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丞相拜司空,桓廷尉作兩髻、葛羣、策杖,路邊窺之,嘆曰:“人言阿龍超,阿龍故自超。
”不覺至臺門。
王丞相過江,自說昔在洛水邊,數與裴成公、阮千里諸賢共談道。
羊曼曰:“人久以此許卿,何須復爾?”王曰:“亦不言我須此,但欲爾時不可得耳!”
王右軍得人以蘭亭集序方金谷詩序,又以已敵石崇,甚有欣色。
王司州先爲庾公記室參軍,後取殷浩爲長史。
始到,庾公欲遣王使下都。
王自啓求住曰:“下官希見盛德,淵源始至,猶貪與少日周旋。
”
郗嘉賓得人以己比符堅,大喜。
孟昶未達時,家在京口。
嘗見王恭乘高輿,被鶴氅裘。
於時微雪,昶於籬間窺之,嘆曰:“此真神仙中人!”
”不覺至臺門。
王丞相過江,自說昔在洛水邊,數與裴成公、阮千里諸賢共談道。
羊曼曰:“人久以此許卿,何須復爾?”王曰:“亦不言我須此,但欲爾時不可得耳!”
王右軍得人以蘭亭集序方金谷詩序,又以已敵石崇,甚有欣色。
王司州先爲庾公記室參軍,後取殷浩爲長史。
始到,庾公欲遣王使下都。
王自啓求住曰:“下官希見盛德,淵源始至,猶貪與少日周旋。
”
郗嘉賓得人以己比符堅,大喜。
孟昶未達時,家在京口。
嘗見王恭乘高輿,被鶴氅裘。
於時微雪,昶於籬間窺之,嘆曰:“此真神仙中人!”
曹公少時見喬玄,玄謂曰:“天下方亂,羣雄虎爭,撥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實亂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賊。
恨吾老矣,不見君富貴,當以子孫相累。
”
曹公問裴潛曰:“卿昔與劉備共在荊州,卿以備才如何?潛曰:“使居中國,能亂人,不能爲治。
若乘邊守險,足爲一方之主。
”
何晏、鄧揚、夏侯玄並求傅嘏交,而嘏終不許。
諸人乃因荀粲說合之,謂嘏曰:“夏侯太初一時之傑士,虛心於子,而卿意懷不可,交合則好成,不合則致隙。
二賢若穆,則國之休,此藺相如所以下廉頗也。
”傅曰:“夏侯太初,志大心勞,能合虛譽,誠所謂利口覆國之人。
何晏、鄧揚有爲而躁,博而寡要,外好利而內無關籥,貴同惡異,多言而妒前。
多言多釁,妒前無親。
以吾觀之:此三賢者,皆敗德之人耳!遠之猶恐罹禍,況可親之邪?”後皆如其言。
晉武帝講武於宣武場,帝欲偃武修文,親自臨幸,悉召羣臣。
山公謂不宜爾,因與諸尚書言孫、吳用兵本意。
遂究論,舉坐無不諮嗟。
皆曰:“山少傅乃天下名言。
”後諸王驕汰,輕遘禍難,於是寇盜處處蟻合,郡國多以無備,不能制服,遂漸熾盛,皆如公言。
時人以謂山濤不學孫、吳,而闇與之理會。
王夷甫亦嘆雲:“公闇與道合。
”
王夷甫父乂爲平北將軍,有公事,使行人論不得。
時夷甫在京師,命駕見僕射羊祜、尚書山濤。
夷甫時總角,姿才秀異,敘致既快,事加有理,濤甚奇之。
既退,看之不輟,乃嘆曰:“生兒不當如王夷甫邪?”羊祜曰:“亂天下者,必此子也!”
潘陽仲見王敦小時,謂曰:“君蜂目已露,但豺聲未振耳。
必能食人,亦當爲人所食。
石勒不知書,使人讀漢書。
聞酈食其勸立六國後,刻印將授之,大驚曰:“此法當失,云何得遂有天下?”至留侯諫,乃曰:“賴有此耳!”
衛玠年五歲,神衿可愛。
祖太保曰:“此兒有異,顧吾老,不見其大耳!”
劉越石雲:“華彥夏識能不足,強果有餘。
”
張季鷹闢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裏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
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爲見機。
諸葛道明初過江左,自名道明,名亞王、庾之下。
先爲臨沂令,丞相謂曰:“明府當爲黑頭公。
”
王平子素不知眉子,曰:“志大其量,終當死塢壁間。
”
王大將軍始下,楊朗苦諫不從,遂爲王致力,乘“中鳴雲露車”逕前曰:“聽下官鼓音,一進而捷。
”王先把其手曰:“事克,當相用爲荊州。
”既而忘之,以爲南郡。
王敗後,明帝收朗,欲殺之。
帝尋崩,得免。
後兼三公,
恨吾老矣,不見君富貴,當以子孫相累。
”
曹公問裴潛曰:“卿昔與劉備共在荊州,卿以備才如何?潛曰:“使居中國,能亂人,不能爲治。
若乘邊守險,足爲一方之主。
”
何晏、鄧揚、夏侯玄並求傅嘏交,而嘏終不許。
諸人乃因荀粲說合之,謂嘏曰:“夏侯太初一時之傑士,虛心於子,而卿意懷不可,交合則好成,不合則致隙。
二賢若穆,則國之休,此藺相如所以下廉頗也。
”傅曰:“夏侯太初,志大心勞,能合虛譽,誠所謂利口覆國之人。
何晏、鄧揚有爲而躁,博而寡要,外好利而內無關籥,貴同惡異,多言而妒前。
多言多釁,妒前無親。
以吾觀之:此三賢者,皆敗德之人耳!遠之猶恐罹禍,況可親之邪?”後皆如其言。
晉武帝講武於宣武場,帝欲偃武修文,親自臨幸,悉召羣臣。
山公謂不宜爾,因與諸尚書言孫、吳用兵本意。
遂究論,舉坐無不諮嗟。
皆曰:“山少傅乃天下名言。
”後諸王驕汰,輕遘禍難,於是寇盜處處蟻合,郡國多以無備,不能制服,遂漸熾盛,皆如公言。
時人以謂山濤不學孫、吳,而闇與之理會。
王夷甫亦嘆雲:“公闇與道合。
”
王夷甫父乂爲平北將軍,有公事,使行人論不得。
時夷甫在京師,命駕見僕射羊祜、尚書山濤。
夷甫時總角,姿才秀異,敘致既快,事加有理,濤甚奇之。
既退,看之不輟,乃嘆曰:“生兒不當如王夷甫邪?”羊祜曰:“亂天下者,必此子也!”
