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 · 卷二十五 · 志第十五 · 天文三
晉簡文鹹安元年十二月辛卯,熒惑逆行入太微,二年三月猶不退。
佔曰“國不安,有憂”是時,帝有桓溫之逼,恆懷憂慘。
七月,帝崩。
鹹安二年正月己酉,歲星犯填星,在須女。
佔曰“爲內亂”五月,歲星形色如太白。
佔曰“進退如度,奸邪息。
變色亂行,主無福。
歲星囚於仲夏,當細小而不明,此其失常也。
又爲臣強”六月,太白晝見在七星。
乙酉,太白犯輿鬼。
佔曰“國有憂”七月,帝疾甚,詔桓溫曰“少子可輔者輔之。
如不可,君自取之”賴侍中王坦之毀手詔,改使如王導輔政故事。
溫聞之大怒,將誅坦之等,內亂之應也。
是月,帝崩。
鹹安二年五月丁未,太白犯天關。
佔曰“兵起”六月,庾希入京城。
十一月,盧悚入宮,並誅滅。
晉孝武寧康元年正月戊申,月奄心大星。
案佔,災不在王者,則在豫州。
一曰“主命惡之”三月丙午,月奄南鬥第五星。
佔曰“大臣有憂,憂死亡”一曰“將軍死”七月,桓溫薨。
寧康二年正月丁巳,有星孛於女虛,經氐、亢、角、軫、翼、張。
九月丁丑,有星孛於天市。
十一月癸酉,太白奄熒惑,在營室。
佔曰“金火合爲爍,此災皆爲兵喪”太元元年五月,氐賊苻堅伐涼州。
七月,氐破涼州,虜張天錫。
十一月,桓衝發三州軍軍淮、泗,桓豁亦遣軍備境上。
寧康二年閏月己未,月奄牽牛南星。
佔曰“左將軍死”三年五月,北中郎將王坦之薨。
寧康三年六月辛卯,太白犯東井。
佔曰“秦地有兵”九月戊申,熒惑奄左執法。
佔曰“執法者死”太元元年,苻堅破涼州。
十月,尚書令王彪之卒。
晉孝武太元元年四月丙戌,熒惑犯南鬥第三星。
丙申,又奄第四星。
佔曰“兵大起,中國饑”一曰“有赦”八月癸酉,太白晝見在氐。
氐,兗州分野。
九月,熒惑犯哭泣星,遂入羽林。
佔曰“天子有哭泣事,中軍兵起”十一月己未,月奄左角。
佔曰“天子有兵”一曰“國有憂”三年六月,熒惑守羽林。
佔曰“禁兵大起”九月壬午,太白晝見在角,兗州分。
元年五月,大赦。
三年八月,氐賊韋鍾入漢中東下,苻融寇樊、鄧,慕容暐圍襄陽,氐兗州刺史彭超圍彭城。
四年二月,襄陽城陷,賊獲朱序。
彭超舍彭城,獲吉挹。
彭超等聚廣陵三河衆五萬。
於是徵虜謝石次塗中,右衛毛安之、遊擊河間王曇之等次堂邑,發丹陽民丁,使尹張涉屯衛京都。
六月,兗州刺史謝玄討賊,大破之,餘燼皆走。
是時中外連兵,比年荒儉。
是年,又發揚州萬人戍夏口。
太元四年十一月丁巳,太白犯哭星。
佔曰“天子有哭泣事”五年七月丙子,辰星犯軒轅。
佔曰“女主當之”九月癸未,皇后王氏崩。
太元六年十月乙卯,有奔星東南經翼軫,聲如雷。
《星說》曰“光跡相連曰流,絕跡而去曰奔”案佔“楚地有兵”一曰“軍破民流”十二月,氐荊州刺史樑成、襄陽太守閻震率衆伐竟陵,桓石虔擊大破之,生禽震,斬首七千,獲生萬人。
聲如雷,將帥怒之象也。
七年九月,朱綽擊襄陽,拔將六百餘家而還。
太元七年十一月,太白晝見,在鬥。
佔曰“吳有兵喪”八年四月甲子,太白又晝見,在參。
佔曰“魏有兵喪”是月,桓衝徵沔漢,楊亮伐蜀,並拔城略地。
八月,苻堅自將號百萬,九月,攻沒壽陽。
十月,劉牢之破堅將樑成斬之,殺獲萬餘人。
謝玄等又破堅於淝水,斬其弟融,堅大衆奔潰。
九年六月,皇太后褚氏崩。
八月,謝玄出屯彭城,經略中州。
十年八月,苻堅爲其將姚萇所殺。
太元十年十二月己丑,太白犯歲星。
佔曰“爲兵饑”是時河朔未一,兵連在外,冬,大饑。
太元十一年三月戊申,太白晝見,在東井。
佔曰“秦有兵,臣強”六月甲午,歲星晝見,在胃。
佔曰“魯有兵,臣強”十二年,慕容垂寇東阿,翟遼寇河上,姚萇假號安定,苻登自立隴上,呂光竊據涼土。
太元十一年三月,客星在南鬥,至六月乃沒。
佔曰“有兵”一曰“有赦”是後司、雍、兗、冀常有兵役。
十二年正月,大赦。
八月,又赦。
太元十二年二月戊寅,熒惑入月。
佔曰“有亂臣死,相若有戮者”一曰“女親爲敗,天下亂”是時琅邪王輔政,王妃從兄國寶以姻暱受寵。
又陳郡人袁悅昧私苟進,交遘主相,扇揚朋黨。
十三年,帝殺悅。
於是主相有隙,亂階興矣。
太元十二年十月庚午,太白晝見,在鬥。
十三年閏月戊辰,天狗東北下有聲。
十二月戊子,辰星入月,在危。
佔曰“賊臣欲殺主,不出三年,必有內惡”是月,熒惑在角亢,形色猛盛。
佔曰“熒惑失其常,吏且棄其法,諸侯亂其政”自是後慕容垂、翟遼、姚萇、苻登、慕容永並阻兵爭強。
