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王功德盛大,坐席嚴敬,擬於王者。
唯阮籍在坐,箕踞嘯歌,酣放自若。
王戎弱冠詣阮籍,時劉公榮在坐。
阮謂王曰:“偶有二斗美酒,當與君共飲。
彼公榮者,無預焉。
”二人交觴酬酢,公榮遂不得一杯。
而言語談戲,三人無異。
或有問之者,阮答曰:“勝公榮者,不得不與飲酒;不如公榮者,不可不與飲酒;唯公榮,可不與飲酒。
”
鍾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識嵇康。
鍾要於時賢俊之士,俱往尋康。
康方大樹下鍛,向子期爲佐鼓排。
康揚槌不輟,傍若無人,移時不交一言。
鍾起去,康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
嵇康與呂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駕。
安後來,值康不在,喜出戶延之,不入。
題門上作“鳳”字而去。
喜不覺,猶以爲欣,故作。
“鳳”字,凡鳥也。
陸士衡初入洛,諮張公所宜詣;劉道真是其一。
陸既往,劉尚在哀制中。
性嗜酒,禮畢,初無他言,唯問:“東吳有長柄壺盧,卿得種來不?”陸兄弟殊失望,乃悔往。
王平子出爲荊州,王太尉及時賢送者傾路。
時庭中有大樹,上有鵲巢。
平子脫衣巾,徑上樹取鵲子。
涼衣拘閡樹枝,便復脫去。
得鵲子還,下弄,神色自若,傍若無人。
高坐道人於丞相坐,恆偃臥其側。
見卞令,肅然改容雲:“彼是禮法人。
”
桓宣武作徐州,時謝奕爲晉陵。
先粗經虛懷,而乃無異常。
及桓還荊州,將西之間,意氣甚篤,奕弗之疑。
唯謝虎子婦王悟其旨。
每曰:“桓荊州用意殊異,必與晉陵俱西矣!”俄而引奕爲司馬。
奕既上,猶推布衣交。
在溫坐,岸幘嘯詠,無異常日。
宣武每曰:“我方外司馬。
”遂因酒,轉無朝夕禮。
桓舍入內,奕輒復隨去。
後至奕醉,溫往主許避之。
主曰:“君無狂司馬,我何由得相見?”
謝萬在兄前,欲起索便器。
於時阮思曠在坐曰:“新出門戶,篤而無禮。
”
謝中郎是王藍田女婿,嘗箸白綸巾,肩輿徑至揚州聽事見王,直言曰:“人言君侯癡,君侯信自癡。
”藍田曰:“非無此論,但晚令耳。
”
王子猷作桓車騎騎兵參軍,桓問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時見牽馬來,似是馬曹。
”桓又問:“官有幾馬?”答曰:“不問馬,何由知其數?”又問:“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
謝公嘗與謝萬共出西,過吳郡。
阿萬欲相與共萃王恬許,太傅雲:“恐伊不必酬汝,意不足爾!”萬猶苦要,太傅堅不回,萬乃獨往。
坐少時,王便入門內,謝殊有欣色,以爲厚待已。
良久,乃沐頭散發而出,亦不坐,仍據胡牀,在中庭曬頭,神氣傲邁,了無相酬對意。
謝
唯阮籍在坐,箕踞嘯歌,酣放自若。
王戎弱冠詣阮籍,時劉公榮在坐。
阮謂王曰:“偶有二斗美酒,當與君共飲。
彼公榮者,無預焉。
”二人交觴酬酢,公榮遂不得一杯。
而言語談戲,三人無異。
或有問之者,阮答曰:“勝公榮者,不得不與飲酒;不如公榮者,不可不與飲酒;唯公榮,可不與飲酒。
”
鍾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識嵇康。
鍾要於時賢俊之士,俱往尋康。
康方大樹下鍛,向子期爲佐鼓排。
康揚槌不輟,傍若無人,移時不交一言。
鍾起去,康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
嵇康與呂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駕。
安後來,值康不在,喜出戶延之,不入。
題門上作“鳳”字而去。
喜不覺,猶以爲欣,故作。
“鳳”字,凡鳥也。
陸士衡初入洛,諮張公所宜詣;劉道真是其一。
陸既往,劉尚在哀制中。
性嗜酒,禮畢,初無他言,唯問:“東吳有長柄壺盧,卿得種來不?”陸兄弟殊失望,乃悔往。
王平子出爲荊州,王太尉及時賢送者傾路。
時庭中有大樹,上有鵲巢。
平子脫衣巾,徑上樹取鵲子。
涼衣拘閡樹枝,便復脫去。
得鵲子還,下弄,神色自若,傍若無人。
高坐道人於丞相坐,恆偃臥其側。
見卞令,肅然改容雲:“彼是禮法人。
”
桓宣武作徐州,時謝奕爲晉陵。
先粗經虛懷,而乃無異常。
及桓還荊州,將西之間,意氣甚篤,奕弗之疑。
唯謝虎子婦王悟其旨。
每曰:“桓荊州用意殊異,必與晉陵俱西矣!”俄而引奕爲司馬。
奕既上,猶推布衣交。
在溫坐,岸幘嘯詠,無異常日。
宣武每曰:“我方外司馬。
”遂因酒,轉無朝夕禮。
桓舍入內,奕輒復隨去。
後至奕醉,溫往主許避之。
主曰:“君無狂司馬,我何由得相見?”
