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牲饋食之禮。
不諏日。
及筮日,主人冠端玄,即位於門外,西面。
子姓兄弟如主人之服,立於主人之南,西面北上。
有司羣執事,如兄弟服,東面北上。
席於門中,闑西閾外。
筮人取筮於西塾,執之,東面受命主人。
宰自主人之左贊命,命曰:“孝孫某,筮來日某,諏此某事,適其皇祖某子。
尚饗!”筮者許諾,還,即席,西面坐。
卦者在左。
卒筮,寫卦。
筮者執以示主人。
主人受視,反之,筮者還,東面。
長佔,卒,告於主人:“佔曰跡攥則筮遠日,如初儀。
宗人告事畢。
前期三日之朝,筮屍,如求日之儀。
命筮曰:“孝孫某,諏此某事,適其皇祖某子,筮某之某爲屍。
尚饗!”
乃宿屍。
主人立於屍外門外。
子姓兄弟立主人之後,北面東上。
屍如主人服,出門左,西面。
主人闢,皆東面,北上。
主人再拜。
屍答拜。
宗人擯辭如初,卒曰:“筮子爲某屍,佔曰吉,敢宿!”祝許諾,致命。
屍許諾,主人再拜稽首。
屍入主人退。
宿賓。
賓如主人服,出門左,西面再拜。
主人東面,答再拜。
宗人擯,曰:“某薦歲事,吾子將蒞之,敢宿!”賓曰:“某敢不敬従!”主人再拜,賓答拜,主人退,賓拜送。
厥明夕,陳鼎於門外,北面北上,有鼏。
棜在其南,南順實獸於其上,東首。
牲在其西,北首,東足。
設洗於降階東南,壺、禁在東序,豆、籩、鉶在東房,南上。
幾、席、兩敦在西堂。
主人及子姓兄弟即位於門東,如初。
賓及衆賓即位於門西,東面北上。
宗人、祝立於賓西北,東面南上。
主人再拜,賓答再拜。
三拜衆賓,衆賓答再拜。
主人揖入,兄弟従,賓及衆賓従,即位於堂下,如外位。
宗人升自西階,視壺濯及豆籩,反降,東北面告濯、具。
賓出,主人出,皆復外位。
宗人視牲,告充。
雍正作豕。
宗人舉獸尾,告備;舉鼎鼏。
請期,曰“羹飪”。
告事畢,賓出,主人拜送。
夙興,主人服如初,立於門外東方,南面,視側殺。
主婦視饎爨於西堂下。
亨於門外東方,西面北上。
羹飪,實鼎,陳於門外,如初。
尊於戶東,玄酒在西。
實豆、籩、鉶,陳於房中,如初。
執事之俎,陳於階間,二列,北上。
盛兩敦,陳於西堂,藉用萑,几席陳於西堂,如初。
屍盥匜水,實於槃中,簞巾,在門內之右。
祝筵几於室中,東面。
主婦纚笄,宵衣,立於房中,南面。
主人及賓、兄弟、羣執事,即位於門外,如初。
宗人告有司具。
主人拜賓如初,揖入,即位,如初,佐食北面立於中庭。
主人及祝升,祝先入,主人従,西面於戶內。
主婦盥於房中,薦兩豆,葵菹、蝸醢,醢在北。
宗人遣佐食及執事盥,出。
主人降,及賓盥,出。
主人在右,
不諏日。
及筮日,主人冠端玄,即位於門外,西面。
子姓兄弟如主人之服,立於主人之南,西面北上。
有司羣執事,如兄弟服,東面北上。
席於門中,闑西閾外。
筮人取筮於西塾,執之,東面受命主人。
宰自主人之左贊命,命曰:“孝孫某,筮來日某,諏此某事,適其皇祖某子。
尚饗!”筮者許諾,還,即席,西面坐。
卦者在左。
卒筮,寫卦。
筮者執以示主人。
主人受視,反之,筮者還,東面。
長佔,卒,告於主人:“佔曰跡攥則筮遠日,如初儀。
宗人告事畢。
前期三日之朝,筮屍,如求日之儀。
命筮曰:“孝孫某,諏此某事,適其皇祖某子,筮某之某爲屍。
尚饗!”