十四年正月,彭城妖賊又稱號於皇丘,劉牢之破滅之。
三月,張道破合鄉,圍泰山,向欽之擊走之。
是年,翟遼又攻沒滎陽,侵略陳、項。
於時政事多弊,治道陵遲矣。
太元十四年十二月,熒惑入羽林。
乙未,月犯歲星。
佔並同上。
十五年,翟遼陸掠司、兗,衆軍累討弗克。
鮮卑又跨略並、冀。
七月,旱。
八月,諸郡大水,兗州又蝗。
太元十五年七月壬申,有星孛於北河戒,經太微、三臺、文昌,入北斗,長十餘丈。
八月戊戌,入紫微,乃滅。
佔曰“北河戒,一名胡門。
胡門有兵喪。
掃太微,入紫微,王者當之。
三臺爲三公,文昌爲將相,將相三公有災。
入北斗,強國發兵,諸侯爭權,大夫憂”十一月,太白入羽林。
佔曰“天子爲軍自守,有反臣”二十一年九月,孝武帝崩。
隆安元年,王恭、殷仲堪、桓玄等併發兵表誅王國寶,朝廷從而殺之,並斬其從弟緒,司馬道子由是失勢,禍亂成矣。
太元十六年十一月癸巳,月奄心前星。
佔曰“太子憂”是時太子常有篤疾。
太元十七年九月丁丑,歲星、熒惑、填星同在亢氐。
佔曰“三星合,是謂驚位絕行,內外有兵喪與饑,改立王公”
太元十八年正月乙酉,熒惑入月。
佔曰“憂在宮中,非賊乃盜也”一曰“有亂臣,若有戮者”二十一年九月,帝暴崩內殿,兆庶宣言夫人張氏潛行大逆。
於時朝政暗緩,不加顯戮,但默責而已。
又王國寶邪狡,卒伏其辜。
太元十八年二月,有客星在尾中,至九月乃滅。
佔曰“燕有兵喪”十九年四月己巳,月奄歲星,在尾。
佔曰“爲饑,燕國亡”二十年,慕容垂遣息寶伐什圭,爲圭所破,死者數萬人。
二十一年,垂死,國遂衰亡。
太元十九年十月癸丑,太白犯歲星,在鬥。
佔曰“爲饑,爲內兵。
鬥,吳、越分”至隆安元年,王恭等舉兵顯王國寶之罪,朝廷赦之。
是後連歲水旱民饑。
太元二十年六月,熒惑入天囷。
佔曰“天下饑”七月丁亥,太白入太微。
佔曰“太白入太微,國有憂。
晝見,爲兵喪”九月,有蓬星如粉絮,東南行,歷女虛至哭星。
佔曰“蓬星見,不出三年,必有亂臣戮死於市”十二月己巳,月犯楗閉及東西鹹。
佔曰“楗閉司心腹喉舌,東西鹹主陰謀”是時王國寶交構朝政。
二十一年九月,帝崩。
隆安元年,王恭等舉兵,而朝廷戮王國寶、王緒。
又連歲水旱,兼三方動衆,民饑。
太元二十一年三月,太白連晝見,在羽林。
佔曰“有強臣,有兵喪,中軍兵起”四月壬午,太白入天囤。
佔曰“爲饑”六月,歲星犯哭星。
佔曰“有哭泣事”是年九月,孝武帝崩。
隆安元年,王恭舉兵脅朝廷,於是中外戒嚴,戮王國寶以謝之。
晉安帝隆安元年正月癸亥,熒惑犯哭星。
佔曰“有哭泣事”二月,歲星熒惑皆入羽林。
佔曰“軍兵起”四月丁丑,太白晝見,在東井。
秦有兵喪。
是月,王恭舉兵,內外戒嚴。
尋殺王國寶等。
六月,羌賊攻洛陽,郗恢遣兵救之。
姚萇死,子略代立。
什圭自號於中山。
隆安元年六月庚午,月奄太白,在太微端門外。
佔曰“國受兵”乙酉,月奄歲星,在東壁。
佔曰“爲饑。
衛地有兵”八月,熒惑守井鉞。
佔曰“大臣有誅”二年六月戊辰,攝提移度失常,歲星晝見在胃。
胃,兗州分。
是年六月,郗恢遣鄧啓方等以萬人殘虜於滑臺。
滑臺,衛地也。
啓方等敗而還。
九月,王恭、庾楷、殷仲堪、桓玄等並舉兵表誅王愉、司馬尚之兄弟。
於是內外戒嚴,大發民衆。
仲堪軍至尋陽,禽江州刺史王愉,楷將段方攻尚之於楊湖,爲所敗,方死。
王恭司馬劉牢之反恭,恭敗。
桓玄至白石,亦奔退。
仲堪還江陵。
三年冬,荊州刺史殷仲堪爲桓玄所殺。
隆安二年閏月,太白晝見,在羽林。
丁丑,月犯東上相。
三年五月辛酉,月又奄東上相。
辛未,辰星犯軒轅星。
佔悉同上。
是年正月,楊佺期破郗恢,奪其任,殷仲堪又殺之。
六月,鮮卑攻沒青州。
十月,羌賊攻沒洛陽。
桓玄破荊、雍,殺殷仲堪、楊佺期。
孫恩聚衆攻沒會稽,殺內史王凝之,劉牢之東討走之。
四年七月,太皇太后李氏崩。
隆安四年正月乙亥,月犯填星,在牽牛。
佔曰“吳、越有兵喪。
女主憂”二月己丑,有星孛於奎,長三丈,上至閣道紫宮西蕃,入斗魁,至三臺、太微、帝座、端門。
佔曰“彗拂天子廷閣,易主之象”經三臺,入北斗,佔同上條。
六月己未,月又犯填星,在牽牛。
辛酉,又犯哭星。
十月,奄歲星在北河。
佔曰“爲饑”十二月戊寅,有星孛於貫索、天市、天津。
佔曰“貴臣獄死,內外有兵喪。
天津爲賊斷,王道天下不通”十二月,太白在鬥晝見,至五年正月乙卯。
案佔,災在吳、越。