謝萬在兄前,欲起索便器。
於時阮思曠在坐曰:“新出門戶,篤而無禮。
”
謝中郎是王藍田女婿,嘗箸白綸巾,肩輿徑至揚州聽事見王,直言曰:“人言君侯癡,君侯信自癡。
”藍田曰:“非無此論,但晚令耳。
”
王子猷作桓車騎騎兵參軍,桓問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時見牽馬來,似是馬曹。
”桓又問:“官有幾馬?”答曰:“不問馬,何由知其數?”又問:“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
謝公嘗與謝萬共出西,過吳郡。
阿萬欲相與共萃王恬許,太傅雲:“恐伊不必酬汝,意不足爾!”萬猶苦要,太傅堅不回,萬乃獨往。
坐少時,王便入門內,謝殊有欣色,以爲厚待已。
良久,乃沐頭散發而出,亦不坐,仍據胡牀,在中庭曬頭,神氣傲邁,了無相酬對意。
謝
王太尉問眉子:“汝叔名士,何以不相推重?”眉子曰:“何有名士終日妄語?”
庾元規語周伯仁:“諸人皆以君方樂。
”周曰:“何樂?謂樂毅邪?”庾曰:“不爾。
樂令耳!”周曰:“何乃刻畫無鹽,以唐突西子也。
”
深公雲:“人謂庾元規名士,胸中柴棘三鬥許。
”
庾公權重,足傾王公。
庾在石頭,王在冶城坐。
大風揚塵,王以扇拂塵曰:“元規塵污人!”
王右軍少時甚澀訥,在大將軍許,王、庾二公後來,右軍便起欲去。
大將軍留之曰:“爾家司空、元規,復可所難?”
王丞相輕蔡公,曰:“我與安期、千里共遊洛水邊,何處聞有蔡充兒?”
褚太傅初渡江,嘗入東,至金昌亭。
吳中豪右,燕集亭中。
褚公雖素有重名,於時造次不相識別。
敕左右多與茗汁,少箸糉,汁盡輒益,使終不得食。
褚公飲訖,徐舉手共語云:“褚季野!”於是四座驚散,無不狼狽。
王右軍在南,丞相與書,每嘆子侄不令。
雲:“虎(犬屯)、虎犢,還其所如。
”
褚太傅南下,孫長樂於船中視之。
言次,及劉真長死,孫流涕,因諷詠曰:“人之雲亡,邦國殄瘁。
”褚大怒曰:“真長平生,何嘗相比數,而卿今日作此面向人!”孫回泣向褚曰:“卿當念我!”時鹹笑其才而性鄙。
謝鎮西書與殷揚州,爲真長求會稽。
殷答曰:“真長標同伐異,俠之大者。
常謂使君降階爲甚,乃復爲之驅馳邪?”
桓公入洛,過淮、泗,踐北境,與諸僚屬登平乘樓,眺矚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陸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袁虎率而對曰:“運自有廢興,豈必諸人之過?”桓公懍然作色,顧謂四坐曰:“諸君頗聞劉景升不?有大牛重千斤,啖芻豆十倍於常牛,負重致遠,曾不若一羸牸。
魏武入荊州,烹以饗士卒,於時莫不稱快。
”意以況袁。
四坐既駭,袁亦失色。
袁虎、伏滔同在桓公府。
桓公每遊燕,輒命袁、伏,袁甚恥之,恆嘆曰:“公之厚意,未足以榮國士!與伏滔比肩,亦何辱如之?”
高柔在東,甚爲謝仁祖所重。
既出,不爲王、劉所知。
仁祖曰:“近見高柔,大自敷奏,然未有所得。
”真長雲:“故不可在偏地居,輕在角(角弱)中,爲人作議論。
”高柔聞之,雲:“我就伊無所求。
”人有向真長學此言者,真長曰:“我寔亦無可與伊者。
”然遊燕猶與諸人書:“可要安固?”安固者,高柔也。
劉尹、江虨、王叔虎、孫興公同坐,江、王有相輕色。
虨以手歙叔虎雲:“酷吏!”詞色甚強。
劉尹顧謂:“此是瞋邪?非特是醜言聲,拙視瞻。
”
孫綽作列仙商丘子贊曰:“所牧何物?殆
庾元規語周伯仁:“諸人皆以君方樂。
”周曰:“何樂?謂樂毅邪?”庾曰:“不爾。
樂令耳!”周曰:“何乃刻畫無鹽,以唐突西子也。
”
深公雲:“人謂庾元規名士,胸中柴棘三鬥許。
”
庾公權重,足傾王公。
庾在石頭,王在冶城坐。
大風揚塵,王以扇拂塵曰:“元規塵污人!”
王右軍少時甚澀訥,在大將軍許,王、庾二公後來,右軍便起欲去。
大將軍留之曰:“爾家司空、元規,復可所難?”
王丞相輕蔡公,曰:“我與安期、千里共遊洛水邊,何處聞有蔡充兒?”
