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 述而篇 · 第二十八章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
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暂无
不知而作:此作字或解著作,然孔子時,尚無私家著作之風。
或解作爲,所指太泛,世之不知而作者多矣,不當用蓋有二字。
此作字當同述而不作之作,蓋指創制立說言。
多見而識之:識,記義。
聞指遠。
古人之嘉言懿行,良法美製,擇而從之,謂傳述。
見指近,當身所見,是非善惡,默識在心,備參究。
知之次也:作者之聖,必有創新,爲古今人所未及。
多聞多見,擇善默識,此皆世所已有,人所已知,非有新創,然亦知之次。
知者謂知道。
若夫不知妄作,自謂之道,則孔子無之。
此章非孔子之自謙。
孔子立言明道,但非不知而作。
所謂“我非生而知之,好古敏以求之。
”是孔子已自承知之。
又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孔子以師道自居,則決非僅屬多聞多見之知可知。
本章上半節,乃孔子之自述。
下半節,則指示學者以從入之門。
孔子說:“有這樣一種人,可能他什麼都不懂卻在那裏憑空創造,我卻沒有這樣做過。
多聽,選擇其中好的來學習;多看,然後記在心裏,這是次一等的智慧。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4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