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葬曹悼公。
公如晉,次於乾侯。
夏四月丙戌,鄭伯寧卒。
六月,葬鄭定公。
秋七月癸巳,滕子寧卒。
冬,葬滕悼公。
【傳】二十八年春,公如晉,將如乾侯。
子家子曰:「有求於人,而即其安,人孰矜之?其造於竟。」弗聽。
使請逆於晉。
晉人曰:「天禍魯國,君淹恤在外。
君亦不使一個辱在寡人,而即安於甥舅,其亦使逆君?」使公復於竟而後逆之。
晉祁勝與鄔臧通室,祁盈將執之,訪於司馬叔遊。
叔遊曰:「《鄭書》有之:『惡直醜正,實蕃有徒。
』無道立矣,子懼不免。
《詩》曰:『民之多闢,無自立闢。
』姑已,若何?」盈曰:「祁氏私有討,國何有焉?」遂執之。
祁勝賂荀躒,荀躒爲之言於晉侯,晉侯執祁盈。
祁盈之臣曰:「鈞將皆死,憖使吾君聞勝與臧之死以爲快。」乃殺之。
夏六月,晉殺祁盈及楊食我。
食我,祁盈之黨也,而助亂,故殺之。
遂滅祁氏、羊舌氏。
初,叔向欲娶於申公巫臣氏,其母欲娶其黨。
叔向曰:「吾母多而庶鮮,吾懲舅氏矣。」其母曰:「子靈之妻殺三夫,一君,一子,而亡一國、兩卿矣。
可無懲乎?吾聞之:『甚美必有甚惡,』是鄭穆少妃姚子之子,子貉之妹也。
子貉早死,無後,而天鍾美於是,將必以是大有敗也。
昔有仍氏生女,鬒黑而甚美,光可以鑑,名曰玄妻。
樂正後夔取之,生伯封,實有豕心,貪婪無饜,忿類無期,謂之封豕。
有窮后羿滅之,夔是以不祀。
且三代之亡,共子之廢,皆是物也。
女何以爲哉?夫有尤物,足以移人,苟非德義,則必有禍。」叔向懼,不敢取。
平公強使取之,生伯石。
伯石始生,子容之母走謁諸姑,曰:「長叔姒生男。」姑視之,及堂,聞其聲而還,曰:「是豺狼之聲也。
狼子野心,非是,莫喪羊舌氏矣。」遂弗視。
秋,晉韓宣子卒,魏獻子爲政。
分祁氏之田以爲七縣,分羊舌氏之田以爲三縣。
司馬彌牟爲鄔大夫,賈辛爲祁大夫,司馬烏爲平陵大夫,魏戊爲梗陽大夫,知徐吾爲塗水大夫,韓固爲馬首大夫,孟丙爲盂大夫,樂霄爲銅鞮大夫,趙朝爲平陽大夫,僚安爲楊氏大夫。
謂賈辛、司馬烏爲有力於王室,故舉之。
謂知徐吾、趙朝、韓固、魏戊,餘子之不失職,能守業者也。
其四人者,皆受縣而後見於魏子,以賢舉也。
魏子謂成鱄:「吾與戊也縣,人其以我爲黨乎?」對曰:「何也?戊之爲人也,遠不忘君,近不逼同,居利思義,在約思純,有守心而無淫行。
雖與之縣,不亦可乎?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皆舉親也。
夫舉無他,唯善所在,親疏一也。
《詩》
公如晉,次於乾侯。
夏四月丙戌,鄭伯寧卒。
六月,葬鄭定公。
秋七月癸巳,滕子寧卒。
冬,葬滕悼公。
【傳】二十八年春,公如晉,將如乾侯。
子家子曰:「有求於人,而即其安,人孰矜之?其造於竟。」弗聽。
使請逆於晉。
晉人曰:「天禍魯國,君淹恤在外。
君亦不使一個辱在寡人,而即安於甥舅,其亦使逆君?」使公復於竟而後逆之。
晉祁勝與鄔臧通室,祁盈將執之,訪於司馬叔遊。
叔遊曰:「《鄭書》有之:『惡直醜正,實蕃有徒。
』無道立矣,子懼不免。
《詩》曰:『民之多闢,無自立闢。
』姑已,若何?」盈曰:「祁氏私有討,國何有焉?」遂執之。
祁勝賂荀躒,荀躒爲之言於晉侯,晉侯執祁盈。
祁盈之臣曰:「鈞將皆死,憖使吾君聞勝與臧之死以爲快。」乃殺之。
夏六月,晉殺祁盈及楊食我。
食我,祁盈之黨也,而助亂,故殺之。
遂滅祁氏、羊舌氏。
初,叔向欲娶於申公巫臣氏,其母欲娶其黨。
叔向曰:「吾母多而庶鮮,吾懲舅氏矣。」其母曰:「子靈之妻殺三夫,一君,一子,而亡一國、兩卿矣。
可無懲乎?吾聞之:『甚美必有甚惡,』是鄭穆少妃姚子之子,子貉之妹也。
子貉早死,無後,而天鍾美於是,將必以是大有敗也。
昔有仍氏生女,鬒黑而甚美,光可以鑑,名曰玄妻。
樂正後夔取之,生伯封,實有豕心,貪婪無饜,忿類無期,謂之封豕。
有窮后羿滅之,夔是以不祀。
且三代之亡,共子之廢,皆是物也。
女何以爲哉?夫有尤物,足以移人,苟非德義,則必有禍。」叔向懼,不敢取。
平公強使取之,生伯石。
伯石始生,子容之母走謁諸姑,曰:「長叔姒生男。」姑視之,及堂,聞其聲而還,曰:「是豺狼之聲也。
狼子野心,非是,莫喪羊舌氏矣。」遂弗視。
秋,晉韓宣子卒,魏獻子爲政。
分祁氏之田以爲七縣,分羊舌氏之田以爲三縣。
司馬彌牟爲鄔大夫,賈辛爲祁大夫,司馬烏爲平陵大夫,魏戊爲梗陽大夫,知徐吾爲塗水大夫,韓固爲馬首大夫,孟丙爲盂大夫,樂霄爲銅鞮大夫,趙朝爲平陽大夫,僚安爲楊氏大夫。
謂賈辛、司馬烏爲有力於王室,故舉之。
謂知徐吾、趙朝、韓固、魏戊,餘子之不失職,能守業者也。
其四人者,皆受縣而後見於魏子,以賢舉也。
魏子謂成鱄:「吾與戊也縣,人其以我爲黨乎?」對曰:「何也?戊之爲人也,遠不忘君,近不逼同,居利思義,在約思純,有守心而無淫行。
雖與之縣,不亦可乎?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皆舉親也。
夫舉無他,唯善所在,親疏一也。
《詩》
【經】元年春王三月。
晉人執宋仲幾於京師。
夏六月癸亥,公之喪至自乾侯。
戊辰,公即位。
秋七月癸巳,葬我君昭公。
九月,大雩。
立煬宮。
冬十月,隕霜殺菽。
【傳】元年春,王正月辛巳,晉魏舒合諸侯之大夫於狄泉,將以城成周。
魏子蒞政。
衛彪傒曰:「將建天子,而易位以令,非義也。
大事奸義,必有大咎。
晉不失諸侯,魏子其不免乎!」是行也,魏獻子屬役於韓簡子及原壽過,而田於大陸,焚焉,還,卒於寧。
範獻子去其柏槨,以其未覆命而田也。
孟懿子會城成周,庚寅,栽。
