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以爲民極。
乃立夏官司馬,使師其屬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國。
政官之屬:大司馬,卿一人。
小司馬,中大夫二人。
軍司馬,下大夫四人。
輿司馬,上士八人。
大司馬,中士十有六人。
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六人、胥三十有二人、徒三晨有二十人。
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爲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軍將皆命卿。
二千有五百人爲師,師帥皆中大夫;五百人爲旅,旅帥皆下大夫;百人爲卒,卒長皆上士;二十五人爲兩,兩司馬皆中士;五人爲伍,伍皆有長。
一軍則二府、六史、胥十人、徒百人。
司勳,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馬質,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賈四人、徒八人。
量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四人、徒八人。
小子,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八人。
羊人,下士二人、史一人、賈二人、徒八人。
司爟,下士二人、徒六人。
掌固,上士二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司險,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四十人。
掌疆,中士八人、史四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候人,上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史六人、徒百有二十人。
環人,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
挈壺氏,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
射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十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服不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射鳥氏,下士一人、退人。
羅氏,下士一人、徒八人。
掌畜,下士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士,下大夫二人、中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諸子,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右,上士二人、下士二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虎賁氏,下大夫二十人、中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十人、虎士八百人。
旅賁氏,中士二人、下士十有六人、史二人,徒八人。
節服氏,下士八人、徒四人。
方相氏,狂夫四人。
大僕,下大夫二人。
小臣,上士四人。
祭僕,中士六人。
御僕,下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隸僕,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弁師,下士二人、工四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甲,下大夫二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司兵,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戈盾,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弓矢,下
乃立夏官司馬,使師其屬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國。
政官之屬:大司馬,卿一人。
小司馬,中大夫二人。
軍司馬,下大夫四人。
輿司馬,上士八人。
大司馬,中士十有六人。
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六人、胥三十有二人、徒三晨有二十人。
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爲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軍將皆命卿。
二千有五百人爲師,師帥皆中大夫;五百人爲旅,旅帥皆下大夫;百人爲卒,卒長皆上士;二十五人爲兩,兩司馬皆中士;五人爲伍,伍皆有長。
一軍則二府、六史、胥十人、徒百人。
司勳,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馬質,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賈四人、徒八人。
量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四人、徒八人。
小子,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八人。
羊人,下士二人、史一人、賈二人、徒八人。
司爟,下士二人、徒六人。
掌固,上士二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司險,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四十人。
