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或有謂神仙可以學得,不死可以力致者。
或雲:上壽百二十,古今所同,過此以往,莫非妖妄者。
此皆兩失其情。
請試粗論之。
夫神仙雖不目見,然記籍所載,前史所傳,較而論之,其有必矣。
似特受異氣,稟之自然,非積學所能致也。
至於導養得理,以儘性命,上獲千餘歲,下可數百年,可有之耳。
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
何以言之?夫服藥求汗,或有弗獲;而愧情一集,渙然流離。
終朝未餐,則囂然思食;而曾子銜哀,七日不飢。
夜分而坐,則低迷思寢;內懷殷憂,則達旦不瞑。
勁刷理鬢,醇醴發顏,僅乃得之;壯士之怒,赫然殊觀,植髮衝冠。
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猶國之有君也。
神躁於中,而形喪於外,猶君昏於上,國亂於下也。
夫爲稼於湯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雖終歸於焦爛,必—溉者後枯.然則,一溉之益固不可誣也.而世常謂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傷身,輕而肆之,是猶不識一溉之益,而望嘉穀於旱苗者也。
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過之害生。
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愛憎不棲於情,憂喜不留於意,泊然無感,而體氣和平;又呼吸吐納,服食養身,使形神相親,表裏俱濟也。
夫田種者,一畝十斛,謂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稱也。
不知區種可百餘斛.田、種—也,至於樹養不同,則功效相懸。
謂商無十倍之價,農無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變者也。
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
薰辛害目,豚魚不養,常世所識也。
蝨處頭而黑,麝食柏而香,頸處險而癭,齒居晉而黃.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氣,蒸性染身,莫不相應。
豈惟蒸之使重而無使輕,害之使暗而無使明,薰之使黃而無使堅,芬之使香而無使延哉?故神農曰“上藥養命,中藥養性"者,誠知性命之理,因輔養以通也。
而世人不察,惟五轂是見,聲色是耽,目惑玄黃,耳務淫哇,滋味煎其府藏,醴醪鬻其腸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氣,思慮銷其精神,哀樂殃其乎粹.夫以蕞爾之軀,攻之者非一塗,易竭之身,而外內受敵。
身非木石,其能久乎?其自用甚者,飲食不節,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絕;風寒所災,百毒所傷,中道天於衆難。
世皆知笑悼,謂之不善持生也。
至於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積微成損,積損成衰,從衰得白,從白得老,從老得終,悶若無端。
中智以下,謂之自然。
縱少覺悟,鹹嘆恨於所遇之初,而不知慎衆險於未兆。
是由桓侯抱將死之疾,而怒扁鵲之先見,以覺痛之日,爲受病之始也。
害成於微,而救之於著,故有無功之治;馳騁
勢利之交,難以經遠。
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改葉,能四時而不衰,歷夷險而益固。
夫志當存髙遠,慕先賢,絶情欲,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時厥明,王乃大巡六師,明誓衆士。
王曰:「嗚呼!我西土君子。
天有顯道,厥類惟彰。
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
自絕於天,結怨於民。
斫朝涉之脛,剖賢人之心,作威殺戮,毒痡四海。
崇信奸回,放黜師保,屏棄典刑,囚奴正士,郊社不修,宗廟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悅婦人。
上帝弗順,祝降時喪。
爾其孜孜,奉予一人,恭行天罰。
古人有言曰:『撫我則後,虐我則仇。
』獨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
樹德務滋,除惡務本,肆予小子誕以爾衆士,殄殲乃仇。
爾衆士其尚迪果毅,以登乃闢。
功多有厚賞,不迪有顯戮。
嗚呼!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臨,光於四方,顯於西土。
惟我有周誕受多方。
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無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無良。」
惟戊午,王次於河朔,羣后以師畢會。
王乃徇師而誓曰:“嗚呼!西土有衆,鹹聽朕言。
我聞吉人爲善,惟日不足。
兇人爲不善,亦惟日不足。
今商王受,力行無度,播棄犁老,暱比罪人。
淫酗肆虐,臣下化之,朋家作仇,脅權相滅。
無辜籲天,穢德彰聞。
惟天惠民,惟闢奉天。
有夏桀弗克若天,流毒下國。
天乃佑命成湯,降黜夏命。
惟受罪浮於桀。
剝喪元良,賊虐諫輔。
謂己有天命,謂敬不足行,謂祭無益,謂暴無傷。
厥監惟不遠,在彼夏王。
天其以予乂民,朕夢協朕卜,襲於休祥,戎商必克。
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
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雖有周親,不如仁人。
