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圖,唐、宋、金源諸畫譜皆有,評識者謂惟李伯時山莊可以比之,蓋維平生得意畫也。
癸酉之春,予得觀之。
唐史暨維集之所謂“竹館”“柳浪”等皆可考,其一人與之對談或泛舟者,疑裴迪也。
江山雄勝,草木潤秀,使人徘徊撫卷而忘倦,浩然有結廬終焉之想,而不知秦之非吾土也。
物之移人觀者如是。
而彼方以是自嬉者,固宜疲精極思而不知其勞也。
嗚呼!古人之於藝也,適意玩情而已矣。
若畫,則非如書計樂舞之可爲修己治人之資,則又所不暇而不屑爲者。
魏晉以來,雖或爲之,然而如閻立本者,已知所以自恥矣。
維以清才位通顯,而天下復以高人目之,彼方偃然以前身畫師自居,其人品已不足道。
然使其移繪一水一石一草一木之精緻,而思所以文其身,則亦不至於陷賊而不死,苟免而不恥。
其紊亂錯逆如是之甚也。
豈其自負者固止於此,而不知世有大節,將處己於名臣乎?斯亦不足議者。
予特以當時朝廷之所以享盛名,而豪貴之所以虛左而迎⑩,親王之所以師友而待者,則能詩能畫、背主事賊之維輩也。
如顏太師之守孤城,倡大義,忠誠蓋一世,遺烈振萬古,則不知其作何狀。
其時事可知矣!後世論者,喜言文章以氣爲主,又喜言境因人勝,故朱子謂維詩雖清雅,亦萎弱少氣骨;程子謂綠野堂宜爲後人所存,若王維莊,雖取而有之可也。
嗚呼!人之大節一虧,百事塗地,凡可以爲百世之甘棠者,而人皆得以芻狗之。
彼將以文藝高逸自名者,亦當以此自反也。
予以他日之經行,或有可以按之,以考夫俯仰間已有古今之異者,欲如韓文公《畫記》,以譜其次第之大概而未暇,姑書此於後。
庶幾士大夫不以此自負,而亦不復重此,而向之所謂豪貴王公,或亦有所感而知所趨向焉。
三月望日記。
癸酉之春,予得觀之。
唐史暨維集之所謂“竹館”“柳浪”等皆可考,其一人與之對談或泛舟者,疑裴迪也。
江山雄勝,草木潤秀,使人徘徊撫卷而忘倦,浩然有結廬終焉之想,而不知秦之非吾土也。
物之移人觀者如是。
而彼方以是自嬉者,固宜疲精極思而不知其勞也。
嗚呼!古人之於藝也,適意玩情而已矣。
若畫,則非如書計樂舞之可爲修己治人之資,則又所不暇而不屑爲者。
魏晉以來,雖或爲之,然而如閻立本者,已知所以自恥矣。
維以清才位通顯,而天下復以高人目之,彼方偃然以前身畫師自居,其人品已不足道。
然使其移繪一水一石一草一木之精緻,而思所以文其身,則亦不至於陷賊而不死,苟免而不恥。
其紊亂錯逆如是之甚也。
豈其自負者固止於此,而不知世有大節,將處己於名臣乎?斯亦不足議者。
予特以當時朝廷之所以享盛名,而豪貴之所以虛左而迎⑩,親王之所以師友而待者,則能詩能畫、背主事賊之維輩也。
如顏太師之守孤城,倡大義,忠誠蓋一世,遺烈振萬古,則不知其作何狀。
其時事可知矣!後世論者,喜言文章以氣爲主,又喜言境因人勝,故朱子謂維詩雖清雅,亦萎弱少氣骨;程子謂綠野堂宜爲後人所存,若王維莊,雖取而有之可也。
嗚呼!人之大節一虧,百事塗地,凡可以爲百世之甘棠者,而人皆得以芻狗之。
彼將以文藝高逸自名者,亦當以此自反也。
予以他日之經行,或有可以按之,以考夫俯仰間已有古今之異者,欲如韓文公《畫記》,以譜其次第之大概而未暇,姑書此於後。
庶幾士大夫不以此自負,而亦不復重此,而向之所謂豪貴王公,或亦有所感而知所趨向焉。
三月望日記。
居易,字樂天,太原下邽人。
弱冠名未振,觀光上國,謁顧況。
況,吳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謔之曰:"長安百物皆貴,居大不易!"及覽詩卷,至"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乃嘆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難。
老夫前言戲之爾。
"
貞元十六年,中書舍人高郢下進士、拔萃皆中,補校書郎。
元和元年,作樂府及詩百餘篇,規諷時事,流聞禁中,上悅之。
召拜翰林學士,歷左拾遺。
時盜殺宰相,京師洶洶,居易首上疏,請亟捕賊。
權臣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墮井死,而賦《新井篇》言既浮華,行不可用,貶江州司馬。
初以勳庸暴露不宜,實無他腸,怫怒奸黨,遂失志。
亦能順所遇,託浮屠死生說,忘形骸者。
久之,轉中書舍人,知制誥。
河朔亂,兵出無功,又言事不見聽,乞外,除爲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遷刑部侍郎。
