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也。
年十八,为郡督邮。
时郡内李朔等各拥部曲,害于平民,太守使宠纠焉。
朔等请罪,不复抄略。
守高平令。
县人张苞为郡督邮,贪秽受取,干乱吏政。
宠因其来在传舍,率吏卒出收之,诘责所犯,即日考竟,遂弃官归。
太祖临兖州,辟为从事。
及为大将军,辟署西曹属,为许令。
时曹洪宗室亲贵,有宾客在界,数犯法,宠收治之。
洪书报宠,宠不听。
洪白太祖,太祖召许主者。
宠知将欲原,乃速杀之。
太祖喜曰“当事不当尔邪?”故太尉杨彪收付县狱,尚书令荀彧、少府孔融等并属宠:“但当受辞,勿加考掠。
”宠一无所报,考讯如法。
数日,求见太祖,言之曰:“杨彪考讯无他辞语。
当杀者宜先彰其罪,此人有名海内,若罪不明,必大失民望,窃为明公惜之。
”太祖即日赦出彪。
初,彧、融闻考掠彪,皆怒,及因此得了,更善宠。
时袁绍盛于河朔,而汝南绍之本郡,门生宾客布在诸县,拥兵拒守。
太祖忧之,以宠为汝南太守。
宠募其服从者五百人,率攻下二十余壁。
诱其未降渠帅,于坐上杀十余人,一时皆平。
得户二万,兵二干人,令就田业。
建安十三年,从太祖征荆州。
大军还,留宠行奋威将军,屯当阳。
孙权数扰东陲,复召宠还为汝南大守,赐爵关内侯。
关羽围襄阳,宠助征南将军曹仁屯樊城拒之,而左将军于禁等军以霖雨水长为羽所没。
羽急攻樊城,樊城得水,往往崩坏,众皆失色。
或谓仁曰:“今日之危,非力所支。
可及羽围未合,乘轻船夜走,虽失城,尚可全身。
”
宠曰:“山水速疾,冀其不久。
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
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
君宜待之。
”仁曰:“善。
”宠乃沉白马,与军人盟誓。
会徐晃等救至,宠力战有功,羽遂退。
进封安昌亭侯。
文帝即王位,迁扬武将军。
破吴于江陵有功,更拜伏波将军,屯新野。
大军南征,到精湖,宠帅诸军在前,与贼隔水相对。
宠敕诸将曰:“今夕风甚猛,贼必来烧军,宜为其备。
”诸军皆警。
夜半,贼果遣十部伏夜来烧,宠掩击破之,进封南乡侯。
黄初三年,假宠节钺。
五年,拜前将军。
明帝即使,进封昌邑侯。
太和二年,领豫州刺史。
三年春,降人称吴大严,扬声欲诣江北猎,孙权欲自出。
宠度其必袭西阳而为之备,权闻之,退还。
秋,使曹休从庐江南人合肥,令宠向夏口。
宠上疏曰:“曹休虽明果而希用兵,今所从道,背湖旁江,易进难退,此兵之洼地也。
若入无强口,宜深为之备。
”宠表未报,休遂深入。
贼果从无强口断夹石,要休还路
年十八,为郡督邮。
时郡内李朔等各拥部曲,害于平民,太守使宠纠焉。
朔等请罪,不复抄略。
守高平令。
县人张苞为郡督邮,贪秽受取,干乱吏政。
宠因其来在传舍,率吏卒出收之,诘责所犯,即日考竟,遂弃官归。
太祖临兖州,辟为从事。
及为大将军,辟署西曹属,为许令。
时曹洪宗室亲贵,有宾客在界,数犯法,宠收治之。
洪书报宠,宠不听。
洪白太祖,太祖召许主者。
宠知将欲原,乃速杀之。
太祖喜曰“当事不当尔邪?”故太尉杨彪收付县狱,尚书令荀彧、少府孔融等并属宠:“但当受辞,勿加考掠。
”宠一无所报,考讯如法。
数日,求见太祖,言之曰:“杨彪考讯无他辞语。
当杀者宜先彰其罪,此人有名海内,若罪不明,必大失民望,窃为明公惜之。
”太祖即日赦出彪。
初,彧、融闻考掠彪,皆怒,及因此得了,更善宠。
时袁绍盛于河朔,而汝南绍之本郡,门生宾客布在诸县,拥兵拒守。
太祖忧之,以宠为汝南太守。
宠募其服从者五百人,率攻下二十余壁。
诱其未降渠帅,于坐上杀十余人,一时皆平。
得户二万,兵二干人,令就田业。
建安十三年,从太祖征荆州。
大军还,留宠行奋威将军,屯当阳。
孙权数扰东陲,复召宠还为汝南大守,赐爵关内侯。
关羽围襄阳,宠助征南将军曹仁屯樊城拒之,而左将军于禁等军以霖雨水长为羽所没。
羽急攻樊城,樊城得水,往往崩坏,众皆失色。
或谓仁曰:“今日之危,非力所支。
可及羽围未合,乘轻船夜走,虽失城,尚可全身。
”
宠曰:“山水速疾,冀其不久。
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
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
君宜待之。
”仁曰:“善。
”宠乃沉白马,与军人盟誓。
会徐晃等救至,宠力战有功,羽遂退。
进封安昌亭侯。
文帝即王位,迁扬武将军。
破吴于江陵有功,更拜伏波将军,屯新野。
大军南征,到精湖,宠帅诸军在前,与贼隔水相对。
宠敕诸将曰:“今夕风甚猛,贼必来烧军,宜为其备。
”诸军皆警。
夜半,贼果遣十部伏夜来烧,宠掩击破之,进封南乡侯。
黄初三年,假宠节钺。
五年,拜前将军。
明帝即使,进封昌邑侯。
太和二年,领豫州刺史。
三年春,降人称吴大严,扬声欲诣江北猎,孙权欲自出。
宠度其必袭西阳而为之备,权闻之,退还。
秋,使曹休从庐江南人合肥,令宠向夏口。
宠上疏曰:“曹休虽明果而希用兵,今所从道,背湖旁江,易进难退,此兵之洼地也。
若入无强口,宜深为之备。
”宠表未报,休遂深入。
贼果从无强口断夹石,要休还路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
一名旉。
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
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
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
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故甘陵相夫人有娠六月,腹痛不安,佗视脉曰:“胎已死矣。
”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则男,在右则女。