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百姓有過,在予一人,今朕必往。
我武維揚,侵於之疆,取彼兇殘。
我伐用張,於湯有光。
勖哉夫子!罔或無畏,寧執非敵。
百姓懍懍,若崩厥角。
嗚呼!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惟十有三年春,大會於孟津。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越我御事庶士,明聽誓。
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
亶聰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
今商王受,弗敬上天,降災下民。
沈湎冒色,敢行暴虐,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惟宮室、臺榭、陂池、侈服,以殘害於爾萬姓。
焚炙忠良,刳剔孕婦。
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肅將天威,大勳未集。
肆予小子發,以爾友邦冢君,觀政於商。
惟受罔有悛心,乃夷居,弗事上帝神祗,遺厥先宗廟弗祀。
犧牲粢盛,既於兇盜。
乃曰:『吾有民有命!』罔懲其侮。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
有罪無罪,予曷敢有越厥志?同力,度德;同德,度義。
受有臣億萬,惟億萬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
商罪貫盈,天命誅之。
予弗順天,厥罪惟鈞。
予小子夙夜祗懼,受命文考,類於上帝,宜於冢土,以爾有衆,厎天之罰。
天矜於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
爾尚弼予一人,永清四海,時哉弗可失!」
人之忠也,猶魚之有淵。
魚失水則死,人失忠則兇。
故良將守之,志立而揚名。
惟說命總百官,乃進於王曰:「嗚呼!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設都,樹後王君公,承以大夫師長,不惟逸豫,惟以亂民。
惟天聰明,惟聖時憲,惟臣欽若,惟民從乂。
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
王惟戒茲,允茲克明,乃罔不休。
惟治亂在庶官。
官不及私暱,惟其能;爵罔及惡德,惟其賢。
慮善以動,動惟厥時。
有其善,喪厥善;矜其能,喪厥功。
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
無啓寵納侮,無恥過作非。
惟厥攸居,政事惟醇。
黷予祭祀,時謂弗欽。
禮煩則亂,事神則難。」
王曰:「旨哉!說,乃言惟服。
乃不良於言,予罔聞於行。」說拜稽首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
王忱不艱,允協於先王成德,惟說不言有厥咎。」
天者。
旋也。
均也。
積陽爲剛。
其體迴旋。
羣生之所大仰。
北堂書鈔天部。
太平御覽天部
楊雄非渾天而作蓋天圓。
其蓋左轉。
日月星辰隨而東西。
桓譚難之。
雄不解。
此蓋天者。
復難知也。
太平御覽天部
元氣皓大則稱皓天。
皓天。
元氣也。
皓然而已。
無他物也。
太平御覽天部
儒家立渾天。
以追天形。
從車輪焉。
周髀立天(案天上應有葢字。
)言天氣循邊而行。
從磨石焉。
斗極。
天之中也。
言天者必擬之人。
故自臍以下。
人之陰也。
自極以北。
天之陰也。
所以立天地者。
水也。
成天地者。
氣也。
水土之氣升而爲天。
(案水土句又見初學記天部。
)天者。
君也。
夫地有形而天無體。
譬如灰焉。
煙在上。
灰在下也。
渾天說天。
言天如車輪。
而日月旦從上過。
夜從下過。
故得出卯入酉。
或以斗極難之。
故作蓋天。
言天左轉。
日月不行。
皆緣邊爲道。
就渾天之說。
則斗極不正。
若用蓋天。
則日月出入不定。
夫天。
元氣也。
皓然而已。
無他物焉。
太平御覽天部
自極以南。
天之陽。
自極以北。
天之陰。
北堂書鈔天部
北極。
天之中。
陽氣之北極也。
極南爲太陽。
極北爲太陰。
太陰則無光。
太陽則能照。
故爲昏明寒暑之極也。
史記天官書索隱。
北堂書鈔天部
日者。
太陽之精也。
夏則陽盛陰衰。
故晝長夜短。
冬則陰盛陽衰。
故晝短夜長。
氣之引也。
行陰陽之道長。
故出入卯酉之北。
行陰陽之道短。
故出入卯酉之南。
春秋陰陽等。
故日行中平。
晝夜等也。
太平御覽天部
月。
水之精。
潮有大小。
月有虧盈。
北堂書鈔天部
上弦月從下侵。
北堂書鈔天部
日月之□爲星辰。
星辰。
辰生於地。
太平御覽天部
京房說月與星。
至陰也。
有形無光。
日照之乃光。
如以影照日而有影見。
藝文類聚天部
星者。
元氣之英也。
漢水之精也。
氣發而升。
精華上浮。
宛轉隨流。
名之曰天河。
一曰云漢。
衆星出焉。
詩小雅正義。
北堂書鈔天部。
太平御覽天部
星。
元氣之精。
日精也。
二十八宿。
度數有數。
故謂恆星。
太平御覽天部
斗極所以成寒暑。
北堂書鈔天部
歲行一次謂之歲星。
則十二歲而星一週天也。
史記天官書索隱
豈有太乙之君坐於庶人之座。
魁罡之神存於匹婦之室。
意林
風者。
陰陽亂氣激。
(案文選風賦注引作擊。
)發而起者也。
猶人之內氣。
因喜怒哀樂激越而發也。
故春氣溫。
其風溫以和。
喜風也。
夏氣盛。
其風熛以怒。
怒風也。
秋風勁。
其風淸以直。
淸風也。
冬氣□。
其風慘以烈。
固風也。
此四正之風也。
又有四維之風。
東北明庶。
庶物出幽入明也。
東南融風。
以道以長也。
西南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36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