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十有七年春,齊人、徐人伐英氏。
夏,滅項。
秋,夫人姜氏會齊侯於卞。
九月,會至自會。
冬十有二月乙亥,齊侯小白卒。
【傳】十七年春,齊人爲徐伐英氏,以報婁林之役也。
夏,晉大子圉爲質於秦,秦歸河東而妻之。
惠公之在樑也,樑伯妻之。
樑贏孕,過期,卜招父與其子卜之。
其子曰:「將生一男一女。」招曰:「然。
男爲人臣,女爲人妾。」故名男曰圉,女曰妾。
及子圉西質,妾爲宦女焉。
師滅項。
淮之會,公有諸侯之事未歸而取項。
齊人以爲討,而止公。
秋,聲姜以公故,會齊侯於卞。
九月,公至。
書曰:「至自會。」猶有諸侯之事焉,且諱之也。
齊侯之夫人三:王姬,徐嬴,蔡姬,皆無子。
齊侯好內,多內寵,內嬖如夫人者六人:長衛姬,生武孟;少衛姬,生惠公;鄭姬,生孝公;葛嬴,生昭公;密姬,生懿公,宋華子,生公子雍。
公與管仲屬孝公於宋襄公,以爲太子。
雍巫有寵於衛共姬,因寺人貂以薦羞於公,亦有寵,公許之立武孟。
管仲卒,五公子皆求立。
冬十月乙亥,齊桓公卒。
易牙入,與寺人貂因內寵以殺羣吏,而立公子無虧。
孝公奔宋。
十二月乙亥赴。
辛巳夜殯。
【經】十有九年春王三月,宋人執滕子嬰齊。
夏六月,宋公、曹人、邾人盟於曹南。
鄫子會盟於邾。
己酉,邾人執鄶子,用之。
秋,宋人圍曹。
衛人伐邢。
冬,會陳人、蔡人、楚人、鄭人盟於齊。
樑亡。
【傳】十九年春,遂城而居之。
宋人執滕宣公。
夏,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於次睢之社,欲以屬東夷。
司馬子魚曰:「古者六畜不相爲用,小事不用大牲,而況敢用人乎?祭祀以爲人也。
民,神之主也。
用人,其誰饗之?齊桓公存三亡國以屬諸侯,義士猶曰薄德。
今一會而虐二國之君,又用諸淫昏之鬼,將以求霸,不亦難乎?得死爲幸!」
秋,衛人伐邢,以報菟圃之役。
於是衛大旱,卜有事于山川,不吉。
甯莊子曰:「昔周飢,克殷而年豐。
今邢方無道,諸侯無伯,天其或者欲使衛討邢乎?」從之,師興而雨。
宋人圍曹,討不服也。
子魚言於宋公曰:「文王聞崇德亂而伐之,軍三旬而不降,退修教而復伐之,因壘而降。
《詩》曰:『刑于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
』今君德無乃猶有所闕,而以伐人,若之何?盍姑內省德乎?無闕而後動。」
陳穆公請修好於諸侯,以無忘齊桓之德。
冬,盟於齊,修桓公之好也。
樑亡,不書其主,自取之也。
初,樑伯好土功,亟城而弗處,民罷而弗堪,則曰:「某寇將至。」乃溝公宮,曰:「秦將襲我。」民懼而潰,秦遂取樑。
【經】十年春王三月辛卯,臧孫辰卒。
夏,秦伐晉。
楚殺其大夫宜申。
自正月不雨,至於秋七月。
及蘇子盟於女慄。
冬,狄侵宋。
楚子、蔡侯次於厥貉。
【傳】十年春,晉人伐秦,取少樑。
夏,秦伯伐晉,取北征。
初,楚範巫矞似謂成王與子玉、子西曰:「三君皆將強死。」城濮之役,王思之,故使止子玉曰:「毋死。」不及。
止子西,子西縊而縣絕,王使適至,遂止之,使爲商公。
沿漢溯江,將入郢。
王在渚宮,下,見之。
懼而辭曰:「臣免於死,又有讒言,謂臣將逃,臣歸死於司敗也。」王使爲工尹,又與子家謀弒穆王。
穆王聞之。
五月殺鬥宜申及仲歸。
秋七月,及蘇子盟於女慄,頃王立故也。
陳侯、鄭伯會楚子於息。
冬,遂及蔡侯次於厥貉。
將以伐宋。
宋華御事曰:「楚欲弱我也。
先爲之弱乎,何必使誘我?我實不能,民何罪?」乃逆楚子,勞,且聽命。
遂道以田孟諸。
宋公爲右盂,鄭伯爲左盂。
期思公復遂爲右司馬,子朱及文之無畏爲左司馬。
命夙駕載燧,宋公違命,無畏抶其僕以徇。