人云:“在左,于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县吏尹世苦四支烦。
口中干,不欲闻人声,小便不利。
佗曰”试作热食,得汗则愈,不汗,后三日死。
“即作热食而不汗出。
佗曰:”藏气已绝于内,当啼泣而绝。
“果如佗言。
府吏儿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
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
“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
“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盐渎严昕与数人共候佗,适至,佗谓昕曰:”君身中佳否?“昕曰:”自如常。
“佗曰:”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坐毕归。
行数里,昕卒头眩堕车,人扶将还,载归家,中宿死。
故督邮顿子献得病己差,诣佗视脉曰:“尚虚,未得复,勿为劳事,御内即死。
临死,当吐舌数寸。
”其妻闻其病除,从百余里来省之。
止宿交接,中间三日发病,一如佗言。
督邮徐毅得病,佗往省之,毅谓佗曰:“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讫,便苦咳嗽,欲卧不安。
”佗曰:“刺不得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五日不救。
”遂如佗言。
东阳陈叔山小男二岁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
问佗,佗曰:“其母怀躯,阳气内养,乳中虚冷,儿得母寒,故令不时愈。
”佗与四物女宛丸,十日即除。
彭城夫人夜之厕。
虿螫其手,呻呼无赖。
佗令温汤近热,渍手其中,卒可得寐,但旁人数为易汤,汤令暖之,其旦即愈。
军吏梅平得病,除名还家,家居广陵,未至二百里,止亲人舍。
有顷,佗偶至主人许,主人令佗视平,佗谓平曰:“君早见我,可不至此。
今疾已结,促去可得与家相见,五日卒。
”应时归,如佗所刻。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
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
”即如佗言,立吐蛇
一名旉。
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
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
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
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故甘陵相夫人有娠六月,腹痛不安,佗视脉曰:“胎已死矣。
”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则男,在右则女。
人云:“在左,于是为汤下之,果下男形,即愈。
县吏尹世苦四支烦。
口中干,不欲闻人声,小便不利。
佗曰”试作热食,得汗则愈,不汗,后三日死。
“即作热食而不汗出。
佗曰:”藏气已绝于内,当啼泣而绝。
“果如佗言。
府吏儿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
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
“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
“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盐渎严昕与数人共候佗,适至,佗谓昕曰:”君身中佳否?“昕曰:”自如常。
“佗曰:”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坐毕归。
行数里,昕卒头眩堕车,人扶将还,载归家,中宿死。
故督邮顿子献得病己差,诣佗视脉曰:“尚虚,未得复,勿为劳事,御内即死。
临死,当吐舌数寸。
”其妻闻其病除,从百余里来省之。
止宿交接,中间三日发病,一如佗言。
督邮徐毅得病,佗往省之,毅谓佗曰:“昨使医曹吏刘租针胃管讫,便苦咳嗽,欲卧不安。
”佗曰:“刺不得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五日不救。
”遂如佗言。
东阳陈叔山小男二岁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
问佗,佗曰:“其母怀躯,阳气内养,乳中虚冷,儿得母寒,故令不时愈。
”佗与四物女宛丸,十日即除。
彭城夫人夜之厕。
虿螫其手,呻呼无赖。
佗令温汤近热,渍手其中,卒可得寐,但旁人数为易汤,汤令暖之,其旦即愈。
军吏梅平得病,除名还家,家居广陵,未至二百里,止亲人舍。
有顷,佗偶至主人许,主人令佗视平,佗谓平曰:“君早见我,可不至此。
今疾已结,促去可得与家相见,五日卒。
”应时归,如佗所刻。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
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
”即如佗言,立吐蛇
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汉鲁恭王之后裔,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支庶家焉。
焉少仕州郡,以宗室拜中郎,后以师祝公丧去官。