宋仲幾不受功,曰:「滕、薛、郳,吾役也。」薛宰曰:「宋爲無道,絕我小國於周,以我適楚,故我常從宋。
晉文公爲踐土之盟,曰:『凡我同盟,各復舊職。
』若從踐土,若從宋,亦唯命。」仲幾曰:「踐土固然。」薛宰曰:「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爲夏車正。
奚仲遷於邳,仲虺居薛,以爲湯左相。
若復舊職,將承王官,何故以役諸侯?」仲幾曰:「三代各異物,薛焉得有舊?爲宋役,亦其職也。」士彌牟曰:「晉之從政者新,子姑受功。
歸,吾視諸故府。」仲幾曰:「縱子忘之,山川鬼神其忘諸乎?」士伯怒,謂韓簡子曰:「薛徵於人,宋徵於鬼,宋罪大矣。
且己無辭而抑我以神,誣我也。
啓寵納侮,其此之謂矣。
必以仲幾爲戮。」乃執仲幾以歸。
三月,歸諸京師。
城三旬而畢,乃歸諸侯之戌。
齊高張後,不從諸侯。
晉女叔寬曰:「周萇弘、齊高張皆將不免。
萇叔違天,高子違人。
天之所壞,不可支也。
衆之所爲,不可奸也。」
夏,叔孫成子逆公之喪於乾侯。
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吾欲與之從政,子必止之,且聽命焉。」子家子不見叔孫,易幾而哭。
叔孫請見子家子,子家子辭,曰:「羈未得見,而從君以出。
君不命而薨,羈不敢見。」叔孫使告之曰:「公衍、公爲實使羣臣不得事君。
若公子宋主社稷,則羣臣之願也。
凡從君出而可以入者,將唯子是聽。
子家氏未有後,季孫願與子從政,此皆季孫之願也,使不敢以告。」對曰:「若立君,則有卿士、大夫與守龜在,羈弗敢知。
若從君者,則貌而出者,入可也;寇而出者,行可也。
若羈也,則君知其出也,而未知其入也,羈將逃也。」
喪及壞隤,公子宋先入,從公者皆自壞隤反。
六月癸亥,公之喪至自乾侯。
戊辰,公即位。
季孫使役如闞公氏,將溝焉。
榮駕鵝曰:「生不能事,死又離之,以自旌也。
縱子忍之,後必或恥之。」乃止。
季孫問於榮駕鵝曰:「吾欲爲君諡,使子孫知之。」對曰:「生弗能事,死又惡之,以自信也。
將焉用之
晉人執宋仲幾於京師。
夏六月癸亥,公之喪至自乾侯。
戊辰,公即位。
秋七月癸巳,葬我君昭公。
九月,大雩。
立煬宮。
冬十月,隕霜殺菽。
【傳】元年春,王正月辛巳,晉魏舒合諸侯之大夫於狄泉,將以城成周。
魏子蒞政。
衛彪傒曰:「將建天子,而易位以令,非義也。
大事奸義,必有大咎。
晉不失諸侯,魏子其不免乎!」是行也,魏獻子屬役於韓簡子及原壽過,而田於大陸,焚焉,還,卒於寧。
範獻子去其柏槨,以其未覆命而田也。
孟懿子會城成周,庚寅,栽。
宋仲幾不受功,曰:「滕、薛、郳,吾役也。」薛宰曰:「宋爲無道,絕我小國於周,以我適楚,故我常從宋。
晉文公爲踐土之盟,曰:『凡我同盟,各復舊職。
』若從踐土,若從宋,亦唯命。」仲幾曰:「踐土固然。」薛宰曰:「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爲夏車正。
奚仲遷於邳,仲虺居薛,以爲湯左相。
若復舊職,將承王官,何故以役諸侯?」仲幾曰:「三代各異物,薛焉得有舊?爲宋役,亦其職也。」士彌牟曰:「晉之從政者新,子姑受功。
歸,吾視諸故府。」仲幾曰:「縱子忘之,山川鬼神其忘諸乎?」士伯怒,謂韓簡子曰:「薛徵於人,宋徵於鬼,宋罪大矣。
且己無辭而抑我以神,誣我也。
啓寵納侮,其此之謂矣。
必以仲幾爲戮。」乃執仲幾以歸。
三月,歸諸京師。
城三旬而畢,乃歸諸侯之戌。
齊高張後,不從諸侯。
晉女叔寬曰:「周萇弘、齊高張皆將不免。
萇叔違天,高子違人。
天之所壞,不可支也。
衆之所爲,不可奸也。」
夏,叔孫成子逆公之喪於乾侯。
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吾欲與之從政,子必止之,且聽命焉。」子家子不見叔孫,易幾而哭。
叔孫請見子家子,子家子辭,曰:「羈未得見,而從君以出。
君不命而薨,羈不敢見。」叔孫使告之曰:「公衍、公爲實使羣臣不得事君。
若公子宋主社稷,則羣臣之願也。
凡從君出而可以入者,將唯子是聽。
子家氏未有後,季孫願與子從政,此皆季孫之願也,使不敢以告。」對曰:「若立君,則有卿士、大夫與守龜在,羈弗敢知。
若從君者,則貌而出者,入可也;寇而出者,行可也。
若羈也,則君知其出也,而未知其入也,羈將逃也。」
喪及壞隤,公子宋先入,從公者皆自壞隤反。
六月癸亥,公之喪至自乾侯。
戊辰,公即位。
季孫使役如闞公氏,將溝焉。
榮駕鵝曰:「生不能事,死又離之,以自旌也。
縱子忍之,後必或恥之。」乃止。
季孫問於榮駕鵝曰:「吾欲爲君諡,使子孫知之。」對曰:「生弗能事,死又惡之,以自信也。
將焉用之
【經】四年春王二月癸巳,陳侯吳卒。
三月,公會劉子、晉侯、宋公、蔡侯、衛侯、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鬍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國夏於召陵,侵楚。
夏四月庚辰,蔡公孫姓帥師滅沈,以沈子嘉歸,殺之。
五月,公及諸侯盟於皋鼬。
杞伯成卒於會。
六月,葬陳惠公。
許遷於容城。
秋七月,至自會。
劉卷卒。
葬杞悼公。
楚人圍蔡。
晉士鞅、衛孔圍帥師伐鮮虞。
葬劉文公。
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吳子及楚人戰於柏舉,楚師敗績。
楚囊瓦出奔鄭。
庚辰,吳入郢。
【傳】四年春三月,劉文公合諸侯於召陵,謀伐楚也。