潘陽仲見王敦小時,謂曰:“君蜂目已露,但豺聲未振耳。
必能食人,亦當爲人所食。
石勒不知書,使人讀漢書。
聞酈食其勸立六國後,刻印將授之,大驚曰:“此法當失,云何得遂有天下?”至留侯諫,乃曰:“賴有此耳!”
衛玠年五歲,神衿可愛。
祖太保曰:“此兒有異,顧吾老,不見其大耳!”
劉越石雲:“華彥夏識能不足,強果有餘。
”
張季鷹闢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裏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
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爲見機。
諸葛道明初過江左,自名道明,名亞王、庾之下。
先爲臨沂令,丞相謂曰:“明府當爲黑頭公。
”
王平子素不知眉子,曰:“志大其量,終當死塢壁間。
”
王大將軍始下,楊朗苦諫不從,遂爲王致力,乘“中鳴雲露車”逕前曰:“聽下官鼓音,一進而捷。
”王先把其手曰:“事克,當相用爲荊州。
”既而忘之,以爲南郡。
王敗後,明帝收朗,欲殺之。
帝尋崩,得免。
後兼三公,
周處年少時,兇彊俠氣,爲鄉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跡虎,並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爲「三橫」,而處尤劇。
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餘其一。
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里,處與之俱。
經三日三夜,鄉里皆謂已死,更相慶。
竟殺蛟而出。
聞里人相慶,始知爲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自吳尋二陸。
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並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清河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改勵,終爲忠臣孝子。
戴淵少時,遊俠不治行檢,嘗在江、淮間攻掠商旅。
陸機赴假還洛,輜重甚盛,淵使少年掠劫;淵在岸上,據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
淵既神姿峰頴,雖處鄙事,神氣猶異。
機於船屋上遙謂之曰:「卿才如此,亦復作劫邪?」淵便泣涕,投劍歸機,辭厲非常。
機彌重之,定交,作筆荐焉。
過江,仕至征西將軍。
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餘其一。
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里,處與之俱。
經三日三夜,鄉里皆謂已死,更相慶。
竟殺蛟而出。
聞里人相慶,始知爲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自吳尋二陸。
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並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清河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改勵,終爲忠臣孝子。
戴淵少時,遊俠不治行檢,嘗在江、淮間攻掠商旅。
陸機赴假還洛,輜重甚盛,淵使少年掠劫;淵在岸上,據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
淵既神姿峰頴,雖處鄙事,神氣猶異。
機於船屋上遙謂之曰:「卿才如此,亦復作劫邪?」淵便泣涕,投劍歸機,辭厲非常。
機彌重之,定交,作筆荐焉。
過江,仕至征西將軍。
阮步兵嘯,聞數百步。
蘇門山中,忽有真人,樵伐者鹹共傳說。
阮籍往觀,見其人擁膝巖側。
籍登嶺就之,箕踞相對。
籍商略終古,上陳黃、農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問之,仡然不應。
復敘有爲之教,棲神導氣之術以觀之,彼猶如前,凝矚不轉。
籍因對之長嘯。
良久,乃笑曰:“可更作。
”籍復嘯。
意盡,退,還半嶺許,聞上(口酋)然有聲,如數部鼓吹,林谷傳響。
顧看,迺向人嘯也。
嵇康遊於汲郡山中,遇道士孫登,遂與之遊。
康臨去,登曰:“君纔則高矣,保身之道不足。
”
山公將去選曹,欲舉嵇康;康與書告絕。
李廞是茂曾第五子,清貞有遠操,而少羸病,不肯婚宦。
居在臨海,住兄侍中墓下。
既有高名,王丞相欲招禮之,故闢爲府掾。
廞得箋命,笑曰:“茂弘乃復以一爵假人!”
何驃騎弟以高情避世,而驃騎勸之令仕。
答曰:“予第五之名,何必減驃騎?”
阮光祿在東山,蕭然無事,常內足於懷。
有人以問王右軍,右軍曰:“此君近不驚寵辱,雖古之沉冥,何以過此?”