居阳城山,积学教授,举贤良方正,辟司徒府,历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
焉睹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议言:“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
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
”焉内求交址牧,欲避世难。
议未即行,侍中广汉董扶私谓焉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
”焉闻扶言,意更在益州。
会益州刺史却俭赋敛烦扰,谣言远闻,而并州杀刺史张壹,凉州杀刺史耿鄙,焉谋得施。
出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封阳城侯,当收俭治罪;扶亦求为蜀郡西部属国都尉,及太仓令(会)巴西赵韪去官,俱随焉。
是时(凉)[益]州逆贼马相、赵祗等于绵竹县自号黄巾,合聚疲役之民,一二日中得数千人,先杀绵竹令李升,吏民翕集,合万余人,便前破雒县,攻益州杀俭,又到蜀郡、犍为,旬月之间,破坏三郡。
相自称天子,众以万数。
州从事贾龙(素)领[家]兵数百人在犍为东界,摄敛吏民,得千余人,攻相等,数日破走,州界清静。
龙乃选吏卒迎焉。
焉徙治绵竹,抚纳离叛,务行宽惠,阴图异计。
张鲁母始以鬼道,又有少容,常往来焉家,故焉遣鲁为督义司马,住汉中,断绝谷阁,杀害汉使。
焉上书言米贼断道,不得复通,又托他事杀州中豪强王咸、李权等十余人,以立威刑。
犍为太守任岐及贾龙由此反攻焉,焉击杀岐、龙。
焉意渐盛,造作乘舆车具千乘。
荆州牧刘表表上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
时焉子范为左中郎将,诞治书御史,璋为奉车都尉,皆从献帝在长安,惟(小)[叔]子别部司马瑁素随焉。
献帝使璋晓谕焉,焉留璋不遣。
时征西将军马腾屯郿而反,焉及范与腾通谋,引兵袭长安。
范谋泄,奔槐里,腾败,退还凉州,范应时见杀,于是收诞行刑。
议郎河南庞羲与焉通家,乃募将焉诸孙入蜀。
时焉被天火烧城,车具荡尽,延及民家。
焉徙治成都,既痛其子,又感祆灾,兴平元年,痈疽发背而卒。
州大吏赵韪等贪璋温仁,共上璋为益州刺史,诏书因以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以韪为征东中郎将,率众击刘表。
璋,字季玉,既袭焉位。
而张鲁稍骄恣,不承顺璋,璋杀鲁母及弟,遂为仇敌。
璋累遣庞羲等攻鲁,[数为]所破。
鲁部曲多在巴西,故以羲为巴西太守,领兵御鲁。
后羲与璋情好携隙,赵韪称兵内向,众散见杀,皆由璋明断少而外言入故也。
璋闻曹公征荆州,已定汉中,遣河内阴溥致敬于曹公。
加璋振威将军,兄
焉少仕州郡,以宗室拜中郎,后以师祝公丧去官。
居阳城山,积学教授,举贤良方正,辟司徒府,历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
焉睹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议言:“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
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
”焉内求交址牧,欲避世难。
议未即行,侍中广汉董扶私谓焉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
”焉闻扶言,意更在益州。
会益州刺史却俭赋敛烦扰,谣言远闻,而并州杀刺史张壹,凉州杀刺史耿鄙,焉谋得施。
出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封阳城侯,当收俭治罪;扶亦求为蜀郡西部属国都尉,及太仓令(会)巴西赵韪去官,俱随焉。
是时(凉)[益]州逆贼马相、赵祗等于绵竹县自号黄巾,合聚疲役之民,一二日中得数千人,先杀绵竹令李升,吏民翕集,合万余人,便前破雒县,攻益州杀俭,又到蜀郡、犍为,旬月之间,破坏三郡。
相自称天子,众以万数。
州从事贾龙(素)领[家]兵数百人在犍为东界,摄敛吏民,得千余人,攻相等,数日破走,州界清静。
龙乃选吏卒迎焉。
焉徙治绵竹,抚纳离叛,务行宽惠,阴图异计。
张鲁母始以鬼道,又有少容,常往来焉家,故焉遣鲁为督义司马,住汉中,断绝谷阁,杀害汉使。
焉上书言米贼断道,不得复通,又托他事杀州中豪强王咸、李权等十余人,以立威刑。
犍为太守任岐及贾龙由此反攻焉,焉击杀岐、龙。
焉意渐盛,造作乘舆车具千乘。
荆州牧刘表表上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
时焉子范为左中郎将,诞治书御史,璋为奉车都尉,皆从献帝在长安,惟(小)[叔]子别部司马瑁素随焉。
献帝使璋晓谕焉,焉留璋不遣。
时征西将军马腾屯郿而反,焉及范与腾通谋,引兵袭长安。
范谋泄,奔槐里,腾败,退还凉州,范应时见杀,于是收诞行刑。
议郎河南庞羲与焉通家,乃募将焉诸孙入蜀。
时焉被天火烧城,车具荡尽,延及民家。
焉徙治成都,既痛其子,又感祆灾,兴平元年,痈疽发背而卒。
州大吏赵韪等贪璋温仁,共上璋为益州刺史,诏书因以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以韪为征东中郎将,率众击刘表。
璋,字季玉,既袭焉位。
而张鲁稍骄恣,不承顺璋,璋杀鲁母及弟,遂为仇敌。
璋累遣庞羲等攻鲁,[数为]所破。
鲁部曲多在巴西,故以羲为巴西太守,领兵御鲁。
后羲与璋情好携隙,赵韪称兵内向,众散见杀,皆由璋明断少而外言入故也。
璋闻曹公征荆州,已定汉中,遣河内阴溥致敬于曹公。
加璋振威将军,兄
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
