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 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爲他人說, 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
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
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
何以故? 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
何以故? 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
是名諸相具足。」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
何以故? 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
「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
何以故? 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
是名諸相具足。」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 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何以故? 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
是故說不受福德。」
何以故? 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
是故說不受福德。」
【經】十年春王正月,公敗齊師於長勺。
二月,公侵宋。
三月,宋人遷宿。
夏六月,齊師、宋師次於郎。
公敗宋師於乘丘。
秋九月,荊敗蔡師於莘,以蔡侯獻舞歸。
冬十月,齊師滅譚,譚子奔莒。
【傳】十年春,齊師伐我。
公將戰,曹劌請見。
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
問何以戰。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公與之乘。
戰於長勺。
公將鼓之。
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
公將馳之。
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
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夏六月,齊師、宋師次於郎。
公子偃曰:「宋師不整,可敗也。
宋敗,齊必還,請擊之。」公弗許。
自雩門竊出,蒙皋比而先犯之。
公從之。
大敗宋師於乘丘。
齊師乃還。
蔡哀侯娶於陳,息侯亦娶焉。
息嬀將歸,過蔡。
蔡侯曰:「吾姨也。」止而見之,弗賓。
息侯聞之,怒,使謂楚文王曰:「伐我,吾求救於蔡而伐之。」楚子從之。
秋九月,楚敗蔡師於莘,以蔡侯獻舞歸。
齊侯之出也,過譚,譚不禮焉。
及其入也,諸侯皆賀,譚又不至。
冬,齊師滅譚,譚無禮也。
譚子奔莒,同盟故也。
二月,公侵宋。
三月,宋人遷宿。
夏六月,齊師、宋師次於郎。
公敗宋師於乘丘。
秋九月,荊敗蔡師於莘,以蔡侯獻舞歸。
冬十月,齊師滅譚,譚子奔莒。
【傳】十年春,齊師伐我。
公將戰,曹劌請見。
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
問何以戰。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公與之乘。
戰於長勺。
公將鼓之。
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
公將馳之。
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
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夏六月,齊師、宋師次於郎。
公子偃曰:「宋師不整,可敗也。
宋敗,齊必還,請擊之。」公弗許。
自雩門竊出,蒙皋比而先犯之。
公從之。
大敗宋師於乘丘。
齊師乃還。
蔡哀侯娶於陳,息侯亦娶焉。
息嬀將歸,過蔡。
蔡侯曰:「吾姨也。」止而見之,弗賓。
息侯聞之,怒,使謂楚文王曰:「伐我,吾求救於蔡而伐之。」楚子從之。
秋九月,楚敗蔡師於莘,以蔡侯獻舞歸。
齊侯之出也,過譚,譚不禮焉。
及其入也,諸侯皆賀,譚又不至。
冬,齊師滅譚,譚無禮也。
譚子奔莒,同盟故也。
【經】元年春王正月。
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蔑。
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
九月,及宋人盟於宿。
冬十有二月,祭伯來。
公子益師卒。
【傳】元年春,王周正月。
不書即位,攝也。
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蔑,邾子克也。
未王命,故不書爵。
曰「儀父」,貴之也。
公攝位而欲求好於邾,故爲蔑之盟。
夏四月,費伯帥師城郎。
不書,非公命也。
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
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
愛共叔段,欲立之。
亟請於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爲之請制。
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闢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爲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
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
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
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大叔又收貳以爲己邑,至於廩延。
子封曰:「可矣,厚將得衆。」公曰:「不義不暱,厚將崩。」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啓之。
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公伐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書曰:「鄭伯克段於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
不言出奔,難之也。
遂置姜氏於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
潁考叔爲潁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捨肉。
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
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
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遂爲母子如初。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
《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其是之謂乎!」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
緩,且子氏未薨,故名。
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
贈死不及屍,吊生
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蔑。
夏五月,鄭伯克段於鄢。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
九月,及宋人盟於宿。
冬十有二月,祭伯來。
公子益師卒。
【傳】元年春,王周正月。
不書即位,攝也。
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蔑,邾子克也。
未王命,故不書爵。
曰「儀父」,貴之也。
公攝位而欲求好於邾,故爲蔑之盟。
夏四月,費伯帥師城郎。
不書,非公命也。
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
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
愛共叔段,欲立之。
亟請於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爲之請制。
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闢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爲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
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
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
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大叔又收貳以爲己邑,至於廩延。
子封曰:「可矣,厚將得衆。」公曰:「不義不暱,厚將崩。」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啓之。
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公伐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書曰:「鄭伯克段於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
不言出奔,難之也。
遂置姜氏於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
潁考叔爲潁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捨肉。
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
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
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遂爲母子如初。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
《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其是之謂乎!」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
緩,且子氏未薨,故名。
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
贈死不及屍,吊生
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
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從之。
晉不可啓,寇不可翫。
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
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
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從,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爲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藏於盟府。
將虢是滅,何愛於虞!且虞能親於桓、莊乎?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爲戮,不唯逼乎?親以寵逼,猶尚害之,況以國乎?”
公曰:“吾享祀豐絜,神必據我。
”
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
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馮依,將在德矣。
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聽,許晉使。
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
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
”
八月甲午,晉侯圍上陽,問於卜偃曰:“吾其濟乎?”
對曰:“克之。
”
公曰:“何時?”
對曰:“童謠曰:‘丙之晨,龍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
鶉之賁賁,天策燉燉,火中成軍,虢公其奔。
’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鶉火中,必是時也。
”
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虢公醜奔京師。
師還,館於虞,遂襲虞,滅之,執虞公。
及其大夫井伯,從媵秦穆姬。
而修虞祀,且歸其職貢於王,故書曰:“晉人執虞公。
”罪虞公,言易也。
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從之。
晉不可啓,寇不可翫。
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
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
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從,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爲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藏於盟府。
將虢是滅,何愛於虞!且虞能親於桓、莊乎?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爲戮,不唯逼乎?親以寵逼,猶尚害之,況以國乎?”
公曰:“吾享祀豐絜,神必據我。
”
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
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馮依,將在德矣。
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聽,許晉使。
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
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
”
八月甲午,晉侯圍上陽,問於卜偃曰:“吾其濟乎?”
對曰:“克之。
”
公曰:“何時?”
對曰:“童謠曰:‘丙之晨,龍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
鶉之賁賁,天策燉燉,火中成軍,虢公其奔。
’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鶉火中,必是時也。
”
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虢公醜奔京師。
師還,館於虞,遂襲虞,滅之,執虞公。
及其大夫井伯,從媵秦穆姬。
而修虞祀,且歸其職貢於王,故書曰:“晉人執虞公。
”罪虞公,言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