三月甲寅,流星赤色衆多,西行經牽牛、虛、危、天津、閣道,貫太微、紫宮。
佔曰“星者庶民,類衆多西流之象。
徑行天子庭,主弱臣強,諸侯兵不制”七月癸亥,大角星散搖五色。
佔曰“王者流散”丁卯,月犯天關。
佔曰“王者憂”九月庚子,熒惑犯少微,又守之。
佔曰“處士誅”十月戊子,月犯東蕃次相。
四年五月,孫恩復破會稽,殺內史謝琰。
遣高雅之等討之。
七月,太皇太后李氏崩。
十月,妖賊大破高雅之於餘姚,死者十七八。
五年二月,孫恩攻句章,高祖拒之。
五月,吳郡內史袁山鬆出戰,爲所殺,死者數千人。
六月,孫恩至京口,高祖擊破之。
恩軍蒲洲,於是內外戒嚴,營陣屯守,柵斷淮口。
恩遣別將攻廣陵,殺三千餘人。
恩遁據鬱洲。
是月,高祖又追破之。
九月,桓玄表至,逆旨陵上。
十月,司馬元顯大治水軍,將以伐玄。
元興元年正月,桓玄東下。
是月,孫恩在臨海,人衆餓死散亡,恩亦投水死。
盧循自稱徵虜將軍,領其餘衆,略有永嘉、晉安之地。
二月,帝戎服遣西軍。
丁卯,桓玄至姑孰,破歷陽,司馬尚之見殺,劉牢之降於玄。
三月,玄克京都,殺司馬元顯,放太傅道子。
七月,大饑,人相食。
浙江東餓死流亡十六七,吳郡、吳興戶口減半。
又流奔而西者萬計。
十月,桓玄遣將擊劉軌,破走奔青州。
四年,玄遂篡位,遷帝尋陽。
晉安帝元興元年三月戊子,太白犯五諸侯,因晝見。
四月辛丑,月奄辰星。
七月戊寅,熒惑在東井,熒惑犯輿鬼、積屍,佔並同上。
八月庚子,太白犯歲星,在上將東南。
佔曰“楚兵饑”一曰“災在上將”丙寅,太白奄右執法。
九月癸未,太白犯進賢。
佔曰“賢者誅”十月,客星色白如粉絮,在太微西,至十二月,入太微。
佔曰“兵入天子庭”二年二月,歲星犯西上將。
六月甲辰,奄鬥第四星。
佔曰“大臣誅,不出三年”八月癸丑,太白犯房北第二星。
九月己丑,歲星犯進賢,熒惑犯西上將。
十月甲戌,太白犯泣星。
十一月丁丑,熒惑犯填星。
辛巳,月犯熒惑。
十二月乙巳,月奄軒轅第二星,佔悉同上。
元年冬,索頭破羌軍。
二年十二月,桓玄篡位,放遷帝后於尋陽,以永安何皇后爲零陵君。
三年二月,高祖盡誅桓氏。
元興三年正月戊戌,熒惑逆行犯太微西上相。
佔曰“天子戰於野,上相死”二月甲辰,月奄歲星於左角。
佔曰“天下兵起”丙辰,熒惑逆行在左執法西北。
佔曰“執法者憂”四月甲午,月奄軒轅第二星,填星入羽林,十二月,熒惑太白皆犯羽林,佔同上。
是年二月丙辰,高祖殺桓修等。
三月己未,破走桓玄,遣軍西討。
辛巳,誅左僕射王愉及子荊州刺史綏。
桓玄劫帝如江陵。
五月,玄下至崢嶸洲,義軍破滅之。
桓振又攻沒江陵,幽劫天子。
明年正月,衆軍攻之,振走,乘輿乃旋。
七月,永安何皇后崩。
三月,桓振又襲江陵,荊州刺史司馬休之敗走。
是月,劉懷肅擊振滅之。
其年二月,巴西人譙縱殺益州刺史毛璩及璩弟西夷校尉瑾,跨有西土,自號蜀王。
晉安帝義熙元年三月壬辰,月奄左執法,佔同上。
丁酉,月奄心前星。
佔曰“豫州有災”太白犯東井。
佔曰“秦有兵”四月己卯,月犯填星,在東壁。
佔曰“其地亡國”一曰:貴人死”七月庚辰,太白比晝見,在翼、軫。
佔曰“爲臣強。
荊州有兵喪”己未,月奄填星,在東壁。
佔曰“其國以伐亡”一曰“民流”八月丁巳,月犯鬥第一星。
佔曰“天下有兵”一曰“大臣憂”案江左來,南鬥有災,則吳越會稽、丹陽、豫章、廬江各隨其星應之。
淮南失土,殆不佔耳。
史闕其說,故不列焉。
九月戊子,熒惑犯少微。
佔曰“處士誅”庚寅,熒惑犯右執法。
癸卯,熒惑犯左執法。
佔並同上。
十月丁巳,月奄填星營室,佔同七月。
十一月丙戌,太白奄鉤釒句鈐。
佔曰“喉舌臣憂”十二月己卯,歲星犯天江。
佔曰“有兵亂,河津不通”是年六月,索頭寇沛土,使僞豫州刺史索度真戍相縣,太傅長沙景王討破走之。
十一月,荊州刺史魏詠之薨。
二年二月,司馬國璠等攻沒弋陽。
四月,羌伐仇池,仇池公楊盛擊走之。
九月,益州刺史司馬榮期爲其參軍楊承祖所害,時文處茂討蜀屢有功,會榮期死,乃退。
三年十二月,司徒揚州刺史王謐薨。
四年正月,太保武陵王遵薨。
三月,左僕射孔安國卒。
五年,高祖討鮮卑,並定舊兗之地。
義熙二年二月己丑,月犯心後星。
佔曰“豫州有災”四月癸丑,月犯太微西將。
己未,月犯房南第二星。
乙丑,歲星犯天江,佔悉同上。
五月癸未,月犯左角。
佔曰“左將軍死,天下有兵”壬寅,熒惑犯氐。
佔曰“氐爲宿宮,人主憂”六月庚午,熒惑犯房北第二星。
八月癸亥,熒惑犯鬥第五星。