乃宿屍。
主人立於屍外門外。
子姓兄弟立主人之後,北面東上。
屍如主人服,出門左,西面。
主人闢,皆東面,北上。
主人再拜。
屍答拜。
宗人擯辭如初,卒曰:“筮子爲某屍,佔曰吉,敢宿!”祝許諾,致命。
屍許諾,主人再拜稽首。
屍入主人退。
宿賓。
賓如主人服,出門左,西面再拜。
主人東面,答再拜。
宗人擯,曰:“某薦歲事,吾子將蒞之,敢宿!”賓曰:“某敢不敬従!”主人再拜,賓答拜,主人退,賓拜送。
厥明夕,陳鼎於門外,北面北上,有鼏。
棜在其南,南順實獸於其上,東首。
牲在其西,北首,東足。
設洗於降階東南,壺、禁在東序,豆、籩、鉶在東房,南上。
幾、席、兩敦在西堂。
主人及子姓兄弟即位於門東,如初。
賓及衆賓即位於門西,東面北上。
宗人、祝立於賓西北,東面南上。
主人再拜,賓答再拜。
三拜衆賓,衆賓答再拜。
主人揖入,兄弟従,賓及衆賓従,即位於堂下,如外位。
宗人升自西階,視壺濯及豆籩,反降,東北面告濯、具。
賓出,主人出,皆復外位。
宗人視牲,告充。
雍正作豕。
宗人舉獸尾,告備;舉鼎鼏。
請期,曰“羹飪”。
告事畢,賓出,主人拜送。
夙興,主人服如初,立於門外東方,南面,視側殺。
主婦視饎爨於西堂下。
亨於門外東方,西面北上。
羹飪,實鼎,陳於門外,如初。
尊於戶東,玄酒在西。
實豆、籩、鉶,陳於房中,如初。
執事之俎,陳於階間,二列,北上。
盛兩敦,陳於西堂,藉用萑,几席陳於西堂,如初。
屍盥匜水,實於槃中,簞巾,在門內之右。
祝筵几於室中,東面。
主婦纚笄,宵衣,立於房中,南面。
主人及賓、兄弟、羣執事,即位於門外,如初。
宗人告有司具。
主人拜賓如初,揖入,即位,如初,佐食北面立於中庭。
主人及祝升,祝先入,主人従,西面於戶內。
主婦盥於房中,薦兩豆,葵菹、蝸醢,醢在北。
宗人遣佐食及執事盥,出。
主人降,及賓盥,出。
主人在右,
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
或坐而論道,或作而行之,或審曲面執,以飭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異以資之,或飭力以長地財,或治絲麻以成之。
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審曲面執,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謂之百工;通四方之珍異以資之,謂之商旅;飭力以長地財,謂之農夫;治絲麻以成之,謂之婦功。
粵無鏄,燕無函,秦無廬,胡無弓車。
粵之無鏄也,非無廬也,夫人而能爲廬也;燕之無函也,非無函也,夫人而能爲函也;秦之無廬也,非無廬也,夫人而能爲廬也;胡之無弓車也,非無弓車也,夫人而能爲弓車也。
知得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
百工之事,皆聖人之作也。
爍金以爲刃,凝土以爲器,作車以行陸,作舟行水,此皆聖人之所作也。
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爲良。
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則不時,不得地氣也。
橘窬淮而北爲枳,瞿鵒不逾濟,貉逾汶則死,此地氣然也;鄭之刀,宋之斤,魯之削,吳粵之劍,遷乎其地而弗能爲良,地氣然也。
燕之角,荊之幹,妢胡之笴,吳粵之金錫,此材之美者也。
天有時以生,有時以殺;草木有時以生,有時以死,石有時以泐,水有時以凝,有時以澤,此天時也。
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設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埴之工二。
攻木之工:輪、輿、弓、廬、匠、車、梓;攻金這工:築、冶、鳧、、段、桃;攻皮之工:函、鮑、韗、韋、裘;設色之工:畫、繢、鍾、筐、荒;刮摩之工:玉、ω、雕、矢、磬;搏埴之工:陶、瓬。
有虞氏上陶,夏后氏上匠,殷人上梓,周人上輿。
故一器而工聚焉者,車爲多。
車有六等之數:車軫四尺,謂之一等;戈柲六尺有六寸,即建而迤,崇於軫四尺,謂之二等;人長八尺,崇於戈四尺,謂之三等;殳長尋有四尺,崇於人四尺,謂之四等;車戟常,崇於殳四尺,謂之五等;酋矛常有四尺,崇於戟四尺,謂之六等。
車謂之六等之數;凡察車之道,必自載於地者始也,是故察車自輪始。
凡察車之道,欲其樸屬而微至,不樸屬。
無以爲完久也,不微至。
無以爲戚速也。
輪已崇,則人不能登也,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
故兵車之輪六尺有六寸,田車之輪六尺有三寸,乘車之輪六尺有六寸,六尺有六寸之輪,軹崇三尺有三寸也,加軫與
焉,四尺也。
人長八尺,登下以爲節。
輪人爲輪,斬三材必以其時。
三材既具,巧者和之。
轂也者,以爲利轉也。
輻也者,以爲直指也。
牙也者,以爲固抱也。
輪敝,三材不失職,謂之完。
望而眡其輪,欲其幎爾而下迤也。
進而眡之
或坐而論道,或作而行之,或審曲面執,以飭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異以資之,或飭力以長地財,或治絲麻以成之。
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審曲面執,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謂之百工;通四方之珍異以資之,謂之商旅;飭力以長地財,謂之農夫;治絲麻以成之,謂之婦功。
粵無鏄,燕無函,秦無廬,胡無弓車。
粵之無鏄也,非無廬也,夫人而能爲廬也;燕之無函也,非無函也,夫人而能爲函也;秦之無廬也,非無廬也,夫人而能爲廬也;胡之無弓車也,非無弓車也,夫人而能爲弓車也。
知得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
百工之事,皆聖人之作也。
爍金以爲刃,凝土以爲器,作車以行陸,作舟行水,此皆聖人之所作也。
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爲良。
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則不時,不得地氣也。
橘窬淮而北爲枳,瞿鵒不逾濟,貉逾汶則死,此地氣然也;鄭之刀,宋之斤,魯之削,吳粵之劍,遷乎其地而弗能爲良,地氣然也。
燕之角,荊之幹,妢胡之笴,吳粵之金錫,此材之美者也。
天有時以生,有時以殺;草木有時以生,有時以死,石有時以泐,水有時以凝,有時以澤,此天時也。
