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 學而篇 · 第十二章
有子曰:“禮之用,和爲貴。
先王之道,斯爲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
先王之道,斯爲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
暂无
禮:在春秋時代,“禮”泛指奴隸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範。
孔子的“禮”,既指“周禮”,禮節、儀式,也指人們的道德規範。
和:調和、和諧、協調。
先王之道:指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斯:這、此等意。
這裏指禮,也指和。
孔子的“禮”,既指“周禮”,禮節、儀式,也指人們的道德規範。
和:調和、和諧、協調。
先王之道:指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斯:這、此等意。
這裏指禮,也指和。
有子說:“禮的應用,以和諧爲貴。
古代君主的治國方法,可寶貴的地方就在這裏。
但不論大事小事只顧按和諧的辦法去做,有的時候就行不通。
(這是因爲)爲和諧而和諧,不以禮來節制和諧,也是不可行的。
”
古代君主的治國方法,可寶貴的地方就在這裏。
但不論大事小事只顧按和諧的辦法去做,有的時候就行不通。
(這是因爲)爲和諧而和諧,不以禮來節制和諧,也是不可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