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
及先主入蜀,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余,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所在战克。
益州既定,以封为副军中郎将。
初,刘璋遣扶风孟达副法正,各将兵二千人,使迎先主,先主因令达并领其众,留屯江陵。
蜀平后,以达为宜都太守。
建安二十四年,命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
达将进攻上庸,先主阴恐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军会上庸。
上庸太守申耽举众降,遣妻子及宗族诣成都。
先主加耽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员乡侯如故,以耽弟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将军,迁松为副军将军。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
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
会羽覆败,先主恨之。
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
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
魏文帝善达之姿才容观,以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
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都郡,以]达领新城太守。
遣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与达共袭封。
达与封书曰:“古人有言:”疏不间亲,新不加旧‘。
此谓上明下直,谗慝不行也。
若乃权君谲主,贤父慈亲,犹有忠臣蹈功以罹祸,孝子抱仁以陷难,种、商、白起、孝己、伯奇,皆其类也。
其所以然,非骨肉好离,亲亲乐患也。
或有恩移爱易,亦有谗间其间,虽忠臣不能移于君,孝子不能变之于父者也。
势利所加,改亲为仇,况非亲乎!
故申生、卫汲、御寇、楚建禀受形之气,当嗣立之正,而犹如此。
今足下与汉中王,道路之人耳,亲非骨血而据势权,义非君臣而处上位,征则有偏任之威,居则有副军之号,远近所间也。
自立阿斗为太子已来,有识之人相为寒心。
如使申生从子舆之言,必为太伯;卫汲听其弟之谋,无彰父之讥也。
且小白出奔,入而为霸;重耳逾垣,卒以克复。
自古有之,非独今也。
“夫智贵免祸,明尚夙达,仆揆汉中王虑定于内疑生于外矣;虑定则心固,疑生则心惧,乱祸之兴作,未曾不由废立之间也。
私怨人情,不能不见,恐左右必有以间于汉中王矣。
然则疑成怨间,其发若践机耳。
今足下在远,尚可假息一时;若大军遂进,足下失据而还,窃相为危之。
昔微子去殷,智果别族,违难背祸,犹皆如斯。
今足下弃父母而为人后,非礼也;知祸将至而留之,非智也;见正不从而疑之,非义也。
自号为丈夫,为此三者,何所贵乎?以足下之才,弃身来东,继嗣罗侯,不为背亲也;北面事君,以
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
及先主入蜀,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余,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所在战克。
益州既定,以封为副军中郎将。
初,刘璋遣扶风孟达副法正,各将兵二千人,使迎先主,先主因令达并领其众,留屯江陵。
蜀平后,以达为宜都太守。
建安二十四年,命达从秭归北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为达兵所害。
达将进攻上庸,先主阴恐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军会上庸。
上庸太守申耽举众降,遣妻子及宗族诣成都。
先主加耽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员乡侯如故,以耽弟仪为建信将军、西城将军,迁松为副军将军。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
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
会羽覆败,先主恨之。
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
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
魏文帝善达之姿才容观,以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
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都郡,以]达领新城太守。
遣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与达共袭封。
达与封书曰:“古人有言:”疏不间亲,新不加旧‘。
此谓上明下直,谗慝不行也。
若乃权君谲主,贤父慈亲,犹有忠臣蹈功以罹祸,孝子抱仁以陷难,种、商、白起、孝己、伯奇,皆其类也。
其所以然,非骨肉好离,亲亲乐患也。
或有恩移爱易,亦有谗间其间,虽忠臣不能移于君,孝子不能变之于父者也。
势利所加,改亲为仇,况非亲乎!