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設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埴之工二。
攻木之工:輪、輿、弓、廬、匠、車、梓;攻金這工:築、冶、鳧、、段、桃;攻皮之工:函、鮑、韗、韋、裘;設色之工:畫、繢、鍾、筐、荒;刮摩之工:玉、ω、雕、矢、磬;搏埴之工:陶、瓬。
有虞氏上陶,夏后氏上匠,殷人上梓,周人上輿。
故一器而工聚焉者,車爲多。
車有六等之數:車軫四尺,謂之一等;戈柲六尺有六寸,即建而迤,崇於軫四尺,謂之二等;人長八尺,崇於戈四尺,謂之三等;殳長尋有四尺,崇於人四尺,謂之四等;車戟常,崇於殳四尺,謂之五等;酋矛常有四尺,崇於戟四尺,謂之六等。
車謂之六等之數;凡察車之道,必自載於地者始也,是故察車自輪始。
凡察車之道,欲其樸屬而微至,不樸屬。
無以爲完久也,不微至。
無以爲戚速也。
輪已崇,則人不能登也,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
故兵車之輪六尺有六寸,田車之輪六尺有三寸,乘車之輪六尺有六寸,六尺有六寸之輪,軹崇三尺有三寸也,加軫與
焉,四尺也。
人長八尺,登下以爲節。
輪人爲輪,斬三材必以其時。
三材既具,巧者和之。
轂也者,以爲利轉也。
輻也者,以爲直指也。
牙也者,以爲固抱也。
輪敝,三材不失職,謂之完。
望而眡其輪,欲其幎爾而下迤也。
進而眡之
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餘民封康叔,作《康誥》、《酒誥》、《梓材》。
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於東國洛,四方民大和會。
侯、甸、男邦、采、衛百工、播民,和見士於周。
周公咸勤,乃洪大誥治。
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
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不敢侮鰥寡,庸庸,祗祗,威威,顯民,用肇造我區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
惟時怙冒,聞於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
殪戎殷,誕受厥命越厥邦民,惟時敘,乃寡兄勖。
肆汝小子封在茲東土。
王曰:“嗚呼!封,汝念哉!今民將在祗遹乃文考,紹聞衣德言。
往敷求於殷先哲王用保乂民,汝丕遠惟商者成人宅心知訓。
別求聞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
宏於天,若德,裕乃身不廢在王命!”
王曰:“嗚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見,小人難保。
往盡乃心,無康好逸,乃其乂民。
我聞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惠不惠,懋不懋。
’
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應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
王曰:“嗚呼!封,敬明乃罰。
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終自作不典;式爾,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殺。
乃有大罪,非終,乃惟眚災:適爾,既道極厥辜,時乃不可殺。
”
王曰:“嗚呼!封,有敘時,乃大明服,惟民其敕懋和。
若有疾,惟民其畢棄咎。
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
非汝封刑人殺人,無或刑人殺人。
非汝封又曰劓刵人,無或劓刵人。
”
王曰:“外事,汝陳時臬司師,茲殷罰有倫。
”又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於旬時,丕蔽要囚。
”
王曰:“汝陳時臬事罰。
蔽殷彝,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
乃汝盡遜曰時敘,惟曰未有遜事。
已!汝惟小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
朕心朕德,惟乃知。
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殺越人於貨,暋不畏死,罔弗憝。
王曰:“封,元惡大憝,矧惟不孝不友。
子弗祗服厥父事,大傷厥考心;於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
於弟弗念天顯,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
惟吊茲,不於我政人得罪,天惟與我民彝大泯亂,曰:乃其速由文王作罰,刑茲無赦。
不率大戛,矧惟外庶子、訓人惟厥正人越小臣、諸節。
乃別播敷,造民大譽,弗念弗庸,瘝厥君,時乃引惡,惟朕憝。
已!汝乃其速由茲義率殺。
亦惟君惟長,不能厥家人越厥小臣、外正;惟威惟虐,大放王命;乃非德用乂。
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惟文王之敬忌;乃裕民曰:‘我惟有及。
’則予一人以懌。
”
王曰:“封,爽惟民迪吉康,我時其惟殷先哲王德,用康乂民作求。
矧今民
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於東國洛,四方民大和會。
侯、甸、男邦、采、衛百工、播民,和見士於周。
周公咸勤,乃洪大誥治。
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
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不敢侮鰥寡,庸庸,祗祗,威威,顯民,用肇造我區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
惟時怙冒,聞於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
殪戎殷,誕受厥命越厥邦民,惟時敘,乃寡兄勖。
肆汝小子封在茲東土。
王曰:“嗚呼!封,汝念哉!今民將在祗遹乃文考,紹聞衣德言。
往敷求於殷先哲王用保乂民,汝丕遠惟商者成人宅心知訓。
別求聞由古先哲王用康保民。
宏於天,若德,裕乃身不廢在王命!”
