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姬傳
李姬者,名香,母曰貞麗。
貞麗有俠氣,嘗一夜博,輸千金立盡。
所交接皆當世豪傑,尤與陽羨陳貞慧善也。
姬為其養女,亦俠而慧,略知書,能辨別士大夫賢否,張學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稱之。
少風調皎爽不群。
十三歲,從吳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傳奇,皆能盡其音節。
尤工琵琶詞,然不輕發也。
雪苑侯生,己卯來金陵,與相識。
姬嘗邀侯生為詩,而自歌以償之。
初,皖人阮大鋮者,以阿附魏忠賢論城旦,屛居金陵,為清議所斥。
陽羨陳貞慧、貴池吳應箕實首其事,持之力。
大鋮不得已,欲侯生為解之,乃假所善王將軍,日載酒食與侯生遊。
姬曰:“王將軍貧,非結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問,將軍乃屛人述大鋮意。
姬私語侯生曰:“妾少從假母識陽羨君,其人有高義,聞吳君尤錚錚,今皆與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負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讀萬卷書,所見豈後於賤妾耶?”侯生大呼稱善,醉而臥。
王將軍者殊怏怏,因辭去,不復通。
未幾,侯生下第。
姬置酒桃葉渡,歌琵琶詞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減中郎。
中郎學不補行,今琵琶所傳詞固妄,然嘗昵董卓,不可掩也。
公子豪邁不羈,又失意,此去相見未可期,願終自愛,無忘妾所歌琵琶詞也!妾亦不復歌矣!”
侯生去後,而故開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鍰,邀姬一見。
姬固卻之。
開府慚且怒,且有以中傷姬。
姬嘆曰:“田公豈異於阮公乎?吾曏之所贊於侯公子者謂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賣公子矣!”卒不往。
貞麗有俠氣,嘗一夜博,輸千金立盡。
所交接皆當世豪傑,尤與陽羨陳貞慧善也。
姬為其養女,亦俠而慧,略知書,能辨別士大夫賢否,張學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稱之。
少風調皎爽不群。
十三歲,從吳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傳奇,皆能盡其音節。
尤工琵琶詞,然不輕發也。
雪苑侯生,己卯來金陵,與相識。
姬嘗邀侯生為詩,而自歌以償之。
初,皖人阮大鋮者,以阿附魏忠賢論城旦,屛居金陵,為清議所斥。
陽羨陳貞慧、貴池吳應箕實首其事,持之力。
大鋮不得已,欲侯生為解之,乃假所善王將軍,日載酒食與侯生遊。
姬曰:“王將軍貧,非結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問,將軍乃屛人述大鋮意。
姬私語侯生曰:“妾少從假母識陽羨君,其人有高義,聞吳君尤錚錚,今皆與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負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讀萬卷書,所見豈後於賤妾耶?”侯生大呼稱善,醉而臥。
王將軍者殊怏怏,因辭去,不復通。
未幾,侯生下第。
姬置酒桃葉渡,歌琵琶詞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減中郎。
中郎學不補行,今琵琶所傳詞固妄,然嘗昵董卓,不可掩也。
公子豪邁不羈,又失意,此去相見未可期,願終自愛,無忘妾所歌琵琶詞也!妾亦不復歌矣!”