掌疆,中士八人、史四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候人,上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史六人、徒百有二十人。
環人,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
挈壺氏,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
射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十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服不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射鳥氏,下士一人、退人。
羅氏,下士一人、徒八人。
掌畜,下士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士,下大夫二人、中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諸子,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右,上士二人、下士二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虎賁氏,下大夫二十人、中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十人、虎士八百人。
旅賁氏,中士二人、下士十有六人、史二人,徒八人。
節服氏,下士八人、徒四人。
方相氏,狂夫四人。
大僕,下大夫二人。
小臣,上士四人。
祭僕,中士六人。
御僕,下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隸僕,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弁師,下士二人、工四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甲,下大夫二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司兵,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戈盾,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弓矢,下
大射之儀。
君有命戒射,宰戒百官有事於射者。
射人戒諸公、卿、大夫射,司士戒士射與贊者。
前射三日,宰夫戒宰及司馬、射人宿視滌。
司馬命量人量侯道與所設乏以貍步,大侯九十,參七十,幹五十,設乏各去其侯西十、北十。
遂命量人、巾車張三侯。
大侯之崇,見鵠於參;參見鵠於幹,幹不及地,不繫左下綱。
設乏西十、北十,凡乏用革。
樂人宿縣於阼階東,笙磬西面,其南笙鍾,其南鑮,皆南陳。
建鼓在阼階西,南鼓,應鼙在其東,南鼓。
西階之西,頌磬東面,其南鍾,其南鑮,皆南陳。
一建鼓在其南,東鼓,朔鼙在其北。
一建鼓在西階之東,南面。
簜在建鼓之間,鞀倚於頌磬西紘。
厥明,司宮尊於東楹之西,兩方壺,膳尊兩甒在南。
有豐。
冪用錫若絺,綴諸箭。
蓋冪加勺,又反之。
皆玄尊。
酒在北。
尊士旅食於西鑮之南,北面,兩圜壺。
又尊於大侯之乏東北,兩壺獻酒。
設洗於阼階東南,罍水在東,篚在洗西,南陳。
設膳篚在其北,西面。
又設洗於獲者之尊西北,水在洗北。
篚在南,東陳。
小臣設公席於阼階上,西鄉。
司宮設賓席於戶西,南面,有加席。
卿席賓東,東上。
小卿賓西,東上。
大夫繼而東上,若有東面者,則北上。
席工於西階之東,東上。
諸公阼階西,北面,東上。
官饌。
羹定。
射人告具於公,公升,即位於席,西鄉。
小臣師納諸公、卿、大夫,諸公、卿、大夫皆入門右,北面東上。
士西方,東面北上。
大史在幹侯之東北,北面東上。
士旅食者在士南,北面東上。
小臣師従者在東堂下,南面西上。
公降,立於阼階之東南,南鄉。
小臣師詔揖諸公、卿大夫,諸公、卿大夫西面北上。
揖大夫,大夫皆少進。
大射正擯。
擯者請賓,公曰:“命某爲賓。
”擯者命賓,賓少進,禮辭。
反命,又命之。
賓再拜稽首,受命。
擯者反命。
賓出,立於門外,北面。
公揖卿、大夫,升就席。
小臣自阼階下北面,請執冪者與羞膳者。
乃命執冪者。
執冪者升自西階,立於尊南,北面東上。
膳宰請羞於諸公卿者。
擯者納賓,賓及庭,公降一等揖賓,賓闢,公升,即席。
奏《肆夏》,賓升自西階。
主人従之,賓右北面,至再拜。
賓答再拜。
主人降洗,洗南,西北面。
賓降階西,東面。
主人辭降,賓對。
主人北面盥,坐取觚,洗。
賓少進,辭洗。
主人坐奠觚於篚,興對。
賓反位。
主人卒洗。
賓揖,乃升。
主人升,賓拜洗。
主人賓右奠觚答拜,降盥。
賓降,主人辭降,賓對。
卒盥。
賓揖升。
主人升,坐取觚。
執冪者舉冪,主人酌膳,執冪者蓋冪。
酌者加勺,又反之。
筵前獻賓。
賓西階上拜,受爵於筵前,反位。
主人賓右拜送爵。
君有命戒射,宰戒百官有事於射者。
射人戒諸公、卿、大夫射,司士戒士射與贊者。
前射三日,宰夫戒宰及司馬、射人宿視滌。
司馬命量人量侯道與所設乏以貍步,大侯九十,參七十,幹五十,設乏各去其侯西十、北十。
遂命量人、巾車張三侯。
大侯之崇,見鵠於參;參見鵠於幹,幹不及地,不繫左下綱。
設乏西十、北十,凡乏用革。
樂人宿縣於阼階東,笙磬西面,其南笙鍾,其南鑮,皆南陳。
建鼓在阼階西,南鼓,應鼙在其東,南鼓。
西階之西,頌磬東面,其南鍾,其南鑮,皆南陳。
一建鼓在其南,東鼓,朔鼙在其北。
一建鼓在西階之東,南面。
簜在建鼓之間,鞀倚於頌磬西紘。
厥明,司宮尊於東楹之西,兩方壺,膳尊兩甒在南。
有豐。
冪用錫若絺,綴諸箭。
蓋冪加勺,又反之。
皆玄尊。
酒在北。
尊士旅食於西鑮之南,北面,兩圜壺。
又尊於大侯之乏東北,兩壺獻酒。
設洗於阼階東南,罍水在東,篚在洗西,南陳。
設膳篚在其北,西面。
又設洗於獲者之尊西北,水在洗北。
篚在南,東陳。
小臣設公席於阼階上,西鄉。
司宮設賓席於戶西,南面,有加席。
卿席賓東,東上。
小卿賓西,東上。
大夫繼而東上,若有東面者,則北上。
席工於西階之東,東上。
諸公阼階西,北面,東上。
官饌。
羹定。
射人告具於公,公升,即位於席,西鄉。
小臣師納諸公、卿、大夫,諸公、卿、大夫皆入門右,北面東上。
士西方,東面北上。
大史在幹侯之東北,北面東上。
士旅食者在士南,北面東上。