王曰:“嗚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見,小人難保。
往盡乃心,無康好逸,乃其乂民。
我聞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惠不惠,懋不懋。
’
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應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
王曰:“嗚呼!封,敬明乃罰。
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終自作不典;式爾,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殺。
乃有大罪,非終,乃惟眚災:適爾,既道極厥辜,時乃不可殺。
”
王曰:“嗚呼!封,有敘時,乃大明服,惟民其敕懋和。
若有疾,惟民其畢棄咎。
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
非汝封刑人殺人,無或刑人殺人。
非汝封又曰劓刵人,無或劓刵人。
”
王曰:“外事,汝陳時臬司師,茲殷罰有倫。
”又曰:“要囚,服念五、六日至於旬時,丕蔽要囚。
”
王曰:“汝陳時臬事罰。
蔽殷彝,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
乃汝盡遜曰時敘,惟曰未有遜事。
已!汝惟小子,未其有若汝封之心。
朕心朕德,惟乃知。
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殺越人於貨,暋不畏死,罔弗憝。
王曰:“封,元惡大憝,矧惟不孝不友。
子弗祗服厥父事,大傷厥考心;於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
於弟弗念天顯,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
惟吊茲,不於我政人得罪,天惟與我民彝大泯亂,曰:乃其速由文王作罰,刑茲無赦。
不率大戛,矧惟外庶子、訓人惟厥正人越小臣、諸節。
乃別播敷,造民大譽,弗念弗庸,瘝厥君,時乃引惡,惟朕憝。
已!汝乃其速由茲義率殺。
亦惟君惟長,不能厥家人越厥小臣、外正;惟威惟虐,大放王命;乃非德用乂。
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惟文王之敬忌;乃裕民曰:‘我惟有及。
’則予一人以懌。
”
王曰:“封,爽惟民迪吉康,我時其惟殷先哲王德,用康乂民作求。
矧今民
惟十有三祀,王訪於箕子。
王乃言曰:“嗚呼!箕子。
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我不知其彝倫攸敘。
”
箕子乃言曰:“我聞在昔,鯀堙洪水,汩陳其五行。
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彝倫攸斁。
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彝倫攸敘。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用八政,次四曰協用五紀,次五曰建用皇極,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極。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従革,土爰稼穡。
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従革作辛,稼穡作甘。
“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
貌曰恭,言曰従,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
恭作肅,従作乂,明作哲,聰作謀,睿作聖。
“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日賓,八曰師。
“四、五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歷數。
“五、皇極:皇建其有極。
斂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
惟時厥庶民於汝極。
錫汝保極:凡厥庶民,無有淫朋,人無有比德,惟皇作極。
凡厥庶民,有猷有爲有守,汝則念之。
不協於極,不罹於咎,皇則受之。
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
’汝則錫之福。
時人斯其惟皇之極。
無虐煢獨而畏高明,人之有能有爲,使羞其行,而邦其昌。
凡厥正人,既富方谷,汝弗能使有好於而家,時人斯其辜。
於其無好德,汝雖錫之福,其作汝用咎。
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尊王之路。
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
會其有極,歸其有極。
曰:皇,極之敷言,是彝是訓,於帝其訓,凡厥庶民,極之敷言,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
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爲天下王。
“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
平康,正直;強弗友,剛克;燮友,柔克。
沈潛,剛克;高明,柔克。
惟闢作福,惟闢作威,惟闢玉食。
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
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於而家,兇於而國。
人用側頗僻,民用僭忒。
“七、稽疑:擇建立卜筮人,乃命十筮。
曰雨,曰霽,曰蒙,曰驛,曰克,曰貞,曰悔,凡七。
卜五,佔用二,衍忒。
立時人作卜筮,三人佔,則従二人之言。
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
汝則従,龜従,筮従,卿士従,庶民従,是之謂大同。
身其康強,子孫其逢,汝則従,龜従,筮従,卿士逆,庶民逆吉。
卿士従,龜従
王乃言曰:“嗚呼!箕子。
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我不知其彝倫攸敘。
”
箕子乃言曰:“我聞在昔,鯀堙洪水,汩陳其五行。
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彝倫攸斁。
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彝倫攸敘。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用八政,次四曰協用五紀,次五曰建用皇極,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極。
“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従革,土爰稼穡。
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従革作辛,稼穡作甘。
“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
貌曰恭,言曰従,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
恭作肅,従作乂,明作哲,聰作謀,睿作聖。
“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日賓,八曰師。
“四、五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歷數。
“五、皇極:皇建其有極。
斂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
惟時厥庶民於汝極。
錫汝保極:凡厥庶民,無有淫朋,人無有比德,惟皇作極。
凡厥庶民,有猷有爲有守,汝則念之。
不協於極,不罹於咎,皇則受之。
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
’汝則錫之福。
時人斯其惟皇之極。
無虐煢獨而畏高明,人之有能有爲,使羞其行,而邦其昌。
凡厥正人,既富方谷,汝弗能使有好於而家,時人斯其辜。
於其無好德,汝雖錫之福,其作汝用咎。
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尊王之路。
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
會其有極,歸其有極。
曰:皇,極之敷言,是彝是訓,於帝其訓,凡厥庶民,極之敷言,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
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爲天下王。
“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
平康,正直;強弗友,剛克;燮友,柔克。
沈潛,剛克;高明,柔克。
惟闢作福,惟闢作威,惟闢玉食。
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
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於而家,兇於而國。
人用側頗僻,民用僭忒。
“七、稽疑:擇建立卜筮人,乃命十筮。
曰雨,曰霽,曰蒙,曰驛,曰克,曰貞,曰悔,凡七。
卜五,佔用二,衍忒。
立時人作卜筮,三人佔,則従二人之言。
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
汝則従,龜従,筮従,卿士従,庶民従,是之謂大同。
身其康強,子孫其逢,汝則従,龜従,筮従,卿士逆,庶民逆吉。
卿士従,龜従
帝曰:“來,禹!汝亦昌言。
”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
”皋陶曰:“籲!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昏墊。
予乘四載,隨山刊木,暨益奏庶鮮食。
予決九川,距四海,浚畎澮距川;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
懋遷有無,化居。
烝民乃粒,萬邦作乂。
”皋陶曰:“俞!師汝昌言。
”
禹曰:“都!帝,慎乃在位。
”帝曰:“俞!禹曰:“安汝止,惟幾惟康。
其弼直,惟動丕應。
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
”
帝曰:“籲!臣哉鄰哉!鄰哉臣哉!”禹曰:“俞!”