侯生去後,而故開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鍰,邀姬一見。
姬固卻之。
開府慚且怒,且有以中傷姬。
姬嘆曰:“田公豈異於阮公乎?吾曏之所贊於侯公子者謂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賣公子矣!”卒不往。
《李姬傳》是由明末清初的散文家侯方域所作,描寫明末秦淮歌妓李香,不僅寫了她擅長歌唱的藝術才能和不同流俗的風度,更突出寫了她的見識和品格。
她及時識破了閹黨餘孼的詭計,勸説侯方域拒絶阮大鋮的利誘。
她忠實於眞摯的愛情,勉勵侯方域保持氣節。
她堅持不肯與和阮大鋮同流合污的開府田仰接近,敢於抗拒權貴的誘惑和威脅。
同時生動地描繪了李香的生活和鬬爭,熱情地贊美了李香的才能、智慧和品德。
《李姬傳》無論在思想上或者在藝術上,都有可取之處,所以,它成爲侯方域的散文代表作之一,也可算是清初散文代表作之一。
她及時識破了閹黨餘孼的詭計,勸説侯方域拒絶阮大鋮的利誘。
她忠實於眞摯的愛情,勉勵侯方域保持氣節。
她堅持不肯與和阮大鋮同流合污的開府田仰接近,敢於抗拒權貴的誘惑和威脅。
同時生動地描繪了李香的生活和鬬爭,熱情地贊美了李香的才能、智慧和品德。
《李姬傳》無論在思想上或者在藝術上,都有可取之處,所以,它成爲侯方域的散文代表作之一,也可算是清初散文代表作之一。
李姬:李香,明末南京秦淮名妓。
南京是明朝之陪都,江南第一大都會,金粉繁華,江南文士多流連歌館酒樓,聲氣相求,議論時事。
妓女亦多知書,不乏善繪、工詩者,以附麗清流名士爲榮幸。
崇禎末,侯方域以世家公子遊學南京,入復社,參與復社反閹黨餘孼阮大鋮的活動,介入弘光朝的政治鬬爭,遂使其所寵愛的李香也卷入其中。
後侯方域緬懷往事,感其品節之可貴,作成此傳。
文章以實事爲主,敍事簡潔,不失史傳文筆法,然亦不全遵傳紀文體,衹敍出侯生所見李香品節之二三事,結末無論贊,又類乎記逸事之文。
論者謂“近唐人小説”(宋犖《國朝三家文鈔·凡例》)。
貞麗:姓李,字淡如,秦淮名妓,李香假母。
陽羨:江蘇宜興舊名。
陳貞慧:字定生,宜興人,爲復社重要成員,明亡不仕,有《皇明語林》。
賢否(pǐ):賢與惡。
張學士溥:張溥,字天如,江蘇太倉人,進士及第,復社發起人,著有《七錄齋詩文合集》、《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夏吏部允彝:夏允彝,字彝仲,華亭(今屬上海市)人,崇禎進士,官福建長樂知縣,與陳子龍組織畿社,與復社相呼應。
南明弘光朝,官吏部主事。
清兵渡江,於家鄉起兵抵抗,兵敗投水死。
著有《幸存錄》。
風調:風度、格調。
皎爽:純潔爽朗。
周如松:蘇昆生原名,本河南固始人,精通音律,善歌,爲著名昆曲教習。
明亡後,流落蘇州。
玉茗堂四傳奇:即湯顯祖的《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
玉茗堂是湯顯祖書齋名。
《琵琶詞》:即高明《琵琶記》。
不輕發:不輕易演唱。