孔車騎少有嘉遁意,年四十餘,始應安東命。
未仕宦時,常獨寢,歌吹自箴誨,自稱孔郎,遊散名山。
百姓謂有道術,爲生立廟。
今猶有孔郎廟。
南陽劉驎之,高率善史傳,隱於陽岐。
於時符堅臨江,荊州刺史桓衝將盡訏謨之益,徵爲長史,遣人船往迎,贈貺甚厚。
驎之聞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餉,緣道以乞窮乏,比至上明亦盡。
一見衝,因陳無用,翛然而退。
居陽岐積年,衣食有無常與村人共。
值己匱乏,村人亦如之。
甚厚,爲鄉閭所安。
南陽翟道淵與汝南周子南少相友,共隱於尋陽。
庾太尉說周以當世之務,周遂仕,翟秉志彌固。
其後周詣翟,翟不與語。
孟萬年及弟少孤,居武昌陽新縣。
萬年遊宦,有盛名當世,少孤未嘗出,京邑人士思欲見之,乃遣信報少孤,雲“兄病篤”。
狼狽至都。
時賢見之者,莫不嗟重,因相謂曰:“少孤如此,萬年可死。
”
康僧淵在豫章,去郭數十里,立精舍。
旁連嶺,帶長川,芳林列於軒庭,清流激於堂宇。
乃閒居研講,希心理味,庾公諸人多往看之。
觀其運用吐納,風流轉佳。
加已處之怡然,亦有以自得,聲名乃興。
後不堪,遂出。
戴安道既厲操東山,而其兄欲建式遏之功。
謝太傅曰:“卿兄弟志業,何其太殊?”戴曰:“下官‘不堪其憂’,家弟‘不改其樂’。
”
許玄度隱在永興南幽穴中,每致四方諸侯之遺。
或謂許曰:“嘗聞箕山人,似不爾耳!”許曰:“筐篚苞苴,故當輕於天下之寶耳!”
範宣未嘗入公門。
韓康伯與同載,遂誘俱入郡。
範便
蘇門山中,忽有真人,樵伐者鹹共傳說。
阮籍往觀,見其人擁膝巖側。
籍登嶺就之,箕踞相對。
籍商略終古,上陳黃、農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問之,仡然不應。
復敘有爲之教,棲神導氣之術以觀之,彼猶如前,凝矚不轉。
籍因對之長嘯。
良久,乃笑曰:“可更作。
”籍復嘯。
意盡,退,還半嶺許,聞上(口酋)然有聲,如數部鼓吹,林谷傳響。
顧看,迺向人嘯也。
嵇康遊於汲郡山中,遇道士孫登,遂與之遊。
康臨去,登曰:“君纔則高矣,保身之道不足。
”
山公將去選曹,欲舉嵇康;康與書告絕。
李廞是茂曾第五子,清貞有遠操,而少羸病,不肯婚宦。
居在臨海,住兄侍中墓下。
既有高名,王丞相欲招禮之,故闢爲府掾。
廞得箋命,笑曰:“茂弘乃復以一爵假人!”
何驃騎弟以高情避世,而驃騎勸之令仕。
答曰:“予第五之名,何必減驃騎?”
阮光祿在東山,蕭然無事,常內足於懷。
有人以問王右軍,右軍曰:“此君近不驚寵辱,雖古之沉冥,何以過此?”
孔車騎少有嘉遁意,年四十餘,始應安東命。
未仕宦時,常獨寢,歌吹自箴誨,自稱孔郎,遊散名山。
百姓謂有道術,爲生立廟。
今猶有孔郎廟。
南陽劉驎之,高率善史傳,隱於陽岐。
於時符堅臨江,荊州刺史桓衝將盡訏謨之益,徵爲長史,遣人船往迎,贈貺甚厚。
驎之聞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餉,緣道以乞窮乏,比至上明亦盡。
一見衝,因陳無用,翛然而退。
居陽岐積年,衣食有無常與村人共。
值己匱乏,村人亦如之。
甚厚,爲鄉閭所安。
南陽翟道淵與汝南周子南少相友,共隱於尋陽。
庾太尉說周以當世之務,周遂仕,翟秉志彌固。
其後周詣翟,翟不與語。
孟萬年及弟少孤,居武昌陽新縣。
萬年遊宦,有盛名當世,少孤未嘗出,京邑人士思欲見之,乃遣信報少孤,雲“兄病篤”。
狼狽至都。
時賢見之者,莫不嗟重,因相謂曰:“少孤如此,萬年可死。
”
康僧淵在豫章,去郭數十里,立精舍。
旁連嶺,帶長川,芳林列於軒庭,清流激於堂宇。
乃閒居研講,希心理味,庾公諸人多往看之。
觀其運用吐納,風流轉佳。
加已處之怡然,亦有以自得,聲名乃興。
後不堪,遂出。
戴安道既厲操東山,而其兄欲建式遏之功。
謝太傅曰:“卿兄弟志業,何其太殊?”戴曰:“下官‘不堪其憂’,家弟‘不改其樂’。
”
許玄度隱在永興南幽穴中,每致四方諸侯之遺。
或謂許曰:“嘗聞箕山人,似不爾耳!”許曰:“筐篚苞苴,故當輕於天下之寶耳!”