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
予欲左右有民,汝翼。
予欲宣力四方,汝爲。
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
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言,汝聽。
予違,汝弼,汝無面従,退有後言。
欽四鄰!庶頑讒說,若不在時,侯以明之,撻以記之,書用識哉,欲並生哉!工以納言,時而颺之,格則承之庸之,否則威之。
”
禹曰:“俞哉!帝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生,萬邦黎獻,共惟帝臣,惟帝時舉。
敷納以言,明庶以功,車服以庸。
誰敢不讓,敢不敬應?帝不時敷,同,日奏,罔功。
無若丹朱傲,惟慢遊是好,傲虐是作。
罔晝夜頟頟,罔水行舟。
朋淫於家,用殄厥世。
予創若時,娶於塗山,辛壬癸甲。
啓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
弼成五服,至於五千。
州十有二師,外薄四海,鹹建五長,各迪有功,苗頑弗即工,帝其念哉!”帝曰:“迪朕德,時乃功,惟敘。
”
皋陶方祗厥敘,方施象刑,惟明。
夔曰:“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
”祖考來格,虞賓在位,羣后德讓。
下管鞀鼓,合止柷敔,笙鏞以間。
鳥獸蹌蹌;簫韶九成,鳳皇來儀。
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
庶尹允諧,帝庸作歌。
曰:“敕天之命,惟時惟幾。
”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扬言曰:“念哉!率作興事,慎乃憲,欽哉!屢省乃成,欽哉!”乃賡載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帝拜曰:“俞,往欽哉!”
”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
”皋陶曰:“籲!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昏墊。
予乘四載,隨山刊木,暨益奏庶鮮食。
予決九川,距四海,浚畎澮距川;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
懋遷有無,化居。
烝民乃粒,萬邦作乂。
”皋陶曰:“俞!師汝昌言。
”
禹曰:“都!帝,慎乃在位。
”帝曰:“俞!禹曰:“安汝止,惟幾惟康。
其弼直,惟動丕應。
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
”
帝曰:“籲!臣哉鄰哉!鄰哉臣哉!”禹曰:“俞!”
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
予欲左右有民,汝翼。
予欲宣力四方,汝爲。
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
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言,汝聽。
予違,汝弼,汝無面従,退有後言。
欽四鄰!庶頑讒說,若不在時,侯以明之,撻以記之,書用識哉,欲並生哉!工以納言,時而颺之,格則承之庸之,否則威之。
”
禹曰:“俞哉!帝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生,萬邦黎獻,共惟帝臣,惟帝時舉。
敷納以言,明庶以功,車服以庸。
誰敢不讓,敢不敬應?帝不時敷,同,日奏,罔功。
無若丹朱傲,惟慢遊是好,傲虐是作。
罔晝夜頟頟,罔水行舟。
朋淫於家,用殄厥世。
予創若時,娶於塗山,辛壬癸甲。
啓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
弼成五服,至於五千。
州十有二師,外薄四海,鹹建五長,各迪有功,苗頑弗即工,帝其念哉!”帝曰:“迪朕德,時乃功,惟敘。
”
皋陶方祗厥敘,方施象刑,惟明。
夔曰:“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
”祖考來格,虞賓在位,羣后德讓。
下管鞀鼓,合止柷敔,笙鏞以間。
鳥獸蹌蹌;簫韶九成,鳳皇來儀。
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
庶尹允諧,帝庸作歌。
曰:“敕天之命,惟時惟幾。
”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扬言曰:“念哉!率作興事,慎乃憲,欽哉!屢省乃成,欽哉!”乃賡載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叢脞哉,股肱惰哉,萬事墮哉!”帝拜曰:“俞,往欽哉!”