故申生、卫汲、御寇、楚建禀受形之气,当嗣立之正,而犹如此。
今足下与汉中王,道路之人耳,亲非骨血而据势权,义非君臣而处上位,征则有偏任之威,居则有副军之号,远近所间也。
自立阿斗为太子已来,有识之人相为寒心。
如使申生从子舆之言,必为太伯;卫汲听其弟之谋,无彰父之讥也。
且小白出奔,入而为霸;重耳逾垣,卒以克复。
自古有之,非独今也。
“夫智贵免祸,明尚夙达,仆揆汉中王虑定于内疑生于外矣;虑定则心固,疑生则心惧,乱祸之兴作,未曾不由废立之间也。
私怨人情,不能不见,恐左右必有以间于汉中王矣。
然则疑成怨间,其发若践机耳。
今足下在远,尚可假息一时;若大军遂进,足下失据而还,窃相为危之。
昔微子去殷,智果别族,违难背祸,犹皆如斯。
今足下弃父母而为人后,非礼也;知祸将至而留之,非智也;见正不从而疑之,非义也。
自号为丈夫,为此三者,何所贵乎?以足下之才,弃身来东,继嗣罗侯,不为背亲也;北面事君,以
后主讳禅,字公嗣,先主子也。
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立为王太子。
及即尊号,册曰:“惟章武元年五月辛巳,皇帝若曰:太子禅,朕遭汉运艰难,贼臣篡盗,社稷无主,格人群正,以天明命,朕继大统。
今以禅为皇太子,以承宗庙,祗肃社稷。
使使持节丞相亮授印绶,敬听师傅,行一物而三善皆得焉,可不勉与!“三年夏四月,先主殂于永安宫。
五月,后主袭位于成都,时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
大赦,改元。
是岁魏黄初四年也。
建兴元年夏,臧柯太守朱褒拥郡反。
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闿反,流太守张裔于吴,据郡不宾,越巂夷王高定亦背叛。
是岁,立皇后张氏。
遣尚书(郎)邓芝固好于吴,吴王孙权与蜀和亲使聘,是岁通好。
三年春,务农殖谷,闭关息民。
三年春三月,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
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分建宁、永昌郡为云南郡,又分建宁、臧柯为兴古郡。
十二月,亮还成都。
四年春,都护李严自永安还住江州,筑大城。
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
六年春,亮出攻祁山,不克。
冬,复出散关,围陈仓,粮尽退。
魏将王双率军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还汉中。
七年春,亮遣陈式攻成都、阴平,遂克定二郡。
冬,亮徙从府营于南山下原上,筑汉、乐二城。
是岁,孙权称帝,与蜀约盟,共交分天下。
八年秋,魏使司马懿由西城,张合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欲攻汉中。
丞相亮待之于城固、赤坂,大雨道绝,真等皆还。
是岁,魏延破魏雍州剌史郭淮于阳溪。
徙鲁王永为甘陵王,梁王理为安平王,皆以鲁、梁在吴分界故也。
九年春二月,亮复出军围祁山,始以木牛运。
魏司马懿、张合救祁山。
夏六月,亮粮尽退军,合追至青封,与亮交战,被箭死。
秋八月,都护李严废徙梓潼郡。
十年,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
十一年冬,亮使诸军运米,集于斜谷口,治斜谷邸阁。
是岁,南夷刘胄反,将军马忠破平之。
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马运。
秋八月,亮卒渭滨。
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争权不和,举兵相攻,延败走。
斩延首,仪率诸军还成都。
大赦。
以左将军吴壹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
以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
十三年春正月,中军师杨仪废徙汉嘉郡。
夏四月,进蒋琬位为大将军。
十四年夏四月,后主至湔,登观坂,看汶水之流,旬日还成都。
徙武都氐王苻健及氐民四百余户于成都。
十五年夏六月,皇后张氏薨。
延熙元年春正月,立皇后张氏。
大赦,攻元。
立
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立为王太子。
及即尊号,册曰:“惟章武元年五月辛巳,皇帝若曰:太子禅,朕遭汉运艰难,贼臣篡盗,社稷无主,格人群正,以天明命,朕继大统。
今以禅为皇太子,以承宗庙,祗肃社稷。
使使持节丞相亮授印绶,敬听师傅,行一物而三善皆得焉,可不勉与!“三年夏四月,先主殂于永安宫。
五月,后主袭位于成都,时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
大赦,改元。
是岁魏黄初四年也。
建兴元年夏,臧柯太守朱褒拥郡反。
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闿反,流太守张裔于吴,据郡不宾,越巂夷王高定亦背叛。
是岁,立皇后张氏。
遣尚书(郎)邓芝固好于吴,吴王孙权与蜀和亲使聘,是岁通好。
三年春,务农殖谷,闭关息民。
三年春三月,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
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分建宁、永昌郡为云南郡,又分建宁、臧柯为兴古郡。
十二月,亮还成都。
四年春,都护李严自永安还住江州,筑大城。
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
六年春,亮出攻祁山,不克。
冬,复出散关,围陈仓,粮尽退。
魏将王双率军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还汉中。
七年春,亮遣陈式攻成都、阴平,遂克定二郡。
冬,亮徙从府营于南山下原上,筑汉、乐二城。
是岁,孙权称帝,与蜀约盟,共交分天下。
八年秋,魏使司马懿由西城,张合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欲攻汉中。
丞相亮待之于城固、赤坂,大雨道绝,真等皆还。
是岁,魏延破魏雍州剌史郭淮于阳溪。
徙鲁王永为甘陵王,梁王理为安平王,皆以鲁、梁在吴分界故也。