丁巳,犯建星。
九月壬午,熒惑犯哭星,又犯泣星,佔悉同上。
十二月丙午,月奄太白,在危。
佔曰“齊亡國”一曰“強國君死”丁未,熒惑、太白皆入羽林。
是年二月甲戌,司馬國璠等攻沒弋陽。
三年正月,鮮卑寇北徐州,至下邳。
八月,遣劉敬宣伐蜀。
十二月,司徒王謐薨。
四年正月,武陵王遵薨。
五年,鮮卑復寇淮北。
四月,高祖大軍討之。
六月,大戰臨朐城,進圍廣固。
十月,什圭爲其子僞清河公所殺。
六年二月,拔廣固,禽慕容超,坑斬其衆三千餘人。
義熙三年正月丙子,太白晝見,在奎。
二月庚寅,月奄心後星,佔悉同上。
癸亥,熒惑、填星、太白、辰星聚於奎、婁,從填星也。
其說見上九年。
五月己丑,太白晝見,在參。
佔曰“益州有兵喪,臣強”六月辛卯,熒惑犯辰星,在翼。
佔曰“天下兵起”八月己卯,太白奄熒惑,又犯執法。
佔曰“奄熒惑,有大兵”辛卯,熒惑犯左執法。
九月壬子,熒惑犯進腎。
是年正月丁巳,鮮卑寇北徐,至下邳。
八月,劉敬宣伐蜀,不克而旋。
四年三月,左僕射孔安國卒。
七月,司馬國璠等攻沒鄒山,魯郡太守徐邕破走之。
姚略遣衆徵佛佛,大爲所破。
五年,高祖討鮮卑。
六年三月,妖賊徐道覆殺鎮南將軍、江州刺史何無忌於豫章。
四月,妖賊盧循寇湘中巴陵。
五月丙子,循、道覆敗撫軍將軍、豫州刺史劉毅於桑落洲,毅僅以身免。
丁丑,循等至蔡洲,遣別將焚京口。
庚辰,賊攻焚查浦,查浦戍將距戰不利,高祖遣軍渡淮擊,大破之。
司馬國璠寇碭山,竺夔討破之。
七月,妖賊南走據尋陽,高祖遣劉鍾等追之。
八月,孫季高乘海伐廣州。
桓謙以蜀衆聚枝江,盧循將荀林略華容,相去百里。
臨川烈武王討謙之,又討林,林退走。
鄱陽太守虞丘進破賊別帥於上饒。
九月,烈武王使劉遵擊荀林於巴陵,斬之。
桓道兒率蔡猛向大薄,又遣劉基討之,斬猛。
十月,高祖以舟師南征。
是時徐道覆率二萬餘人攻荊州,烈武王距之。
戰於江津,大破之,梟殄其十八九。
道覆棄戰船走。
十一月,劉鍾破賊軍於南陵。
癸丑,益州刺史鮑陋卒於白帝,譙道福攻沒其衆。
庚戌,孫季高襲廣州,克之。
十二月,高祖在大雷,與賊交戰,大破之。
賊走左裏,進擊,又破,死者十八九。
賊還廣州,劉藩等追之。
七年二月,藩拔始興城,斬徐道覆、盧循還番禺,攻圍孫季高,不能克。
走交州,交州刺史杜慧度斬之。
四月,到彥之攻譙道福於白帝,拔之。
義熙四年正月庚子,熒惑犯天江,佔同上。
五月丁未,月奄鬥第二星,佔同上。
壬子,填星犯天廩。
佔曰“天下饑,倉粟少”六月己丑,太白犯太微西上將。
己卯,又犯左執法。
十月戊子,熒惑入羽林。
佔悉同上。
五年,高祖討鮮卑。
六年,左僕射孟昶仰藥卒。
是後南北軍旅,運轉不息。
義熙五年二月甲子,月犯昴。
佔曰“胡不安。
天子破匈奴”四月甲戌,熒惑犯辰星,在東井,佔同三年。
五月戊戌,歲星入羽林,佔同上。
九月壬寅,月犯昴,佔同二月。
十月,熒惑犯氐,佔同二年。
閏月丁酉,月犯昴,佔同二月。
辛亥,熒惑犯鉤鈐。
佔同元年。
十二月辛丑,太白犯歲星,在奎。
佔曰“大兵起。
魯有兵”己酉,月奄心大星。
佔曰“王者惡之”是年四月,高祖討鮮卑。
什圭爲其子所殺。
十一月,西虜攻安定,姚略自以大衆救之。
六年二月,鮮卑滅。
皆胡不安之應也。
是時鮮卑跨魯地,又魯有兵之應也。
五月,盧循逼郊甸,宮衛被甲。
義熙六年三月丁卯,月奄房南第二星。
佔曰“災在次相”己巳,又奄鬥第五星。
佔曰“鬥主兵,兵起”一曰“將軍死”太白犯五諸侯。
佔曰“諸侯有誅”五月甲子,月奄鬥第五星,佔同三月。
己亥,月奄昴。
佔曰“國有憂”一曰“有白衣之會”六月己丑,月犯房南第二星。
甲午,太白晝見,佔並同上。
七月己亥,月犯輿鬼。
佔曰“國有憂”一曰“秦有兵”八月壬午,太白犯軒轅大星。
甲申,月犯心前星。
災在豫州。
丙戌,月犯鬥第五星,佔悉同上五月。
丁亥,月奄牛宿南星。
佔曰“天下有大誅”乙未,太白犯少微。
丙午,太白在少微而晝見。
九月甲寅,太白犯左執法。
丁丑,填星犯畢。
佔曰“有邊兵”是年三月,始興太守徐道覆反,江州刺史何無忌討之,大敗於豫章,無忌死之。
四月,盧循寇湘中,沒巴陵。
五月,循等大破豫州刺史劉毅,毅僅以身免。
循率衆逼京畿。
是月,左僕射孟昶懼王威不振,仰藥自殺。
七年二月,劉藩梟徐道覆首,杜慧度斬盧循,並傳首京都。
八年六月,臨川烈武王道規薨,時爲豫州。
八月,皇后王氏崩。
九月,兗州刺史劉藩、尚書僕射謝混伏誅。