晉荀寅求貨於蔡侯,弗得。
言於範獻子曰:「國家方危,諸侯方貳,將以襲敵,不亦難乎!水潦方降,疾瘧方起,中山不服,棄盟取怨,無損於楚,而失中山,不如辭蔡侯。
吾自方城以來,楚未可以得志,只取勤焉。」乃辭蔡侯。
晉人假羽旄於鄭,鄭人與之。
明日,或旆以會。
晉於是乎失諸侯。
將會,衛子行敬子言於靈公曰:「會同難,嘖有煩言,莫之治也。
其使祝佗從!」公曰:「善。」乃使子魚。
子魚辭,曰:「臣展四體,以率舊職,猶懼不給而煩刑書,若又共二,徼大罪也。
且夫祝,社稷之常隸也。
社稷不動,祝不出竟,官之制也。
君以軍行,祓社釁鼓,祝奉以從,於是乎出竟。
若嘉好之事,君行師從,卿行旅從,臣無事焉。」公曰:「行也。」及皋鼬,將長蔡於衛。
衛侯使祝佗私於萇弘曰:「聞諸道路,不知信否。
若聞蔡將先衛,信乎?」萇弘曰:「信。
蔡叔,康叔之兄也,先衛,不亦可乎?」子魚曰:「以先王觀之,則尚德也。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選建明德,以蕃屏周。
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於周爲睦。
分魯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條氏、徐氏、蕭氏、索氏、長勺氏、尾勺氏。
使帥其宗氏,輯其分族,將其類醜,以法則周公,用即命於周。
是使之職事於魯,以昭周公之明德。
分之土田倍敦,祝、宗、卜、史,備物、典策,官司、彝器。
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於少皞之虛。
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呂,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飢氏、終葵氏;封畛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取於有閻之土,以共王職。
取於相土之東都,以會王之東蒐。
聃季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誥》,而封於殷虛。
皆啓以商政,疆以周索。
分唐叔以大路,密須之鼓,闕鞏,沽洗,懷姓九宗,職官五正。
命以《唐誥》,而封於夏虛,啓以夏政,疆以戎索。
三者皆叔也,而有令德,故昭之以分物。
不然,
三月,公會劉子、晉侯、宋公、蔡侯、衛侯、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鬍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國夏於召陵,侵楚。
夏四月庚辰,蔡公孫姓帥師滅沈,以沈子嘉歸,殺之。
五月,公及諸侯盟於皋鼬。
杞伯成卒於會。
六月,葬陳惠公。
許遷於容城。
秋七月,至自會。
劉卷卒。
葬杞悼公。
楚人圍蔡。
晉士鞅、衛孔圍帥師伐鮮虞。
葬劉文公。
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吳子及楚人戰於柏舉,楚師敗績。
楚囊瓦出奔鄭。
庚辰,吳入郢。
【傳】四年春三月,劉文公合諸侯於召陵,謀伐楚也。
晉荀寅求貨於蔡侯,弗得。
言於範獻子曰:「國家方危,諸侯方貳,將以襲敵,不亦難乎!水潦方降,疾瘧方起,中山不服,棄盟取怨,無損於楚,而失中山,不如辭蔡侯。
吾自方城以來,楚未可以得志,只取勤焉。」乃辭蔡侯。
晉人假羽旄於鄭,鄭人與之。
明日,或旆以會。
晉於是乎失諸侯。
將會,衛子行敬子言於靈公曰:「會同難,嘖有煩言,莫之治也。
其使祝佗從!」公曰:「善。」乃使子魚。
子魚辭,曰:「臣展四體,以率舊職,猶懼不給而煩刑書,若又共二,徼大罪也。
且夫祝,社稷之常隸也。
社稷不動,祝不出竟,官之制也。
君以軍行,祓社釁鼓,祝奉以從,於是乎出竟。
若嘉好之事,君行師從,卿行旅從,臣無事焉。」公曰:「行也。」及皋鼬,將長蔡於衛。
衛侯使祝佗私於萇弘曰:「聞諸道路,不知信否。
若聞蔡將先衛,信乎?」萇弘曰:「信。
蔡叔,康叔之兄也,先衛,不亦可乎?」子魚曰:「以先王觀之,則尚德也。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選建明德,以蕃屏周。
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於周爲睦。
分魯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條氏、徐氏、蕭氏、索氏、長勺氏、尾勺氏。
使帥其宗氏,輯其分族,將其類醜,以法則周公,用即命於周。
是使之職事於魯,以昭周公之明德。
分之土田倍敦,祝、宗、卜、史,備物、典策,官司、彝器。
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於少皞之虛。
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呂,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飢氏、終葵氏;封畛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取於有閻之土,以共王職。
取於相土之東都,以會王之東蒐。