小臣師従者在東堂下,南面西上。
公降,立於阼階之東南,南鄉。
小臣師詔揖諸公、卿大夫,諸公、卿大夫西面北上。
揖大夫,大夫皆少進。
大射正擯。
擯者請賓,公曰:“命某爲賓。
”擯者命賓,賓少進,禮辭。
反命,又命之。
賓再拜稽首,受命。
擯者反命。
賓出,立於門外,北面。
公揖卿、大夫,升就席。
小臣自阼階下北面,請執冪者與羞膳者。
乃命執冪者。
執冪者升自西階,立於尊南,北面東上。
膳宰請羞於諸公卿者。
擯者納賓,賓及庭,公降一等揖賓,賓闢,公升,即席。
奏《肆夏》,賓升自西階。
主人従之,賓右北面,至再拜。
賓答再拜。
主人降洗,洗南,西北面。
賓降階西,東面。
主人辭降,賓對。
主人北面盥,坐取觚,洗。
賓少進,辭洗。
主人坐奠觚於篚,興對。
賓反位。
主人卒洗。
賓揖,乃升。
主人升,賓拜洗。
主人賓右奠觚答拜,降盥。
賓降,主人辭降,賓對。
卒盥。
賓揖升。
主人升,坐取觚。
執冪者舉冪,主人酌膳,執冪者蓋冪。
酌者加勺,又反之。
筵前獻賓。
賓西階上拜,受爵於筵前,反位。
主人賓右拜送爵。
◇莊公元年
元年春,王正月。
繼弒君不言即位,正也。
繼弒不言即位之爲正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不忍即位也。
三月,夫人孫於齊。
孫之爲言,猶孫也。
諱奔也。
接練時,錄母之變,始人之也。
不言氏姓,貶之也。
人之於天也,以道受命;於人也,以言受命。
不若於道者,天絕之也。
不若於言者,人絕之也。
臣子大受命。
夏,單伯逆王姬。
單伯者何?吾大夫之命乎天子者也。
命大夫,故不名也。
其不言如何也?其義不可受於京師也。
其義不可受於京師何也?曰:躬君弒於齊,使之主婚姻,與齊爲禮,其義固不可受也。
秋,築王姬之館於外。
築,禮也。
於外,非禮也。
築之爲禮何也?主王姬者必自公門出。
於廟則已尊,於寢則已卑,爲之築節矣。
築之外,變之正也。
築之外,變之爲正何也?仇讎之人,非所以接婚姻也;衰麻,非所以接弁冕也。
其不言齊侯之來逆何也:不使齊侯得與吾爲禮也。
冬,十月乙亥,陳侯林卒。
諸侯日卒,正也。
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
禮有受命,無來錫命。
錫命非正也。
生服之,死行之,禮也。
生不服,死追錫之,不正甚矣!王姬歸於齊。
爲之中者歸之也。
齊師遷紀、郱、鄑、郚。
紀,國也;郱、鄑、郚,國也。
或曰:遷紀於郱、鄑、郚。
◇莊公二年
二年春,王二月,葬陳莊公。
夏,公子慶父帥師伐於餘丘。
國而曰伐。
於餘丘,邾之邑也,其曰伐,何也?公子貴矣,師重矣,而敵人之邑,公子病矣。
病公子,所以譏乎公也。
其一曰,君在而重之也。
秋,七月,齊王姬卒。
爲之主者卒之也。
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會齊侯於禚。
婦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正也。
婦人不言會,言會非正也。
饗,甚矣!乙酉,宋公馮卒。
◇莊公三年
三年春,王正月,溺會齊師伐衛。
溺者何也?公子溺也。
其不稱公子何也?惡其會仇讎而伐同姓,故貶而名之也。
夏,四月,葬宋莊公。
月葬,故也。
五月,葬桓王。
《傳》曰:改葬也。
改葬之禮緦,舉下緬也。
或曰郤屍以求諸侯。
天子志崩不志葬,必其時也,何必焉?舉天下而葬一人,其義不疑也。
志葬,故也,危不得葬也。
日近不失崩。
不志崩,失天下也。
獨陰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後生。
故曰母之子也可,天之子也可。
尊者取尊稱焉,卑者取卑稱焉。
其曰王者,民之所歸往也。
秋,紀季以酅入於齊也。
酅,紀之邑也。
入於齊者,以酅事齊也。
入者,內弗受也。
冬,公次於郎。
次止也,有畏也。
欲救紀而不能也。
◇莊公四年
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饗齊侯於祝丘。
饗,甚矣!饗齊侯,所以病齊侯也。
三月,紀伯姬卒。
外夫人
元年春,王正月。
繼弒君不言即位,正也。
繼弒不言即位之爲正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不忍即位也。
三月,夫人孫於齊。
孫之爲言,猶孫也。
諱奔也。
接練時,錄母之變,始人之也。
不言氏姓,貶之也。
人之於天也,以道受命;於人也,以言受命。
不若於道者,天絕之也。
不若於言者,人絕之也。
臣子大受命。
夏,單伯逆王姬。
單伯者何?吾大夫之命乎天子者也。
命大夫,故不名也。
其不言如何也?其義不可受於京師也。
其義不可受於京師何也?曰:躬君弒於齊,使之主婚姻,與齊爲禮,其義固不可受也。
秋,築王姬之館於外。
築,禮也。
於外,非禮也。
築之爲禮何也?主王姬者必自公門出。
於廟則已尊,於寢則已卑,爲之築節矣。
築之外,變之正也。
築之外,變之爲正何也?仇讎之人,非所以接婚姻也;衰麻,非所以接弁冕也。
其不言齊侯之來逆何也:不使齊侯得與吾爲禮也。
冬,十月乙亥,陳侯林卒。
諸侯日卒,正也。
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
禮有受命,無來錫命。
錫命非正也。
生服之,死行之,禮也。
生不服,死追錫之,不正甚矣!王姬歸於齊。
爲之中者歸之也。
齊師遷紀、郱、鄑、郚。
紀,國也;郱、鄑、郚,國也。
或曰:遷紀於郱、鄑、郚。
◇莊公二年
二年春,王二月,葬陳莊公。
夏,公子慶父帥師伐於餘丘。
國而曰伐。
於餘丘,邾之邑也,其曰伐,何也?公子貴矣,師重矣,而敵人之邑,公子病矣。
病公子,所以譏乎公也。
其一曰,君在而重之也。
秋,七月,齊王姬卒。
爲之主者卒之也。
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會齊侯於禚。
婦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正也。
婦人不言會,言會非正也。
饗,甚矣!乙酉,宋公馮卒。
◇莊公三年
三年春,王正月,溺會齊師伐衛。
溺者何也?公子溺也。
其不稱公子何也?惡其會仇讎而伐同姓,故貶而名之也。
夏,四月,葬宋莊公。
月葬,故也。
五月,葬桓王。
《傳》曰:改葬也。
改葬之禮緦,舉下緬也。
或曰郤屍以求諸侯。
天子志崩不志葬,必其時也,何必焉?舉天下而葬一人,其義不疑也。
志葬,故也,危不得葬也。
日近不失崩。
不志崩,失天下也。
獨陰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後生。