雪苑侯生:作者自稱。
雪苑,漢梁孝王林苑,初名兔園,規模甚大,司馬相如等名士曾爲座上客,故著名,也稱梁苑。
南朝謝惠連作《雪賦》,描繪梁苑雪景,傳誦極廣,故梁苑亦稱雪苑。
故址在今河南商丘東南。
侯方域爲商丘人,故稱雪苑侯生。
己卯:明崇禎十二年,時侯方域二十二歲。
皖人阮大鋮:字圓海,安徽省懷寧人。
明天啓朝爲京官,依附權閹魏忠賢。
崇禎初,削職爲民,流寓南京,作戲曲,蓄聲伎,結納文士、遊俠。
南明弘光朝,依附馬士英,官至兵部尙書。
清兵渡江,出降,從清兵南侵,死於仙霞關。
作有《春燈謎》、《燕子箋》等傳奇。
事具《明史·奸臣傳》。
論城旦:被定罪判刑。
城旦,古代刑罰名。
《墨子·號令》:“以令爲除死罪二人,城旦四人。
”孫詒讓《墨子閑詁》引應劭語:“城旦者,旦起行治城,四歲刑也。
”後指徒刑或流放。
阮大鋮被判處“贖徒爲民”,故云。
屛(bǐng)居:退居。
爲清議所斥:指復社陳貞慧、吳應箕等人在南京聯合發布《畱都防亂揭帖》,揭發阮大鋮爲閹黨餘孼,蓄意再起。
清議,在野士人對時政之評議。
首其事:首先發起那件事情。
持之力:態度堅決。
假:藉,委託。
所善:所交好的人。
王將軍:事迹不詳。
非結客者:不是有能力廣交賓客的人。
盍:何不。
叩:詢問。
屛人:讓周圍人退避。
陽羨君:指陳貞慧。
吳君:指吳應箕。
錚錚:正直剛強貌。
世望:家世和名望。
侯方域祖執蒲、父恂、叔恪,在明末天啓、崇禎間爲朝官,均立身正直,未阿附權閹魏忠賢,屬東林黨人。
安:如何。
事:爲之服務。
後於:低於、不如。
怏怏:失意貌。
不復通:不再交往。
通,往來。
下第:指侯方域應江南鄉試未中。
桃葉渡:在南京秦淮河口,相傳因晉王獻之送其愛妾桃葉於此而得名。
雅:甚。
中郎:《琵琶記》演蔡伯喈與趙五娘故事,係據宋元間民間傳説而作成,附會爲東漢蔡邕之事。
蔡邕字伯喈,官左中郎將,以職稱名中郎。
學不補行:謂學問雖富,而品行有缺陷。
補,修補,引申爲掩蓋。
《琵琶》所傳詞固妄:謂《琵琶記》所寫幷非蔡邕實有之事。
固,誠然。
嘗昵董卓:漢獻帝時,董卓擅政,徵蔡邕爲侍中,再拜中郎將,封高陽鄉侯。
王允誅董卓,獨蔡邕哭之,坐董卓黨下獄死(參看《後漢書·蔡邕傳》)。
昵,親近。
“無忘妾所歌琵琶詞也”句:勿忘所以歌之意,即勉之以蔡中郎爲鑑。
開府:古代高級官員設立官署,自選僚屬,稱“開府”。
明清兩代用以指稱方面大員,如總督、巡撫。
田仰:字百源,貴州人,與馬士英有親,弘光朝官淮揚巡撫。
鍰(huán):貨幣量詞。
《書·呂刑》:“墨辟疑赦,其罰百鍰。
”孫星衍《尙書今古文注疏》:“一説爲六兩,一説爲十銖二十五分之十三。
”後借用爲錢幣數,三百鍰,即三百金。
有以:因此。
中傷姬:誣陷李香。
侯方域有《答田中丞書》,駁斥田仰聲稱李香卻金拒招是受其指使。
此所謂“中傷”,當是指田仰羞怒,誣陷李香拒招有復社人物反馬士英、阮大鋮擅政之政治背景。
豈異:何異。
曏:前時。
贊:支持。
謂何:爲了什麽。
謂,通“爲”。
南京是明朝之陪都,江南第一大都會,金粉繁華,江南文士多流連歌館酒樓,聲氣相求,議論時事。