會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鯁遭擯,乃放縱詩酒。
既複用,又皆幼君,仕情頓爾索寞。
卜居履道里,與香山僧如滿等結淨社,疏沼種樹,構石樓,鑿八節灘,爲遊賞之樂,茶鐺酒杓不相離。
嘗科頭箕踞,談禪詠古,晏如也。
自號"醉吟先生",作傳。
酷好佛,亦經月不葷,稱"香山居士"。
與胡杲、吉皎、鄭據、劉真、盧貞、張渾、如滿、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時人慕之,繪《九老圖》。
公詩以六義爲主,不尚艱難。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嫗讀之,問解則錄。
後人評白詩如山東父老課農桑,言言皆實者也。
雞林國行賈售於其國相,率篇百金,僞者即能辨之。
與元稹極善膠漆,音韻亦同,天下曰"元、白"。
元卒,與劉賓客齊名,曰"劉、白"雲。
公好神仙,自制飛雲履,焚香振足,如撥煙霧,冉冉生雲。
初來九江,居廬阜峯下,作草堂燒丹,今尚存。
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五卷,及所撰古今事實爲《六帖》,及述作詩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針集》三卷,並行於世。
弱冠名未振,觀光上國,謁顧況。
況,吳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謔之曰:"長安百物皆貴,居大不易!"及覽詩卷,至"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乃嘆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難。
老夫前言戲之爾。
"
貞元十六年,中書舍人高郢下進士、拔萃皆中,補校書郎。
元和元年,作樂府及詩百餘篇,規諷時事,流聞禁中,上悅之。
召拜翰林學士,歷左拾遺。
時盜殺宰相,京師洶洶,居易首上疏,請亟捕賊。
權臣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墮井死,而賦《新井篇》言既浮華,行不可用,貶江州司馬。
初以勳庸暴露不宜,實無他腸,怫怒奸黨,遂失志。
亦能順所遇,託浮屠死生說,忘形骸者。
久之,轉中書舍人,知制誥。
河朔亂,兵出無功,又言事不見聽,乞外,除爲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遷刑部侍郎。
會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鯁遭擯,乃放縱詩酒。
既複用,又皆幼君,仕情頓爾索寞。
卜居履道里,與香山僧如滿等結淨社,疏沼種樹,構石樓,鑿八節灘,爲遊賞之樂,茶鐺酒杓不相離。
嘗科頭箕踞,談禪詠古,晏如也。
自號"醉吟先生",作傳。
酷好佛,亦經月不葷,稱"香山居士"。
與胡杲、吉皎、鄭據、劉真、盧貞、張渾、如滿、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時人慕之,繪《九老圖》。
公詩以六義爲主,不尚艱難。
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嫗讀之,問解則錄。
後人評白詩如山東父老課農桑,言言皆實者也。
雞林國行賈售於其國相,率篇百金,僞者即能辨之。
與元稹極善膠漆,音韻亦同,天下曰"元、白"。
元卒,與劉賓客齊名,曰"劉、白"雲。
公好神仙,自制飛雲履,焚香振足,如撥煙霧,冉冉生雲。
初來九江,居廬阜峯下,作草堂燒丹,今尚存。
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五卷,及所撰古今事實爲《六帖》,及述作詩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針集》三卷,並行於世。
王黼,字將明,開封祥符人。
起初名叫甫,後來因爲和東漢宦官同名,皇上賜他名黼。
王黼講究儀表,目光炯炯,有口才,才智出衆但沒多少學問,善於巧言獻媚。
考中崇寧進士,調爲相州司理參軍,編修《九域圖志》,何志和他同時負責,喜歡他,就對自己的父親何執中說起他,何執中推薦他,他升爲校書郎,又升爲符寶郎、左司諫。
張商英爲宰相,漸漸失寵,皇上派使臣把玉環賞給在杭州的蔡京,王黼偵知此事後,逐條上奏讚揚蔡京所推行的政事,並攻擊張商英。