範宣未嘗入公門。
韓康伯與同載,遂誘俱入郡。
範便
荀勖善解音聲,時論謂之闇解。
遂調律呂,正雅樂。
每至正會,殿庭作樂,自調宮商,無不諧韻。
阮咸妙賞,時謂神解。
每公會作樂,而心謂之不調。
既無一言直勖,意忌之,遂出阮爲始平太守。
後有一田父耕於野,得周時玉尺,便是天下正尺。
荀試以校己所治鐘鼓、金石、絲竹,皆覺短一黍,於是伏阮神識。
荀勖嘗在晉武帝坐上食筍進飯,謂在坐人曰:“此是勞薪炊也。
”坐者未之信,密遣問之,實用故車腳。
人有相羊祜父墓,後應出受命君。
祜惡其言,遂掘斷墓後,以壞其勢。
相者立視之曰:“猶應出折臂三公。
”俄而祜墜馬折臂,位果至公。
王武子善解馬性。
嘗乘一馬,箸連錢障泥。
前有水,終日不肯渡。
王雲:“此必是惜障泥。
”使人解去,便徑渡。
陳述爲大將軍掾,甚見愛重。
及亡,郭璞往哭之,甚哀,乃呼曰:“嗣祖,焉知非福!”俄而大將軍作亂,如其所言。
晉明帝解佔冢宅,聞郭璞爲人葬,帝微服往看。
因問主人:“何以葬龍角?此法當滅族!”主人曰:“郭雲:‘此葬龍耳,不出三年,當致天子。
’”帝問:“爲是出天子邪?”答曰:“非出天子,能致天子問耳。
”
郭景純過江,居於暨陽,墓去水不盈百步,時人以爲近水。
景純曰:“將當爲陸。
”今沙漲,去墓數十里皆爲桑田。
其詩曰:“北阜烈烈,巨海混混;壘壘三墳,唯母與昆。
”8王丞相令郭璞試作一卦,卦成,郭意色甚惡,雲:“公有震厄!”王問:“有可消伏理不?”郭曰:“命駕西出數裏,得一柏樹,截斷如公長,置牀上常寢處,災可消矣。
”王從其語。
數日中,果震柏粉碎,子弟皆稱慶。
大將軍雲:“君乃復委罪於樹木。
”
桓公有主簿善別酒,有酒輒令先嚐。
好者謂“青州從事”,惡者謂“平原督郵”。
青州有齊郡,平原有鬲縣。
“從事”言“到臍”,“督郵”言在“鬲上住”。
郗愔信道甚精勤,常患腹內惡,諸醫不可療。
聞於法開有名,往迎之。
既來,便脈雲:“君侯所患,正是精進太過所致耳。
”合一劑湯與之。
一服,即大下,去數段許紙如拳大;剖看,乃先所服符也。
殷中軍妙解經脈,中年都廢。
有常所給使,忽叩頭流血。
浩問其故?雲:“有死事,終不可說。
”詰問良久,乃雲:“小人母年垂百歲,抱疾來久,若蒙官一脈,便有活理。
訖就屠戮無恨。
”浩感其至性,遂令舁來,爲診脈處方。
始服一劑湯,便愈。
於是悉焚經方。
遂調律呂,正雅樂。
每至正會,殿庭作樂,自調宮商,無不諧韻。
阮咸妙賞,時謂神解。
每公會作樂,而心謂之不調。
既無一言直勖,意忌之,遂出阮爲始平太守。
後有一田父耕於野,得周時玉尺,便是天下正尺。
荀試以校己所治鐘鼓、金石、絲竹,皆覺短一黍,於是伏阮神識。
荀勖嘗在晉武帝坐上食筍進飯,謂在坐人曰:“此是勞薪炊也。
”坐者未之信,密遣問之,實用故車腳。
人有相羊祜父墓,後應出受命君。
祜惡其言,遂掘斷墓後,以壞其勢。
相者立視之曰:“猶應出折臂三公。
”俄而祜墜馬折臂,位果至公。
王武子善解馬性。
嘗乘一馬,箸連錢障泥。
前有水,終日不肯渡。
王雲:“此必是惜障泥。
”使人解去,便徑渡。
陳述爲大將軍掾,甚見愛重。
及亡,郭璞往哭之,甚哀,乃呼曰:“嗣祖,焉知非福!”俄而大將軍作亂,如其所言。
晉明帝解佔冢宅,聞郭璞爲人葬,帝微服往看。
因問主人:“何以葬龍角?此法當滅族!”主人曰:“郭雲:‘此葬龍耳,不出三年,當致天子。
’”帝問:“爲是出天子邪?”答曰:“非出天子,能致天子問耳。
”
郭景純過江,居於暨陽,墓去水不盈百步,時人以爲近水。
景純曰:“將當爲陸。
”今沙漲,去墓數十里皆爲桑田。
其詩曰:“北阜烈烈,巨海混混;壘壘三墳,唯母與昆。
”8王丞相令郭璞試作一卦,卦成,郭意色甚惡,雲:“公有震厄!”王問:“有可消伏理不?”郭曰:“命駕西出數裏,得一柏樹,截斷如公長,置牀上常寢處,災可消矣。
”王從其語。
數日中,果震柏粉碎,子弟皆稱慶。
大將軍雲:“君乃復委罪於樹木。
”
桓公有主簿善別酒,有酒輒令先嚐。
好者謂“青州從事”,惡者謂“平原督郵”。
青州有齊郡,平原有鬲縣。
“從事”言“到臍”,“督郵”言在“鬲上住”。
郗愔信道甚精勤,常患腹內惡,諸醫不可療。
聞於法開有名,往迎之。
既來,便脈雲:“君侯所患,正是精進太過所致耳。
”合一劑湯與之。
一服,即大下,去數段許紙如拳大;剖看,乃先所服符也。
殷中軍妙解經脈,中年都廢。
有常所給使,忽叩頭流血。
浩問其故?雲:“有死事,終不可說。
”詰問良久,乃雲:“小人母年垂百歲,抱疾來久,若蒙官一脈,便有活理。
訖就屠戮無恨。
”浩感其至性,遂令舁來,爲診脈處方。
始服一劑湯,便愈。
於是悉焚經方。
彈棋始自魏宮內,用妝奩戲。
文帝於此戲特妙,用手巾角拂之,無不中。
有客自云能,帝使爲之。
客箸葛巾角,低頭拂棋,妙踰於帝。
陵雲臺樓觀精巧,先稱平衆木輕重,然後造構,乃無錙銖相負揭。
臺雖高峻,常隨風搖動,而終無傾倒之理。
魏明帝登臺,懼其勢危,別以大材扶持之,樓即頹壞。
論者謂輕重力偏故也。
韋仲將能書。