褚太傅初渡江,嘗入東,至金昌亭。
吳中豪右,燕集亭中。
褚公雖素有重名,於時造次不相識別。
敕左右多與茗汁,少箸糉,汁盡輒益,使終不得食。
褚公飲訖,徐舉手共語云:“褚季野!”於是四座驚散,無不狼狽。
王右軍在南,丞相與書,每嘆子侄不令。
雲:“虎(犬屯)、虎犢,還其所如。
”
褚太傅南下,孫長樂於船中視之。
言次,及劉真長死,孫流涕,因諷詠曰:“人之雲亡,邦國殄瘁。
”褚大怒曰:“真長平生,何嘗相比數,而卿今日作此面向人!”孫回泣向褚曰:“卿當念我!”時鹹笑其才而性鄙。
謝鎮西書與殷揚州,爲真長求會稽。
殷答曰:“真長標同伐異,俠之大者。
常謂使君降階爲甚,乃復爲之驅馳邪?”
桓公入洛,過淮、泗,踐北境,與諸僚屬登平乘樓,眺矚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陸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袁虎率而對曰:“運自有廢興,豈必諸人之過?”桓公懍然作色,顧謂四坐曰:“諸君頗聞劉景升不?有大牛重千斤,啖芻豆十倍於常牛,負重致遠,曾不若一羸牸。
魏武入荊州,烹以饗士卒,於時莫不稱快。
”意以況袁。
四坐既駭,袁亦失色。
袁虎、伏滔同在桓公府。
桓公每遊燕,輒命袁、伏,袁甚恥之,恆嘆曰:“公之厚意,未足以榮國士!與伏滔比肩,亦何辱如之?”
高柔在東,甚爲謝仁祖所重。
既出,不爲王、劉所知。
仁祖曰:“近見高柔,大自敷奏,然未有所得。
”真長雲:“故不可在偏地居,輕在角(角弱)中,爲人作議論。
”高柔聞之,雲:“我就伊無所求。
”人有向真長學此言者,真長曰:“我寔亦無可與伊者。
”然遊燕猶與諸人書:“可要安固?”安固者,高柔也。
劉尹、江虨、王叔虎、孫興公同坐,江、王有相輕色。
虨以手歙叔虎雲:“酷吏!”詞色甚強。
劉尹顧謂:“此是瞋邪?非特是醜言聲,拙視瞻。
”
孫綽作列仙商丘子贊曰:“所牧何物?殆
諸葛宏在西朝,少有清譽,爲王夷甫所重,時論亦以擬王。
後爲繼母族黨所讒,誣之爲狂逆。
將遠徙,友人王夷甫之徒,詣檻車與別。
宏問:“朝廷何以徙我?”王曰:“言卿狂逆。
”宏曰:“逆則應殺,狂何所徙?”
桓公入蜀,至三峽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
其母緣岸哀號,行百餘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絕。
破視其腹中,腸皆寸寸斷。
公聞之,怒,命黜其人。
殷中軍被廢,在信安,終日書空作字。
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桓公坐有參軍椅烝薤不時解,共食者又不助,而椅終不放,舉坐皆笑。
桓公曰:“同盤尚不相助,況復危難乎?”敕令免官。
殷中軍廢后,恨簡文曰:“上人箸百尺樓上,儋梯將去。
”
鄧竟陵免官後赴山陵,過見大司馬桓公。
公問之曰:“卿何以更瘦?”鄧曰:“有愧於叔達,不能不恨於破甑!”
桓宣武既廢太宰父子,仍上表曰:“應割近情,以存遠計。
若除太宰父子,可無後憂。
”簡文手答表曰:“所不忍言,況過於言?”宣武又重表,辭轉苦切。
簡文更答曰:“若晉室靈長,明公便宜奉行此詔。
如大運去矣,請避賢路!”桓公讀詔,手戰流汗,於此乃止。
太宰父子,遠徙新安。
桓玄敗後,殷仲文還爲大司馬諮議,意似二三,非復往日。
大司馬府聽前,有一老槐,甚扶疏。
殷因月朔,與衆在聽,視槐良久,嘆曰:“槐樹婆娑,無復生意!”
殷仲文既素有名望,自謂必當阿衡朝政。
忽作東陽太守,意甚不平。
及之郡,至富陽,慨然嘆曰:“看此山川形勢,當復出一孫伯符!”
後爲繼母族黨所讒,誣之爲狂逆。
將遠徙,友人王夷甫之徒,詣檻車與別。
宏問:“朝廷何以徙我?”王曰:“言卿狂逆。
”宏曰:“逆則應殺,狂何所徙?”
桓公入蜀,至三峽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
其母緣岸哀號,行百餘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絕。
破視其腹中,腸皆寸寸斷。
公聞之,怒,命黜其人。
殷中軍被廢,在信安,終日書空作字。
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桓公坐有參軍椅烝薤不時解,共食者又不助,而椅終不放,舉坐皆笑。
桓公曰:“同盤尚不相助,況復危難乎?”敕令免官。
殷中軍廢后,恨簡文曰:“上人箸百尺樓上,儋梯將去。
”
鄧竟陵免官後赴山陵,過見大司馬桓公。
公問之曰:“卿何以更瘦?”鄧曰:“有愧於叔達,不能不恨於破甑!”
桓宣武既廢太宰父子,仍上表曰:“應割近情,以存遠計。
若除太宰父子,可無後憂。
”簡文手答表曰:“所不忍言,況過於言?”宣武又重表,辭轉苦切。
簡文更答曰:“若晉室靈長,明公便宜奉行此詔。
如大運去矣,請避賢路!”桓公讀詔,手戰流汗,於此乃止。
太宰父子,遠徙新安。
桓玄敗後,殷仲文還爲大司馬諮議,意似二三,非復往日。
大司馬府聽前,有一老槐,甚扶疏。
殷因月朔,與衆在聽,視槐良久,嘆曰:“槐樹婆娑,無復生意!”