蔡京再次任宰相,感激王黼幫助自己,就任命他爲左諫議大夫、給事中、御史中丞,王黼從任校書郎到現在才兩年。
王黼靠何執中得以進升,卻想逐去何執中,讓蔡京專權,就上疏論奏何執中的二十條罪狀,皇上不聽。
不久他兼任侍讀,升爲翰林學士。
蔡京與鄭居中不合,王黼與鄭居中交好,蔡京生氣,就調他任戶部尚書,正值青黃不接,蔡京想以國家財用不足作爲他的罪狀。
不久諸班禁軍因沒如期犒賞,到左藏庫鼓譟鬧事,王黼聽說後,就在諸軍前貼上大榜,保證某月某日犒賞他們,衆人讀榜後都散去,蔡京的計劃沒實現。
王黼回來後任學士,升爲承旨。
王黼遭父喪辭官守孝,過了五個月,朝廷重新起用他爲宣和殿學士,皇上賞他宅第昭德坊。
原來的門下侍郎許將的住宅在左邊,王黼待樑師成像父親一樣,稱爲恩府先生,憑樑師成的權勢,逼許將搬走,白天就趕走了許將全家,道路上的人都很憤怒。
王黼又爲承旨,被任命爲尚書左丞、中書侍郎。
宣和元年(1119),任命爲特進、少宰。
他由通議大夫超升八階,宋朝任命宰相前所未有。
另外賜給他城西的府第,他遷居那天,以教坊樂爲先導,所需的東西,全都取於官府,是當時最受恩寵的人。
蔡京辭官,王黼表面順應人心,一反蔡京所爲,罷方田,毀辟雍、醫、算學,合併修會要、六典各機構,裁汰冗官,對遠郡使、橫班官的俸祿減半,茶鹽鈔法不再比較,對富戶的科抑一律蠲除,天下人都稱他是賢相。
得到相位後,他借位高權重之機爲奸邪,蒐羅很多子女玉帛享樂,和皇宮差不多。
誘惑並搶奪徽猷閣待制鄧之綱的妾,反而給鄧之綱加罪流放到嶺南。
王黼升爲少保、太宰。
他請求設應奉局,自己兼任提領,中外錢財允許他隨便用,竭天下財力供應奉局的費用。
官吏推測皇上和王黼的意思,凡是四方水土所產的珍奇之物,都苛取於百姓,但進奉給皇上的珍品不到十分之一,其餘的全歸王黼。
御史陳過庭請求罷去那些以御前使喚爲名的冗官,京西轉運使張汝霖請求罷去進奉西路花果,皇上已經採納
起初名叫甫,後來因爲和東漢宦官同名,皇上賜他名黼。
王黼講究儀表,目光炯炯,有口才,才智出衆但沒多少學問,善於巧言獻媚。
考中崇寧進士,調爲相州司理參軍,編修《九域圖志》,何志和他同時負責,喜歡他,就對自己的父親何執中說起他,何執中推薦他,他升爲校書郎,又升爲符寶郎、左司諫。
張商英爲宰相,漸漸失寵,皇上派使臣把玉環賞給在杭州的蔡京,王黼偵知此事後,逐條上奏讚揚蔡京所推行的政事,並攻擊張商英。
蔡京再次任宰相,感激王黼幫助自己,就任命他爲左諫議大夫、給事中、御史中丞,王黼從任校書郎到現在才兩年。
王黼靠何執中得以進升,卻想逐去何執中,讓蔡京專權,就上疏論奏何執中的二十條罪狀,皇上不聽。
不久他兼任侍讀,升爲翰林學士。
蔡京與鄭居中不合,王黼與鄭居中交好,蔡京生氣,就調他任戶部尚書,正值青黃不接,蔡京想以國家財用不足作爲他的罪狀。
不久諸班禁軍因沒如期犒賞,到左藏庫鼓譟鬧事,王黼聽說後,就在諸軍前貼上大榜,保證某月某日犒賞他們,衆人讀榜後都散去,蔡京的計劃沒實現。
王黼回來後任學士,升爲承旨。
王黼遭父喪辭官守孝,過了五個月,朝廷重新起用他爲宣和殿學士,皇上賞他宅第昭德坊。
原來的門下侍郎許將的住宅在左邊,王黼待樑師成像父親一樣,稱爲恩府先生,憑樑師成的權勢,逼許將搬走,白天就趕走了許將全家,道路上的人都很憤怒。
王黼又爲承旨,被任命爲尚書左丞、中書侍郎。
宣和元年(1119),任命爲特進、少宰。
他由通議大夫超升八階,宋朝任命宰相前所未有。
另外賜給他城西的府第,他遷居那天,以教坊樂爲先導,所需的東西,全都取於官府,是當時最受恩寵的人。
蔡京辭官,王黼表面順應人心,一反蔡京所爲,罷方田,毀辟雍、醫、算學,合併修會要、六典各機構,裁汰冗官,對遠郡使、橫班官的俸祿減半,茶鹽鈔法不再比較,對富戶的科抑一律蠲除,天下人都稱他是賢相。
得到相位後,他借位高權重之機爲奸邪,蒐羅很多子女玉帛享樂,和皇宮差不多。
誘惑並搶奪徽猷閣待制鄧之綱的妾,反而給鄧之綱加罪流放到嶺南。
王黼升爲少保、太宰。
他請求設應奉局,自己兼任提領,中外錢財允許他隨便用,竭天下財力供應奉局的費用。
官吏推測皇上和王黼的意思,凡是四方水土所產的珍奇之物,都苛取於百姓,但進奉給皇上的珍品不到十分之一,其餘的全歸王黼。
御史陳過庭請求罷去那些以御前使喚爲名的冗官,京西轉運使張汝霖請求罷去進奉西路花果,皇上已經採納
李白,字太白,山東人。
母夢長庚星而誕,因以命之。
十歲通五經,自夢筆頭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喜縱橫,擊劍爲任俠,輕財好施。