或謂子舟曰:「國君不可戮也。」子舟曰:「當官而行,何強之有?《詩》曰:『剛亦不吐,柔亦不茹。
』『毋從詭隨,以謹罔極。
』是亦非闢強也,敢愛死以亂官乎!」
厥貉之會,麇子逃歸。
【經】四年春,公至自晉。
夏,逆婦姜於齊。
狄侵齊。
秋,楚人滅江。
晉侯伐秦。
衛侯使寧俞來聘。
冬十有一月壬寅,夫人風氏薨。
【傳】四年春,晉人歸孔達於衛,以爲衛之良也,故免之。
夏,衛侯如晉拜。
曹伯如晉,會正。
逆婦姜於齊,卿不行,非禮也。
君子是以知出姜之不允於魯也。
曰:「貴聘而賤逆之,君而卑之,立而廢之,棄信而壞其主,在國必亂,在家必亡。
不允宜哉?《詩》曰:『畏天之威,於時保之。
』敬主之謂也。」
秋,晉侯伐秦,圍刓、新城,以報王官之役。
楚人滅江,秦伯爲之降服、出次、不舉、過數。
大夫諫,公曰:「同盟滅,雖不能救,敢不矜乎!吾自懼也。」君子曰:「《詩》雲:『惟彼二國,其政不獲,惟此四國,爰究爰度。
』其秦穆之謂矣。」
衛甯武子來聘,公與之宴,爲賦《湛露》及《彤弓》。
不辭,又不答賦。
使行人私焉。
對曰:「臣以爲肄業及之也。
昔諸侯朝正於王,王宴樂之,於是乎賦《湛露》,則天子當陽,諸侯用命也。
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王於是乎賜之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以覺報宴。
今陪臣來繼舊好,君辱貺之,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
冬,成風薨。
【經】七年春,公伐邾。
三月甲戌,取須句。
遂城郚。
夏四月,宋公王臣卒。
宋人殺其大夫。
戊子,晉人及秦人戰於令狐。
晉先蔑奔秦。
狄侵我西鄙。
秋八月,公會諸侯、晉大夫盟於扈。
冬,徐伐莒。
公孫敖如莒蒞盟。
【傳】七年春,公伐邾。
間晉難也。
三月甲戌,取須句,置文公子焉,非禮也。
夏四月,宋成公卒。
於是公子成爲右師,公孫友左師,樂豫爲司馬,鱗矔爲司徒,公子蕩爲司城,華御事爲司寇。
昭公將去羣公子,樂豫曰:「不可。
公族,公室之枝葉也,若去之則本根無所庇廕矣。
葛藟猶能庇其本根,故君子以爲比,況國君乎?此諺所謂庇焉而縱尋斧焉者也。
必不可,君其圖之。
親之以德,皆股肱也,誰敢攜貳?若之何去之?」不聽。
穆、襄之族率國人以攻公,殺公孫固、公孫鄭於公宮。
六卿和公室,樂豫舍司馬以讓公子卬,昭公即位而葬。
書曰:「宋人殺其大夫。」不稱名,衆也,且言非其罪也。
秦康公送公子雍於晉,曰:「文公之入也無衛,故有呂、郤之難。」乃多與之徒衛。
穆贏日抱大子以啼於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適嗣不立而外求君,將焉置此?」出朝,則抱以適趙氏,頓首於宣子曰:「先君奉此子也而屬諸子,曰:『此子也才,吾受子之賜;不才,吾唯子之怨。
』今君雖終,言猶在耳,而棄之,若何?」宣子與諸大夫皆患穆嬴,且畏逼,乃背先蔑而立靈公,以御秦師。
箕鄭居守。
趙盾將中軍,先克佐之。
荀林父佐上軍。
先蔑將下軍,先都佐之,步招御戎,戎津爲右。
及堇陰,宣子曰:「我若受秦,秦則賓也;不受,寇也。
既不受矣,而復緩師,秦將生心。
先人有奪人之心,軍之善謀也。
逐寇如追逃,軍之善政也。」訓卒利兵,秣馬蓐食,潛師夜起。
戊子,敗秦師於令狐,至於刳首。
己丑,先蔑奔秦。
士會從之。
先蔑之使也,荀林父止之,曰:「夫人、大子猶在,而外求君,此必不行。
子以疾辭,若何?不然,將及。
攝卿以往可也,何必子?同官爲寮,吾嘗同寮,敢不盡心乎!」弗聽。
爲賦《板》之三章。
又弗聽。
及亡,荀伯盡送其帑及其器用財賄於秦,曰:「爲同寮故也。」
士會在秦三年,不見士伯。