九年春二月,亮复出军围祁山,始以木牛运。
魏司马懿、张合救祁山。
夏六月,亮粮尽退军,合追至青封,与亮交战,被箭死。
秋八月,都护李严废徙梓潼郡。
十年,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
十一年冬,亮使诸军运米,集于斜谷口,治斜谷邸阁。
是岁,南夷刘胄反,将军马忠破平之。
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马运。
秋八月,亮卒渭滨。
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争权不和,举兵相攻,延败走。
斩延首,仪率诸军还成都。
大赦。
以左将军吴壹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
以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
十三年春正月,中军师杨仪废徙汉嘉郡。
夏四月,进蒋琬位为大将军。
十四年夏四月,后主至湔,登观坂,看汶水之流,旬日还成都。
徙武都氐王苻健及氐民四百余户于成都。
十五年夏六月,皇后张氏薨。
延熙元年春正月,立皇后张氏。
大赦,攻元。
立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
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
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
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
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
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
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
羽、飞乃止。
刘表长子琦,亦深器亮。
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于琦。
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
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不?”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字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
会黄祖死,得出,遂为江夏太守。
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
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
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
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
”遂诣曹公。
先
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
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
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
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
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
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
羽、飞乃止。
刘表长子琦,亦深器亮。
表受后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于琦。
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
琦乃将亮游观后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不?”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字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
会黄祖死,得出,遂为江夏太守。
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
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
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
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
”遂诣曹公。
先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
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先主之袭杀徐州剌史车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还小沛。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
”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乃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阪,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
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
曹公遣于禁助仁。
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