殷仲文既素有名望,自謂必當阿衡朝政。
忽作東陽太守,意甚不平。
及之郡,至富陽,慨然嘆曰:“看此山川形勢,當復出一孫伯符!”
元帝正會,引王丞相登御牀,王公固辭,中宗引之彌苦。
王公曰:“使太陽與萬物同暉,臣下何以瞻仰?”
桓宣武嘗請參佐入宿,袁宏、伏滔相次而至,蒞名府中,復有袁參軍,彥伯疑焉,令傳教更質。
傳教曰:“參軍是袁、伏之袁,復何所疑?”
王珣、郗超並有奇才,爲大司馬所眷拔。
珣爲主簿,超爲記室參軍。
超爲人多須,珣狀短小。
於時荊州爲之語曰:“髯參軍,短主簿。
能令公喜,能令公怒。
”
許玄度停都一月,劉尹無日不往,乃嘆曰:“卿復少時不去,我成輕薄京尹!”
孝武在西堂會,伏滔預坐。
還,下車呼其兒,語之曰:“百人高會,臨坐未得他語,先問‘伏滔何在?在此不?’此故未易得。
爲人作父如此,何如?”
卞範之爲丹陽尹,羊孚南州暫還,往卞許,雲:“下官疾動不堪坐。
”卞便開帳拂褥,羊徑上大牀,入被須枕。
卞回坐傾睞,移晨達莫。
羊去,卞語曰:“我以第一理期卿,卿莫負我。
”
王公曰:“使太陽與萬物同暉,臣下何以瞻仰?”
桓宣武嘗請參佐入宿,袁宏、伏滔相次而至,蒞名府中,復有袁參軍,彥伯疑焉,令傳教更質。
傳教曰:“參軍是袁、伏之袁,復何所疑?”
王珣、郗超並有奇才,爲大司馬所眷拔。
珣爲主簿,超爲記室參軍。
超爲人多須,珣狀短小。
於時荊州爲之語曰:“髯參軍,短主簿。
能令公喜,能令公怒。
”
許玄度停都一月,劉尹無日不往,乃嘆曰:“卿復少時不去,我成輕薄京尹!”
孝武在西堂會,伏滔預坐。
還,下車呼其兒,語之曰:“百人高會,臨坐未得他語,先問‘伏滔何在?在此不?’此故未易得。
爲人作父如此,何如?”
卞範之爲丹陽尹,羊孚南州暫還,往卞許,雲:“下官疾動不堪坐。
”卞便開帳拂褥,羊徑上大牀,入被須枕。
卞回坐傾睞,移晨達莫。
羊去,卞語曰:“我以第一理期卿,卿莫負我。
”
諸葛瑾爲豫州,遣別駕到臺,語云:“小兒知談,卿可與語。
”連往詣恪,恪不與相見。
後於張輔吳坐中相遇,別駕喚恪:“咄咄郎君。
”恪因嘲之曰:“豫州亂矣,何咄咄之有?”答曰:“君明臣賢,未聞其亂。
”恪曰:“昔唐堯在上,四凶在下。
”答曰:“非唯四凶,亦有丹朱。
”於是一坐大笑。
晉文帝與二陳共車,過喚鍾會同載,即駛車委去。
比出,已遠。
既至,因嘲之曰:“與人期行,何以遲遲?望卿遙遙不至。
”會答曰:“矯然懿實,何必同羣?”帝復問會:“皋繇何如人?”答曰:“上不及堯、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時之懿士。
”
鍾毓爲黃門郎,有機警,在景王坐燕飲。
時陳羣子玄伯、武周子元夏同在坐,共嘲毓。
景王曰:“皋繇何如人?”對曰:“古之懿士。
”顧謂玄伯、元夏曰:“君子周而不比,羣而不黨。
”
嵇、阮、山、劉在竹林酣飲,王戎後往。
步兵曰:“俗物已復來敗人意!”王笑曰:“卿輩意,亦復可敗邪?”
晉武帝問孫皓:“聞南人好作爾汝歌,頗能爲不?”皓正飲酒,因舉觴勸帝而言曰:“昔與汝爲鄰,今與汝爲臣。
上汝一杯酒,令汝壽萬春。
”帝悔之。
孫子荊年少時欲隱,語王武子“當枕石漱流”,誤曰“漱石枕流”。
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孫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
”
頭責秦子羽雲:“子曾不如太原溫顒、潁川荀宇、范陽張華、士卿劉許、義陽鄒湛、河南鄭詡。
此數子者,或謇吃無宮商,或尪陋希言語,或淹伊多姿態,或讙譁少智諝,或口如含膠飴,或頭如巾虀杵。
而猶以文采可觀,意思詳序,攀龍附鳳,並登天府。
”
王渾與婦鍾氏共坐,見武子從庭過,渾欣然謂婦曰:“生兒如此,足慰人意。
”婦笑曰:“若使新婦得配參軍,生兒故可不啻如此!”