故曰母之子也可,天之子也可。
尊者取尊稱焉,卑者取卑稱焉。
其曰王者,民之所歸往也。
秋,紀季以酅入於齊也。
酅,紀之邑也。
入於齊者,以酅事齊也。
入者,內弗受也。
冬,公次於郎。
次止也,有畏也。
欲救紀而不能也。
◇莊公四年
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饗齊侯於祝丘。
饗,甚矣!饗齊侯,所以病齊侯也。
三月,紀伯姬卒。
外夫人
周公拜手稽首曰:“朕復子明辟。
王如弗敢及天基命定命,予乃胤保大相東土,其基作民明闢。
予惟乙卯,朝至於洛師。
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澗水東,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東,亦惟洛食。
伻來以圖及獻卜。
”
王拜手稽首曰:“公不敢不敬天之休,來相宅,其作周配,休!公既定宅,伻來,來,視予卜,休恆吉。
我二人共貞。
公其以予萬億年敬天之休。
拜手稽首誨言。
”
周公曰:“王,肇稱殷禮,祀於新邑,鹹秩無文。
予齊百工,伻従王於周,予惟曰:‘庶有事。
’今王即命曰:‘記功,宗以功作元祀。
’惟命曰:‘汝受命篤弼,丕視功載,乃汝其悉自教工。
’
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無若火始焰焰;厥攸灼敘,弗其絕。
厥若彝及撫事如予,惟以在周工往新邑。
伻向即有僚,明作有功,惇大成裕,汝永有辭。
”
公曰:“已!汝惟衝子,惟終。
汝其敬識百辟享,亦識其有不享。
享多儀,儀不及物,惟曰不享。
惟不役志於享,凡民惟曰不享,惟事其爽侮。
乃惟孺子頒,朕不暇聽。
朕教汝於棐民,彝汝乃是不蘉,乃時惟不永哉!篤敘乃正父罔不若予,不敢廢乃命。
汝往敬哉!茲予其明農哉!被裕我民,無遠用戾。
”
王若曰:“公!明保予衝子。
公稱丕顯德,以予小子揚文武烈,奉答天命,和恆四方民,居師;惇宗將禮,稱秩元祀,咸秩無文。
惟公德明光於上下,勤施於四方,旁作穆穆,迓衡不迷。
文武勤教,予衝子夙夜毖祀。
”王曰:“公功棐迪,篤罔不若時。
”王曰:“公!予小子其退,即闢於周,命公后。
四方迪亂未定,於宗禮亦未克敉,公功迪將,其後監我士師工,誕保文武受民,亂爲四輔。
”王曰:“公定,予往已。
以功肅將祗歡,公無困哉!我惟無斁其康事,公勿替刑,四方其世享。
”
周公拜手稽首曰:“王命予來承保乃文祖受命民,越乃光烈考武王弘朕恭。
孺子來相宅,其大惇典殷獻民,亂爲四方新闢,作周恭先。
曰其自時中乂,萬邦鹹休,惟王有成績。
予旦以多子越御事篤前人成烈,答其師,作周孚先。
’考朕昭子刑,乃單文祖德。
伻來毖殷,乃命寧予以秬鬯二卣。
曰明禋,拜手稽首休享。
予不敢宿,則禋於文王、武王。
惠篤敘,無有遘自疾,萬年厭於乃德,殷乃引考。
王伻殷乃承敘萬年,其永觀朕子懷德。
”
戊辰,王在新邑烝,祭歲,文王騂牛一,武王騂牛一。
王命作冊逸祝冊,惟告周公其后。
王賓殺禋鹹格,王入太室,裸。
王命周公后,作冊逸誥,在十有二月。
惟周公誕保文武受命,惟七年。
王如弗敢及天基命定命,予乃胤保大相東土,其基作民明闢。
予惟乙卯,朝至於洛師。
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澗水東,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東,亦惟洛食。
伻來以圖及獻卜。
”
王拜手稽首曰:“公不敢不敬天之休,來相宅,其作周配,休!公既定宅,伻來,來,視予卜,休恆吉。
我二人共貞。
公其以予萬億年敬天之休。
拜手稽首誨言。
”
周公曰:“王,肇稱殷禮,祀於新邑,鹹秩無文。
予齊百工,伻従王於周,予惟曰:‘庶有事。
’今王即命曰:‘記功,宗以功作元祀。
’惟命曰:‘汝受命篤弼,丕視功載,乃汝其悉自教工。
’
孺子其朋,孺子其朋,其往!無若火始焰焰;厥攸灼敘,弗其絕。
厥若彝及撫事如予,惟以在周工往新邑。
伻向即有僚,明作有功,惇大成裕,汝永有辭。
”
公曰:“已!汝惟衝子,惟終。
汝其敬識百辟享,亦識其有不享。
享多儀,儀不及物,惟曰不享。
惟不役志於享,凡民惟曰不享,惟事其爽侮。
乃惟孺子頒,朕不暇聽。
朕教汝於棐民,彝汝乃是不蘉,乃時惟不永哉!篤敘乃正父罔不若予,不敢廢乃命。
汝往敬哉!茲予其明農哉!被裕我民,無遠用戾。
”
王若曰:“公!明保予衝子。
公稱丕顯德,以予小子揚文武烈,奉答天命,和恆四方民,居師;惇宗將禮,稱秩元祀,咸秩無文。
惟公德明光於上下,勤施於四方,旁作穆穆,迓衡不迷。
文武勤教,予衝子夙夜毖祀。
”王曰:“公功棐迪,篤罔不若時。
”王曰:“公!予小子其退,即闢於周,命公后。
四方迪亂未定,於宗禮亦未克敉,公功迪將,其後監我士師工,誕保文武受民,亂爲四輔。
”王曰:“公定,予往已。
以功肅將祗歡,公無困哉!我惟無斁其康事,公勿替刑,四方其世享。
”
周公拜手稽首曰:“王命予來承保乃文祖受命民,越乃光烈考武王弘朕恭。
孺子來相宅,其大惇典殷獻民,亂爲四方新闢,作周恭先。
曰其自時中乂,萬邦鹹休,惟王有成績。
予旦以多子越御事篤前人成烈,答其師,作周孚先。
’考朕昭子刑,乃單文祖德。
伻來毖殷,乃命寧予以秬鬯二卣。
曰明禋,拜手稽首休享。
予不敢宿,則禋於文王、武王。
惠篤敘,無有遘自疾,萬年厭於乃德,殷乃引考。
王伻殷乃承敘萬年,其永觀朕子懷德。
”
戊辰,王在新邑烝,祭歲,文王騂牛一,武王騂牛一。
王命作冊逸祝冊,惟告周公其后。
王賓殺禋鹹格,王入太室,裸。
王命周公后,作冊逸誥,在十有二月。
惟周公誕保文武受命,惟七年。
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則至於豐。
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來三月,惟丙午朏。
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於洛,卜宅。
厥既得卜,則經營。
越三日庚戌,太保乃以庶殷攻位於洛汭。
越五日甲寅,位成。
若翼日乙卯,周公朝至於洛,則達觀於新邑營。
越三日丁巳,用牲於郊,牛二。
越翼日戊午,乃社於新邑,牛一,羊一,豕一。
越七日甲子,周公乃朝用書命庶殷侯甸男邦伯。
厥既命殷庶,庶殷丕作。
太保乃以庶邦冢君出取幣,乃復入錫周公。
曰:“拜手稽首,旅王若公誥告庶殷越自乃御事:嗚呼!皇天上帝,改厥元子茲大國殷之命。
惟王受命,無疆惟休,亦無疆惟恤。
嗚呼!曷其奈何弗敬?