妓女亦多知書,不乏善繪、工詩者,以附麗清流名士爲榮幸。
崇禎末,侯方域以世家公子遊學南京,入復社,參與復社反閹黨餘孼阮大鋮的活動,介入弘光朝的政治鬬爭,遂使其所寵愛的李香也卷入其中。
後侯方域緬懷往事,感其品節之可貴,作成此傳。
文章以實事爲主,敍事簡潔,不失史傳文筆法,然亦不全遵傳紀文體,衹敍出侯生所見李香品節之二三事,結末無論贊,又類乎記逸事之文。
論者謂“近唐人小説”(宋犖《國朝三家文鈔·凡例》)。
貞麗:姓李,字淡如,秦淮名妓,李香假母。
陽羨:江蘇宜興舊名。
陳貞慧:字定生,宜興人,爲復社重要成員,明亡不仕,有《皇明語林》。
賢否(pǐ):賢與惡。
張學士溥:張溥,字天如,江蘇太倉人,進士及第,復社發起人,著有《七錄齋詩文合集》、《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夏吏部允彝:夏允彝,字彝仲,華亭(今屬上海市)人,崇禎進士,官福建長樂知縣,與陳子龍組織畿社,與復社相呼應。
南明弘光朝,官吏部主事。
清兵渡江,於家鄉起兵抵抗,兵敗投水死。
著有《幸存錄》。
風調:風度、格調。
皎爽:純潔爽朗。
周如松:蘇昆生原名,本河南固始人,精通音律,善歌,爲著名昆曲教習。
明亡後,流落蘇州。
玉茗堂四傳奇:即湯顯祖的《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
玉茗堂是湯顯祖書齋名。
《琵琶詞》:即高明《琵琶記》。
不輕發:不輕易演唱。
雪苑侯生:作者自稱。
雪苑,漢梁孝王林苑,初名兔園,規模甚大,司馬相如等名士曾爲座上客,故著名,也稱梁苑。
南朝謝惠連作《雪賦》,描繪梁苑雪景,傳誦極廣,故梁苑亦稱雪苑。
故址在今河南商丘東南。
侯方域爲商丘人,故稱雪苑侯生。
己卯:明崇禎十二年,時侯方域二十二歲。
皖人阮大鋮:字圓海,安徽省懷寧人。
明天啓朝爲京官,依附權閹魏忠賢。
崇禎初,削職爲民,流寓南京,作戲曲,蓄聲伎,結納文士、遊俠。
南明弘光朝,依附馬士英,官至兵部尙書。
清兵渡江,出降,從清兵南侵,死於仙霞關。
作有《春燈謎》、《燕子箋》等傳奇。
事具《明史·奸臣傳》。
論城旦:被定罪判刑。
城旦,古代刑罰名。
《墨子·號令》:“以令爲除死罪二人,城旦四人。
”孫詒讓《墨子閑詁》引應劭語:“城旦者,旦起行治城,四歲刑也。
”後指徒刑或流放。
阮大鋮被判處“贖徒爲民”,故云。
屛(bǐng)居:退居。
爲清議所斥:指復社陳貞慧、吳應箕等人在南京聯合發布《畱都防亂揭帖》,揭發阮大鋮爲閹黨餘孼,蓄意再起。
清議,在野士人對時政之評議。
首其事:首先發起那件事情。
持之力:態度堅決。
假:藉,委託。
所善:所交好的人。
王將軍:事迹不詳。
非結客者:不是有能力廣交賓客的人。
盍:何不。
叩:詢問。
屛人:讓周圍人退避。
陽羨君:指陳貞慧。
吳君:指吳應箕。
錚錚:正直剛強貌。
世望:家世和名望。
侯方域祖執蒲、父恂、叔恪,在明末天啓、崇禎間爲朝官,均立身正直,未阿附權閹魏忠賢,屬東林黨人。
安:如何。
事:爲之服務。
後於:低於、不如。
怏怏:失意貌。