殷始咎周,周人乘黎。
祖伊恐,奔告於受,作《西伯戡黎》。
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於王。
曰:“天子!天既訖我殷命。
格人元龜,罔敢知吉。
非先王不相我後人,惟王淫戲用自絕。
故天棄我,不有康食。
不虞天性,不迪率典。
今我民罔弗欲喪,曰:‘天曷不降威?’大命不摯,今王其如臺?”
王曰:“嗚呼!我生不有命在天?”祖伊反曰:“嗚呼!乃罪多,參在上,乃能責命於天?殷之即喪,指乃功,不無戮於爾邦!”
祖伊恐,奔告於受,作《西伯戡黎》。
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於王。
曰:“天子!天既訖我殷命。
格人元龜,罔敢知吉。
非先王不相我後人,惟王淫戲用自絕。
故天棄我,不有康食。
不虞天性,不迪率典。
今我民罔弗欲喪,曰:‘天曷不降威?’大命不摯,今王其如臺?”
王曰:“嗚呼!我生不有命在天?”祖伊反曰:“嗚呼!乃罪多,參在上,乃能責命於天?殷之即喪,指乃功,不無戮於爾邦!”
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設官分職,以爲民極。
乃立秋官司寇,使帥其屬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國。
刑官之屬:
大司寇,卿一人。
小司寇,中大夫二人。
士師,下大夫四人。
鄉士,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
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遂士,中士十有二人、府主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縣士,中士三十有二人、府八人、史十有六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方士,中士十有六人、府八人、史十有六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訝士,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朝士,中士六人、府三人、史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司民,中士六人、府三人、史六人、胥三人、徒三十人。
司刑,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剌,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約,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盟,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職金,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司厲,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
犬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賈四人、徒十有六人。
司圜,中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三人、史六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掌囚,下士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掌戮,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
司隸,中士二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五人、史十人、胥二十人、徒二百人。
罪隸,百有二十人。
蠻隸,百有二十人。
閩隸,百有二十人。
夷隸,百有二十人。
貉隸,百有二十人。
布憲,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禁殺戮,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
禁暴氏,下士六人、史三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野廬氏,下士六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蠟氏,下士四人、徒四十人。
雍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萍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司寤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司烜氏,下士六人、徒十有二人。
條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修閭氏,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
冥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庶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穴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翨氏,下士八人、徒二十人。
柞氏,下士二人、徒二十人。
薙蔟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翦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赤犮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蟈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壺涿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庭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銜枚氏,下士二人
乃立秋官司寇,使帥其屬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國。
刑官之屬:
大司寇,卿一人。
小司寇,中大夫二人。
士師,下大夫四人。
鄉士,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
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遂士,中士十有二人、府主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縣士,中士三十有二人、府八人、史十有六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方士,中士十有六人、府八人、史十有六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訝士,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朝士,中士六人、府三人、史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司民,中士六人、府三人、史六人、胥三人、徒三十人。