其人曰:「能亡人於國,不能見於此,焉用之?」士季曰:「吾與之同罪,非義之也,將何見焉?」及歸,遂不見。
狄侵我西鄙,公使告於晉。
趙宣子使因賈季問酆舒。
且讓之。
酆舒問於賈季曰:「趙衰、趙盾孰賢?」對曰:「趙衰,冬日之日也。
趙盾,夏日之日也。」
秋八月,齊侯、宋公、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會晉趙盾盟於扈,晉侯立故也。
公後至
【經】三十年春王正月。
夏,狄侵齊。
秋,衛殺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
衛侯鄭歸於衛。
晉人、秦人圍鄭。
介人侵蕭。
冬,天王使宰周公來聘。
公子遂如京師。
遂如晉。
【傳】三十年春,晉人侵鄭,以觀其可攻與否。
狄間晉之有鄭虞也,夏,狄侵齊。
晉侯使醫衍鴆衛侯。
寧俞貨醫,使薄其鴆,不死。
公爲之請,納玉於王與晉侯。
皆十□王許之。
秋,乃釋衛侯。
衛侯使賂周顓、治廑,曰:「苟能納我,吾使爾爲卿。」周、冶殺元咺及子適、子儀。
公入祀先君。
周、冶既服將命,周顓先入,及門,遇疾而死。
冶廑辭卿。
九月甲午,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晉軍函陵,秦軍汜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爲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鄰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鄭以爲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且君嘗爲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揚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與,不知。
以亂易整,不武。
吾其還也。」亦去之。
初,鄭公子蘭出奔晉,從於晉侯。
伐鄭,請無與圍鄭。
許之,使待命於東。
鄭石甲父、侯宣多逆以爲大子,以求成於晉,晉人許之。
冬,王使周公閱來聘,饗有昌蜀、白、黑、形鹽。
辭曰:「國君,文足昭也,武可畏也,則有備物之饗以象其德。
薦五味,羞嘉穀,鹽虎形,以獻其功。
吾何以堪之?」
東門襄仲將聘於周,遂初聘於晉。
【經】三十有二年春王正月。
夏四月己丑,鄭伯捷卒。
衛人侵狄。
秋,衛人及狄盟。
冬十有二月己卯,晉侯重耳卒。
【傳】三十二年春,楚鬥章請平於晉,晉陽處父報之。
晉、楚始通。
夏,狄有亂。
衛人侵狄,狄請平焉。
秋,衛人及狄盟。
冬,晉文公卒。
庚辰,將殯於曲沃,出絳,柩有聲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
曰:「君命大事。
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鄭使告於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
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爲,鄭必知之。
勤而無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公辭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於東門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於殽。