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
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曹公从之。
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自己。
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
亡命奔涿郡。
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
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先主之袭杀徐州剌史车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还小沛。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
”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乃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阪,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
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
曹公遣于禁助仁。
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
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
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曹公从之。
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自己。
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
先主甘皇后,沛人也。
先主临豫州,住小沛,纳以为妾。
先主数丧嫡室,常摄内事。
随先主于荆州,产后主。
值曹公军至,追及先主于当阳长坂,于时困逼,弃后及后主,赖赵云保护,得免于难。
后卒,葬于南郡。
章武二年,追谥皇思夫人,迁葬于蜀,未至而先主殂。
丞相亮上言:“皇思夫人履行修仁,淑慎其身。
大行皇帝昔在上将,嫔妃作合,载育圣躬,大命不融。
大行皇帝存时,笃义垂恩,念皇思夫人神柩在远飘飘,特遣使者奉迎。
会大行皇帝崩,今皇思夫人神柩以到,又梓宫在道,园陵将成,安厝有朝。
臣辄与太常臣赖恭等议,《礼记》曰:“立爱自亲始,教民孝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
‘不忘其亲,所由生也。
《春秋》之义,母以子贵。
昔高皇帝追尊太上昭灵夫人为昭灵皇后,孝和皇帝改葬其母梁贵人,尊号曰恭怀皇后,孝愍皇帝亦改葬其母王夫人,尊号曰灵怀皇后。
今皇思夫人宜有尊号,以慰寒泉之思,辄与恭等案谥法,宜曰昭烈皇后。
《诗》曰:”谷则异室,死则同穴。
’故昭烈皇后宜与大行皇帝合葬,臣请太尉告宗庙,布露天下,具礼仪别奏。
“制曰可。
先主穆皇后,陈留人也。
兄吴壹,少孤,壹父素与刘焉有旧,是以举家随焉入蜀。
焉有异志,而闻善相者相后当大贵。
焉时将子瑁自随,遂为瑁纳后。
瑁死,后寡居。
先主既定益州,而孙夫人还吴,群下劝先主聘后。
先主疑与瑁同族,法正进曰:“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于子圉乎?”于是纳后为夫人。
建安二十四年,立为汉中王后。
章武元年夏五月,策曰:“联承天命,奉至尊,临万国。
今以后为皇后,遣使持节丞相亮授玺绶,承宗庙,母天下,皇后其敬之哉!”建兴元年五月,后主即位,尊后为皇太后,称长乐宫。
壹官至车骑将军,封县侯。
延熙八年,后薨惠陵。
后主敬哀皇后,车骑将军张飞长女也。
章陵元年,纳为太子妃。
建兴元年,立为皇后。
十五年薨,葬南陵。
后主张皇后,前后敬哀之妹也。
建兴十五年,入为贵人。
延熙元年春正月,策曰:“联统承大业,君临天下,奉郊庙社稷。
今以贵人为皇后,使行丞相事左将军(向)朗持节授玺绶。
勉修中馈,恪肃堙祀,皇后其敬之哉!”咸熙元年,随后主迁于洛阳。
刘永字公寿,先主子,后主庶弟也。
章武元年六月,使司徒靖立永为鲁王,策曰:“小子永,受兹青土。
联承天序,继统大业,遵修稽古,建尔国家,封于东土,奄有龟蒙,世为藩辅。
呜呼,恭联之诏;惟彼鲁邦,一变适道,风化存焉。
人之好德,世兹懿美。
王其秉心率礼,绶尔士民,是飨是宜,其戒之哉!”建兴八
先主临豫州,住小沛,纳以为妾。
先主数丧嫡室,常摄内事。
随先主于荆州,产后主。
值曹公军至,追及先主于当阳长坂,于时困逼,弃后及后主,赖赵云保护,得免于难。
后卒,葬于南郡。
章武二年,追谥皇思夫人,迁葬于蜀,未至而先主殂。
丞相亮上言:“皇思夫人履行修仁,淑慎其身。
大行皇帝昔在上将,嫔妃作合,载育圣躬,大命不融。
大行皇帝存时,笃义垂恩,念皇思夫人神柩在远飘飘,特遣使者奉迎。
会大行皇帝崩,今皇思夫人神柩以到,又梓宫在道,园陵将成,安厝有朝。
臣辄与太常臣赖恭等议,《礼记》曰:“立爱自亲始,教民孝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
‘不忘其亲,所由生也。
《春秋》之义,母以子贵。
昔高皇帝追尊太上昭灵夫人为昭灵皇后,孝和皇帝改葬其母梁贵人,尊号曰恭怀皇后,孝愍皇帝亦改葬其母王夫人,尊号曰灵怀皇后。
今皇思夫人宜有尊号,以慰寒泉之思,辄与恭等案谥法,宜曰昭烈皇后。
《诗》曰:”谷则异室,死则同穴。
’故昭烈皇后宜与大行皇帝合葬,臣请太尉告宗庙,布露天下,具礼仪别奏。
“制曰可。
先主穆皇后,陈留人也。
兄吴壹,少孤,壹父素与刘焉有旧,是以举家随焉入蜀。
焉有异志,而闻善相者相后当大贵。
焉时将子瑁自随,遂为瑁纳后。
瑁死,后寡居。
先主既定益州,而孙夫人还吴,群下劝先主聘后。
先主疑与瑁同族,法正进曰:“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于子圉乎?”于是纳后为夫人。
建安二十四年,立为汉中王后。
章武元年夏五月,策曰:“联承天命,奉至尊,临万国。
今以后为皇后,遣使持节丞相亮授玺绶,承宗庙,母天下,皇后其敬之哉!”建兴元年五月,后主即位,尊后为皇太后,称长乐宫。
壹官至车骑将军,封县侯。
延熙八年,后薨惠陵。
后主敬哀皇后,车骑将军张飞长女也。
章陵元年,纳为太子妃。
