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
”詩人之憂生也。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似之。
“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
”詩人之憂世也。
“百草千花寒食路。
香車系在誰家樹”似之。
”詩人之憂生也。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似之。
“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
”詩人之憂世也。
“百草千花寒食路。
香車系在誰家樹”似之。
問“隔”與“不隔”之別,曰:陶、謝之詩不隔,延年則稍隔矣。
東坡之詩不隔,山谷則稍隔矣。
“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處唯在不隔。
詞亦如是。
即以一人一詞論,如歐陽公《少年遊•詠春草》上半闕雲:“闌干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雲。
千里萬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語語都在目前,便是不隔。
至雲“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則隔矣。
白石《翠樓吟》:“此地,宜有詞仙,擁素雲黃鶴,與君遊戲。
玉梯凝望久,嘆芳草萋萋千里。
” 便是不隔。
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氣”,則隔矣。
然南宋詞雖不隔處,比之前人,自有淺深厚薄之別。
東坡之詩不隔,山谷則稍隔矣。
“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處唯在不隔。
詞亦如是。
即以一人一詞論,如歐陽公《少年遊•詠春草》上半闕雲:“闌干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雲。
千里萬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語語都在目前,便是不隔。
至雲“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則隔矣。
白石《翠樓吟》:“此地,宜有詞仙,擁素雲黃鶴,與君遊戲。
玉梯凝望久,嘆芳草萋萋千里。
” 便是不隔。
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氣”,則隔矣。
然南宋詞雖不隔處,比之前人,自有淺深厚薄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