高祖西討劉毅,斬之。
十二月,遣益州刺史朱齡石伐蜀。
九年,諸葛長民伏誅。
林邑王範胡達將萬餘人寇九真,九真太守杜彗期距破之。
七月,朱齡石滅蜀。
義熙七年四月辛丑,熒惑入輿鬼。
佔曰“秦有兵”一曰“雍州有災”六月,太白晝見在翼,佔同元年。
己亥,填星犯天關。
佔曰“臣謀主”庚子,月犯歲星,在畢。
佔曰“有邊兵,且饑”七月丁卯,歲星在參。
佔曰“歲、填合爲內亂”一曰“益州戰不勝,亡地”五虹見東方。
佔曰“天子黜,聖人出”八月乙未,月犯歲星,在參。
佔曰“益州兵饑”太白犯房南第二星。
十一月丙午,太白犯哭泣星。
佔悉同上。
七月,朱齡石克蜀,蜀民尋又反,又討滅之。
八年,誅劉藩、謝混,滅劉毅。
皇后王氏崩。
九年,誅諸葛長民。
十一年,討荊州刺史司馬休之、雍州刺史魯宗之破之也。
義熙八年正月庚戌,月犯歲星,在畢,佔同上。
七月癸亥,月奄房北第二星,佔同上。
甲申,太白犯填星,在東井。
佔曰“秦有大兵”己未,月犯井鉞。
八月戊申,月犯泣星。
十月辛亥,月奄天關。
佔曰“有兵”十月丁丑,填星犯東井。
佔曰“大人憂”十二月癸卯,填星犯井鉞。
是年八月,皇后王氏崩。
九月,誅劉藩、謝混,滅劉毅。
九年三月,誅諸葛長民。
西虜攻羌安定戍,克之。
十二月,朱齡石伐蜀。
九年七月,朱齡石滅蜀。
義熙九年二月丙午,熒惑、填星皆犯東井。
佔曰“秦有兵”壬辰,歲星、熒惑、填星、太白聚於東井,從歲星也。
熒惑入輿鬼,太白犯南河。
初,義熙三年,四星聚奎,奎、婁,徐州分。
是時慕容超僭號於齊,侵略徐、兗,連歲寇抄,至於淮、泗。
姚興、譙縱僭僞秦、蜀。
盧循、木末,南北交侵。
五年,高祖北殄鮮卑,是四星聚奎之應也。
九年,又聚東井。
東井,秦分。
十三年,高祖定關中,又其應也。
而縱、循羣兇之徒,皆己剪滅,於是天人歸望,建國舊徐。
元熙二年,受終納禪,皆其徵也。
《星傳》曰“四星若合,是謂太陽,其國兵喪並起,君子憂,小人流。
五星若合,是謂易行。
有德受慶,改立王者,奄有四方。
無德受罰,離其國家,滅其宗廟”今案遺文所存,五星聚者有三:周漢以王齊以霸,周將伐殷,五星聚房。
齊桓將霸,五星聚箕。
漢高入秦,五星聚東井。
齊則永終侯伯,卒無更紀之事。
是則五星聚有不易行者矣。
四星聚者有九:漢光武、晉元帝並中興,而魏、宋並更紀。
是則四星聚有以易行者矣。
昔漢平帝元始四年,四星聚柳、張,各五日。
柳、張,三河分。
後有王莽、赤眉之亂,而光武興復於洛。
晉懷帝永嘉六年,四星聚牛、女,後有劉聰、石勒之亂,而元皇興復揚土。
漢獻帝初平元年,四星聚心,又聚箕、尾。
心,豫州分。
後有董卓、李傕暴亂,黃巾、黑山熾擾,而魏武迎帝都許,遂以兗、豫定,是其應也。
一曰“心爲天王,大兵升殿,天下大亂之兆也”韓馥以爲尾箕燕興之祥,故奉幽州牧劉虞,虞既距之,又尋滅亡,固已非矣。
尾爲燕,又爲吳,此非公孫度,則孫權也。
度偏據僻陋,然亦郊祀備物,皆爲改漢矣。
建安二十二年,四星又聚。
二十五年而魏文受禪,此爲四星三聚而易行矣。
蜀臣亦引後聚爲劉備之應。
案太元十九年、義熙三年九月,四星各一聚,而宋有天下,與魏同也。
魚豢雲“五星聚冀方,而魏有天下”熒惑入輿鬼。
佔曰“兵喪”太白犯南河。
佔曰“兵起”後皆有應。
五月壬辰,太白犯右執法,晝見,佔同上。
七月庚午,月奄鉤鈐。
佔曰“喉舌臣憂”九月庚午,歲星犯軒轅大星。
己丑,月犯左角。
十年正月丁卯,月犯畢。
佔曰“將相有以家坐罪者”二月己酉,月犯房北星。
五月壬寅,月犯牽牛南星。
乙丑,歲星犯軒轅大星,佔悉同上。
六月丙申,月奄氐。
佔曰“將死之,國有誅者”七月庚辰,月犯天關。
佔曰“兵起”熒惑犯井鉞,填星犯輿鬼,遂守之。
佔曰“大人憂,宗廟改”八月丁酉,月奄牽牛南星,佔同上。
九月,填星犯輿鬼。
佔曰“人主憂”丁巳,太白入羽林。
十二月己酉,月犯西鹹。
佔曰“有陰謀”十一年三月丁巳,月入畢。
佔曰“天下兵起”一曰“有邊兵”己卯,填星入輿鬼。
閏月丙午,填星又入輿鬼。
佔曰“爲旱,爲疫,爲亂臣”五月甲申,彗星出天市,掃帝座,在房、心。
房、心,宋之分野。
案佔,得彗柄者興,除舊佈新,宋興之象。
癸卯,熒惑從行入太微。
甲辰,犯右執法。
六月己未,太白犯東井。
佔曰“秦有兵”戊寅,犯輿鬼。
佔曰“國有憂”七月辛丑,月犯異,佔同上。
八月壬子,月犯氐,佔同上。
庚申,太白從行從右掖門入太微。
丁卯,奄左執法。
十一月癸亥,月入畢,佔同上。
