璵之孫也。
丁酉,貶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陸扆爲硤州刺史。
崔胤恨扆代己,誣扆,雲黨於李茂貞而貶之。
己亥,以硃樸兼判戶部,凡軍旅財賦之事,上一以委之。
以孫偓爲鳳翔四面行營都統,又以前定難節度使李思諫爲靜難節度使,兼副都統。
以保大留後李思敬爲節度使。
河東將李存信攻臨清,敗汴將葛從周於宗城北,乘勝至魏州北門。
冬,十月,壬子,加孫偓行營節度、招討、處置等使。
丁已,以韓健權知京兆尹,兼把截使。
戊午,李茂貞上表請罪,願得自新,仍獻助修宮室錢;韓建復佐佑之,竟不出師。
錢鏐令兩浙吏民上表,請以鏐兼領浙東;朝廷不得已,復以王摶爲吏部尚書、同平章事,以鏐爲鎮海、威勝兩軍度使。
丙子,更名威勝曰鎮東軍。
李克用自將攻魏州,敗魏兵於白龍潭,追至觀音門。
硃全忠復遣葛從周救之,屯於洹水,全忠以大軍繼之。
克用乃還。
加河中節度使王珂同平章事。
十一月,硃全忠還大梁,復遣葛從周東會龐師古,攻鄆州。
湖州刺史李師悅求旌節,詔置忠國軍於湖州,以師悅爲節度使。
賜告身旌節者未入境,戊子,師悅卒。
楊行密表師悅子前綿州刺史彥徽知州事。
淮南將安仁義攻婺州。
十二月,東川兵焚掠漢、眉、資簡之境。
清海節度使薛王知柔行至湖南,廣州牙將盧琚、譚弘據境拒之,使弘守端州。
弘結封州刺史劉隱,許妻以女。
隱僞許之,託言親迎,伏甲舟中,夜入端州,斬弘;遂襲廣州,斬琚;具軍容迎知柔入視事,知柔表隱爲行軍司馬。
暂无
暂无
暂无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4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