聃季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誥》,而封於殷虛。
皆啓以商政,疆以周索。
分唐叔以大路,密須之鼓,闕鞏,沽洗,懷姓九宗,職官五正。
命以《唐誥》,而封於夏虛,啓以夏政,疆以戎索。
三者皆叔也,而有令德,故昭之以分物。
不然,
【經】二十年春王正月。
夏,曹公孫會自鄸出奔宋。
秋,盜殺衛侯之兄縶。
冬十月,宋華亥、向寧、華定出奔陳。
十有一月辛卯,蔡侯盧卒。
【傳】二十年春,王二月己丑,日南至。
梓慎望氛曰:「今茲宋有亂,國幾亡,三年而後弭。
蔡有大喪。」叔孫昭子曰:「然則戴、桓也!汏侈無禮已甚,亂所在也。」
費無極言於楚子曰:「建與伍奢將以方城之外叛。
自以爲猶宋、鄭也,齊、晉又交輔之,將以害楚。
其事集矣。」王信之,問伍奢。
伍奢對曰:「君一過多矣,何言於讒?」王執伍奢。
使城父司馬奮揚殺大子,未至,而使遣之。
三月,大子建奔宋。
王召奮揚,奮揚使城父人執己以至。
王曰:「言出於餘口,入於爾耳,誰告建也?」對曰:「臣告之。
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餘。
』臣不佞,不能苟貳。
奉初以還,不忍後命,故遣之。
既而悔之,亦無及已。」王曰:「而敢來,何也?」對曰:「使而失命,召而不來,是再奸也。
逃無所入。」王曰:「歸。」從政如他日。
無極曰:「奢之子材,若在吳,必憂楚國,盍以免其父召之。
彼仁,必來。
不然,將爲患。」王使召之,曰:「來,吾免而父。」棠君尚謂其弟員曰:「爾適吳,我將歸死。
吾知不逮,我能死,爾能報。
聞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親戚爲戮,不可以莫之報也。
奔死免父,孝也;度功而行,仁也;擇任而往,知也;知死不闢,勇也。
父不可棄,名不可廢,爾其勉之,相從爲愈。」伍尚歸。
奢聞員不來,曰:「楚君、大夫其旰食乎!」楚人皆殺之。
員如吳,言伐楚之利於州於。
公子光曰:「是宗爲戮而欲反其仇,不可從也。」員曰:「彼將有他志。
餘姑爲之求士,而鄙以待之。」乃見鱄設諸焉,而耕於鄙。
宋元公無信多私,而惡華、向。
華定、華亥與向寧謀曰:「亡愈於死,先諸?」華亥僞有疾,以誘羣公子。
公子問之,則執之。
夏六月丙申,殺公子寅、公子御戎、公子朱、公子固、公孫援、公孫丁、拘向勝、向行於其廩。
公如華氏請焉,弗許,遂劫之。
癸卯,取大子欒與母弟辰、公子地以爲質。
公亦取華亥之子無戚、向寧之子羅、華定之子啓,與華氏盟,以爲質。
衛公孟縶狎齊豹,奪之司寇與鄄,有役則反之,無則取之。
公孟惡北宮喜、褚師圃,欲去之。
公子朝通於襄夫人宣姜,懼,而欲以作亂。
故齊豹、北宮喜、褚師圃、公子朝作亂。
初,齊豹見宗魯於公孟,爲驂乘焉。
將作亂,而謂之曰:「公孟之不善,子所知也。
勿與乘,吾將殺之。」對曰:「吾由子事公孟,子假吾名焉,故不吾遠也。
雖其不善,吾亦知之。
抑以利故,不能去
夏,曹公孫會自鄸出奔宋。
秋,盜殺衛侯之兄縶。
冬十月,宋華亥、向寧、華定出奔陳。
十有一月辛卯,蔡侯盧卒。
【傳】二十年春,王二月己丑,日南至。
梓慎望氛曰:「今茲宋有亂,國幾亡,三年而後弭。
蔡有大喪。」叔孫昭子曰:「然則戴、桓也!汏侈無禮已甚,亂所在也。」
費無極言於楚子曰:「建與伍奢將以方城之外叛。
自以爲猶宋、鄭也,齊、晉又交輔之,將以害楚。
其事集矣。」王信之,問伍奢。
伍奢對曰:「君一過多矣,何言於讒?」王執伍奢。
使城父司馬奮揚殺大子,未至,而使遣之。
三月,大子建奔宋。
王召奮揚,奮揚使城父人執己以至。
王曰:「言出於餘口,入於爾耳,誰告建也?」對曰:「臣告之。
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餘。
』臣不佞,不能苟貳。
奉初以還,不忍後命,故遣之。
既而悔之,亦無及已。」王曰:「而敢來,何也?」對曰:「使而失命,召而不來,是再奸也。
逃無所入。」王曰:「歸。」從政如他日。
無極曰:「奢之子材,若在吳,必憂楚國,盍以免其父召之。
彼仁,必來。
不然,將爲患。」王使召之,曰:「來,吾免而父。」棠君尚謂其弟員曰:「爾適吳,我將歸死。
吾知不逮,我能死,爾能報。
聞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親戚爲戮,不可以莫之報也。
奔死免父,孝也;度功而行,仁也;擇任而往,知也;知死不闢,勇也。
父不可棄,名不可廢,爾其勉之,相從爲愈。」伍尚歸。
奢聞員不來,曰:「楚君、大夫其旰食乎!」楚人皆殺之。
員如吳,言伐楚之利於州於。
公子光曰:「是宗爲戮而欲反其仇,不可從也。」員曰:「彼將有他志。
餘姑爲之求士,而鄙以待之。」乃見鱄設諸焉,而耕於鄙。
宋元公無信多私,而惡華、向。
華定、華亥與向寧謀曰:「亡愈於死,先諸?」華亥僞有疾,以誘羣公子。
公子問之,則執之。
夏六月丙申,殺公子寅、公子御戎、公子朱、公子固、公孫援、公孫丁、拘向勝、向行於其廩。
公如華氏請焉,弗許,遂劫之。
癸卯,取大子欒與母弟辰、公子地以爲質。
公亦取華亥之子無戚、向寧之子羅、華定之子啓,與華氏盟,以爲質。
衛公孟縶狎齊豹,奪之司寇與鄄,有役則反之,無則取之。
公孟惡北宮喜、褚師圃,欲去之。
公子朝通於襄夫人宣姜,懼,而欲以作亂。
故齊豹、北宮喜、褚師圃、公子朝作亂。
初,齊豹見宗魯於公孟,爲驂乘焉。
將作亂,而謂之曰:「公孟之不善,子所知也。
勿與乘,吾將殺之。」對曰:「吾由子事公孟,子假吾名焉,故不吾遠也。
雖其不善,吾亦知之。