魏明帝起殿,欲安榜,使仲將登梯題之。
既下,頭鬢皓然,因敕兒孫:“勿復學書。
”
鍾會是荀濟北從舅,二人情好不協。
荀有寶劍,可直百萬,常在母鐘夫人許。
會善書,學荀手跡,作書與母取劍,仍竊去不還。
荀勖知是鍾而無由得也,思所以報之。
後鍾兄弟以千萬起一宅,始成,甚精麗,未得移住。
荀極善畫,乃潛往畫鍾門堂,作太傅形象,衣冠狀貌如平生。
二鍾入門,便大感慟,宅遂空廢。
羊長和博學工書,能騎射,善圍棋。
諸羊後多知書,而射、奕餘蓺莫逮。
戴安道就範宣學,視範所爲:範讀書亦讀書,範鈔書亦鈔書。
唯獨好畫,範以爲無用,不宜勞思於此。
戴乃畫南都賦圖;範看畢諮嗟,甚以爲有益,始重畫。
謝太傅云:“顧長康畫,有蒼生來所無。
”
戴安道中年畫行像甚精妙。
庾道季看之,語戴云:“神明太俗,由卿世情未盡。
”戴云:“唯務光當免卿此語耳。
”
顧長康畫裴叔則,頰上益三毛。
人問其故?顧曰:“裴楷俊朗有識具,正此是其識具。
”看畫者尋之,定覺益三毛如有神明,殊勝未安時。
王中郎以圍棋是坐隱,支公以圍棋爲手談。
顧長康好寫起人形。
欲圖殷荊州,殷曰:“我形惡,不煩耳。
”顧曰:“明府正爲眼爾。
但明點童子,飛白拂其上,使如輕雲之蔽日。
”
顧長康畫謝幼輿在岩石妙。
人問其所以?顧曰:“謝云:‘一丘一壑,自謂過之。
’此子宜置丘壑中。
”
顧長康畫人,或數年不點目精。
人問其故?顧曰:“四體妍蚩,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
顧長康道:“畫手揮五絃易,目送歸鴻難。
”
文帝於此戲特妙,用手巾角拂之,無不中。
有客自云能,帝使爲之。
客箸葛巾角,低頭拂棋,妙踰於帝。
陵雲臺樓觀精巧,先稱平衆木輕重,然後造構,乃無錙銖相負揭。
臺雖高峻,常隨風搖動,而終無傾倒之理。
魏明帝登臺,懼其勢危,別以大材扶持之,樓即頹壞。
論者謂輕重力偏故也。
韋仲將能書。
魏明帝起殿,欲安榜,使仲將登梯題之。
既下,頭鬢皓然,因敕兒孫:“勿復學書。
”
鍾會是荀濟北從舅,二人情好不協。
荀有寶劍,可直百萬,常在母鐘夫人許。
會善書,學荀手跡,作書與母取劍,仍竊去不還。
荀勖知是鍾而無由得也,思所以報之。
後鍾兄弟以千萬起一宅,始成,甚精麗,未得移住。
荀極善畫,乃潛往畫鍾門堂,作太傅形象,衣冠狀貌如平生。
二鍾入門,便大感慟,宅遂空廢。
羊長和博學工書,能騎射,善圍棋。
諸羊後多知書,而射、奕餘蓺莫逮。
戴安道就範宣學,視範所爲:範讀書亦讀書,範鈔書亦鈔書。
唯獨好畫,範以爲無用,不宜勞思於此。
戴乃畫南都賦圖;範看畢諮嗟,甚以爲有益,始重畫。
謝太傅云:“顧長康畫,有蒼生來所無。
”
戴安道中年畫行像甚精妙。
庾道季看之,語戴云:“神明太俗,由卿世情未盡。
”戴云:“唯務光當免卿此語耳。
”
顧長康畫裴叔則,頰上益三毛。
人問其故?顧曰:“裴楷俊朗有識具,正此是其識具。
”看畫者尋之,定覺益三毛如有神明,殊勝未安時。
王中郎以圍棋是坐隱,支公以圍棋爲手談。
顧長康好寫起人形。
欲圖殷荊州,殷曰:“我形惡,不煩耳。
”顧曰:“明府正爲眼爾。
但明點童子,飛白拂其上,使如輕雲之蔽日。
”
顧長康畫謝幼輿在岩石妙。
人問其所以?顧曰:“謝云:‘一丘一壑,自謂過之。
’此子宜置丘壑中。
”
顧長康畫人,或數年不點目精。
人問其故?顧曰:“四體妍蚩,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
顧長康道:“畫手揮五絃易,目送歸鴻難。
”
陳嬰者,東陽人。
少脩德行,箸稱鄉黨。
秦末大亂,東陽人慾奉嬰爲主,母曰:“不可!自我爲汝家婦,少見貧賤,一旦富貴,不祥!不如以兵屬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禍有所歸。
”
漢元帝宮人既多,乃令畫工圖之,欲有呼者,輒披圖召之。
其中常者,皆行貨賂。
王明君姿容甚麗,志不苟求,工遂毀爲其狀。
後匈奴來和,求美女於漢帝,帝以明君充行。
既召見而惜之。
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於是遂行。
漢成帝幸趙飛燕,飛燕讒班婕妤祝詛,於是考問。
辭曰:“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脩善尚不蒙福,爲邪欲以何望?若鬼神有知,不受邪佞之訴;若其無知,訴之何益?故不爲也。
”
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宮人自侍。
及帝病困,卞後出看疾。
太后入戶,見直侍並是昔日所愛幸者。
太后問:“何時來邪?”雲:“正伏魄時過。
”因不復前而嘆曰:“狗鼠不食汝餘,死故應爾!”至山陵,亦竟不臨。
趙母嫁女,女臨去,敕之曰:“慎勿爲好!”女曰:“不爲好,可爲惡邪?”母曰:“好尚不可爲,其況惡乎?”
