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大钧之播化⑩,察草木之殊类⑪。
雨露清而并荣,霜雪沾而俱悴。
唯丸丸之庭柏⑫,禀自然而醇粹⑬。
涉青阳不增其华⑭,历元英不减其翠⑮。
原斯木之攸挺⑯,植新甫之高岑⑰。
干霄汉以上秀⑱,绝无地而下临⑲。
笼日月以散彩,俯云霞而结阴。
迈千祀而逾茂⑳,秉四时而一心。
灵根再徒㉑,兹庭爰植㉒。
高节未彰,贞心谁识㉓。
既杂沓乎众草,又芜没乎丛棘。
匪王孙之见知㉔,志耿介其何极㉕?若乃春风起于蘋末㉖,美景丽乎中园。
水含苔于曲浦㉗,草铺露于平原。
成蹊花乱,幽谷莺喧。
徒耿然而自抚㉘,谢桃李而无言㉙。
至于日穷于纪㉚,岁云暮止㉛。
飘蓬乱惊,愁云叠起。
冰凝无际,雪飞千里。
顾众类之飒然㉜,郁亭亭而孤峙㉝。
贵不移于本性,方有俪乎君子㉞。
聊染翰以寄怀㉟,庶无亏于善始㊱。
天地有常道,万物有常性。
道不可以终静,济之以动;性不可以终动,济之以静。
养之则两全而交利,不养则两伤而交病。
故圣人取诸震以发身,受诸复而知命。
所以《庄子》曰“智养恬”,《易》曰“蒙养正”者也。
吾观天文,其中有程。
日明则月晦,日晦则月明。
明晦交养,昼夜乃成。
吾观岁功,其中有信。
阳进则阴退,阳退则阴进。
进退交养,寒暑乃顺。
且躁者本于静也,斯则躁为民,静为君。
以民养君,教化之根,则动养静之道斯存。
且有者生于无也,斯则无为母,有为子。
以母养子,生成之理,则静养动之理明矣。
所以动之为用,在气为春,在鸟为飞。
在舟为楫,在弩为机。
不有动也,静将畴依?所以静之为用,在虫为蛰,在水为止。
在门为键,在轮为柅。
不有静也,动奚资始?则知动兮静所伏,静兮动所倚。
吾何以知交养之然哉?以此有以见人之生于世,出处相济,必有时而行,非匏瓜不可以长系;人之善其身,枉直相循,必有时而屈,故尺蠖不可以长伸。
嗟夫!今之人知动之可以成功,不知非其时,动亦为凶;知静之可以立德,不知非其理,静亦为贼。
大矣哉!动静之际,圣人其难之。
先之则过时,后之则不及时。
交养之间,不容毫厘。
故老氏观妙,颜氏知几。
噫!非二君子,吾谁与归。
月配阳,含虚而明;湖止水,体柔而平。
光无不临,故丽天并耀;清可以鉴,因取镜表名。
月包阴以成象,水禀月而为精。
两气相合,实不入而疑入;二美交映,伊本清而又清。
色皎洁而秋天愈静,波演漾而宵风乍轻。
类泗滨之磬见,疑合浦之珠明。
至明洞幽,至清无垢。
同元泽无远不遍,等达人以虚而受。
满不可恃,望之足戒以亏盈;形或未分,鉴之则辨其妍鬼。
轻霭不起,纤尘莫过。
沉璧彩而为镜,碎金辉以成波。
皓质未判,空闻田鹤之唳;香风乍度,暗传莲女之歌。
万象皆总,湛清光而不动;极望靡穷,凝虚皓而如空。
照同心千里之外,洞游鳞百丈之中。
棹影乍浮,如上天边之汉;桂华不定,多因萍末之风。
白昼诚穷,残夜将短,临远峰而欲落,沉馀景而犹满。
月之德也朗而迥,水之性也柔而静,照有馀晖,光无匿影。
满而将缺,顾兔自殊于太阳;导之则流,无禽岂同于旧井。
原夫德无不应,理必相符,湖以柔而藏月,月因朗而彰湖。
不私其明,明则有裕;无逆于物,物乃不孤。
异投珠而按剑,等藏冰而耀壶,惟水月之叶美,与君子而同涂。
有一威凤,憩翮朝阳。
晨游紫雾,夕饮玄霜。
资长风以举翰,戾天衢而远翔。
西翥则烟氛閟色,东飞则日月腾光。
化垂鹏于北裔,训群鸟于南荒。
弭乱世而方降,膺明时而自彰。
俯翼云路,归功本树。
仰乔枝而见猜,俯修条而抱蠹。
同林之侣俱嫉,共干之俦并忤。
无恒山之义情,有炎州之凶度。
若巢苇而居安,独怀危而履惧。
鸱鸮啸乎侧叶,燕雀喧乎下枝。
惭己陋之至鄙,害他贤之独奇。
或聚咮而交击,乍分罗而见羁。
戢凌云之逸羽,韬伟世之清仪。
遂乃蓄情宵影,结志晨晖。
霜残绮翼,露点红衣。
嗟忧患之易结,欢矰缴之难违,期毕命于一死,本无情于再飞。
幸赖君子,以依以恃,引此风云,濯斯尘滓。
披蒙翳于叶下,发光华于枝里,仙翰屈而还舒,灵音摧而复起。
眄八极以遐翥,临九天而高峙。
庶广德于众禽,非崇利于一己。
是以徘徊感德,顾慕怀贤,凭明哲而祸散,讬英才而福延。
答惠之情弥结,报功之志方宣。
非知难而行易,思令后以终前。
俾贤德之流庆,毕万叶而芳传。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
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
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故鸟有凤而鱼有鲲。
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
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
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
“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士亦有之。
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楚襄王时,宋玉休归。
唐勒谗之于王曰:「玉为人身体容冶,口多微词,出爱主人之女,入事大王,愿王疏之。」玉休还,王谓玉曰:「玉为人身体容冶,口多微词,出爱主人之女,入事寡人,不亦薄乎?」玉曰:「臣身体容冶,受之二亲;口多微词,闻之圣人。
臣尝出行,仆饥马疲,正值主人门开,主人翁出,妪又到市,独有主人女在。
女欲置臣,堂上太高,堂下太卑,乃更于兰房之室,止臣其中。
中有鸣琴焉,臣援而鼓之,为《幽兰》、《白雪》之曲。
主人之女,翳承日之华,披翠云之裘,更被白谷之单衫,垂珠步摇,来排臣户曰:『上客无乃饥乎?』为臣炊雕胡之饭,烹露葵之羹,来劝臣食,以其翡翠之钗,挂臣冠缨,臣不忍仰视。
为臣歌曰:『岁将暮兮日已寒,中心乱兮勿多言。
』臣复援琴而鼓之,为《秋竹》《积雪》之曲,主人之女又为臣歌曰:『内怵惕兮徂玉床,横自陈兮君之傍。
君不御兮妾谁怨,日将至兮下黄泉。
』」玉曰:「吾宁杀人之父,孤人之子,诚不忍爱主人之女。」王曰:「止止。
寡人于此时,亦何能已也!
宋玉与登徒子偕受钓于玄洲,止而并见于楚襄王。
登徒子曰:「夫玄洲,天下之善钓者也,愿王观焉。」王曰:「其善柰何?」登徒子对曰:「夫玄洲钓也,以三寻之竿,八丝之线,饵若蛆寅,钩如细针,以出三赤之鱼于数仞之水中,岂可谓无术乎?夫玄洲,芳水饵,挂缴钩,其意不可得。
退而牵行,下触清泥,上则波《风易》,玄洲因水势而施之,颉之颃之,委纵收敛,与鱼沉浮。