荀鳴鶴、陸士龍二人未相識,俱會張茂先坐。
張令共語。
以其並有大才,可勿作常語。
陸舉手曰:“雲閒陸士龍。
”荀答曰:“日下荀鳴鶴。
”陸曰:“既開青雲睹白雉,何不張爾弓,布爾矢?”荀答曰:“本謂雲龍騤騤,定是山鹿野麋。
獸弱弩強,是以發遲。
”張乃撫掌大笑。
陸太尉詣王丞相,王公食以酪。
陸還遂病。
明日與王箋雲:“昨食酪小過,通夜委頓。
民雖吳人,幾爲傖鬼。
”
元帝皇子生,普賜羣臣。
殷洪喬謝曰:“皇子誕育,普天同慶。
臣無勳焉,而猥頒厚賚。
”中宗笑曰:“此事豈可使卿有勳邪?”
諸葛令、王丞相共爭姓族先後,王曰:“何不言葛、王,而云王、葛?”令曰:“譬言驢馬,不言馬驢,驢寧勝馬邪?”
劉真長始見王丞相,時盛
”連往詣恪,恪不與相見。
後於張輔吳坐中相遇,別駕喚恪:“咄咄郎君。
”恪因嘲之曰:“豫州亂矣,何咄咄之有?”答曰:“君明臣賢,未聞其亂。
”恪曰:“昔唐堯在上,四凶在下。
”答曰:“非唯四凶,亦有丹朱。
”於是一坐大笑。
晉文帝與二陳共車,過喚鍾會同載,即駛車委去。
比出,已遠。
既至,因嘲之曰:“與人期行,何以遲遲?望卿遙遙不至。
”會答曰:“矯然懿實,何必同羣?”帝復問會:“皋繇何如人?”答曰:“上不及堯、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時之懿士。
”
鍾毓爲黃門郎,有機警,在景王坐燕飲。
時陳羣子玄伯、武周子元夏同在坐,共嘲毓。
景王曰:“皋繇何如人?”對曰:“古之懿士。
”顧謂玄伯、元夏曰:“君子周而不比,羣而不黨。
”
嵇、阮、山、劉在竹林酣飲,王戎後往。
步兵曰:“俗物已復來敗人意!”王笑曰:“卿輩意,亦復可敗邪?”
晉武帝問孫皓:“聞南人好作爾汝歌,頗能爲不?”皓正飲酒,因舉觴勸帝而言曰:“昔與汝爲鄰,今與汝爲臣。
上汝一杯酒,令汝壽萬春。
”帝悔之。
孫子荊年少時欲隱,語王武子“當枕石漱流”,誤曰“漱石枕流”。
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孫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
”
頭責秦子羽雲:“子曾不如太原溫顒、潁川荀宇、范陽張華、士卿劉許、義陽鄒湛、河南鄭詡。
此數子者,或謇吃無宮商,或尪陋希言語,或淹伊多姿態,或讙譁少智諝,或口如含膠飴,或頭如巾虀杵。
而猶以文采可觀,意思詳序,攀龍附鳳,並登天府。
”
王渾與婦鍾氏共坐,見武子從庭過,渾欣然謂婦曰:“生兒如此,足慰人意。
”婦笑曰:“若使新婦得配參軍,生兒故可不啻如此!”
荀鳴鶴、陸士龍二人未相識,俱會張茂先坐。
張令共語。
以其並有大才,可勿作常語。
陸舉手曰:“雲閒陸士龍。
”荀答曰:“日下荀鳴鶴。
”陸曰:“既開青雲睹白雉,何不張爾弓,布爾矢?”荀答曰:“本謂雲龍騤騤,定是山鹿野麋。
獸弱弩強,是以發遲。
”張乃撫掌大笑。
陸太尉詣王丞相,王公食以酪。
陸還遂病。
明日與王箋雲:“昨食酪小過,通夜委頓。
民雖吳人,幾爲傖鬼。
”
元帝皇子生,普賜羣臣。
殷洪喬謝曰:“皇子誕育,普天同慶。
臣無勳焉,而猥頒厚賚。
”中宗笑曰:“此事豈可使卿有勳邪?”
諸葛令、王丞相共爭姓族先後,王曰:“何不言葛、王,而云王、葛?”令曰:“譬言驢馬,不言馬驢,驢寧勝馬邪?”
劉真長始見王丞相,時盛
魏武有一妓,聲最清高,而情性酷惡。
欲殺則愛才,欲置則不堪。
於是選百人一時俱教。
少時,還有一人聲及之,便殺惡性者。
王藍田性急。
嘗食雞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
雞子於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屐齒蹍之,又不得,瞋甚,復於地取內口中,齧破即吐之。
王右軍聞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猶當無一豪可論,況藍田邪?”
王司州嘗乘雪往王螭許。
司州言氣少有牾逆於螭,便作色不夷。
司州覺惡,便輿牀就之,持其臂曰:“汝詎復足與老兄計?”螭撥其手曰:“冷如鬼手馨,強來捉人臂!”