抑以利故,不能去
【經】二十有三年春王正月,叔孫□若如晉。
癸丑,叔鞅卒。
晉人執我行人叔孫□若。
晉人圍郊。
夏六月,蔡侯東國卒於楚。
秋七月,莒子庚輿來奔。
戊辰,吳敗頓、胡沈、蔡、陳、許之師於雞父,鬍子髡、沈子逞滅,獲陳夏齧。
天王居於狄泉。
尹氏立王子朝。
八月乙未,地震。
冬,公如晉,至河,有疾,乃復。
【傳】二十三年春,王正月壬寅朔,二師圍郊。
癸卯,郊、鄩潰。
丁未,晉師在平陰,王師在澤邑。
王使告間,庚戌,還。
邾人城翼,還,將自離姑。
公孫鋤曰:「魯將御我。」欲自武城還,循山而南。
徐鋤、丘弱、茅地曰:「道下,遇雨,將不出,是不歸也。」遂自離姑。
武城人塞其前,斷其後之木而弗殊。
邾師過之,乃推而蹶之。
遂取邾師,獲鋤、弱、地。
邾人訴於晉,晉人來討。
叔孫蹶如晉,晉人執之。
書曰:「晉人執我行人叔孫□若。」言使人也。
晉人使與邾大夫坐。
叔孫曰:「列國之卿,當小國之君,固周制也。
邾又夷也。
寡君之命介子服回在,請使當之,不敢廢周制故也。」乃不果坐。
韓宣子使邾人取其衆,將以叔孫與之。
叔孫聞之,去衆與兵而朝。
士彌牟謂韓宣子曰:「子弗良圖,而以叔孫與其仇,叔孫必死之。
魯亡叔孫,必亡邾。
邾君亡國,將焉歸?子雖悔之,何及?所謂盟主,討違命也。
若皆相執,焉用盟主?」乃弗與,使各居一館。
士伯聽其辭而訴諸宣子,乃皆執之。
士伯御叔孫,從者四人,過邾館以如吏。
先歸邾子。
士伯曰:「以芻蕘之難,從者之病,將館子於都。」叔孫旦而立,期焉。
乃館諸箕。
舍子服昭伯於他邑。
範獻子求貨於叔孫,使請冠焉。
取其冠法,而與之兩冠,曰:「盡矣。」爲叔孫故,申豐以貨如晉。
叔孫曰:「見我,吾告女所行貨。」見,而不出。
吏人之與叔孫居於箕者,請其吠狗,弗與。
及將歸,殺而與之食之。
叔孫所館者,雖一日必葺其牆屋,去之如始至。
夏四月乙酉,單子取訾,劉子取牆人、直人。
六月壬午,王子朝入於尹。
癸未,尹圉誘劉佗殺之。
丙戌,單子從阪道,劉子從尹道伐尹。
單子先至而敗,劉子還。
己丑,召伯奐、南宮極以成周人戍尹。
庚寅,單子、劉子、樊齊以王如劉。
甲午,王子朝入於王城,次於左巷。
秋七月戊申,鄩羅納諸莊宮。
尹辛敗劉師於唐。
丙辰,又敗諸鄩。
甲子,尹辛取西闈。
丙寅,攻蒯,蒯潰。
莒子庚輿虐而好劍,苟鑄劍,必試諸人。
國人患之。
又將叛齊。
烏存帥國人以逐之。
庚輿將出,聞烏存執殳而立於道左,懼將止死。
苑羊牧之曰:「君過之!烏存以力聞可矣,何必以弒君成名?」遂來奔。
齊人納郊公。
癸丑,叔鞅卒。
晉人執我行人叔孫□若。
晉人圍郊。
夏六月,蔡侯東國卒於楚。
秋七月,莒子庚輿來奔。
戊辰,吳敗頓、胡沈、蔡、陳、許之師於雞父,鬍子髡、沈子逞滅,獲陳夏齧。
天王居於狄泉。
尹氏立王子朝。
八月乙未,地震。
冬,公如晉,至河,有疾,乃復。
【傳】二十三年春,王正月壬寅朔,二師圍郊。
癸卯,郊、鄩潰。
丁未,晉師在平陰,王師在澤邑。
王使告間,庚戌,還。
邾人城翼,還,將自離姑。
公孫鋤曰:「魯將御我。」欲自武城還,循山而南。
徐鋤、丘弱、茅地曰:「道下,遇雨,將不出,是不歸也。」遂自離姑。
武城人塞其前,斷其後之木而弗殊。
邾師過之,乃推而蹶之。
遂取邾師,獲鋤、弱、地。
邾人訴於晉,晉人來討。
叔孫蹶如晉,晉人執之。
書曰:「晉人執我行人叔孫□若。」言使人也。
晉人使與邾大夫坐。
叔孫曰:「列國之卿,當小國之君,固周制也。
邾又夷也。
寡君之命介子服回在,請使當之,不敢廢周制故也。」乃不果坐。
韓宣子使邾人取其衆,將以叔孫與之。
叔孫聞之,去衆與兵而朝。
士彌牟謂韓宣子曰:「子弗良圖,而以叔孫與其仇,叔孫必死之。
魯亡叔孫,必亡邾。
邾君亡國,將焉歸?子雖悔之,何及?所謂盟主,討違命也。
若皆相執,焉用盟主?」乃弗與,使各居一館。
士伯聽其辭而訴諸宣子,乃皆執之。
士伯御叔孫,從者四人,過邾館以如吏。
先歸邾子。
士伯曰:「以芻蕘之難,從者之病,將館子於都。」叔孫旦而立,期焉。
乃館諸箕。
舍子服昭伯於他邑。
範獻子求貨於叔孫,使請冠焉。
取其冠法,而與之兩冠,曰:「盡矣。」爲叔孫故,申豐以貨如晉。
叔孫曰:「見我,吾告女所行貨。」見,而不出。
吏人之與叔孫居於箕者,請其吠狗,弗與。
及將歸,殺而與之食之。
叔孫所館者,雖一日必葺其牆屋,去之如始至。
夏四月乙酉,單子取訾,劉子取牆人、直人。
六月壬午,王子朝入於尹。
癸未,尹圉誘劉佗殺之。
丙戌,單子從阪道,劉子從尹道伐尹。
單子先至而敗,劉子還。
己丑,召伯奐、南宮極以成周人戍尹。
庚寅,單子、劉子、樊齊以王如劉。
甲午,王子朝入於王城,次於左巷。
秋七月戊申,鄩羅納諸莊宮。
尹辛敗劉師於唐。
丙辰,又敗諸鄩。
甲子,尹辛取西闈。
丙寅,攻蒯,蒯潰。
莒子庚輿虐而好劍,苟鑄劍,必試諸人。
國人患之。
又將叛齊。
烏存帥國人以逐之。
庚輿將出,聞烏存執殳而立於道左,懼將止死。
苑羊牧之曰:「君過之!烏存以力聞可矣,何必以弒君成名?」遂來奔。
齊人納郊公。
【經】二十四年春王三月丙戌,仲孫玃卒。
□若至自晉。
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秋八月,大雩。
丁酉,杞伯鬱釐卒。
冬,吳滅巢。
葬杞平公。
【傳】二十四年春,王正月辛丑,召簡公、南宮嚚以甘桓公見王子朝。
劉子謂萇弘曰:「甘氏又往矣。」對曰:「何害?同德度義。
《大誓》曰:『紂有億兆夷人,亦有離德。
餘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此周所以興也。
君其務德,無患無人。」戊午,王子朝入於鄔。