殽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後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闢風雨也。
必死是間,餘收爾骨焉。」秦師遂東。
【經】八年春王正月。
夏四月。
秋八月戊申,天王崩。
冬十月壬午,公子遂會晉趙盾盟于衡雍。
乙酉,公子遂會洛戎盟於暴。
公孫敖如京師,不至而復。
丙戌,奔莒。
螽。
宋人殺其大夫司馬。
宋司城來奔。
【傳】八年春,晉侯使解揚歸匡、戚之田於衛,且復致公婿池之封,自申至於虎牢之竟。
夏,秦人伐晉,取武城,以報令狐之役。
秋,襄王崩。
晉人以扈之盟來討。
冬,襄仲會晉趙孟,盟于衡雍,報扈之盟也,遂會伊洛之戎。
書曰「公子遂」,珍之也。
穆伯如周弔喪,不至,以幣奔莒,從己氏焉。
宋襄夫人,襄王之姊也,昭公不禮焉。
夫人因戴氏之族,以殺襄公之孫孔叔、公孫鍾離及大司馬公子卬,皆昭公之黨也。
司馬握節以死,故書以官。
司城蕩意諸來奔,效節於府人而出。
公以其官逆之,皆復之,亦書以官,皆貴之也。
夷之蒐,晉侯將登箕鄭父、先都,而使士縠、樑益耳將中軍。
先克曰:「狐、趙之勳,不可廢也。」從之。
先克奪蒯得田於堇陰。
故箕鄭父、先都、士縠、樑益耳、蒯得作亂。
【經】十有二年春王正月,郕伯來奔。
杞伯來朝。
二月庚子,子叔姬卒。
夏,楚人圍巢。
秋,滕子來朝。
秦伯使術來聘。
冬十有二戊午,晉人、秦人戰於河曲。
季孫行父帥師城諸及鄆。
【傳】十二年春,郕伯卒,郕人立君。
大子以夫鍾與郕邽來奔。
公以諸侯逆之,非禮也。
故書曰:「郕伯來奔。」不書地,尊諸侯也。
杞桓公來朝,始朝公也。
且請絕叔姬而無絕昏,公許之。
二月,叔姬卒,不言杞,絕也。
書叔姬,言非女也。
楚令尹大孫伯卒,成嘉爲令尹。
羣舒叛楚。
夏,子孔執舒子平及宗子,遂圍巢。
秋,滕昭公來朝,亦始朝公也。
秦伯使西乞術來聘,且言將伐晉。
襄仲辭玉曰:「君不忘先君之好,照臨魯國,鎮撫其社稷,重之以大器,寡君敢辭玉。」對曰:「不腆敝器,不足辭也。」主人三辭。
賓客曰:「寡君願徼福於周公、魯公以事君,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諸執事以爲瑞節,要結好命,所以藉寡君之命,結二國之好,是以敢致之。」襄仲曰:「不有君子,其能國乎?國無陋矣。」厚賄之。
秦爲令狐之役故,冬,秦伯伐晉,取羈馬。
晉人御之。
趙盾將中軍,荀林父佐之。
郤缺上軍,臾駢佐之。
欒盾將下軍,胥甲佐之。
範無恤御戎,以從秦師於河曲。
臾駢曰:「秦不能久,請深壘固軍以待之。」從之。
秦人慾戰,秦伯謂士會曰:「若何而戰?」對曰:「趙氏新出其屬曰臾駢,必實爲此謀,將以老我師也。
趙有側室曰穿,晉君之婿也,有寵而弱,不在軍事,好勇而狂,且惡臾駢之佐上軍也,若使輕者肆焉,其可。」秦伯以璧祈戰於河。
十二月戊午,秦軍掩晉上軍,趙穿追之,不及。
反,怒曰:「裹糧坐甲,固敵是求,敵至不擊,將何俟焉?」軍吏曰:「將有待也。」穿曰:「我不知謀,將獨出。」乃以其屬出。
宣子曰:「秦獲穿也,獲一卿矣。
秦以勝歸,我何以報?」乃皆出戰,交綏。
秦行人夜戒晉師曰:「兩君之士皆未憖也,明日請相見也。」臾駢曰:「使者目動而言肆,懼我也,將遁矣。
薄諸河,必敗之。」胥甲、趙穿當軍門呼曰:「死傷未收而棄之,不惠也;不待期而薄人於險,無勇也。」乃止。
秦師夜遁。
復侵晉,入瑕。
城諸及鄆,書,時也。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9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