桓宣武與袁彥道樗蒱,袁彥道齒不合,遂厲色擲去五木。
溫太真雲:“見袁生遷怒,知顏子爲貴。
”
謝無奕性粗強。
以事不相得,自往數王藍田,肆言極罵。
王正色面壁不敢動,半日。
謝去良久,轉頭問左右小吏曰:“去未?”答雲:“已去。
”然後復坐。
時人嘆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王令詣謝公,值習鑿齒已在坐,當與並榻。
王徙倚不坐,公引之與對榻。
去後,語胡兒曰:“子敬實自清立,但人爲爾多矜咳,殊足損其自然。
”
王大、王恭嘗俱在何僕射坐。
恭時爲丹陽尹,大始拜荊州。
訖將乖之際,大勸恭酒。
恭不爲飲,大逼強之,轉苦,便各以裙帶繞手。
恭府近千人,悉呼入齋,大左右雖少,亦命前,意便欲相殺。
射無計,因起排坐二人之閒,方得分散。
所謂勢利之交,古人羞之。
桓南郡小兒時,與諸從兄弟各養鵝共鬥。
南郡鵝每不如,甚以爲忿。
迺夜往鵝欄閒,取諸兄弟鵝悉殺之。
既曉,家人鹹以驚駭,雲是變怪,以白車騎。
車騎曰:“無所致怪,當是南郡戲耳!”問,果如之。
欲殺則愛才,欲置則不堪。
於是選百人一時俱教。
少時,還有一人聲及之,便殺惡性者。
王藍田性急。
嘗食雞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
雞子於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屐齒蹍之,又不得,瞋甚,復於地取內口中,齧破即吐之。
王右軍聞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猶當無一豪可論,況藍田邪?”
王司州嘗乘雪往王螭許。
司州言氣少有牾逆於螭,便作色不夷。
司州覺惡,便輿牀就之,持其臂曰:“汝詎復足與老兄計?”螭撥其手曰:“冷如鬼手馨,強來捉人臂!”
桓宣武與袁彥道樗蒱,袁彥道齒不合,遂厲色擲去五木。
溫太真雲:“見袁生遷怒,知顏子爲貴。
”
謝無奕性粗強。
以事不相得,自往數王藍田,肆言極罵。
王正色面壁不敢動,半日。
謝去良久,轉頭問左右小吏曰:“去未?”答雲:“已去。
”然後復坐。
時人嘆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王令詣謝公,值習鑿齒已在坐,當與並榻。
王徙倚不坐,公引之與對榻。
去後,語胡兒曰:“子敬實自清立,但人爲爾多矜咳,殊足損其自然。
”
王大、王恭嘗俱在何僕射坐。
恭時爲丹陽尹,大始拜荊州。
訖將乖之際,大勸恭酒。
恭不爲飲,大逼強之,轉苦,便各以裙帶繞手。
恭府近千人,悉呼入齋,大左右雖少,亦命前,意便欲相殺。
射無計,因起排坐二人之閒,方得分散。
所謂勢利之交,古人羞之。
桓南郡小兒時,與諸從兄弟各養鵝共鬥。
南郡鵝每不如,甚以爲忿。
迺夜往鵝欄閒,取諸兄弟鵝悉殺之。
既曉,家人鹹以驚駭,雲是變怪,以白車騎。
車騎曰:“無所致怪,當是南郡戲耳!”問,果如之。
魏甄后惠而有色,先爲袁熙妻,甚獲寵。
曹公之屠鄴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將去。
”公曰:“今年破賊正爲奴。
”
荀奉倩與婦至篤,冬月婦病熱,乃出中庭自取冷,還以身熨之。
婦亡,奉倩後少時亦卒。
以是獲譏於世。
奉倩曰:“婦人德不足稱,當以色爲主。
”裴令聞之曰:“此乃是興到之事,非盛德言,冀後人未昧此語。
”
賈公閭後妻郭氏酷妒,有男兒名黎民,生載周,充自外還,乳母抱兒在中庭,兒見充喜踊,充就乳母手中嗚之。
郭遙望見,謂充愛乳母,即殺之。
兒悲思啼泣,不飲它乳,遂死。
郭後終無子。
孫秀降晉,晉武帝厚存寵之,妻以姨妹蒯氏,室家甚篤。
妻嘗妒,乃罵秀爲“貉子”。
秀大不平,遂不復入。
蒯氏大自悔責,請救於帝。
時大赦,羣臣鹹見。
既出,帝獨留秀,從容謂曰:“天下曠蕩,蒯夫人可得從其例不?”秀免冠而謝,遂爲夫婦如初。
韓壽美姿容,賈充闢以爲掾。
充每聚會,賈女於青璅中看,見壽,說之。
恆懷存想,發於吟詠。
後婢往壽家,具述如此,並言女光麗。
壽聞之心動,遂請婢潛修音問。
及期往宿。
壽蹻捷絕人,踰牆而入,家中莫知。
自是充覺女盛自拂拭,說暢有異於常。
後會諸吏,聞壽有奇香之氣,是外國所貢,一箸人,則歷月不歇。
充計武帝唯賜己及陳騫,餘家無此香,疑壽與女通,而垣牆重密,門合急峻,何由得爾?乃託言有盜,令人修牆。
