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
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夫疾,生乎忧者也
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
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宜哉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
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
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
喜怒哀乐,动人必深
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
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
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
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
风俗饮食异宜
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
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夫疾,生乎忧者也
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
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宜哉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
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
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
喜怒哀乐,动人必深
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
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
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
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
风俗饮食异宜
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
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
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
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
呜呼!是亦足矣
使后世有能尽吾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悦
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
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
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
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
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
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
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
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
”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
荀卿独曰:“人性恶
桀、纣,性也
尧、舜,伪也
”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
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
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
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以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
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
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
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
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
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
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
呜呼!是亦足矣
使后世有能尽吾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悦
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
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
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
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
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
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
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
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
”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
荀卿独曰:“人性恶
桀、纣,性也
尧、舜,伪也
”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
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
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
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以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
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
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
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
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
稼轩字幼安,名弃疾
列侍清班,久历中外
五十年间,身事四朝,仅得老从官号名
稼轩垂殁乃谓枢府曰:“侂胄岂能用稼轩以立功名者乎?稼轩岂肯依侂胄以求富贵者乎?”自甲子至丁卯而立朝署四年,官不为边阃,手不掌兵权,耳不闻边议
后之诬公以片言只字而文致其罪,孰非天乎?嘉定名臣无一人议公者,非腐儒则词臣也
公论不明则人极不立;人极不立则天之心无所寄,世道如之何
枋得先伯父尝登公之门,生五岁,闻公之遗风盛烈而嘉焉
年十六岁,先人以稼轩奏请教之,曰:“乃西汉人物也!”读其书,知其人,欣然其执节之想
乃今始与同志升公之堂,瞻公之像,见公之曾孙多英杰不凡,固知天于忠义有报矣
为信陵置守冢者,慕其能共人也;祭田横墓而叹者,感其义高能得士也;谒武侯祠至不可忘,思其有志定中原而愿不遂也
有疾声大呼于祠堂者,如人鸣其不平,自昏莫至三更不绝声,近吾寝室愈悲
一寺数十人,惊以为神
公有英雄之才、忠义之心、刚大之气,所学皆圣贤之事,朱文公所敬爱,每以“股肱王室、经纶天下”奇之,自负欲作何如人
昔公遇仙,以公真相乃青兕也
公以词名天下
公初卜,得离卦,乃南方丙丁火,以镇南也
后之诬公者,欺天亦甚哉
二圣不归,八陵不祀,中原子民不行王化,大讐不复,大耻不雪,平生志愿百无一酬,公有鬼神岂能无抑郁哉!六十年呼于祠堂者,其意有所托乎
枋得倘见君父,当披肝沥胆以雪公之冤,复官、还职、恤典、易名、录后、改正文传、立墓道碑,皆仁厚之朝所易行者
然后录公言行于书史,昭明万世,以为忠臣义士有大节者之劝
此枋得敬公本心,亲国之事,谈判所以为天下明公论、扶人极也
言至此,门外声寂然
枋得之心改有契于公之心也
以只鸡斗酒酬于祠下
文曰:
呜呼!天地间不可一日无公论,公论不明则人极不立,人极不立天地之心无所寄
本朝以仁为国,以义待士夫
南渡后宰相无奇才远略,以苟且心术用架漏规模,纪纲、法度、治兵、理财无可恃,所恃扶持社稷者惟士大夫一念之忠义耳
以此比来忠义第一人,生不得行其志,没无一人明其心,全躯保妻子之臣,乘时抵瞒之辈,乃苟富贵者,资天下之疑,此朝廷一大过,天地间一大冤,志士仁人所深悲至痛也
公精忠大义,不在张忠献、岳武穆下
一少年书生,不忘本朝,痛二圣之不归,闵八陵之不祀,哀中原子民之不行王化,结豪杰,志斩虏馘,挈中原还君父,公之志谈判大矣
耿京孔死?,公家比者无位,尤能擒张安国归之京师,有人心天理者闻此事莫不流涕
使公生于艺祖、太宗时,必旬日取宰相
入仕五十年,在朝不过老从官,在外不过江南一连帅
公没,西北忠义始绝望,大讐必不复,大耻必不雪,国势远在东晋下,五十年为宰相者皆不明君臣之大义,无责焉耳
列侍清班,久历中外
五十年间,身事四朝,仅得老从官号名
稼轩垂殁乃谓枢府曰:“侂胄岂能用稼轩以立功名者乎?稼轩岂肯依侂胄以求富贵者乎?”自甲子至丁卯而立朝署四年,官不为边阃,手不掌兵权,耳不闻边议
后之诬公以片言只字而文致其罪,孰非天乎?嘉定名臣无一人议公者,非腐儒则词臣也
公论不明则人极不立;人极不立则天之心无所寄,世道如之何
枋得先伯父尝登公之门,生五岁,闻公之遗风盛烈而嘉焉
年十六岁,先人以稼轩奏请教之,曰:“乃西汉人物也!”读其书,知其人,欣然其执节之想
乃今始与同志升公之堂,瞻公之像,见公之曾孙多英杰不凡,固知天于忠义有报矣
为信陵置守冢者,慕其能共人也;祭田横墓而叹者,感其义高能得士也;谒武侯祠至不可忘,思其有志定中原而愿不遂也
有疾声大呼于祠堂者,如人鸣其不平,自昏莫至三更不绝声,近吾寝室愈悲
一寺数十人,惊以为神
公有英雄之才、忠义之心、刚大之气,所学皆圣贤之事,朱文公所敬爱,每以“股肱王室、经纶天下”奇之,自负欲作何如人
昔公遇仙,以公真相乃青兕也
公以词名天下
公初卜,得离卦,乃南方丙丁火,以镇南也
后之诬公者,欺天亦甚哉
二圣不归,八陵不祀,中原子民不行王化,大讐不复,大耻不雪,平生志愿百无一酬,公有鬼神岂能无抑郁哉!六十年呼于祠堂者,其意有所托乎
枋得倘见君父,当披肝沥胆以雪公之冤,复官、还职、恤典、易名、录后、改正文传、立墓道碑,皆仁厚之朝所易行者
然后录公言行于书史,昭明万世,以为忠臣义士有大节者之劝
此枋得敬公本心,亲国之事,谈判所以为天下明公论、扶人极也
言至此,门外声寂然
枋得之心改有契于公之心也
以只鸡斗酒酬于祠下
文曰:
呜呼!天地间不可一日无公论,公论不明则人极不立,人极不立天地之心无所寄
本朝以仁为国,以义待士夫
南渡后宰相无奇才远略,以苟且心术用架漏规模,纪纲、法度、治兵、理财无可恃,所恃扶持社稷者惟士大夫一念之忠义耳
以此比来忠义第一人,生不得行其志,没无一人明其心,全躯保妻子之臣,乘时抵瞒之辈,乃苟富贵者,资天下之疑,此朝廷一大过,天地间一大冤,志士仁人所深悲至痛也
公精忠大义,不在张忠献、岳武穆下
一少年书生,不忘本朝,痛二圣之不归,闵八陵之不祀,哀中原子民之不行王化,结豪杰,志斩虏馘,挈中原还君父,公之志谈判大矣
耿京孔死?,公家比者无位,尤能擒张安国归之京师,有人心天理者闻此事莫不流涕
使公生于艺祖、太宗时,必旬日取宰相
入仕五十年,在朝不过老从官,在外不过江南一连帅
公没,西北忠义始绝望,大讐必不复,大耻必不雪,国势远在东晋下,五十年为宰相者皆不明君臣之大义,无责焉耳
国家行在武林,广信最密迩畿辅
东舟西车,蜂午错出,势处便近,士大夫乐寄焉
环城中外,买宅且数百
其局不能宽,亦曰避燥湿寒暑而已耳
郡治之北可里所,故有旷土存,三面傅城,前枕澄湖如宝带,其从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八百有三十尺,截然砥平,可庐以居,而前乎相攸者皆莫识其处,天作地藏,择然后予
济南辛侯幼安最后至,一旦独得之,既筑室百楹,度财占地什四
乃荒在偏以立固,稻田泱泱,居然衍十弓
亦他日是释位而归,必躬耕于是,于是凭高作屋下临之,是为稼轩
而命田边立亭曰植杖,若将真秉耨之为者
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堂,信步有亭,涤砚有渚
皆约略位置,规岁月绪成之,而主人初为之识也
绘图畀予曰:“吾甚爱吾轩,为我记
”
予谓侯本以中州隽人,抱忠仗义,彰显闻于南邦
齐虏巧负国,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束马衔枚,间关西奏淮,至通昼夜不粒食
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用是简深知
入登九卿,出节使二道,四立连率幕府
顷赖氏寇作,自潭薄于江西,两地惊震,谭笑扫空之
使遭事会之来,挈中原还职方氏,彼周公瑾、谢安石事业,侯固饶为之
此志未偿,顾自诡放浪林泉,从老农学稼,无亦大不可以欤?
若予者伥伥一世间,不能为人轩轾,乃当夫须袯襫,醉眠牛背,与荛童牧孺肩相摩,幸未黧老时及见侯展大功名,锦衣来归,竟厦屋潭潭之乐,将荷笠棹舟,风乎玉溪之上,因园隶内谒曰:“是尝有力于稼轩者
”侯当辍食迎门,曲席而坐,握手一笑,拂壁间石细读之,庶不为生客
侯名弃疾,今以右文殿修撰再安抚江南西路云
东舟西车,蜂午错出,势处便近,士大夫乐寄焉
环城中外,买宅且数百
其局不能宽,亦曰避燥湿寒暑而已耳
郡治之北可里所,故有旷土存,三面傅城,前枕澄湖如宝带,其从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八百有三十尺,截然砥平,可庐以居,而前乎相攸者皆莫识其处,天作地藏,择然后予
济南辛侯幼安最后至,一旦独得之,既筑室百楹,度财占地什四
乃荒在偏以立固,稻田泱泱,居然衍十弓
亦他日是释位而归,必躬耕于是,于是凭高作屋下临之,是为稼轩
而命田边立亭曰植杖,若将真秉耨之为者
东冈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扉,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堂,信步有亭,涤砚有渚
皆约略位置,规岁月绪成之,而主人初为之识也
绘图畀予曰:“吾甚爱吾轩,为我记
”
予谓侯本以中州隽人,抱忠仗义,彰显闻于南邦
齐虏巧负国,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束马衔枚,间关西奏淮,至通昼夜不粒食
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用是简深知
入登九卿,出节使二道,四立连率幕府
顷赖氏寇作,自潭薄于江西,两地惊震,谭笑扫空之
使遭事会之来,挈中原还职方氏,彼周公瑾、谢安石事业,侯固饶为之
此志未偿,顾自诡放浪林泉,从老农学稼,无亦大不可以欤?