天既遐終大邦殷之命,茲殷多先哲王在天,越厥後王后民,茲服厥命。
厥終,智藏瘝在。
夫知保抱攜持厥婦子,以哀籲天,徂厥亡,出執。
嗚呼!天亦哀於四方民,其眷命用懋。
王其疾敬德!
相古先民有夏,天迪従子保,面稽天若;今時既墜厥命。
今相有殷,天迪格保,面稽天若;今時既墜厥命。
今衝子嗣,則無遺壽耇,曰其稽我古人之德,矧曰其有能稽謀自天?
嗚呼!有王雖小,元子哉。
其丕能諴於小民。
今休:王不敢後,用顧畏於民碞;王來紹上帝,自服於土中。
旦曰:‘其作大邑,其自時配皇天,毖祀於上下,其自時中乂;王厥有成命治民。
’今休。
王先服殷御事,比介於我有周御事,節性惟日其邁。
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
我不可不監於有夏,亦不可不監於有殷。
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歷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
惟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
我不敢知曰,有殷受天命,惟有歷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
惟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
今王嗣受厥命,我亦惟茲二國命,嗣若功。
王乃初服。
嗚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貽哲命。
今天其命哲,命吉凶,命歷年;知今我初服,宅新邑。
肆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
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亦敢殄戮用乂民,若有功。
其惟王位在德元,小民乃惟刑用於天下,越王顯。
上下勤恤,其曰我受天命,丕若有夏曆年,式勿替有殷歷年。
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
”
拜手稽首,曰:“予小臣敢以王之仇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
王末有成命,王亦顯。
我非敢勤,惟恭奉幣,用供王能祈天永命。
”
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來三月,惟丙午朏。
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於洛,卜宅。
厥既得卜,則經營。
越三日庚戌,太保乃以庶殷攻位於洛汭。
越五日甲寅,位成。
若翼日乙卯,周公朝至於洛,則達觀於新邑營。
越三日丁巳,用牲於郊,牛二。
越翼日戊午,乃社於新邑,牛一,羊一,豕一。
越七日甲子,周公乃朝用書命庶殷侯甸男邦伯。
厥既命殷庶,庶殷丕作。
太保乃以庶邦冢君出取幣,乃復入錫周公。
曰:“拜手稽首,旅王若公誥告庶殷越自乃御事:嗚呼!皇天上帝,改厥元子茲大國殷之命。
惟王受命,無疆惟休,亦無疆惟恤。
嗚呼!曷其奈何弗敬?
天既遐終大邦殷之命,茲殷多先哲王在天,越厥後王后民,茲服厥命。
厥終,智藏瘝在。
夫知保抱攜持厥婦子,以哀籲天,徂厥亡,出執。
嗚呼!天亦哀於四方民,其眷命用懋。
王其疾敬德!
相古先民有夏,天迪従子保,面稽天若;今時既墜厥命。
今相有殷,天迪格保,面稽天若;今時既墜厥命。
今衝子嗣,則無遺壽耇,曰其稽我古人之德,矧曰其有能稽謀自天?
嗚呼!有王雖小,元子哉。
其丕能諴於小民。
今休:王不敢後,用顧畏於民碞;王來紹上帝,自服於土中。
旦曰:‘其作大邑,其自時配皇天,毖祀於上下,其自時中乂;王厥有成命治民。
’今休。
王先服殷御事,比介於我有周御事,節性惟日其邁。
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
我不可不監於有夏,亦不可不監於有殷。
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歷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
惟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
我不敢知曰,有殷受天命,惟有歷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
惟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
今王嗣受厥命,我亦惟茲二國命,嗣若功。
王乃初服。
嗚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貽哲命。
今天其命哲,命吉凶,命歷年;知今我初服,宅新邑。
肆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
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亦敢殄戮用乂民,若有功。
其惟王位在德元,小民乃惟刑用於天下,越王顯。
上下勤恤,其曰我受天命,丕若有夏曆年,式勿替有殷歷年。
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
”
拜手稽首,曰:“予小臣敢以王之仇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
王末有成命,王亦顯。