乙未,月入輿鬼而暈。
佔曰“主憂,財寶出”一曰“暈,有赦”
十二年五月甲申,月犯歲星,在左角。
佔曰“爲饑。
留房、心之間,宋之分野,與武王伐紂同,得歲者王”於時晉始封高祖爲宋公。
六月壬子,太白從行入太微右掖門。
己巳,月犯畢,佔同上。
七月,月犯牛宿。
佔曰“天下有大誅”十月丙戌,月入畢,佔同上。
十三年五月丙子,月犯軒轅。
丁亥,犯牽牛。
癸巳,熒惑犯右執法。
八月己酉,月犯牽牛。
丁卯,月犯太微。
佔曰“人君憂”九月壬辰,熒惑犯軒轅。
十月戊申,月犯畢,佔悉同上。
月犯箕。
佔曰“國有憂”甲寅,月犯畢,佔同上。
乙卯,填星犯太微,留積七十餘日。
佔曰“亡君之戒”壬戌,月犯太微,佔同上。
十一月,月於太微,奄填星。
佔曰“王者惡之”
十四年三月癸丑,太白犯五諸侯,佔同上。
四月壬申,月犯填星,於張。
佔曰“天下有大喪”五月庚子,月犯太微,佔同上。
壬子,有星孛於北斗魁中。
佔曰“有聖人受命”七月甲辰,熒惑犯輿鬼。
佔曰“秦有兵”丁巳,月犯東井。
佔曰“軍將死”癸亥,彗星出太微西,柄起上相星下,芒漸長至十餘丈,進歸北斗紫微中臺。
佔曰“彗出太微,社稷亡,天下易王。
入北斗紫微,帝宮空”一曰“天下得聖主”八月甲子,太白犯軒轅。
癸酉,填星入太微,犯右執法,因留太微中,積二百餘日乃去。
佔曰“填星守太微,亡君之戒,有徙王”九月乙未,太白入太微,犯左執法。
丁巳,月入太微。
佔曰“大人憂”十月癸巳,熒惑入太微,犯西蕃上將,仍從行至左掖門內,留二十日乃逆行。
至恭帝元熙元年三月五日,出西蕃上將西三尺許,又從還入太微。
時填星在太微,熒惑繞填星成鉤已。
其年四月二十七日丙戌,從端門出。
佔曰“熒惑與填星鉤已,天下更紀”甲申,月入太微,佔同上。
十一年正月,高祖討司馬休之、魯宗之等,潰奔長安。
五月,林邑寇交州,交州刺史杜慧度距戰於九真,大爲所敗。
十二年七月,高祖伐羌。
十月,前驅定陝、洛。
十三年三月,索頭大衆緣河爲寇,高祖討之奔退,其別帥託跋嵩交戰,又大破之,嵩衆殲焉。
進復攻關。
八月,擒姚泓,司、兗、秦、雍悉平,索頭兇懼。
十四年,高祖還彭城,受宋公。
十一月,左僕射前將軍劉穆之卒。
明年,西虜寇長安,雍州刺史朱齡石諸軍陷沒,官軍舍而東。
十二月,安帝崩,母弟琅邪王踐阼,是曰恭帝。
晉恭帝元熙元年正月丙午,三月壬寅,月犯太微,佔悉同上。
乙卯,辰星犯軒轅。
六月庚辰,太白犯太微。
七月,月犯歲星。
己卯,月犯太微,太白晝見。
佔悉同上。
自義熙元年至是,太白經天者九,日蝕者四,皆從上始。
革代更王,臣民失君之象也。
是夜,太白犯哭星。
十二月丁巳,月、太白俱入羽林。
二年二月庚午,填星犯太微。
佔悉同上。
元年七月,高祖受宋王。
二年六月,晉帝遜位,高祖入宮。
佔曰“國不安,有憂”是時,帝有桓溫之逼,恆懷憂慘。
七月,帝崩。
鹹安二年正月己酉,歲星犯填星,在須女。
佔曰“爲內亂”五月,歲星形色如太白。
佔曰“進退如度,奸邪息。
變色亂行,主無福。
歲星囚於仲夏,當細小而不明,此其失常也。
又爲臣強”六月,太白晝見在七星。
乙酉,太白犯輿鬼。
佔曰“國有憂”七月,帝疾甚,詔桓溫曰“少子可輔者輔之。
如不可,君自取之”賴侍中王坦之毀手詔,改使如王導輔政故事。
溫聞之大怒,將誅坦之等,內亂之應也。
是月,帝崩。
鹹安二年五月丁未,太白犯天關。
佔曰“兵起”六月,庾希入京城。
十一月,盧悚入宮,並誅滅。
晉孝武寧康元年正月戊申,月奄心大星。
案佔,災不在王者,則在豫州。
一曰“主命惡之”三月丙午,月奄南鬥第五星。
佔曰“大臣有憂,憂死亡”一曰“將軍死”七月,桓溫薨。
寧康二年正月丁巳,有星孛於女虛,經氐、亢、角、軫、翼、張。
九月丁丑,有星孛於天市。
十一月癸酉,太白奄熒惑,在營室。
佔曰“金火合爲爍,此災皆爲兵喪”太元元年五月,氐賊苻堅伐涼州。
七月,氐破涼州,虜張天錫。
十一月,桓衝發三州軍軍淮、泗,桓豁亦遣軍備境上。
寧康二年閏月己未,月奄牽牛南星。
佔曰“左將軍死”三年五月,北中郎將王坦之薨。
寧康三年六月辛卯,太白犯東井。
佔曰“秦地有兵”九月戊申,熒惑奄左執法。
佔曰“執法者死”太元元年,苻堅破涼州。
十月,尚書令王彪之卒。
晉孝武太元元年四月丙戌,熒惑犯南鬥第三星。
丙申,又奄第四星。
佔曰“兵大起,中國饑”一曰“有赦”八月癸酉,太白晝見在氐。
氐,兗州分野。
九月,熒惑犯哭泣星,遂入羽林。