若予者伥伥一世间,不能为人轩轾,乃当夫须袯襫,醉眠牛背,与荛童牧孺肩相摩,幸未黧老时及见侯展大功名,锦衣来归,竟厦屋潭潭之乐,将荷笠棹舟,风乎玉溪之上,因园隶内谒曰:“是尝有力于稼轩者
”侯当辍食迎门,曲席而坐,握手一笑,拂壁间石细读之,庶不为生客
侯名弃疾,今以右文殿修撰再安抚江南西路云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
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
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
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且其孽而不殇,拱而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
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
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
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
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
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且其孽而不殇,拱而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
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
二峰者,庄栗刻削,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
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轼启
远蒙差人致书问安否,辅以药物,眷意甚厚
自二月二十五日,至七月十三日,凡一百三十余日乃至,水陆盖万余里矣
罪戾远黜,既为亲友忧,又使此二人者,跋涉万里,比其还家,几尽此岁,此君爱我之过而重其罪也
但喜比来侍奉多暇,起居佳胜
轼罪大责薄,居此固宜,无足言者
瘴疠之邦,僵仆者相属于前,然亦皆有以取之
非寒暖失宜,则饥饱过度,苟不犯此者,亦未遽病也
若大期至,固不可逃,又非南北之故矣
以此居之泰然
不烦深念
前后所示著述文字,皆有古作者风力,大略能道此意欲言者
孔子曰:“辞达而已矣
”辞至于达,止矣,不可以有加矣
《经说》一篇诚哉是言也
西汉以来,以文设科而文始衰,自贾谊、司马迁,其文已不逮先秦古书,况所谓下者
文章犹尔,况其道德者乎?
若所论周勃,则恐不然
平、勃未尝一日忘汉,陆贾为之谋至矣
彼视禄、产犹几上肉,但将相和调,则大计自定
若如君言,先事经营,则吕后觉悟,诛两人,而汉亡矣
轼少时好议论,既老,涉世更变,往往悔其言之过,故乐以此告君也
儒者之病,多空言而少实用
贾谊、陆贾文学,殆不传于世
老病且死,独欲以此教子弟,岂意姻亲中,乃有王郎乎?
三复来贶,喜抃不已
应举者志于得而已
今程试文字,千人一律,考官亦厌之,未必得也
知君自信不回,必不为时所弃也
又况得失有命,决不可移乎?
勉守所学,以卒远业
相见无期,万万自重而已
人还,谨奉于启,少谢万一
远蒙差人致书问安否,辅以药物,眷意甚厚
自二月二十五日,至七月十三日,凡一百三十余日乃至,水陆盖万余里矣
罪戾远黜,既为亲友忧,又使此二人者,跋涉万里,比其还家,几尽此岁,此君爱我之过而重其罪也
但喜比来侍奉多暇,起居佳胜
轼罪大责薄,居此固宜,无足言者
瘴疠之邦,僵仆者相属于前,然亦皆有以取之
非寒暖失宜,则饥饱过度,苟不犯此者,亦未遽病也
若大期至,固不可逃,又非南北之故矣
以此居之泰然
不烦深念
前后所示著述文字,皆有古作者风力,大略能道此意欲言者
孔子曰:“辞达而已矣
”辞至于达,止矣,不可以有加矣
《经说》一篇诚哉是言也
西汉以来,以文设科而文始衰,自贾谊、司马迁,其文已不逮先秦古书,况所谓下者
文章犹尔,况其道德者乎?
若所论周勃,则恐不然
平、勃未尝一日忘汉,陆贾为之谋至矣
彼视禄、产犹几上肉,但将相和调,则大计自定
若如君言,先事经营,则吕后觉悟,诛两人,而汉亡矣
轼少时好议论,既老,涉世更变,往往悔其言之过,故乐以此告君也
儒者之病,多空言而少实用
贾谊、陆贾文学,殆不传于世
老病且死,独欲以此教子弟,岂意姻亲中,乃有王郎乎?
三复来贶,喜抃不已
应举者志于得而已
今程试文字,千人一律,考官亦厌之,未必得也
知君自信不回,必不为时所弃也
又况得失有命,决不可移乎?
勉守所学,以卒远业
相见无期,万万自重而已
人还,谨奉于启,少谢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