司刑,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剌,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約,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盟,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職金,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司厲,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
犬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賈四人、徒十有六人。
司圜,中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三人、史六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掌囚,下士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掌戮,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
司隸,中士二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五人、史十人、胥二十人、徒二百人。
罪隸,百有二十人。
蠻隸,百有二十人。
閩隸,百有二十人。
夷隸,百有二十人。
貉隸,百有二十人。
布憲,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禁殺戮,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
禁暴氏,下士六人、史三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野廬氏,下士六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蠟氏,下士四人、徒四十人。
雍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萍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司寤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司烜氏,下士六人、徒十有二人。
條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修閭氏,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
冥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庶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穴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翨氏,下士八人、徒二十人。
柞氏,下士二人、徒二十人。
薙蔟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翦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赤犮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蟈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壺涿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庭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銜枚氏,下士二人
一切佛語心品之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南海濱楞伽山頂。
種種寶華以爲莊嚴。
與大比丘僧,及大菩薩衆俱。
從彼種種異佛剎來。
是諸菩薩摩訶薩。
無量三昧自在之力。
神通遊戲。
大慧菩薩摩訶薩而爲上首。
一切諸佛手灌其頂。
自心現境界。
善解其義。
種種衆生。
種種心色。
無量度門。
隨類普現,於五法自性識二種無我,究竟通達。
爾時大慧菩薩與摩帝菩薩,俱遊一切諸佛剎土,承佛神力。
從坐而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以偈贊佛。
世間離生滅猶如虛空華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遠離於心識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遠離於斷常世間恆如夢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知人法無我煩惱及爾焰常清淨無相而興大悲心
一切無涅槃無有涅槃佛無有佛涅槃遠離覺所覺
若有若無有是二悉俱離牟尼寂靜觀是則遠離生
是名爲不取今世後世淨
爾時大慧菩薩偈贊佛已。
自說姓名
我名爲大慧通達於大乘今以百八義仰諮尊中上
世間解之士聞彼所說偈觀察一切衆告諸佛子言
汝等諸佛子今皆恣所問我當爲汝說自覺之境界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承佛所聽,頂禮佛足,合掌恭敬,以偈問曰。
云何淨其念云何念增長云何見癡惑云何惑增長
何故剎土化相及諸外道云何無受次何故名無受
何故名佛子解脫至何所誰縛誰解脫何等禪境界
云何有三乘唯願爲解說緣起何所生云何作所作
云何俱異說云何爲增長云何無色定及以滅正受
云何爲想滅何因從定覺云何所作生進去及持身
云何現分別云何生諸地破三有者誰何處身云何
往生何所至云何最勝子何因得神通及自在三昧
云何三昧心最勝爲我說云何名爲藏云何意及識
云何生與滅云何見己還云何爲種姓非種及心量
云何建立相及與非我義云何無衆生云何世俗說
云何爲斷見及常見不生云何佛外道其相不相違
云何當來世種種諸異部云何空何因云何剎那壞
云何胎藏生云何世不動何因如幻夢及揵闥婆城
世間熱時焰及與水月光何因說覺支及與菩提分
云何國土亂云何作有見云何不生滅世如虛空華
云何覺世間云何說離字離妄想者誰云何虛空譬
如實有幾種幾波羅蜜心何因度諸地誰至無所受
何等二無我云何爾焰淨諸智有幾種幾戒衆生性
誰生諸寶性摩尼真珠等誰生諸語言衆生種種性
明處及伎術誰之所顯示伽陀有幾種長頌及短句
成爲有幾種云何名爲論云何生飲食及生諸愛慾
云何名爲王轉輪及小王云何守護國諸天有幾種
云何名爲地星宿及日月解脫修行者是各有幾種
弟子有幾種云何阿闍梨佛復有幾種復有幾種生
魔及諸異學彼各有幾種自性及與心彼復各幾種
云何施設量唯願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南海濱楞伽山頂。
種種寶華以爲莊嚴。
與大比丘僧,及大菩薩衆俱。
從彼種種異佛剎來。
是諸菩薩摩訶薩。
無量三昧自在之力。
神通遊戲。
大慧菩薩摩訶薩而爲上首。
一切諸佛手灌其頂。
自心現境界。
善解其義。
種種衆生。
種種心色。
無量度門。
隨類普現,於五法自性識二種無我,究竟通達。
爾時大慧菩薩與摩帝菩薩,俱遊一切諸佛剎土,承佛神力。
從坐而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以偈贊佛。
