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闻唐失道而失吴、蜀,晋失道而失幽、并,观所以失之之由,知所以平之之术。
当失之时,君暗政乱,兵骄民困,近者奸于内,远者叛于外,小不制而至于大,大不制而至于僭。
天下离心,人不用命。
吴、蜀乘其乱而窃其号,幽、并乘其间而据其地。
平之之术,在乎反唐、晋之失而已。
必先进贤退不肖以清其时,用能去不能以审其材,恩信号令以结其心,赏功罚罪以尽其力,恭俭节用以丰其财,时使薄敛以阜其民。
俟其仓廪实,器用备,人可用而举之。
彼方之民,知我政化大行,上下同心,力强财足,人安将和,有必取之势,则知彼情状者,愿为之间谍,知彼山川者,愿为之先导。
彼民与此民之心同,是即与天意同。
与天意同,则无不成之功矣。
凡攻取之道,从易者始。
当今惟吴易图,东至海,南至江,可挠之地二千里。
从少备处先挠之,备东则挠西,备西则挠东,彼必奔走以救其弊。
奔走之间,可以知彼之虚实,众之强弱,攻虚击弱,则所向无前矣。
攻虚击弱之法,不必大举,但以轻兵挠之。
南人懦怯,知我师入其地,必大发以来应;数大发则民困而国竭,一不大发,则我可乘虚而取利。
彼竭我利,则江北诸州,乃国家之所有也。
既得江北,则用彼之民,扬我之兵,江之南亦不难平之也。
如此则用力少而收功多。
得吴则桂、广皆为内臣,岷、蜀可飞书而召之。
若其不至,则四面并进,席卷而蜀平矣。
吴、蜀平,幽州亦望风而至。
惟并州为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诱,必须以强兵攻之。
然彼自高平之败,力已竭,气已丧,不足以为边患,可为后图。
方今兵力精练,器用具备,群下知法,诸将用命,一稔之后,可以平边。
臣书生也,不足以讲大事,至于不达大体,不合机变,惟陛下宽之!
当失之时,君暗政乱,兵骄民困,近者奸于内,远者叛于外,小不制而至于大,大不制而至于僭。
天下离心,人不用命。
吴、蜀乘其乱而窃其号,幽、并乘其间而据其地。
平之之术,在乎反唐、晋之失而已。
必先进贤退不肖以清其时,用能去不能以审其材,恩信号令以结其心,赏功罚罪以尽其力,恭俭节用以丰其财,时使薄敛以阜其民。
俟其仓廪实,器用备,人可用而举之。
彼方之民,知我政化大行,上下同心,力强财足,人安将和,有必取之势,则知彼情状者,愿为之间谍,知彼山川者,愿为之先导。
彼民与此民之心同,是即与天意同。
与天意同,则无不成之功矣。
凡攻取之道,从易者始。
当今惟吴易图,东至海,南至江,可挠之地二千里。
从少备处先挠之,备东则挠西,备西则挠东,彼必奔走以救其弊。
奔走之间,可以知彼之虚实,众之强弱,攻虚击弱,则所向无前矣。
攻虚击弱之法,不必大举,但以轻兵挠之。
南人懦怯,知我师入其地,必大发以来应;数大发则民困而国竭,一不大发,则我可乘虚而取利。
彼竭我利,则江北诸州,乃国家之所有也。
既得江北,则用彼之民,扬我之兵,江之南亦不难平之也。
如此则用力少而收功多。
得吴则桂、广皆为内臣,岷、蜀可飞书而召之。
若其不至,则四面并进,席卷而蜀平矣。
吴、蜀平,幽州亦望风而至。
惟并州为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诱,必须以强兵攻之。
然彼自高平之败,力已竭,气已丧,不足以为边患,可为后图。
方今兵力精练,器用具备,群下知法,诸将用命,一稔之后,可以平边。
臣书生也,不足以讲大事,至于不达大体,不合机变,惟陛下宽之!
颜真卿,字清臣,秘书监师古五世从孙。
少孤,母殷躬加训导。
既长,博学,工辞章,事亲孝。
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
调醴泉尉。
再迁监察御史,使河、陇。
时五原有冤狱久不决,天且旱,真卿辨狱而雨,郡人呼“御史雨”。
复使河东,劾奏朔方令郑延祚母死不葬三十年,有诏终身不齿,闻者耸然。
迁殿中侍御史。
时御史吉温以私怨构中丞宋浑,谪贺州,真卿曰:“奈何以一时忿,欲危宋璟后乎?”宰相杨国忠恶之,讽中丞蒋冽奏为东都采访判官,再转武部员外郎。
国忠终欲去之,乃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
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
果以为书生,不虞也。
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
玄宗始闻乱,叹曰:“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邪?”及平至,帝大喜,谓左右曰:“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
李希烈陷汝州,卢杞乃建遣真卿:“四方所信,若往谕之,可不劳师而定。
”诏可,公卿皆失色。
李勉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密表固留。
至河南,河南尹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劝不行,答曰:“君命可避乎?”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拔刃争进诸将皆慢骂将食之真卿色不变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
兴元后,王师复振,贼虑变,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
”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
希烈弟希倩坐朱泚诛,希烈因发怒,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
”真卿再拜。
奴曰:“宜赐卿死。
”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粱来。
”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
嗣曹王皋闻之,泣下,三军皆恸,因表其大节。
淮、蔡平,子頵、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赙布帛米粟加等。
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
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
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
少孤,母殷躬加训导。
既长,博学,工辞章,事亲孝。
开元中,举进士,又擢制科。
调醴泉尉。
再迁监察御史,使河、陇。
时五原有冤狱久不决,天且旱,真卿辨狱而雨,郡人呼“御史雨”。
复使河东,劾奏朔方令郑延祚母死不葬三十年,有诏终身不齿,闻者耸然。
迁殿中侍御史。
时御史吉温以私怨构中丞宋浑,谪贺州,真卿曰:“奈何以一时忿,欲危宋璟后乎?”宰相杨国忠恶之,讽中丞蒋冽奏为东都采访判官,再转武部员外郎。
国忠终欲去之,乃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
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
果以为书生,不虞也。
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
玄宗始闻乱,叹曰:“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邪?”及平至,帝大喜,谓左右曰:“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
李希烈陷汝州,卢杞乃建遣真卿:“四方所信,若往谕之,可不劳师而定。
”诏可,公卿皆失色。
李勉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密表固留。
至河南,河南尹郑叔则以希烈反状明,劝不行,答曰:“君命可避乎?”既见希烈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拔刃争进诸将皆慢骂将食之真卿色不变希烈乃拘真卿守以甲士掘方丈坎于廷传将坑之。
兴元后,王师复振,贼虑变,遣将辛景臻、安华至其所,积薪于廷曰:“不能屈节,当焚死。
”真卿起赴火,景臻等遽止之。
希烈弟希倩坐朱泚诛,希烈因发怒,使阉奴等害真卿,曰:“有诏。
”真卿再拜。
奴曰:“宜赐卿死。
”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使人何日长安来?”奴曰:“从大粱来。
”骂曰:“乃逆贼耳,何诏云!”遂缢杀之,年七十六。
嗣曹王皋闻之,泣下,三军皆恸,因表其大节。
淮、蔡平,子頵、硕护丧还,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赙布帛米粟加等。
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
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
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