不復通:不再交往。
通,往來。
下第:指侯方域應江南鄉試未中。
桃葉渡:在南京秦淮河口,相傳因晉王獻之送其愛妾桃葉於此而得名。
雅:甚。
中郎:《琵琶記》演蔡伯喈與趙五娘故事,係據宋元間民間傳説而作成,附會爲東漢蔡邕之事。
蔡邕字伯喈,官左中郎將,以職稱名中郎。
學不補行:謂學問雖富,而品行有缺陷。
補,修補,引申爲掩蓋。
《琵琶》所傳詞固妄:謂《琵琶記》所寫幷非蔡邕實有之事。
固,誠然。
嘗昵董卓:漢獻帝時,董卓擅政,徵蔡邕爲侍中,再拜中郎將,封高陽鄉侯。
王允誅董卓,獨蔡邕哭之,坐董卓黨下獄死(參看《後漢書·蔡邕傳》)。
昵,親近。
“無忘妾所歌琵琶詞也”句:勿忘所以歌之意,即勉之以蔡中郎爲鑑。
開府:古代高級官員設立官署,自選僚屬,稱“開府”。
明清兩代用以指稱方面大員,如總督、巡撫。
田仰:字百源,貴州人,與馬士英有親,弘光朝官淮揚巡撫。
鍰(huán):貨幣量詞。
《書·呂刑》:“墨辟疑赦,其罰百鍰。
”孫星衍《尙書今古文注疏》:“一説爲六兩,一説爲十銖二十五分之十三。
”後借用爲錢幣數,三百鍰,即三百金。
有以:因此。
中傷姬:誣陷李香。
侯方域有《答田中丞書》,駁斥田仰聲稱李香卻金拒招是受其指使。
此所謂“中傷”,當是指田仰羞怒,誣陷李香拒招有復社人物反馬士英、阮大鋮擅政之政治背景。
豈異:何異。
曏:前時。
贊:支持。
謂何:爲了什麽。
謂,通“爲”。
名妓姓李名香,她的母親叫貞麗。
貞麗頗有任俠的風度,曾經與他人賭博,一夜之間輸盡千金。
她所結交的都是一些才華出眾的人物,跟宜興人陳貞慧特別要好。
李香是貞麗的養女,性格也很豪爽,而且聰明伶俐,略讀點書,能辨別那些當官的是否正直賢明,張溥、夏允彝都非常稱贊她。
李香年少時風度爽朗美好,韻致超群。
十三歲那年,跟蘇州藝人周如松學唱湯顯祖《紫釵記》、《還魂記》、《南柯記》、《邯鄲記》四大傳奇,而且能將曲調音節的細微變化盡情地表達出來。
她特別擅長《琵琶記》,然而不輕易唱給別人聽。
商丘侯生,於崇禎十二年來到金陵,認識了李香。
她曾邀請侯生題詩,然後自己唱曲給他聽作爲酬謝。
當初安徽人阮大鋮因奉承依附閹黨魏忠賢而被判罪,削職後退居金陵,遭到正直言論的抨擊。
實際上首先發難的是宜興陳貞慧、貴池吳應箕,他們堅持得很有力。
阮大鋮不得已,想讓侯生從中斡旋,於是假手乾好友王將軍,每日送來美酒佳肴,陪同侯生一道遊玩。
李香生疑道:“王將軍家境清貧,不是廣交朋友的人,你何不問一問他呢?”經侯生再三詰問,王將軍於是屛退左右,轉述了阮大鋮的用意。
李香私下告訴侯生説:“我從小跟隨養母與宜興陳貞慧君相識,他品德高尙,還聽説吳應箕君更是鐵骨錚錚。
而今他們跟你都十分友好,你怎能爲了阮大鋮而背棄這些親朋密友呢!況且公子你出身於世家,頗負名望,怎能去結交阮大鋮呢!公子讀遍萬卷詩書,你的見識難道會比不上我這樣的婦道人家嗎?”侯公子聽後大聲叫好,從此便故意藉醉酒而臥牀不見,王將軍心裏頗不高興,衹得辭別而去,不再同侯公子來往。
過了不久,侯生赴考名落孫山。
李香在桃葉渡設宴餞行,還特地唱了一曲《琵琶記》送他上路,説:“公子的才華名聲與文章詞采都很美好,和蔡邕中郎不相上下。