晉士彌牟逆叔孫於箕。
叔孫使樑其逕待於門內,曰:「餘左顧而欬,乃殺之。
右顧而笑,乃止。」叔孫見士伯,士伯曰:「寡君以爲盟主之故,是以久子。
不腆敝邑之禮,將致諸從者。
使彌牟逆吾子。」叔孫受禮而歸。
二月,□若至自晉,尊晉也。
三月庚戌,晉侯使士景伯蒞問周故,士伯立於乾祭而問於介衆。
晉人乃辭王子朝,不納其使。
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梓慎曰:「將水。」昭子曰:「旱也。
日過分而陽猶不克,克必甚,能無旱乎?陽不克莫,將積聚也。」
六月壬申,王子朝之師攻瑕及杏,皆潰。
鄭伯如晉,子大叔相,見範獻子。
獻子曰:「若王室何?」對曰:「老夫其國家不能恤,敢及王室。
抑人亦有言曰:『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爲將及焉。
』今王室實蠢蠢焉,吾小國懼矣。
然大國之憂也,吾儕何知焉?吾子其早圖之!《詩》曰:瓶之罄矣,惟罍之恥。
』王室之不寧,晉之恥也。」獻子懼,而與宣子圖之。
乃徵會於諸侯,期以明年。
秋八月,大雩,旱也。
冬十月癸酉,王子朝用成周之寶珪於河。
甲戌,津人得諸河上。
陰不佞以溫人南侵,拘得玉者,取其玉,將賣之,則爲石。
王定而獻之,與之東訾。
楚子爲舟師以略吳疆。
沈尹戌曰:「此行也,楚必亡邑。
不撫民而勞之,吳不動而速之,吳踵楚,而疆埸無備,邑能無亡乎?」
越大夫胥犴勞王於豫章之汭。
越公子倉歸王乘舟,倉及壽夢帥師從王,王及圉陽而還。
吳人踵楚,而邊人不備,遂滅巢及鍾離而還。
沈尹戌曰:「亡郢之始,於此在矣。
王一動而亡二姓之帥,幾如是而不及郢?《詩》曰:『誰生厲階,至今爲梗?』其王之謂乎?」
□若至自晉。
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秋八月,大雩。
丁酉,杞伯鬱釐卒。
冬,吳滅巢。
葬杞平公。
【傳】二十四年春,王正月辛丑,召簡公、南宮嚚以甘桓公見王子朝。
劉子謂萇弘曰:「甘氏又往矣。」對曰:「何害?同德度義。
《大誓》曰:『紂有億兆夷人,亦有離德。
餘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此周所以興也。
君其務德,無患無人。」戊午,王子朝入於鄔。
晉士彌牟逆叔孫於箕。
叔孫使樑其逕待於門內,曰:「餘左顧而欬,乃殺之。
右顧而笑,乃止。」叔孫見士伯,士伯曰:「寡君以爲盟主之故,是以久子。
不腆敝邑之禮,將致諸從者。
使彌牟逆吾子。」叔孫受禮而歸。
二月,□若至自晉,尊晉也。
三月庚戌,晉侯使士景伯蒞問周故,士伯立於乾祭而問於介衆。
晉人乃辭王子朝,不納其使。
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梓慎曰:「將水。」昭子曰:「旱也。
日過分而陽猶不克,克必甚,能無旱乎?陽不克莫,將積聚也。」
六月壬申,王子朝之師攻瑕及杏,皆潰。
鄭伯如晉,子大叔相,見範獻子。
獻子曰:「若王室何?」對曰:「老夫其國家不能恤,敢及王室。
抑人亦有言曰:『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爲將及焉。
』今王室實蠢蠢焉,吾小國懼矣。
然大國之憂也,吾儕何知焉?吾子其早圖之!《詩》曰:瓶之罄矣,惟罍之恥。
』王室之不寧,晉之恥也。」獻子懼,而與宣子圖之。
乃徵會於諸侯,期以明年。
秋八月,大雩,旱也。
冬十月癸酉,王子朝用成周之寶珪於河。
甲戌,津人得諸河上。
陰不佞以溫人南侵,拘得玉者,取其玉,將賣之,則爲石。
王定而獻之,與之東訾。
楚子爲舟師以略吳疆。
沈尹戌曰:「此行也,楚必亡邑。
不撫民而勞之,吳不動而速之,吳踵楚,而疆埸無備,邑能無亡乎?」
越大夫胥犴勞王於豫章之汭。
越公子倉歸王乘舟,倉及壽夢帥師從王,王及圉陽而還。
吳人踵楚,而邊人不備,遂滅巢及鍾離而還。
沈尹戌曰:「亡郢之始,於此在矣。
王一動而亡二姓之帥,幾如是而不及郢?《詩》曰:『誰生厲階,至今爲梗?』其王之謂乎?」
【經】五年春王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夏,歸粟於蔡。
于越入吳。
六月丙申,季孫意如卒。
秋七月壬子,叔孫不敢卒。
冬,晉士鞅帥師圍鮮虞。
【傳】五年春,王人殺子朝於楚。
夏,歸粟於蔡,以周亟,矜無資。
越入吳,吳在楚也。
六月,季平子行東野,還,未至,丙申,卒於房。
陽虎將以與璠斂,仲樑懷弗與,曰:「改步改玉。」陽虎欲逐之,告公山不狃。
不狃曰:「彼爲君也,子何怨焉?」既葬,桓子行東野,及費。
子泄爲費宰,逆勞於郊,桓子敬之。
勞仲樑懷,仲樑懷弗敬。
子泄怒,謂陽虎:「子行之乎?」
申包胥以秦師至,秦子蒲、子虎帥車五百乘以救楚。
子蒲曰:「吾未知吳道。」使楚人先與吳人戰,而自稷會之,大敗夫□王於沂。
吳人獲薳射於柏舉,其子帥奔徒以從子西,敗吳師于軍祥。
秋七月,子期、子蒲滅唐。
九月,夫□王歸,自立也。
以與王戰而敗,奔楚,爲堂溪氏。
吳師敗楚師於雍澨,秦師又敗吳師。
吳師居麇,子期將焚之,子西曰:「父兄親暴骨焉,不能收,又焚之,不可。」子期曰:「國亡矣!死者若有知也,可以歆舊祀,豈憚焚之?」焚之,而又戰,吳師敗。
又戰於公婿之溪,吳師大敗,吳子乃歸。
囚闉輿罷,闉輿罷請先,遂逃歸。
葉公諸樑之弟後臧從其母於吳,不待而歸。
葉公終不正視。
乙亥,陽虎囚季桓子及公父文伯,而逐仲樑懷。
冬十月丁亥,殺公何藐。
己丑,盟桓子於稷門之內。