世間離生滅猶如虛空華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遠離於心識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遠離於斷常世間恆如夢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知人法無我煩惱及爾焰常清淨無相而興大悲心
一切無涅槃無有涅槃佛無有佛涅槃遠離覺所覺
若有若無有是二悉俱離牟尼寂靜觀是則遠離生
是名爲不取今世後世淨
爾時大慧菩薩偈贊佛已。
自說姓名
我名爲大慧通達於大乘今以百八義仰諮尊中上
世間解之士聞彼所說偈觀察一切衆告諸佛子言
汝等諸佛子今皆恣所問我當爲汝說自覺之境界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承佛所聽,頂禮佛足,合掌恭敬,以偈問曰。
云何淨其念云何念增長云何見癡惑云何惑增長
何故剎土化相及諸外道云何無受次何故名無受
何故名佛子解脫至何所誰縛誰解脫何等禪境界
云何有三乘唯願爲解說緣起何所生云何作所作
云何俱異說云何爲增長云何無色定及以滅正受
云何爲想滅何因從定覺云何所作生進去及持身
云何現分別云何生諸地破三有者誰何處身云何
往生何所至云何最勝子何因得神通及自在三昧
云何三昧心最勝爲我說云何名爲藏云何意及識
云何生與滅云何見己還云何爲種姓非種及心量
云何建立相及與非我義云何無衆生云何世俗說
云何爲斷見及常見不生云何佛外道其相不相違
云何當來世種種諸異部云何空何因云何剎那壞
云何胎藏生云何世不動何因如幻夢及揵闥婆城
世間熱時焰及與水月光何因說覺支及與菩提分
云何國土亂云何作有見云何不生滅世如虛空華
云何覺世間云何說離字離妄想者誰云何虛空譬
如實有幾種幾波羅蜜心何因度諸地誰至無所受
何等二無我云何爾焰淨諸智有幾種幾戒衆生性
誰生諸寶性摩尼真珠等誰生諸語言衆生種種性
明處及伎術誰之所顯示伽陀有幾種長頌及短句
成爲有幾種云何名爲論云何生飲食及生諸愛慾
云何名爲王轉輪及小王云何守護國諸天有幾種
云何名爲地星宿及日月解脫修行者是各有幾種
弟子有幾種云何阿闍梨佛復有幾種復有幾種生
魔及諸異學彼各有幾種自性及與心彼復各幾種
云何施設量唯願最
一切佛語心品之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南海濱楞伽山頂。
種種寶華以爲莊嚴。
與大比丘僧,及大菩薩衆俱。
從彼種種異佛剎來。
是諸菩薩摩訶薩。
無量三昧自在之力。
神通遊戲。
大慧菩薩摩訶薩而爲上首。
一切諸佛手灌其頂。
自心現境界。
善解其義。
種種衆生。
種種心色。
無量度門。
隨類普現,於五法自性識二種無我,究竟通達。
爾時大慧菩薩與摩帝菩薩,俱遊一切諸佛剎土,承佛神力。
從坐而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以偈贊佛。
世間離生滅猶如虛空華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遠離於心識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遠離於斷常世間恆如夢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知人法無我煩惱及爾焰常清淨無相而興大悲心
一切無涅槃無有涅槃佛無有佛涅槃遠離覺所覺
若有若無有是二悉俱離牟尼寂靜觀是則遠離生
是名爲不取今世後世淨
爾時大慧菩薩偈贊佛已。
自說姓名
我名爲大慧通達於大乘今以百八義仰諮尊中上
世間解之士聞彼所說偈觀察一切衆告諸佛子言
汝等諸佛子今皆恣所問我當爲汝說自覺之境界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承佛所聽,頂禮佛足,合掌恭敬,以偈問曰。
云何淨其念云何念增長云何見癡惑云何惑增長
何故剎土化相及諸外道云何無受次何故名無受
何故名佛子解脫至何所誰縛誰解脫何等禪境界
云何有三乘唯願爲解說緣起何所生云何作所作
云何俱異說云何爲增長云何無色定及以滅正受
云何爲想滅何因從定覺云何所作生進去及持身
云何現分別云何生諸地破三有者誰何處身云何
往生何所至云何最勝子何因得神通及自在三昧
云何三昧心最勝爲我說云何名爲藏云何意及識
云何生與滅云何見己還云何爲種姓非種及心量
云何建立相及與非我義云何無衆生云何世俗說
云何爲斷見及常見不生云何佛外道其相不相違
云何當來世種種諸異部云何空何因云何剎那壞
云何胎藏生云何世不動何因如幻夢及揵闥婆城
世間熱時焰及與水月光何因說覺支及與菩提分
云何國土亂云何作有見云何不生滅世如虛空華
云何覺世間云何說離字離妄想者誰云何虛空譬
如實有幾種幾波羅蜜心何因度諸地誰至無所受
何等二無我云何爾焰淨諸智有幾種幾戒衆生性
誰生諸寶性摩尼真珠等誰生諸語言衆生種種性
明處及伎術誰之所顯示伽陀有幾種長頌及短句
成爲有幾種云何名爲論云何生飲食及生諸愛慾
云何名爲王轉輪及小王云何守護國諸天有幾種
云何名爲地星宿及日月解脫修行者是各有幾種
弟子有幾種云何阿闍梨佛復有幾種復有幾種生
魔及諸異學彼各有幾種自性及與心彼復各幾種
云何施設量唯願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南海濱楞伽山頂。
種種寶華以爲莊嚴。
與大比丘僧,及大菩薩衆俱。
從彼種種異佛剎來。
是諸菩薩摩訶薩。
無量三昧自在之力。
神通遊戲。
大慧菩薩摩訶薩而爲上首。
一切諸佛手灌其頂。
自心現境界。
善解其義。
種種衆生。
種種心色。
無量度門。
隨類普現,於五法自性識二種無我,究竟通達。
爾時大慧菩薩與摩帝菩薩,俱遊一切諸佛剎土,承佛神力。
從坐而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以偈贊佛。
世間離生滅猶如虛空華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遠離於心識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遠離於斷常世間恆如夢智不得有無而興大悲心
知人法無我煩惱及爾焰常清淨無相而興大悲心
一切無涅槃無有涅槃佛無有佛涅槃遠離覺所覺
若有若無有是二悉俱離牟尼寂靜觀是則遠離生
是名爲不取今世後世淨
爾時大慧菩薩偈贊佛已。
自說姓名
我名爲大慧通達於大乘今以百八義仰諮尊中上
世間解之士聞彼所說偈觀察一切衆告諸佛子言
汝等諸佛子今皆恣所問我當爲汝說自覺之境界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承佛所聽,頂禮佛足,合掌恭敬,以偈問曰。
云何淨其念云何念增長云何見癡惑云何惑增長
何故剎土化相及諸外道云何無受次何故名無受
何故名佛子解脫至何所誰縛誰解脫何等禪境界
云何有三乘唯願爲解說緣起何所生云何作所作
云何俱異說云何爲增長云何無色定及以滅正受
云何爲想滅何因從定覺云何所作生進去及持身
云何現分別云何生諸地破三有者誰何處身云何
往生何所至云何最勝子何因得神通及自在三昧
云何三昧心最勝爲我說云何名爲藏云何意及識
云何生與滅云何見己還云何爲種姓非種及心量
云何建立相及與非我義云何無衆生云何世俗說
云何爲斷見及常見不生云何佛外道其相不相違
云何當來世種種諸異部云何空何因云何剎那壞
云何胎藏生云何世不動何因如幻夢及揵闥婆城
世間熱時焰及與水月光何因說覺支及與菩提分
云何國土亂云何作有見云何不生滅世如虛空華
云何覺世間云何說離字離妄想者誰云何虛空譬
如實有幾種幾波羅蜜心何因度諸地誰至無所受
何等二無我云何爾焰淨諸智有幾種幾戒衆生性
誰生諸寶性摩尼真珠等誰生諸語言衆生種種性
明處及伎術誰之所顯示伽陀有幾種長頌及短句
成爲有幾種云何名爲論云何生飲食及生諸愛慾
云何名爲王轉輪及小王云何守護國諸天有幾種
云何名爲地星宿及日月解脫修行者是各有幾種
弟子有幾種云何阿闍梨佛復有幾種復有幾種生
魔及諸異學彼各有幾種自性及與心彼復各幾種
云何施設量唯願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