蔡邕學問雖然不差,但難以彌補他品行上的缺陷。
如今《琵琶記》裏所描寫的故事固然虛妄,但蔡邕曾經親附董卓,卻是不可抹殺掉的。
公子秉性豪爽不受約束,再加上科場失意,從此一別,相會之期實難預料,但願你能始終自愛,別忘了我爲你唱的《琵琶記》!從今以後我也再不唱它了。
”
侯生離開之後,原淮陽巡撫田仰以三百鍰黃金爲聘,邀李香見面,李香斷然予以拒絶。
田仰惱羞成怒,便故意製造流言對李香惡意中傷。
李香感嘆地説:“田仰難道與阮大鋮有什麽不同嗎?我以往所贊賞侯公子的是什麽?而今如果爲貪圖錢財而赴約,那是我背叛了侯公子!”她終於不肯與田仰相見。
貞麗頗有任俠的風度,曾經與他人賭博,一夜之間輸盡千金。
她所結交的都是一些才華出眾的人物,跟宜興人陳貞慧特別要好。
李香是貞麗的養女,性格也很豪爽,而且聰明伶俐,略讀點書,能辨別那些當官的是否正直賢明,張溥、夏允彝都非常稱贊她。
李香年少時風度爽朗美好,韻致超群。
十三歲那年,跟蘇州藝人周如松學唱湯顯祖《紫釵記》、《還魂記》、《南柯記》、《邯鄲記》四大傳奇,而且能將曲調音節的細微變化盡情地表達出來。
她特別擅長《琵琶記》,然而不輕易唱給別人聽。
商丘侯生,於崇禎十二年來到金陵,認識了李香。
她曾邀請侯生題詩,然後自己唱曲給他聽作爲酬謝。
當初安徽人阮大鋮因奉承依附閹黨魏忠賢而被判罪,削職後退居金陵,遭到正直言論的抨擊。
實際上首先發難的是宜興陳貞慧、貴池吳應箕,他們堅持得很有力。
阮大鋮不得已,想讓侯生從中斡旋,於是假手乾好友王將軍,每日送來美酒佳肴,陪同侯生一道遊玩。
李香生疑道:“王將軍家境清貧,不是廣交朋友的人,你何不問一問他呢?”經侯生再三詰問,王將軍於是屛退左右,轉述了阮大鋮的用意。
李香私下告訴侯生説:“我從小跟隨養母與宜興陳貞慧君相識,他品德高尙,還聽説吳應箕君更是鐵骨錚錚。
而今他們跟你都十分友好,你怎能爲了阮大鋮而背棄這些親朋密友呢!況且公子你出身於世家,頗負名望,怎能去結交阮大鋮呢!公子讀遍萬卷詩書,你的見識難道會比不上我這樣的婦道人家嗎?”侯公子聽後大聲叫好,從此便故意藉醉酒而臥牀不見,王將軍心裏頗不高興,衹得辭別而去,不再同侯公子來往。
過了不久,侯生赴考名落孫山。
李香在桃葉渡設宴餞行,還特地唱了一曲《琵琶記》送他上路,説:“公子的才華名聲與文章詞采都很美好,和蔡邕中郎不相上下。
蔡邕學問雖然不差,但難以彌補他品行上的缺陷。
如今《琵琶記》裏所描寫的故事固然虛妄,但蔡邕曾經親附董卓,卻是不可抹殺掉的。
公子秉性豪爽不受約束,再加上科場失意,從此一別,相會之期實難預料,但願你能始終自愛,別忘了我爲你唱的《琵琶記》!從今以後我也再不唱它了。
”
侯生離開之後,原淮陽巡撫田仰以三百鍰黃金爲聘,邀李香見面,李香斷然予以拒絶。
田仰惱羞成怒,便故意製造流言對李香惡意中傷。
李香感嘆地説:“田仰難道與阮大鋮有什麽不同嗎?我以往所贊賞侯公子的是什麽?而今如果爲貪圖錢財而赴約,那是我背叛了侯公子!”她終於不肯與田仰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