庚寅,大詛,逐公父歜及秦遄,皆奔齊。
楚子入於郢。
初,鬥辛聞吳人之爭宮也,曰:「吾聞之:『不讓則不和,不和不可以遠征。
』吳爭於楚,必有亂。
有亂則必歸,焉能定楚?」王之奔隨也,將涉於成臼,藍尹亹涉其帑,不與王舟。
及寧,王欲殺之。
子西曰:「子常唯思舊怨以敗,君何效焉?」王曰:「善。
使復其所,吾以志前惡。」王賞鬥辛、王孫由於、王孫圉、鍾建、鬥巢、申包胥、王孫賈、宋木、鬥懷。
子西曰:「請舍懷也。」王曰:「大德滅小怨,道也。」申包胥曰:「吾爲君也,非爲身也。
君既定矣,又何求?且吾尤子旗,其又爲諸?」遂逃賞。
王將嫁季羋,季羋辭曰:「所以爲女子,遠丈夫也。
鍾建負我矣。」以妻鍾建,以爲樂尹。
王之在隨也,子西爲王輿服以保路,國於脾泄。
聞王所在,而後從王。
王使由於城麇,覆命,子西問高厚焉,弗知。
子西曰:「不能,如辭。
城不知高厚,小大何知?」對曰:「固辭不能,子使餘也。
人各有能有不能。
王遇盜於雲中,餘受其戈,其所猶在。」袒而示之背,曰:「此餘所能也。
脾泄之事,餘亦弗能也。」
晉士鞅
夏,歸粟於蔡。
于越入吳。
六月丙申,季孫意如卒。
秋七月壬子,叔孫不敢卒。
冬,晉士鞅帥師圍鮮虞。
【傳】五年春,王人殺子朝於楚。
夏,歸粟於蔡,以周亟,矜無資。
越入吳,吳在楚也。
六月,季平子行東野,還,未至,丙申,卒於房。
陽虎將以與璠斂,仲樑懷弗與,曰:「改步改玉。」陽虎欲逐之,告公山不狃。
不狃曰:「彼爲君也,子何怨焉?」既葬,桓子行東野,及費。
子泄爲費宰,逆勞於郊,桓子敬之。
勞仲樑懷,仲樑懷弗敬。
子泄怒,謂陽虎:「子行之乎?」
申包胥以秦師至,秦子蒲、子虎帥車五百乘以救楚。
子蒲曰:「吾未知吳道。」使楚人先與吳人戰,而自稷會之,大敗夫□王於沂。
吳人獲薳射於柏舉,其子帥奔徒以從子西,敗吳師于軍祥。
秋七月,子期、子蒲滅唐。
九月,夫□王歸,自立也。
以與王戰而敗,奔楚,爲堂溪氏。
吳師敗楚師於雍澨,秦師又敗吳師。
吳師居麇,子期將焚之,子西曰:「父兄親暴骨焉,不能收,又焚之,不可。」子期曰:「國亡矣!死者若有知也,可以歆舊祀,豈憚焚之?」焚之,而又戰,吳師敗。
又戰於公婿之溪,吳師大敗,吳子乃歸。
囚闉輿罷,闉輿罷請先,遂逃歸。
葉公諸樑之弟後臧從其母於吳,不待而歸。
葉公終不正視。
乙亥,陽虎囚季桓子及公父文伯,而逐仲樑懷。
冬十月丁亥,殺公何藐。
己丑,盟桓子於稷門之內。
庚寅,大詛,逐公父歜及秦遄,皆奔齊。
楚子入於郢。
初,鬥辛聞吳人之爭宮也,曰:「吾聞之:『不讓則不和,不和不可以遠征。
』吳爭於楚,必有亂。
有亂則必歸,焉能定楚?」王之奔隨也,將涉於成臼,藍尹亹涉其帑,不與王舟。
及寧,王欲殺之。
子西曰:「子常唯思舊怨以敗,君何效焉?」王曰:「善。
使復其所,吾以志前惡。」王賞鬥辛、王孫由於、王孫圉、鍾建、鬥巢、申包胥、王孫賈、宋木、鬥懷。
子西曰:「請舍懷也。」王曰:「大德滅小怨,道也。」申包胥曰:「吾爲君也,非爲身也。
君既定矣,又何求?且吾尤子旗,其又爲諸?」遂逃賞。
王將嫁季羋,季羋辭曰:「所以爲女子,遠丈夫也。
鍾建負我矣。」以妻鍾建,以爲樂尹。
王之在隨也,子西爲王輿服以保路,國於脾泄。
聞王所在,而後從王。
王使由於城麇,覆命,子西問高厚焉,弗知。
子西曰:「不能,如辭。
城不知高厚,小大何知?」對曰:「固辭不能,子使餘也。
人各有能有不能。
王遇盜於雲中,餘受其戈,其所猶在。」袒而示之背,曰:「此餘所能也。
脾泄之事,餘亦弗能也。」
晉士鞅
【經】三年春王正月,公如晉,至河,乃復。
二月辛卯,邾子穿卒。
夏四月。
秋,葬邾莊公。
冬,仲孫何忌及邾子盟於拔。
【傳】三年春二月辛卯,邾子在門臺,臨廷。
閽以瓶水沃廷。
邾子望見之,怒。
閽曰:「夷射姑旋焉。」命執之,弗得,滋怒。
自投於牀,廢於爐炭,爛,遂卒。
先葬以車五乘,殉五人。
莊公卞急而好潔,故及是。
秋九月,鮮虞人敗晉師於平中,獲晉觀虎,恃其勇也。
冬,盟於郯,修邾好也。
蔡昭侯爲兩佩與兩裘,以如楚,獻一佩一裘於昭王。
昭王服之,以享蔡侯。
蔡侯亦服其一。
子常欲之,弗與,三年止之。
唐成公如楚,有兩肅爽馬,子常欲之,弗與,亦三年止之。
唐人或相與謀,請代先從者,許之。
飲先從者酒,醉之,竊馬而獻之子常。
子常歸唐侯。
自拘於司敗,曰:「君以弄馬之故,隱君身,棄國家,羣臣請相夫人以償馬,必如之。」唐侯曰:「寡人之過也,二三子無辱。」皆賞之。
蔡人聞之,固請而獻佩於子常。
子常朝,見蔡侯之徒,命有司曰:「蔡君之久也,官不共也。
明日,禮不畢,將死。」蔡侯歸,及漢,執玉而沈,曰「餘所有濟漢而南者,有若大川。」蔡侯如晉,以其子元與其大夫之子爲質焉,而請伐楚。
二月辛卯,邾子穿卒。
夏四月。
秋,葬邾莊公。
冬,仲孫何忌及邾子盟於拔。
【傳】三年春二月辛卯,邾子在門臺,臨廷。
閽以瓶水沃廷。
邾子望見之,怒。
閽曰:「夷射姑旋焉。」命執之,弗得,滋怒。
自投於牀,廢於爐炭,爛,遂卒。
先葬以車五乘,殉五人。
莊公卞急而好潔,故及是。
秋九月,鮮虞人敗晉師於平中,獲晉觀虎,恃其勇也。
冬,盟於郯,修邾好也。
蔡昭侯爲兩佩與兩裘,以如楚,獻一佩一裘於昭王。
昭王服之,以享蔡侯。
蔡侯亦服其一。
子常欲之,弗與,三年止之。
唐成公如楚,有兩肅爽馬,子常欲之,弗與,亦三年止之。
唐人或相與謀,請代先從者,許之。
飲先從者酒,醉之,竊馬而獻之子常。
子常歸唐侯。
自拘於司敗,曰:「君以弄馬之故,隱君身,棄國家,羣臣請相夫人以償馬,必如之。」唐侯曰:「寡人之過也,二三子無辱。」皆賞之。
蔡人聞之,固請而獻佩於子常。