許允婦是阮衛尉女,德如妹,奇醜。
交禮竟,允無復入理,家人深以爲憂。
會允有客至,婦令婢視之,還答曰:“是桓郎。
”桓郎者,桓範也。
婦雲:“無憂,桓必勸入。
”桓果語許雲:“阮家既嫁醜女與卿,故當有意,卿宜察之。
”許便回入內。
既見婦,即欲出。
婦料其此出,無復入理,便捉裾停之。
”許因謂曰:“婦有四德,卿有其幾?”婦曰:“新婦所乏唯容爾。
然士有百行,君有幾?”許雲:“皆備。
”婦曰:“夫百行以德爲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謂皆備?”允有慚色,遂相敬重。
許允爲吏部郎,多用其鄉里,魏明帝遣虎賁收之。
其婦出誡允曰:“明主可以理奪,難以情求。
”既至,帝核問之。
允對曰:“‘舉爾所知。
’臣之鄉人,臣所知也。
陛下檢校爲稱職與不?若不稱職,臣受其罪。
”既檢校,皆官得其人,於是乃釋。
允衣服敗壞,詔賜新衣。
初,允被收,舉家號哭。
阮新婦自若雲:“勿憂,尋還。
”作粟粥待,頃之允至。
許允爲晉景王所誅,門生走入告其婦。
婦正在機中,神色不變,曰:“蚤知爾耳!”門人慾藏其兒,婦曰:“無豫諸兒事。
”後徙居墓所,景王遣鍾會看之,若才流及父,當收。
兒以諮母。
母曰:“汝等雖佳,才具不多,率胸懷與語,便無所憂。
不須極哀,會止便止。
又可少問朝事。
”兒從之。
會反以狀對,卒免。
王公淵娶諸葛誕女。
入室,言語始交,王謂婦曰:“新婦神色卑下,殊不似公休!”婦曰:“大丈夫不能彷彿彥雲,而令婦人比蹤英傑!”
少脩德行,箸稱鄉黨。
秦末大亂,東陽人慾奉嬰爲主,母曰:“不可!自我爲汝家婦,少見貧賤,一旦富貴,不祥!不如以兵屬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禍有所歸。
”
漢元帝宮人既多,乃令畫工圖之,欲有呼者,輒披圖召之。
其中常者,皆行貨賂。
王明君姿容甚麗,志不苟求,工遂毀爲其狀。
後匈奴來和,求美女於漢帝,帝以明君充行。
既召見而惜之。
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於是遂行。
漢成帝幸趙飛燕,飛燕讒班婕妤祝詛,於是考問。
辭曰:“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脩善尚不蒙福,爲邪欲以何望?若鬼神有知,不受邪佞之訴;若其無知,訴之何益?故不爲也。
”
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宮人自侍。
及帝病困,卞後出看疾。
太后入戶,見直侍並是昔日所愛幸者。
太后問:“何時來邪?”雲:“正伏魄時過。
”因不復前而嘆曰:“狗鼠不食汝餘,死故應爾!”至山陵,亦竟不臨。
趙母嫁女,女臨去,敕之曰:“慎勿爲好!”女曰:“不爲好,可爲惡邪?”母曰:“好尚不可爲,其況惡乎?”
許允婦是阮衛尉女,德如妹,奇醜。
交禮竟,允無復入理,家人深以爲憂。
會允有客至,婦令婢視之,還答曰:“是桓郎。
”桓郎者,桓範也。
婦雲:“無憂,桓必勸入。
”桓果語許雲:“阮家既嫁醜女與卿,故當有意,卿宜察之。
”許便回入內。
既見婦,即欲出。
婦料其此出,無復入理,便捉裾停之。
”許因謂曰:“婦有四德,卿有其幾?”婦曰:“新婦所乏唯容爾。
然士有百行,君有幾?”許雲:“皆備。
”婦曰:“夫百行以德爲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謂皆備?”允有慚色,遂相敬重。
許允爲吏部郎,多用其鄉里,魏明帝遣虎賁收之。
其婦出誡允曰:“明主可以理奪,難以情求。
”既至,帝核問之。
允對曰:“‘舉爾所知。
’臣之鄉人,臣所知也。
陛下檢校爲稱職與不?若不稱職,臣受其罪。
”既檢校,皆官得其人,於是乃釋。
允衣服敗壞,詔賜新衣。
初,允被收,舉家號哭。
阮新婦自若雲:“勿憂,尋還。
”作粟粥待,頃之允至。
許允爲晉景王所誅,門生走入告其婦。
婦正在機中,神色不變,曰:“蚤知爾耳!”門人慾藏其兒,婦曰:“無豫諸兒事。
”後徙居墓所,景王遣鍾會看之,若才流及父,當收。
兒以諮母。
母曰:“汝等雖佳,才具不多,率胸懷與語,便無所憂。
不須極哀,會止便止。
又可少問朝事。
”兒從之。
會反以狀對,卒免。
王公淵娶諸葛誕女。
入室,言語始交,王謂婦曰:“新婦神色卑下,殊不似公休!”婦曰:“大丈夫不能彷彿彥雲,而令婦人比蹤英傑!”