佔曰“天子有哭泣事,中軍兵起”十一月己未,月奄左角。
佔曰“天子有兵”一曰“國有憂”三年六月,熒惑守羽林。
佔曰“禁兵大起”九月壬午,太白晝見在角,兗州分。
元年五月,大赦。
三年八月,氐賊韋鍾入漢中東下,苻融寇樊、鄧,慕容暐圍襄陽,氐兗州刺史彭超圍彭城。
四年二月,襄陽城陷,賊獲朱序。
彭超舍彭城,獲吉挹。
彭超等聚廣陵三河衆五萬。
於是徵虜謝石次塗中,右衛毛安之、遊擊河間王曇之等次堂邑,發丹陽民丁,使尹張涉屯衛京都。
六月,兗州刺史謝玄討賊,大破之,餘燼皆走。
是時中外連兵,比年荒儉。
是年,又發揚州萬人戍夏口。
太元四年十一月丁巳,太白犯哭星。
佔曰“天子有哭泣事”五年七月丙子,辰星犯軒轅。
佔曰“女主當之”九月癸未,皇后王氏崩。
太元六年十月乙卯,有奔星東南經翼軫,聲如雷。
《星說》曰“光跡相連曰流,絕跡而去曰奔”案佔“楚地有兵”一曰“軍破民流”十二月,氐荊州刺史樑成、襄陽太守閻震率衆伐竟陵,桓石虔擊大破之,生禽震,斬首七千,獲生萬人。
聲如雷,將帥怒之象也。
七年九月,朱綽擊襄陽,拔將六百餘家而還。
太元七年十一月,太白晝見,在鬥。
佔曰“吳有兵喪”八年四月甲子,太白又晝見,在參。
佔曰“魏有兵喪”是月,桓衝徵沔漢,楊亮伐蜀,並拔城略地。
八月,苻堅自將號百萬,九月,攻沒壽陽。
十月,劉牢之破堅將樑成斬之,殺獲萬餘人。
謝玄等又破堅於淝水,斬其弟融,堅大衆奔潰。
九年六月,皇太后褚氏崩。
八月,謝玄出屯彭城,經略中州。
十年八月,苻堅爲其將姚萇所殺。
太元十年十二月己丑,太白犯歲星。
佔曰“爲兵饑”是時河朔未一,兵連在外,冬,大饑。
太元十一年三月戊申,太白晝見,在東井。
佔曰“秦有兵,臣強”六月甲午,歲星晝見,在胃。
佔曰“魯有兵,臣強”十二年,慕容垂寇東阿,翟遼寇河上,姚萇假號安定,苻登自立隴上,呂光竊據涼土。
太元十一年三月,客星在南鬥,至六月乃沒。
佔曰“有兵”一曰“有赦”是後司、雍、兗、冀常有兵役。
十二年正月,大赦。
八月,又赦。
太元十二年二月戊寅,熒惑入月。
佔曰“有亂臣死,相若有戮者”一曰“女親爲敗,天下亂”是時琅邪王輔政,王妃從兄國寶以姻暱受寵。
又陳郡人袁悅昧私苟進,交遘主相,扇揚朋黨。
十三年,帝殺悅。
於是主相有隙,亂階興矣。
太元十二年十月庚午,太白晝見,在鬥。
十三年閏月戊辰,天狗東北下有聲。
十二月戊子,辰星入月,在危。
佔曰“賊臣欲殺主,不出三年,必有內惡”是月,熒惑在角亢,形色猛盛。
佔曰“熒惑失其常,吏且棄其法,諸侯亂其政”自是後慕容垂、翟遼、姚萇、苻登、慕容永並阻兵爭強。
十四年正月,彭城妖賊又稱號於皇丘,劉牢之破滅之。
三月,張道破合鄉,圍泰山,向欽之擊走之。
是年,翟遼又攻沒滎陽,侵略陳、項。
於時政事多弊,治道陵遲矣。
太元十四年十二月,熒惑入羽林。
乙未,月犯歲星。
佔並同上。
十五年,翟遼陸掠司、兗,衆軍累討弗克。
鮮卑又跨略並、冀。
七月,旱。
八月,諸郡大水,兗州又蝗。
太元十五年七月壬申,有星孛於北河戒,經太微、三臺、文昌,入北斗,長十餘丈。
八月戊戌,入紫微,乃滅。
佔曰“北河戒,一名胡門。
胡門有兵喪。
掃太微,入紫微,王者當之。
三臺爲三公,文昌爲將相,將相三公有災。
入北斗,強國發兵,諸侯爭權,大夫憂”十一月,太白入羽林。
佔曰“天子爲軍自守,有反臣”二十一年九月,孝武帝崩。
隆安元年,王恭、殷仲堪、桓玄等併發兵表誅王國寶,朝廷從而殺之,並斬其從弟緒,司馬道子由是失勢,禍亂成矣。
太元十六年十一月癸巳,月奄心前星。
佔曰“太子憂”是時太子常有篤疾。
太元十七年九月丁丑,歲星、熒惑、填星同在亢氐。
佔曰“三星合,是謂驚位絕行,內外有兵喪與饑,改立王公”
太元十八年正月乙酉,熒惑入月。
佔曰“憂在宮中,非賊乃盜也”一曰“有亂臣,若有戮者”二十一年九月,帝暴崩內殿,兆庶宣言夫人張氏潛行大逆。
於時朝政暗緩,不加顯戮,但默責而已。
又王國寶邪狡,卒伏其辜。
太元十八年二月,有客星在尾中,至九月乃滅。
佔曰“燕有兵喪”十九年四月己巳,月奄歲星,在尾。
佔曰“爲饑,燕國亡”二十年,慕容垂遣息寶伐什圭,爲圭所破,死者數萬人。
二十一年,垂死,國遂衰亡。
太元十九年十月癸丑,太白犯歲星,在鬥。
佔曰“爲饑,爲內兵。
鬥,吳、越分”至隆安元年,王恭等舉兵顯王國寶之罪,朝廷赦之。
是後連歲水旱民饑。
太元二十年六月,熒惑入天囷。
佔曰“天下饑”七月丁亥,太白入太微。