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徠山中,日沉飲,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自蜀至長安,道未振,以所業投賀知章,讀至《蜀道難》,嘆曰:“子謫仙人也。
”乃解金龜換酒,終日相樂,遂薦於玄宗,召見金鑾殿,論時事,因奏頌一篇,帝喜,賜食,親爲調羹,詔供奉翰林。
嘗大醉,上前草詔,使高力士脫靴,力士恥之,摘其《清平調》中飛燕事,以激怒貴妃,帝每欲與官,妃輒沮之。
白益傲放,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爲“飲酒八仙人”。
懇求還山,賜黃金,詔放歸。
白浮游四方,欲登華山,乘醉跨驢經縣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無禮!”白供狀不書姓名,曰:“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
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陰縣裏,不得騎驢?”宰驚愧,拜謝曰:“不知翰林至此。
”白長笑而去。
嘗乘舟,與崔宗之自採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傍若無人。
祿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節度東南,白時臥廬山,闢爲僚佐。
璘起兵反,白逃還彭澤。
璘敗,累系潯陽獄。
初,白遊幷州,見郭子儀,奇之,曾救其死罪。
至是,郭子儀請官以贖,詔長流夜郎。
白晚節好黃、老,度牛渚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
初,悅謝家青山,今墓在焉。
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或雲:白,涼武昭王暠九世孫也。
母夢長庚星而誕,因以命之。
十歲通五經,自夢筆頭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喜縱橫,擊劍爲任俠,輕財好施。
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徠山中,日沉飲,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自蜀至長安,道未振,以所業投賀知章,讀至《蜀道難》,嘆曰:“子謫仙人也。
”乃解金龜換酒,終日相樂,遂薦於玄宗,召見金鑾殿,論時事,因奏頌一篇,帝喜,賜食,親爲調羹,詔供奉翰林。
嘗大醉,上前草詔,使高力士脫靴,力士恥之,摘其《清平調》中飛燕事,以激怒貴妃,帝每欲與官,妃輒沮之。
白益傲放,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爲“飲酒八仙人”。
懇求還山,賜黃金,詔放歸。
白浮游四方,欲登華山,乘醉跨驢經縣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無禮!”白供狀不書姓名,曰:“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
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陰縣裏,不得騎驢?”宰驚愧,拜謝曰:“不知翰林至此。
”白長笑而去。
嘗乘舟,與崔宗之自採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傍若無人。
祿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節度東南,白時臥廬山,闢爲僚佐。
璘起兵反,白逃還彭澤。
璘敗,累系潯陽獄。
初,白遊幷州,見郭子儀,奇之,曾救其死罪。
至是,郭子儀請官以贖,詔長流夜郎。
白晚節好黃、老,度牛渚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
初,悅謝家青山,今墓在焉。
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或雲:白,涼武昭王暠九世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