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
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向秀,琅邪王戎。
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
阮籍遭母喪,在晉文王坐進酒肉。
司隸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喪,顯於公坐飲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
”文王曰:“嗣宗毀頓如此,君不能共憂之,何謂?且有疾而飲酒食肉,固喪禮也!”籍飲啖不輟,神色自若。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
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
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
”婦曰:“敬聞命。
”供酒肉於神前,請伶祝誓。
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爲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
婦人之言,慎不可聽。
”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劉公榮與人飲酒,雜穢非類,人或譏之。
答曰:“勝公榮者,不可不與飲;不如公榮者,亦不可不與飲;是公榮輩者,又不可不與飲。
”故終日共飲而醉。
步兵校尉缺,廚中有貯酒數百斛,阮籍乃求爲步兵校尉。
劉伶恆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
伶曰:“我以天地爲棟宇,屋室爲(巾軍)衣,諸君何爲入我(巾軍)中?”
阮籍嫂嘗還家,籍見與別。
或譏之。
籍曰:“禮豈爲我輩設也?”
阮公鄰家婦有美色,當壚酤酒。
阮與王安豐常從婦飲酒,阮醉,便眠其婦側。
夫始殊疑之,伺察,終無他意。
阮籍當葬母,蒸一肥豚,飲酒二斗,然後臨訣,直言“窮矣”!都得一號,因吐血,廢頓良久。
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諸阮居道北。
北阮皆富,南阮貧。
七月七日,北阮盛曬衣,皆紗羅錦綺。
仲容以竿掛大布犢鼻(巾軍)於中庭。
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阮步兵喪母,裴令公往吊之。
阮方醉,散發坐牀,箕踞不哭。
裴至,下席於地,哭弔喭畢,便去。
或問裴:“凡吊,主人哭,客乃爲禮。
阮既不哭,君何爲哭?”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禮制;我輩俗中人,故以儀軌自居。
”時人嘆爲兩得其中。
諸阮皆能飲酒,仲容至宗人閒共集,不復用常杯斟酌,以大甕盛酒,圍坐,相向大酌。
時有羣豬來飲,直接去上,便共飲之。
阮渾長成,風氣韻度似父,亦欲作達。
步兵曰:“仲容已預之,卿不得復爾。
”
裴成公婦,王戎女。
王戎晨往裴許,不通徑前。
裴從牀南下,女從北下,相對作賓主,了無異色。
阮仲容先幸姑家鮮卑婢。
及居母喪,姑當遠移,初雲當留婢,既發,定將去。
仲容借客驢箸重服自追之,累騎
預此契者:沛國劉伶,陳留阮咸,河內向秀,琅邪王戎。
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
阮籍遭母喪,在晉文王坐進酒肉。
司隸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喪,顯於公坐飲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
”文王曰:“嗣宗毀頓如此,君不能共憂之,何謂?且有疾而飲酒食肉,固喪禮也!”籍飲啖不輟,神色自若。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
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
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
”婦曰:“敬聞命。
”供酒肉於神前,請伶祝誓。
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爲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
婦人之言,慎不可聽。
”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劉公榮與人飲酒,雜穢非類,人或譏之。
答曰:“勝公榮者,不可不與飲;不如公榮者,亦不可不與飲;是公榮輩者,又不可不與飲。
”故終日共飲而醉。
步兵校尉缺,廚中有貯酒數百斛,阮籍乃求爲步兵校尉。
劉伶恆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
伶曰:“我以天地爲棟宇,屋室爲(巾軍)衣,諸君何爲入我(巾軍)中?”
阮籍嫂嘗還家,籍見與別。
或譏之。
籍曰:“禮豈爲我輩設也?”
阮公鄰家婦有美色,當壚酤酒。
阮與王安豐常從婦飲酒,阮醉,便眠其婦側。
夫始殊疑之,伺察,終無他意。
阮籍當葬母,蒸一肥豚,飲酒二斗,然後臨訣,直言“窮矣”!都得一號,因吐血,廢頓良久。
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諸阮居道北。
北阮皆富,南阮貧。
七月七日,北阮盛曬衣,皆紗羅錦綺。
仲容以竿掛大布犢鼻(巾軍)於中庭。