我非敢勤,惟恭奉幣,用供王能祈天永命。
”
◇桓公元年
元年春。
王。
桓無王,其曰王何也?謹始也。
其曰無王何也?桓弟弒兄,臣弒君,天子不能定,諸侯不能救,百姓不能去。
以爲無王之道,遂可以至焉爾。
元年有王,所以治桓也。
正月,公即位。
繼故不言即位,正也。
繼故不言即位之爲正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弟不忍即位也。
繼故而言即位,則是與聞乎弒也。
繼故而言即位,是爲與聞乎弒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終,己正即位之道而即位,是無恩於先君也。
三月,公會鄭伯於垂。
會者,外爲主焉爾。
鄭伯以璧假許田。
假,不言以,言以非假也。
非假而曰假,諱易地也。
禮,天子在上,諸侯不得以地相與也。
無田則無許可知矣,不言許,不與許也。
許田者,魯朝宿之邑也。
邴者,鄭伯之所受命而祭泰山之邑也。
用見魯之不朝於周而鄭之不祭泰山也。
夏,四月丁未,公及鄭伯盟于越。
及者,內爲志焉爾。
越,盟地之名也。
秋,大水。
高下有水災,曰大水。
冬,十月。
無事焉,何以書?不遺時也。
《春秋》編年,四時具而後爲年。
◇桓公二年
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弒其君與夷,桓無王,其曰:王何也?正與夷之卒也。
及其大夫孔父。
孔父先死,其曰及何也?書尊及卑,《春秋》之義也。
孔父之先死何也?督欲弒君而恐不立,於是乎先殺孔父,孔父閒也。
何以知其先殺孔父也?曰子既死,父不忍稱其名,臣既死,君不忍稱其名。
以是知君之累之也。
孔,氏,父,字諡也。
或曰其不稱名,蓋爲祖諱也,孔子故宋也。
滕子來朝。
三月,公會齊侯、陳侯、鄭伯於稷,以成宋亂。
以者,內爲志焉爾,公爲志乎成是亂也。
此成矣,取不成事之辭而加之焉。
於內之惡,而君子無遺焉爾。
夏,四月,取郜大鼎於宋,戊申納於太廟。
桓內弒其君,外成人之亂,受賂而退,以事其祖,非禮也。
其道以周公爲弗受也。
郜鼎者,郜之所爲也。
曰宋,取之宋也,以是爲討之鼎也。
孔子曰:名從主人,物從中國,故曰郜大鼎也。
秋,七月,紀侯來朝。
朝時,此其月何也?桓內弒其君,外成人之亂,於是爲齊侯、陳侯、鄭伯討數日以賂。
己即是事而朝之。
惡之,故謹而月之也。
蔡侯、鄭伯會於鄧。
九月,入杞。
我入之也。
公及戎盟於唐。
冬,公至自唐。
桓無會,而其致何也?遠之也。
◇桓公三年
三年春,正月,公會齊侯於嬴。
夏,齊侯、衛侯胥命於蒲。
胥之爲言,猶相也。
相命而信諭,謹言而退,以是爲近古也。
是必一人先。
其以相言之何也?不以齊侯命衛侯也。
六月,公會杞侯於郕。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言日言朔,食正朔也。
既者盡也,有繼之辭也
元年春。
王。
桓無王,其曰王何也?謹始也。
其曰無王何也?桓弟弒兄,臣弒君,天子不能定,諸侯不能救,百姓不能去。
以爲無王之道,遂可以至焉爾。
元年有王,所以治桓也。
正月,公即位。
繼故不言即位,正也。
繼故不言即位之爲正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弟不忍即位也。
繼故而言即位,則是與聞乎弒也。
繼故而言即位,是爲與聞乎弒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終,己正即位之道而即位,是無恩於先君也。
三月,公會鄭伯於垂。
會者,外爲主焉爾。
鄭伯以璧假許田。
假,不言以,言以非假也。
非假而曰假,諱易地也。
禮,天子在上,諸侯不得以地相與也。
無田則無許可知矣,不言許,不與許也。
許田者,魯朝宿之邑也。
邴者,鄭伯之所受命而祭泰山之邑也。
用見魯之不朝於周而鄭之不祭泰山也。
夏,四月丁未,公及鄭伯盟于越。
及者,內爲志焉爾。
越,盟地之名也。
秋,大水。
高下有水災,曰大水。
冬,十月。
無事焉,何以書?不遺時也。
《春秋》編年,四時具而後爲年。
◇桓公二年
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弒其君與夷,桓無王,其曰:王何也?正與夷之卒也。
及其大夫孔父。
孔父先死,其曰及何也?書尊及卑,《春秋》之義也。
孔父之先死何也?督欲弒君而恐不立,於是乎先殺孔父,孔父閒也。
何以知其先殺孔父也?曰子既死,父不忍稱其名,臣既死,君不忍稱其名。
以是知君之累之也。
孔,氏,父,字諡也。
或曰其不稱名,蓋爲祖諱也,孔子故宋也。
滕子來朝。
三月,公會齊侯、陳侯、鄭伯於稷,以成宋亂。
以者,內爲志焉爾,公爲志乎成是亂也。
此成矣,取不成事之辭而加之焉。
於內之惡,而君子無遺焉爾。
夏,四月,取郜大鼎於宋,戊申納於太廟。
桓內弒其君,外成人之亂,受賂而退,以事其祖,非禮也。
其道以周公爲弗受也。
郜鼎者,郜之所爲也。
曰宋,取之宋也,以是爲討之鼎也。
孔子曰:名從主人,物從中國,故曰郜大鼎也。
秋,七月,紀侯來朝。
朝時,此其月何也?桓內弒其君,外成人之亂,於是爲齊侯、陳侯、鄭伯討數日以賂。
己即是事而朝之。
惡之,故謹而月之也。
蔡侯、鄭伯會於鄧。
九月,入杞。
我入之也。
公及戎盟於唐。
冬,公至自唐。
桓無會,而其致何也?遠之也。
◇桓公三年
三年春,正月,公會齊侯於嬴。
夏,齊侯、衛侯胥命於蒲。
胥之爲言,猶相也。
相命而信諭,謹言而退,以是爲近古也。
是必一人先。
其以相言之何也?不以齊侯命衛侯也。
六月,公會杞侯於郕。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言日言朔,食正朔也。
既者盡也,有繼之辭也
高宗肜日,越有雊雉。
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乃訓於王。