使反曰:“其餘無異,唯東北角如有人跡。
而牆高,非人所踰。
”充乃取女左右婢考問,即以狀對。
充祕之,以女妻壽。
王安豐婦,常卿安豐。
安豐曰:“婦人卿婿,於禮爲不敬,後勿復爾。
”婦曰:“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遂恆聽之。
王丞相有幸妾姓雷,頗預政事納貨。
蔡公謂之“雷尚書”。
曹公之屠鄴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將去。
”公曰:“今年破賊正爲奴。
”
荀奉倩與婦至篤,冬月婦病熱,乃出中庭自取冷,還以身熨之。
婦亡,奉倩後少時亦卒。
以是獲譏於世。
奉倩曰:“婦人德不足稱,當以色爲主。
”裴令聞之曰:“此乃是興到之事,非盛德言,冀後人未昧此語。
”
賈公閭後妻郭氏酷妒,有男兒名黎民,生載周,充自外還,乳母抱兒在中庭,兒見充喜踊,充就乳母手中嗚之。
郭遙望見,謂充愛乳母,即殺之。
兒悲思啼泣,不飲它乳,遂死。
郭後終無子。
孫秀降晉,晉武帝厚存寵之,妻以姨妹蒯氏,室家甚篤。
妻嘗妒,乃罵秀爲“貉子”。
秀大不平,遂不復入。
蒯氏大自悔責,請救於帝。
時大赦,羣臣鹹見。
既出,帝獨留秀,從容謂曰:“天下曠蕩,蒯夫人可得從其例不?”秀免冠而謝,遂爲夫婦如初。
韓壽美姿容,賈充闢以爲掾。
充每聚會,賈女於青璅中看,見壽,說之。
恆懷存想,發於吟詠。
後婢往壽家,具述如此,並言女光麗。
壽聞之心動,遂請婢潛修音問。
及期往宿。
壽蹻捷絕人,踰牆而入,家中莫知。
自是充覺女盛自拂拭,說暢有異於常。
後會諸吏,聞壽有奇香之氣,是外國所貢,一箸人,則歷月不歇。
充計武帝唯賜己及陳騫,餘家無此香,疑壽與女通,而垣牆重密,門合急峻,何由得爾?乃託言有盜,令人修牆。
使反曰:“其餘無異,唯東北角如有人跡。
而牆高,非人所踰。
”充乃取女左右婢考問,即以狀對。
充祕之,以女妻壽。
王安豐婦,常卿安豐。
安豐曰:“婦人卿婿,於禮爲不敬,後勿復爾。
”婦曰:“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遂恆聽之。
王丞相有幸妾姓雷,頗預政事納貨。
蔡公謂之“雷尚書”。
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驍壯。
因在卞太后合共圍棋,並啖棗,文帝以毒置諸棗蒂中。
自選可食者而進,王弗悟,遂雜進之。
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
帝預敕左右毀瓶罐,太后徒跣趨井,無以汲。
須臾,遂卒。
復欲害東阿,太后曰:“汝已殺我任城,不得復殺我東阿。
”
王渾後妻,琅邪顏氏女。
王時爲徐州刺史,交禮拜訖,王將答拜,觀者鹹曰:“王侯州將,新婦州民,恐無由答拜。
”王乃止。
武子以其父不答拜,不成禮,恐非夫婦;不爲之拜,謂爲顏妾。
顏氏恥之。
以其門貴,終不敢離。
陸平原河橋敗,爲盧志所讒,被誅。
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
劉琨善能招延,而拙於撫御。
一日雖有數千人歸投,其逃散而去亦復如此。
所以卒無所建。
王平子始下,丞相語大將軍:“不可復使羌人東行。
”平子面似羌。
王大將軍起事,丞相兄弟詣闕謝。
周侯深憂諸王,始入,甚有憂色。
丞相呼周侯曰:“百口委卿!”周直過不應。
既入,苦相存救。
既釋,周大說,飲酒。
及出,諸王故在門。
周曰:“今年殺諸賊奴,當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後。
”大將軍至石頭,問丞相曰:“周侯可爲三公不?”丞相不答。
又問:“可爲尚書令不?”又不應。
因雲:“如此,唯當殺之耳!”復默然。
逮周侯被害,丞相後知周侯救己,嘆曰:“我不殺周侯,周侯由我而死。
幽冥中負此人!”
王導、溫嶠俱見明帝,帝問溫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
溫未答。
頃,王曰:“溫嶠年少未諳,臣爲陛下陳之。
”王迺具敘宣王創業之始,誅夷名族,寵樹同己。
及文王之末,高貴鄉公事。
明帝聞之,覆面著牀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長!”