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阮步兵喪母,裴令公往吊之。
阮方醉,散發坐牀,箕踞不哭。
裴至,下席於地,哭弔喭畢,便去。
或問裴:“凡吊,主人哭,客乃爲禮。
阮既不哭,君何爲哭?”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禮制;我輩俗中人,故以儀軌自居。
”時人嘆爲兩得其中。
諸阮皆能飲酒,仲容至宗人閒共集,不復用常杯斟酌,以大甕盛酒,圍坐,相向大酌。
時有羣豬來飲,直接去上,便共飲之。
阮渾長成,風氣韻度似父,亦欲作達。
步兵曰:“仲容已預之,卿不得復爾。
”
裴成公婦,王戎女。
王戎晨往裴許,不通徑前。
裴從牀南下,女從北下,相對作賓主,了無異色。
阮仲容先幸姑家鮮卑婢。
及居母喪,姑當遠移,初雲當留婢,既發,定將去。
仲容借客驢箸重服自追之,累騎
魏武少時,嘗與袁紹好爲遊俠,觀人新婚,因潛入主人園中,夜叫呼雲:“有偷兒賊!”青廬中人皆出觀,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婦與紹還出,失道,墜枳棘中,紹不能得動,復大叫雲:“偷兒在此!”紹遑迫自擲出,遂以俱免。
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魏武常言:“人慾危己,己輒心動。
”因語所親小人曰:“汝懷刃密來我側,我必說心動。
執汝使行刑,汝但勿言其使,無他,當厚相報!”執者信焉,不以爲懼,遂斬之。
此人至死不知也。
左右以爲實,謀逆者挫氣矣。
魏武常雲:“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覺,左右宜深慎此!”後陽眠,所幸一人竊以被覆之,因便斫殺。
自爾每眠,左右莫敢近者。
袁紹年少時,曾遣人夜以劍擲魏武,少下,不箸。
魏武揆之,其後來必高,因帖臥牀上。
劍至果高。
王大將軍既爲逆,頓軍姑孰。
晉明帝以英武之才,猶相猜憚,乃箸戎服,騎巴賨馬,齎一金馬鞭,陰察軍形勢。
未至十餘里,有一客姥,居店賣食。
帝過愒之,謂姥曰:“王敦舉兵圖逆,猜害忠良,朝廷駭懼,社稷是憂。
故劬勞晨夕,用相覘察,恐形跡危露,或致狼狽。
追迫之日,姥其匿之。
”便與客姥馬鞭而去。
行敦營匝而出,軍士覺,曰:“此非常人也!”敦臥心動,曰:“此必黃鬚鮮卑奴來!”命騎追之,已覺多許裏,追士因問向姥:“不見一黃鬚人騎馬度此邪?”姥曰:“去已久矣,不可復及。
”於是騎人息意而反。
王右軍年減十歲時,大將軍甚愛之,恆置帳中眠。
大將軍嘗先出,右軍猶未起。
須臾,錢鳳入,屏人論事,都忘右軍在帳中,便言逆節之謀。
右軍覺,既聞所論,知無活理,乃剔吐污頭面被褥,詐孰眠。
敦論事造半,方意右軍未起,相與大驚曰:“不得不除之!”及開帳,乃見吐唾從橫,信其實孰眠,於是得全。
於時稱其有智。
陶公自上流來,赴蘇峻之難,令誅庾公。
謂必戮庾,可以謝峻。
庾欲奔竄,則不可;欲會,恐見執,進退無計。
溫公勸庾詣陶,曰:“卿但遙拜,必無它。
我爲卿保之。
”庾從溫言詣陶。
至,便拜。
陶自起止之,曰:“庾元規何緣拜陶士行?”畢,又降就下坐。
陶又自要起同坐。
坐定,庾乃引咎責躬,深相遜謝。
陶不覺釋然。
溫公喪婦,從姑劉氏,家值亂離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屬公覓婚。
公密有自婚意,答雲:“佳婿難得,但如嶠比云何?”姑雲:“喪敗之餘,乞粗存活,便足慰吾餘年,何敢希汝比?”卻後少日,公報姑雲:“已覓得婚處,門地
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魏武常言:“人慾危己,己輒心動。
”因語所親小人曰:“汝懷刃密來我側,我必說心動。
執汝使行刑,汝但勿言其使,無他,當厚相報!”執者信焉,不以爲懼,遂斬之。
此人至死不知也。
左右以爲實,謀逆者挫氣矣。
魏武常雲:“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覺,左右宜深慎此!”後陽眠,所幸一人竊以被覆之,因便斫殺。
自爾每眠,左右莫敢近者。
袁紹年少時,曾遣人夜以劍擲魏武,少下,不箸。
魏武揆之,其後來必高,因帖臥牀上。
劍至果高。
王大將軍既爲逆,頓軍姑孰。
晉明帝以英武之才,猶相猜憚,乃箸戎服,騎巴賨馬,齎一金馬鞭,陰察軍形勢。
未至十餘里,有一客姥,居店賣食。
帝過愒之,謂姥曰:“王敦舉兵圖逆,猜害忠良,朝廷駭懼,社稷是憂。
故劬勞晨夕,用相覘察,恐形跡危露,或致狼狽。
追迫之日,姥其匿之。
”便與客姥馬鞭而去。
行敦營匝而出,軍士覺,曰:“此非常人也!”敦臥心動,曰:“此必黃鬚鮮卑奴來!”命騎追之,已覺多許裏,追士因問向姥:“不見一黃鬚人騎馬度此邪?”姥曰:“去已久矣,不可復及。
”於是騎人息意而反。
王右軍年減十歲時,大將軍甚愛之,恆置帳中眠。
大將軍嘗先出,右軍猶未起。
須臾,錢鳳入,屏人論事,都忘右軍在帳中,便言逆節之謀。
右軍覺,既聞所論,知無活理,乃剔吐污頭面被褥,詐孰眠。
敦論事造半,方意右軍未起,相與大驚曰:“不得不除之!”及開帳,乃見吐唾從橫,信其實孰眠,於是得全。
於時稱其有智。
陶公自上流來,赴蘇峻之難,令誅庾公。
謂必戮庾,可以謝峻。
庾欲奔竄,則不可;欲會,恐見執,進退無計。
溫公勸庾詣陶,曰:“卿但遙拜,必無它。
我爲卿保之。
”庾從溫言詣陶。
至,便拜。
陶自起止之,曰:“庾元規何緣拜陶士行?”畢,又降就下坐。
陶又自要起同坐。
坐定,庾乃引咎責躬,深相遜謝。
陶不覺釋然。
溫公喪婦,從姑劉氏,家值亂離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屬公覓婚。
公密有自婚意,答雲:“佳婿難得,但如嶠比云何?”姑雲:“喪敗之餘,乞粗存活,便足慰吾餘年,何敢希汝比?”卻後少日,公報姑雲:“已覓得婚處,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