子常朝,見蔡侯之徒,命有司曰:「蔡君之久也,官不共也。
明日,禮不畢,將死。」蔡侯歸,及漢,執玉而沈,曰「餘所有濟漢而南者,有若大川。」蔡侯如晉,以其子元與其大夫之子爲質焉,而請伐楚。
【經】十有九年春,宋公伐邾。
夏五月戊辰,許世子止弒其君買。
己卯,地震。
秋,齊高發帥師伐莒。
冬,葬許悼公。
【傳】十九年春,楚工尹赤遷陰於下陰,令尹子瑕城郟。
叔孫昭子曰:「楚不在諸侯矣!其僅自完也,以持其世而已。」
楚子之在蔡也,狊阜陽封人之女奔之,生大子建。
及即位,使伍奢爲之師。
費無極爲少師,無寵焉,欲譖諸王,曰:「建可室矣。」王爲之聘於秦,無極與逆,勸王取之,正月,楚夫人嬴氏至自秦。
鄅夫人,宋向戌之女也,故向寧請師。
二月,宋公伐邾,圍蟲。
三月,取之。
乃盡歸鄅俘。
夏,許悼公瘧。
五月戊辰,飲大子止之藥卒。
大子奔晉。
書曰:「弒其君。」君子曰:「盡心力以事君,舍藥物可也。」
邾人、郳人、徐人會宋公。
乙亥,同盟於蟲。
楚子爲舟師以伐濮。
費無極言於楚子曰:「晉之伯也,邇於諸夏,而楚闢陋,故弗能與爭。
若大城城父而置大子焉,以通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王說,從之。
故太子建居於城父。
令尹子瑕聘於秦,拜夫人也。
秋,齊高發帥師伐莒。
莒子奔紀鄣。
使孫書伐之。
初,莒有婦人,莒子殺其夫,已爲嫠婦。
及老,託於紀鄣,紡焉以度而去之。
及師至,則投諸外。
或獻諸子佔,子佔使師夜縋而登。
登者六十人。
縋絕。
師鼓譟,城上之人亦噪。
莒共公懼,啓西門而出。
七月丙子,齊師入紀。
是歲也,鄭駟偃卒。
子游娶於晉大夫,生絲,弱。
其父兄立子瑕。
子產憎其爲人也,且以爲不順,弗許,亦弗止。
駟氏聳。
他日,絲以告其舅。
冬,晉人使以幣如鄭,問駟乞之立故。
駟氏懼,駟乞欲逃。
子產弗遣。
請龜以卜,亦弗予。
大夫謀對,子產不待而對客曰:「鄭國不天,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夭昏,今又喪我先大夫偃。
其子幼弱,其一二父兄懼隊宗主,私族於謀而立長親。
寡君與其二三老曰:『抑天實剝亂是,吾何知焉?』諺曰:『無過亂門。
』民有兵亂,猶憚過之,而況敢知天之所亂?今大夫將問其故,抑寡君實不敢知,其誰實知之?平丘之會,君尋舊盟曰:『無或失職。
』若寡君之二三臣,其即世者,晉大夫而專制其位,是晉之縣鄙也,何國之爲?」辭客幣而報其使。
晉人舍之。
楚人城州來。
沈尹戌曰:「楚人必敗。
昔吳滅州來,子旗請伐之。
王曰:『吾未撫吾民。
』今亦如之,而城州來以挑吳,能無敗乎?」侍者曰:「王施捨不倦,息民五年,可謂撫之矣。」戌曰:「吾聞撫民者,節用於內,而樹德於外,民樂其性,而無寇仇。
今宮室無量,民人日駭,勞罷死轉,忘寢與食,非撫之也。」
鄭大水,龍鬥於時
夏五月戊辰,許世子止弒其君買。
己卯,地震。
秋,齊高發帥師伐莒。
冬,葬許悼公。
【傳】十九年春,楚工尹赤遷陰於下陰,令尹子瑕城郟。
叔孫昭子曰:「楚不在諸侯矣!其僅自完也,以持其世而已。」
楚子之在蔡也,狊阜陽封人之女奔之,生大子建。
及即位,使伍奢爲之師。
費無極爲少師,無寵焉,欲譖諸王,曰:「建可室矣。」王爲之聘於秦,無極與逆,勸王取之,正月,楚夫人嬴氏至自秦。
鄅夫人,宋向戌之女也,故向寧請師。
二月,宋公伐邾,圍蟲。
三月,取之。
乃盡歸鄅俘。
夏,許悼公瘧。
五月戊辰,飲大子止之藥卒。
大子奔晉。
書曰:「弒其君。」君子曰:「盡心力以事君,舍藥物可也。」
邾人、郳人、徐人會宋公。
乙亥,同盟於蟲。
楚子爲舟師以伐濮。
費無極言於楚子曰:「晉之伯也,邇於諸夏,而楚闢陋,故弗能與爭。
若大城城父而置大子焉,以通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王說,從之。
故太子建居於城父。
令尹子瑕聘於秦,拜夫人也。
秋,齊高發帥師伐莒。
莒子奔紀鄣。
使孫書伐之。
初,莒有婦人,莒子殺其夫,已爲嫠婦。
及老,託於紀鄣,紡焉以度而去之。
及師至,則投諸外。
或獻諸子佔,子佔使師夜縋而登。
登者六十人。
縋絕。
師鼓譟,城上之人亦噪。
莒共公懼,啓西門而出。
七月丙子,齊師入紀。
是歲也,鄭駟偃卒。
子游娶於晉大夫,生絲,弱。
其父兄立子瑕。
子產憎其爲人也,且以爲不順,弗許,亦弗止。
駟氏聳。
他日,絲以告其舅。
冬,晉人使以幣如鄭,問駟乞之立故。
駟氏懼,駟乞欲逃。
子產弗遣。
請龜以卜,亦弗予。
大夫謀對,子產不待而對客曰:「鄭國不天,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夭昏,今又喪我先大夫偃。
其子幼弱,其一二父兄懼隊宗主,私族於謀而立長親。
寡君與其二三老曰:『抑天實剝亂是,吾何知焉?』諺曰:『無過亂門。
』民有兵亂,猶憚過之,而況敢知天之所亂?今大夫將問其故,抑寡君實不敢知,其誰實知之?平丘之會,君尋舊盟曰:『無或失職。
』若寡君之二三臣,其即世者,晉大夫而專制其位,是晉之縣鄙也,何國之爲?」辭客幣而報其使。
晉人舍之。
楚人城州來。
沈尹戌曰:「楚人必敗。
昔吳滅州來,子旗請伐之。
王曰:『吾未撫吾民。
』今亦如之,而城州來以挑吳,能無敗乎?」侍者曰:「王施捨不倦,息民五年,可謂撫之矣。」戌曰:「吾聞撫民者,節用於內,而樹德於外,民樂其性,而無寇仇。
今宮室無量,民人日駭,勞罷死轉,忘寢與食,非撫之也。」
鄭大水,龍鬥於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