王大將軍於衆坐中曰:“諸周由來未有作三公者。
”有人答曰:“唯周侯邑五馬領頭而不克。
”大將軍曰:“我與周,洛下相遇,一面頓盡。
值世紛紜,遂至於此!”因爲流涕。
溫公初受劉司空使勸進,母崔氏固駐之,嶠絕裾而去。
迄於崇貴,鄉品猶不過也。
每爵皆發詔。
庾公欲起周子南,子南執辭愈固。
庾每詣周,庾從南門入,周從後門出。
庾嘗一往奄至,周不及去,相對終日。
庾從周索食,周出蔬食,庾亦強飯,極歡;並語世故,約相推引,同佐世之任。
既仕,至將軍二千石,而不稱意。
中宵慨然曰:“大丈夫乃爲庾元規所賣!”一嘆,遂發背而卒。
阮思曠奉大法,敬信甚至。
大兒年未弱冠,忽被篤疾。
兒既是偏所愛重,爲之祈請三寶,晝夜不懈。
謂至誠有感者,必當蒙祐。
而兒遂不濟。
於是結恨釋氏,宿命都除。
桓宣武對簡文帝,不甚得語。
廢海西后,宜自申敘,乃豫撰數百語,陳廢
因在卞太后合共圍棋,並啖棗,文帝以毒置諸棗蒂中。
自選可食者而進,王弗悟,遂雜進之。
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
帝預敕左右毀瓶罐,太后徒跣趨井,無以汲。
須臾,遂卒。
復欲害東阿,太后曰:“汝已殺我任城,不得復殺我東阿。
”
王渾後妻,琅邪顏氏女。
王時爲徐州刺史,交禮拜訖,王將答拜,觀者鹹曰:“王侯州將,新婦州民,恐無由答拜。
”王乃止。
武子以其父不答拜,不成禮,恐非夫婦;不爲之拜,謂爲顏妾。
顏氏恥之。
以其門貴,終不敢離。
陸平原河橋敗,爲盧志所讒,被誅。
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
劉琨善能招延,而拙於撫御。
一日雖有數千人歸投,其逃散而去亦復如此。
所以卒無所建。
王平子始下,丞相語大將軍:“不可復使羌人東行。
”平子面似羌。
王大將軍起事,丞相兄弟詣闕謝。
周侯深憂諸王,始入,甚有憂色。
丞相呼周侯曰:“百口委卿!”周直過不應。
既入,苦相存救。
既釋,周大說,飲酒。
及出,諸王故在門。
周曰:“今年殺諸賊奴,當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後。
”大將軍至石頭,問丞相曰:“周侯可爲三公不?”丞相不答。
又問:“可爲尚書令不?”又不應。
因雲:“如此,唯當殺之耳!”復默然。
逮周侯被害,丞相後知周侯救己,嘆曰:“我不殺周侯,周侯由我而死。
幽冥中負此人!”
王導、溫嶠俱見明帝,帝問溫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
溫未答。
頃,王曰:“溫嶠年少未諳,臣爲陛下陳之。
”王迺具敘宣王創業之始,誅夷名族,寵樹同己。
及文王之末,高貴鄉公事。
明帝聞之,覆面著牀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長!”
王大將軍於衆坐中曰:“諸周由來未有作三公者。
”有人答曰:“唯周侯邑五馬領頭而不克。
”大將軍曰:“我與周,洛下相遇,一面頓盡。
值世紛紜,遂至於此!”因爲流涕。
溫公初受劉司空使勸進,母崔氏固駐之,嶠絕裾而去。
迄於崇貴,鄉品猶不過也。
每爵皆發詔。
庾公欲起周子南,子南執辭愈固。
庾每詣周,庾從南門入,周從後門出。
庾嘗一往奄至,周不及去,相對終日。
庾從周索食,周出蔬食,庾亦強飯,極歡;並語世故,約相推引,同佐世之任。
既仕,至將軍二千石,而不稱意。
中宵慨然曰:“大丈夫乃爲庾元規所賣!”一嘆,遂發背而卒。
阮思曠奉大法,敬信甚至。
大兒年未弱冠,忽被篤疾。
兒既是偏所愛重,爲之祈請三寶,晝夜不懈。
謂至誠有感者,必當蒙祐。
而兒遂不濟。
於是結恨釋氏,宿命都除。
桓宣武對簡文帝,不甚得語。
廢海西后,宜自申敘,乃豫撰數百語,陳廢
王平子形甚散朗,內實勁俠。
袁悅有口才,能短長說,亦有精理。
始作謝玄蔘軍,頗被禮遇。
後丁艱,服除還都,唯齎戰國策而已。
語人曰:“少年時讀論語、老子,又看莊、易,此皆是病痛事,當何所益邪?天下要物,正有戰國策。
”既下,說司馬孝文王,大見親待,幾亂機軸。
俄而見誅。
孝武甚親敬王國寶、王雅。
雅薦王珣於帝,帝欲見之。
嘗夜與國寶、雅相對,帝微有酒色,令喚珣。
垂至,已聞卒傳聲,國寶自知纔出珣下,恐傾奪要寵,因曰:“王珣當今名流,陛下不宜有酒色見之,自可別詔也。
”帝然其言,心以爲忠,遂不見珣。
王緒數讒殷荊州於王國寶,殷甚患之,求術於王東亭。
曰:“卿但數詣王緒,往輒屏人,因論它事,如此,則二王之好離矣。
”殷從之。
國寶見王緒問曰:“比與仲堪屏人何所道?”緒雲:“故是常往來,無它所論。
”國寶謂緒於己有隱,果情好日疏,讒言以息。
袁悅有口才,能短長說,亦有精理。
始作謝玄蔘軍,頗被禮遇。
後丁艱,服除還都,唯齎戰國策而已。
語人曰:“少年時讀論語、老子,又看莊、易,此皆是病痛事,當何所益邪?天下要物,正有戰國策。
”既下,說司馬孝文王,大見親待,幾亂機軸。
俄而見誅。
孝武甚親敬王國寶、王雅。
雅薦王珣於帝,帝欲見之。
嘗夜與國寶、雅相對,帝微有酒色,令喚珣。
垂至,已聞卒傳聲,國寶自知纔出珣下,恐傾奪要寵,因曰:“王珣當今名流,陛下不宜有酒色見之,自可別詔也。
”帝然其言,心以爲忠,遂不見珣。
王緒數讒殷荊州於王國寶,殷甚患之,求術於王東亭。
曰:“卿但數詣王緒,往輒屏人,因論它事,如此,則二王之好離矣。
”殷從之。
國寶見王緒問曰:“比與仲堪屏人何所道?”緒雲:“故是常往來,無它所論。
”國寶謂緒於己有隱,果情好日疏,讒言以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