曰:“惟天監下民,典厥義。
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絕命。
民有不若德,不聽罪。
天既孚命正厥德,乃曰:‘其如臺?’嗚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無豐於暱。
”
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
”乃訓於王。
曰:“惟天監下民,典厥義。
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絕命。
民有不若德,不聽罪。
天既孚命正厥德,乃曰:‘其如臺?’嗚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無豐於暱。
”
士喪禮。
死於適室,幠用斂衾。
復者一人以爵弁服,簪裳於衣,左何之,扱領於帶;升自前東榮、中屋,北面招以衣,曰:“皋某復!”三,降衣於前。
受用篋,升自阼階,以衣屍。
復者降自後西榮。
楔齒用角柶。
綴足用燕几。
奠脯醢、醴酒。
升自阼階,奠於屍東。
帷堂。
乃赴於君。
主人西階東,南面,命赴者,拜送。
有賓,則拜之。
入,坐於牀東。
衆主人在其後,西面。
婦人俠牀,東面。
親者在室。
衆婦人戶外北面,衆兄弟堂下北面。
君使人吊。
徹帷。
主人迎於寢門外,見賓不哭,先入,門右北面。
吊者入,升自西階,東面。
主人進中庭,吊者致命。
主人哭,拜稽顙,成踊。
賓出,主人拜送於外門外。
君使人襚。
徹帷。
主人如初。
襚者左執領,右執要,入,升致命。
主人拜如初。
襚者入衣屍,出。
主人拜送如初。
唯君命,出,升降自西階。
遂拜賓,有大夫則特拜之。
即位於西階下,東面,不踊。
大夫雖不辭,入也。
親若襚,不將命,以即陳。
庶兄弟襚,使人以將命於室,主人拜於位,委衣於屍東牀上。
朋友襚,親以進,主人拜,委衣如初,退,哭,不踊。
徹衣者,執衣如襚,以適房。
爲銘,各以其物。
亡,則以緇長半幅,末長終幅,廣三寸。
書銘於末,曰:“某氏某之柩。
”竹槓長三尺,置於宇西階上。
甸人掘坎於階間,少西。
爲垼於西牆下,東鄉。
新盆,槃,瓶,廢敦,重鬲,皆濯,造於西階下。
陳襲事於房中,西領,南上,不綪。
明衣裳,用布。
笄用桑,長四寸,紌中。
布巾,環幅,不鑿。
掩,練帛廣終幅,長五尺,析其末。
瑱,用白纊。
幎目,用緇,方尺二寸,裏,著,組系。
握手,用玄,纁裏,長尺二寸,廣五寸,牢中旁寸,著,組系。
決,用正王棘,若檡棘,組系,纊極二。
冒,緇質,長與手齊,殺,掩足。
爵弁服、純衣、皮弁服、褖衣、緇帶、韎韐、竹笏。
夏葛屨,冬白屨,皆繶緇絇純,組綦繫於踵。
庶襚繼陳,不用。
貝三,實於笄。
稻米一豆,實於筐。
沐巾一,浴巾二,皆用谷,於。
櫛,於簞。
浴衣,於篋。
皆饌於西序下,南上。
管人汲,不說繘,屈之。
祝淅米於堂,南面,用盆。
管人盡階,不升堂,受潘,煮於垼,用重鬲。
祝盛米於敦,奠於貝北。
士有冰,用夷槃可也。
外御受沐入。
主人皆出,戶外北面。
乃沐,櫛,挋用巾,浴,用巾,挋用浴衣。
渜濯棄於坎。
蚤,揃如他日。
用組,扱笄,設明衣裳。
主人入,即位。
商祝襲祭服,褖衣次。
主人出,南面,左袒,扱諸面之右,盥於盆上,洗貝,執以入。
宰洗柶,建於米,執以従。
商祝執巾従入,當牖北面,徹枕,設巾,徹楔,受貝,奠於
死於適室,幠用斂衾。
復者一人以爵弁服,簪裳於衣,左何之,扱領於帶;升自前東榮、中屋,北面招以衣,曰:“皋某復!”三,降衣於前。
受用篋,升自阼階,以衣屍。
復者降自後西榮。
楔齒用角柶。
綴足用燕几。
奠脯醢、醴酒。
升自阼階,奠於屍東。
帷堂。
乃赴於君。
主人西階東,南面,命赴者,拜送。
有賓,則拜之。
入,坐於牀東。
衆主人在其後,西面。
婦人俠牀,東面。
親者在室。
衆婦人戶外北面,衆兄弟堂下北面。
君使人吊。
徹帷。
主人迎於寢門外,見賓不哭,先入,門右北面。
吊者入,升自西階,東面。
主人進中庭,吊者致命。
主人哭,拜稽顙,成踊。
賓出,主人拜送於外門外。
君使人襚。
徹帷。
主人如初。
襚者左執領,右執要,入,升致命。
主人拜如初。
襚者入衣屍,出。
主人拜送如初。
唯君命,出,升降自西階。
遂拜賓,有大夫則特拜之。
即位於西階下,東面,不踊。
大夫雖不辭,入也。
親若襚,不將命,以即陳。
庶兄弟襚,使人以將命於室,主人拜於位,委衣於屍東牀上。
朋友襚,親以進,主人拜,委衣如初,退,哭,不踊。
徹衣者,執衣如襚,以適房。
爲銘,各以其物。
亡,則以緇長半幅,末長終幅,廣三寸。
書銘於末,曰:“某氏某之柩。
”竹槓長三尺,置於宇西階上。
甸人掘坎於階間,少西。
爲垼於西牆下,東鄉。
新盆,槃,瓶,廢敦,重鬲,皆濯,造於西階下。
陳襲事於房中,西領,南上,不綪。
明衣裳,用布。
笄用桑,長四寸,紌中。
布巾,環幅,不鑿。
掩,練帛廣終幅,長五尺,析其末。
瑱,用白纊。
幎目,用緇,方尺二寸,裏,著,組系。
握手,用玄,纁裏,長尺二寸,廣五寸,牢中旁寸,著,組系。
決,用正王棘,若檡棘,組系,纊極二。
冒,緇質,長與手齊,殺,掩足。
爵弁服、純衣、皮弁服、褖衣、緇帶、韎韐、竹笏。
夏葛屨,冬白屨,皆繶緇絇純,組綦繫於踵。
庶襚繼陳,不用。
貝三,實於笄。
稻米一豆,實於筐。
沐巾一,浴巾二,皆用谷,於。
櫛,於簞。
浴衣,於篋。
皆饌於西序下,南上。
管人汲,不說繘,屈之。
祝淅米於堂,南面,用盆。
管人盡階,不升堂,受潘,煮於垼,用重鬲。
祝盛米於敦,奠於貝北。
士有冰,用夷槃可也。
外御受沐入。
主人皆出,戶外北面。
乃沐,櫛,挋用巾,浴,用巾,挋用浴衣。
渜濯棄於坎。
蚤,揃如他日。
用組,扱笄,設明衣裳。
主人入,即位。
商祝襲祭服,褖衣次。
主人出,南面,左袒,扱諸面之右,盥於盆上,洗貝,執以入。