建兴元年,立为皇后。
十五年薨,葬南陵。
后主张皇后,前后敬哀之妹也。
建兴十五年,入为贵人。
延熙元年春正月,策曰:“联统承大业,君临天下,奉郊庙社稷。
今以贵人为皇后,使行丞相事左将军(向)朗持节授玺绶。
勉修中馈,恪肃堙祀,皇后其敬之哉!”咸熙元年,随后主迁于洛阳。
刘永字公寿,先主子,后主庶弟也。
章武元年六月,使司徒靖立永为鲁王,策曰:“小子永,受兹青土。
联承天序,继统大业,遵修稽古,建尔国家,封于东土,奄有龟蒙,世为藩辅。
呜呼,恭联之诏;惟彼鲁邦,一变适道,风化存焉。
人之好德,世兹懿美。
王其秉心率礼,绶尔士民,是飨是宜,其戒之哉!”建兴八
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
少与从弟劭俱知名,并有人伦臧否之称,而私情不协。
劭为郡功曹,排摈靖不得齿叙,以马磨自给。
颍川刘翊为汝南太守,乃举靖计吏,察孝廉,除尚书郎,典选举。
灵帝崩,董卓秉政,以汉阳周毖为吏部尚书,与靖共谋议,进退天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
进用颍川荀爽、韩融、陈纪等为公、卿、郡守,拜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剌史,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陈留孔伷为豫州剌史,东郡张邈为陈留太守,而迁靖巴郡太守,不就,补御史中丞。
馥等到官,各举兵还向京都,欲以诛卓。
卓怒毖曰:“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
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
卓何用查负!”叱毖令出,于外斩之。
靖从兄陈相玚,又与伷合规,靖惧诛,奔伷。
伷卒,依扬州剌史陈祎.祎死,吴郡都尉许贡、会稽太守王朗素与靖有旧,故往保焉。
靖收恤亲里,经纪振赡,出于仁厚。
孙策东渡江,皆走交州以避其难,靖身坐崖边,先载附从,疏亲悉发,乃从后去,当时见者莫不叹息。
既至交址,交址太守士燮厚加敬待。
陈国袁徽以寄寓交州,徽与尚书令荀玉书曰:“许文休英才伟士,智略足以计事。
自流宕已来,与群士相随,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已,与九族中外同其饥寒流。
其纪纲同类,仁恕恻隐,皆有效事,不能复一二陈之耳。
”巨鹿张翔衔王命使交部,乘势募靖,欲与誓要,靖拒而不许。
靖与曹公书曰:“世路戎夷,祸乱遂合,驽怯偷生,自窜蛮貊,成阔十年,吉凶礼废,昔在会稽,得所贻书,辞旨款密,久要不忘。
迫于袁术方命圮族,扇动群逆,津涂四塞,虽县心北风,欲行靡由。
正礼师退,术兵前进,会稽倾覆,景兴失据,三江五湖,皆为虏庭。
临时困厄,无所控告,便与袁沛、邓子孝等浮涉沧海,南至交州。
经历东瓯、闽、越之国,行经万里,不见汉地,漂薄风波,绝粮茹草,饥殍荐臻,死者大半。
既济南海,与领守儿孝德相见,知足下忠义奋发,整饬元戎,西迎大驾,巡省中岳。
承此休问,且悲且憙,即与袁沛及徐元贤复共严装,欲北上荆州。
会苍梧诸县夷、越蜂起,州府倾覆,道路阻绝,元贤被害,老弱并杀。
靖寻循渚崖五千余里,复遇疾疠,伯母陨命,并及群从,自诸妻子,一时略尽。
复相扶侍,前到此郡,计为兵害及病亡者,十遗一二。
生民之艰,辛苦之基,岂可具陈哉!惧卒颠仆,永为亡虏,忧瘁惨惨,忘寝与食。
欲附奉朝贡使,自获济通,归死阙庭,而荆州水陆无津,交部驿使断绝。
欲上益州,复有峻防,故官长吏,一不得入。
前令交址太守士威彦
少与从弟劭俱知名,并有人伦臧否之称,而私情不协。
劭为郡功曹,排摈靖不得齿叙,以马磨自给。
颍川刘翊为汝南太守,乃举靖计吏,察孝廉,除尚书郎,典选举。
灵帝崩,董卓秉政,以汉阳周毖为吏部尚书,与靖共谋议,进退天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
进用颍川荀爽、韩融、陈纪等为公、卿、郡守,拜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剌史,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陈留孔伷为豫州剌史,东郡张邈为陈留太守,而迁靖巴郡太守,不就,补御史中丞。
馥等到官,各举兵还向京都,欲以诛卓。
卓怒毖曰:“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
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
卓何用查负!”叱毖令出,于外斩之。
靖从兄陈相玚,又与伷合规,靖惧诛,奔伷。
伷卒,依扬州剌史陈祎.祎死,吴郡都尉许贡、会稽太守王朗素与靖有旧,故往保焉。
靖收恤亲里,经纪振赡,出于仁厚。
孙策东渡江,皆走交州以避其难,靖身坐崖边,先载附从,疏亲悉发,乃从后去,当时见者莫不叹息。
既至交址,交址太守士燮厚加敬待。
陈国袁徽以寄寓交州,徽与尚书令荀玉书曰:“许文休英才伟士,智略足以计事。
自流宕已来,与群士相随,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已,与九族中外同其饥寒流。
其纪纲同类,仁恕恻隐,皆有效事,不能复一二陈之耳。
”巨鹿张翔衔王命使交部,乘势募靖,欲与誓要,靖拒而不许。
靖与曹公书曰:“世路戎夷,祸乱遂合,驽怯偷生,自窜蛮貊,成阔十年,吉凶礼废,昔在会稽,得所贻书,辞旨款密,久要不忘。
迫于袁术方命圮族,扇动群逆,津涂四塞,虽县心北风,欲行靡由。
正礼师退,术兵前进,会稽倾覆,景兴失据,三江五湖,皆为虏庭。
临时困厄,无所控告,便与袁沛、邓子孝等浮涉沧海,南至交州。
经历东瓯、闽、越之国,行经万里,不见汉地,漂薄风波,绝粮茹草,饥殍荐臻,死者大半。
既济南海,与领守儿孝德相见,知足下忠义奋发,整饬元戎,西迎大驾,巡省中岳。
承此休问,且悲且憙,即与袁沛及徐元贤复共严装,欲北上荆州。
会苍梧诸县夷、越蜂起,州府倾覆,道路阻绝,元贤被害,老弱并杀。
靖寻循渚崖五千余里,复遇疾疠,伯母陨命,并及群从,自诸妻子,一时略尽。
复相扶侍,前到此郡,计为兵害及病亡者,十遗一二。
生民之艰,辛苦之基,岂可具陈哉!惧卒颠仆,永为亡虏,忧瘁惨惨,忘寝与食。
欲附奉朝贡使,自获济通,归死阙庭,而荆州水陆无津,交部驿使断绝。
欲上益州,复有峻防,故官长吏,一不得入。
前令交址太守士威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