及其解弛也。
因而获之。」襄王曰:「善。」
宋玉进曰:「今察玄洲之钓,未可谓能持竿也,又乌足为大王言乎!」王曰:「子之所谓善钓者何?」玉曰:「臣所谓善钓者,其竿非竹,其纶非丝,其钩非针,其饵非寅也。」王曰:「愿遂闻之。」玉对曰:「昔尧、舜、汤、禹之钓也,以圣贤为竿,道德为纶,仁义为钩,禄利为饵,四海为池,万民为鱼。
钓道微矣,非圣人其孰能察之?」王曰:「迅哉说乎!其钓不可见也。」宋玉对曰:「其钓易见,王不察尔。
昔殷汤以七十里,周文以百里,兴利除害,天下归之,其饵可谓芳矣;南面而掌天下,历载数百,到今不废,其纶可谓纫矣;群生浸其泽,民氓畏其罚,其钩可谓抅矣;功成而不隳,名立而不改,其竿可谓强矣!若夫竿折轮绝,饵坠钩决,波涌鱼失,是则夏桀、商纣不通夫钓术也。
今察玄洲之钓也,左挟鱼,右执槁竿,立于横污之涯,倚乎杨柳之间,精不离乎鱼喙,思不出乎鲋鳊,形容枯槁,神色憔悴,乐不役勤,获不当费,斯乃水滨之役夫也已,君王又何称焉?王若建尧、舜之洪竿,摅禹、汤之修纶,投之于渎,视之于海,漫漫群生,孰非吾有?其为大王之钓,不亦乐乎!」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
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
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王曰:“夫风始安生哉?”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
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
缘泰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扬熛怒。
耾耾雷声,回穴错迕。
蹶石伐木,梢杀林莽。
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眴焕粲烂,离散转移。
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
乘凌高城,入于深宫。
邸华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
将击芙蓉之精。
猎蕙草,离秦蘅,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
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帏,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
故其风中人状,直憯凄惏栗,清凉增欷。
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
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王曰:“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宋玉对曰:“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
动沙堁,吹死灰,骇溷浊,扬腐馀,邪薄入瓮牖,至于室庐。
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溷郁邑,殴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
中唇为胗,得目为蔑,啗齰嗽获,死生不卒。
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
愿王勿与出入后宫。

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
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
”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
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
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因进而称曰:“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愚乱之邪;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
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

王曰:“试为寡人说之。
”大夫曰:“唯唯。
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历五都。
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洧之间。
是时向春之末,迎夏之阳,鸧鹒喈喈,群女出桑。
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
臣观其丽者,因称诗曰:‘遵大路兮揽子祛’。
赠以芳华辞甚妙。
于是处子恍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
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复称诗曰:‘寤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
’因迁延而辞避。
盖徒以微辞相感动。
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

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

首页 - 个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7s
Copyright ©2025 中华诗词网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