宰洗柶,建於米,執以従。
商祝執巾従入,當牖北面,徹枕,設巾,徹楔,受貝,奠於
王若曰:“明大命於妹邦。
乃穆考文王肇國在西土。
厥誥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祀茲酒。
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
天降威,我民用大亂喪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喪,亦罔非酒惟辜。
’
文王誥教小子有正有事:無彝酒。
越庶國:飲惟祀,德將無醉。
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愛,厥心臧。
聰聽祖考之遺訓,越小大德。
小子惟一妹土,嗣爾股肱,純其藝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長。
肇牽車牛,遠服賈用。
,孝養厥父母,厥父母慶,自洗腆,致用酒。
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其爾典聽朕教!爾大克羞耇惟君,爾乃飲食醉飽。
丕惟曰爾克永觀省,作稽中德,爾尚克羞饋祀。
爾乃自介用逸,茲乃允惟王正事之臣。
茲亦惟天若元德,永不忘在王家。
”
王曰:“封,我西土棐徂,邦君御事小子尚克用文王教,不腆於酒,故我至於今,克受殷之命。
”
王曰:“封,我聞惟曰:‘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顯小民,經德秉哲。
自成湯咸至於帝乙,成王畏相惟御事,厥棐有恭,不敢自暇自逸,矧曰其敢崇飲?越在外服,侯甸男衛邦伯,越在內服,百僚庶尹惟亞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罔敢湎於酒。
不惟不敢,亦不暇,惟助成王德顯越,尹人祗闢。
’我聞亦惟曰:‘在今後嗣王,酣,身厥命,罔顯於民祗,保越怨不易。
誕惟厥縱,淫泆於非彝,用燕喪威儀,民罔不[B242]傷心。
惟荒腆於酒,不惟自息乃逸,厥心疾很,不克畏死。
辜在商邑,越殷國滅,無罹。
弗惟德馨香祀,登聞於天;誕惟民怨,庶羣自酒,腥聞在上。
故天降喪於殷,罔愛於殷,惟逸。
天非虐,惟民自速辜。
’”
王:“封,予不惟若茲多誥。
古人有言曰:‘人無於水監,當於民監。
’今惟殷墜厥命,我其可不大監撫於時!
予惟曰:“汝劼毖殷獻臣、侯、甸、男、衛,矧太史友、內史友、越獻臣百宗工,矧惟爾事服休,服採,矧惟若疇,圻父薄違,農夫若保,宏父定闢,矧汝,剛制於酒。
’
厥或誥曰:‘羣飲。
’汝勿佚。
盡執拘以歸於周,予其殺。
又惟殷之迪諸臣惟工,乃湎於酒,勿庸殺之,姑惟教之。
有斯明享,乃不用我教辭,惟我一人弗恤弗蠲,乃事時同於殺。
”
王曰:“封,汝典聽朕毖,勿辯乃司民湎於酒。
”
乃穆考文王肇國在西土。
厥誥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祀茲酒。
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
天降威,我民用大亂喪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喪,亦罔非酒惟辜。
’
文王誥教小子有正有事:無彝酒。
越庶國:飲惟祀,德將無醉。
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愛,厥心臧。
聰聽祖考之遺訓,越小大德。
小子惟一妹土,嗣爾股肱,純其藝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長。
肇牽車牛,遠服賈用。
,孝養厥父母,厥父母慶,自洗腆,致用酒。
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其爾典聽朕教!爾大克羞耇惟君,爾乃飲食醉飽。
丕惟曰爾克永觀省,作稽中德,爾尚克羞饋祀。
爾乃自介用逸,茲乃允惟王正事之臣。
茲亦惟天若元德,永不忘在王家。
”
王曰:“封,我西土棐徂,邦君御事小子尚克用文王教,不腆於酒,故我至於今,克受殷之命。
”
王曰:“封,我聞惟曰:‘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顯小民,經德秉哲。
自成湯咸至於帝乙,成王畏相惟御事,厥棐有恭,不敢自暇自逸,矧曰其敢崇飲?越在外服,侯甸男衛邦伯,越在內服,百僚庶尹惟亞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罔敢湎於酒。
不惟不敢,亦不暇,惟助成王德顯越,尹人祗闢。
’我聞亦惟曰:‘在今後嗣王,酣,身厥命,罔顯於民祗,保越怨不易。
誕惟厥縱,淫泆於非彝,用燕喪威儀,民罔不[B242]傷心。
惟荒腆於酒,不惟自息乃逸,厥心疾很,不克畏死。
辜在商邑,越殷國滅,無罹。
弗惟德馨香祀,登聞於天;誕惟民怨,庶羣自酒,腥聞在上。
故天降喪於殷,罔愛於殷,惟逸。
天非虐,惟民自速辜。
’”
王:“封,予不惟若茲多誥。
古人有言曰:‘人無於水監,當於民監。
’今惟殷墜厥命,我其可不大監撫於時!
予惟曰:“汝劼毖殷獻臣、侯、甸、男、衛,矧太史友、內史友、越獻臣百宗工,矧惟爾事服休,服採,矧惟若疇,圻父薄違,農夫若保,宏父定闢,矧汝,剛制於酒。
’
厥或誥曰:‘羣飲。
’汝勿佚。
盡執拘以歸於周,予其殺。
又惟殷之迪諸臣惟工,乃湎於酒,勿庸殺之,姑惟教之。
有斯明享,乃不用我教辭,惟我一人弗恤弗蠲,乃事時同於殺。
”
王曰:“封,汝典聽朕毖,勿辯乃司民湎於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