佔曰“太白入太微,國有憂。
晝見,爲兵喪”九月,有蓬星如粉絮,東南行,歷女虛至哭星。
佔曰“蓬星見,不出三年,必有亂臣戮死於市”十二月己巳,月犯楗閉及東西鹹。
佔曰“楗閉司心腹喉舌,東西鹹主陰謀”是時王國寶交構朝政。
二十一年九月,帝崩。
隆安元年,王恭等舉兵,而朝廷戮王國寶、王緒。
又連歲水旱,兼三方動衆,民饑。
太元二十一年三月,太白連晝見,在羽林。
佔曰“有強臣,有兵喪,中軍兵起”四月壬午,太白入天囤。
佔曰“爲饑”六月,歲星犯哭星。
佔曰“有哭泣事”是年九月,孝武帝崩。
隆安元年,王恭舉兵脅朝廷,於是中外戒嚴,戮王國寶以謝之。
晉安帝隆安元年正月癸亥,熒惑犯哭星。
佔曰“有哭泣事”二月,歲星熒惑皆入羽林。
佔曰“軍兵起”四月丁丑,太白晝見,在東井。
秦有兵喪。
是月,王恭舉兵,內外戒嚴。
尋殺王國寶等。
六月,羌賊攻洛陽,郗恢遣兵救之。
姚萇死,子略代立。
什圭自號於中山。
隆安元年六月庚午,月奄太白,在太微端門外。
佔曰“國受兵”乙酉,月奄歲星,在東壁。
佔曰“爲饑。
衛地有兵”八月,熒惑守井鉞。
佔曰“大臣有誅”二年六月戊辰,攝提移度失常,歲星晝見在胃。
胃,兗州分。
是年六月,郗恢遣鄧啓方等以萬人殘虜於滑臺。
滑臺,衛地也。
啓方等敗而還。
九月,王恭、庾楷、殷仲堪、桓玄等並舉兵表誅王愉、司馬尚之兄弟。
於是內外戒嚴,大發民衆。
仲堪軍至尋陽,禽江州刺史王愉,楷將段方攻尚之於楊湖,爲所敗,方死。
王恭司馬劉牢之反恭,恭敗。
桓玄至白石,亦奔退。
仲堪還江陵。
三年冬,荊州刺史殷仲堪爲桓玄所殺。
隆安二年閏月,太白晝見,在羽林。
丁丑,月犯東上相。
三年五月辛酉,月又奄東上相。
辛未,辰星犯軒轅星。
佔悉同上。
是年正月,楊佺期破郗恢,奪其任,殷仲堪又殺之。
六月,鮮卑攻沒青州。
十月,羌賊攻沒洛陽。
桓玄破荊、雍,殺殷仲堪、楊佺期。
孫恩聚衆攻沒會稽,殺內史王凝之,劉牢之東討走之。
四年七月,太皇太后李氏崩。
隆安四年正月乙亥,月犯填星,在牽牛。
佔曰“吳、越有兵喪。
女主憂”二月己丑,有星孛於奎,長三丈,上至閣道紫宮西蕃,入斗魁,至三臺、太微、帝座、端門。
佔曰“彗拂天子廷閣,易主之象”經三臺,入北斗,佔同上條。
六月己未,月又犯填星,在牽牛。
辛酉,又犯哭星。
十月,奄歲星在北河。
佔曰“爲饑”十二月戊寅,有星孛於貫索、天市、天津。
佔曰“貴臣獄死,內外有兵喪。
天津爲賊斷,王道天下不通”十二月,太白在鬥晝見,至五年正月乙卯。
案佔,災在吳、越。
三月甲寅,流星赤色衆多,西行經牽牛、虛、危、天津、閣道,貫太微、紫宮。
佔曰“星者庶民,類衆多西流之象。
徑行天子庭,主弱臣強,諸侯兵不制”七月癸亥,大角星散搖五色。
佔曰“王者流散”丁卯,月犯天關。
佔曰“王者憂”九月庚子,熒惑犯少微,又守之。
佔曰“處士誅”十月戊子,月犯東蕃次相。
四年五月,孫恩復破會稽,殺內史謝琰。
遣高雅之等討之。
七月,太皇太后李氏崩。
十月,妖賊大破高雅之於餘姚,死者十七八。
五年二月,孫恩攻句章,高祖拒之。
五月,吳郡內史袁山鬆出戰,爲所殺,死者數千人。
六月,孫恩至京口,高祖擊破之。
恩軍蒲洲,於是內外戒嚴,營陣屯守,柵斷淮口。
恩遣別將攻廣陵,殺三千餘人。
恩遁據鬱洲。
是月,高祖又追破之。
九月,桓玄表至,逆旨陵上。
十月,司馬元顯大治水軍,將以伐玄。
元興元年正月,桓玄東下。
是月,孫恩在臨海,人衆餓死散亡,恩亦投水死。
盧循自稱徵虜將軍,領其餘衆,略有永嘉、晉安之地。
二月,帝戎服遣西軍。
丁卯,桓玄至姑孰,破歷陽,司馬尚之見殺,劉牢之降於玄。
三月,玄克京都,殺司馬元顯,放太傅道子。
七月,大饑,人相食。
浙江東餓死流亡十六七,吳郡、吳興戶口減半。
又流奔而西者萬計。
十月,桓玄遣將擊劉軌,破走奔青州。
四年,玄遂篡位,遷帝尋陽。
晉安帝元興元年三月戊子,太白犯五諸侯,因晝見。
四月辛丑,月奄辰星。
七月戊寅,熒惑在東井,熒惑犯輿鬼、積屍,佔並同上。
八月庚子,太白犯歲星,在上將東南。
佔曰“楚兵饑”一曰“災在上將”丙寅,太白奄右執法。
九月癸未,太白犯進賢。
佔曰“賢者誅”十月,客星色白如粉絮,在太微西,至十二月,入太微。
佔曰“兵入天子庭”二年二月,歲星犯西上將。
六月甲辰,奄鬥第四星。
佔曰“大臣誅,不出三年”八月癸丑,太白犯房北第二星。
九月己丑,歲星犯進賢,熒惑犯西上將。
十月甲戌,太白犯泣星。
十一月丁丑,熒惑犯填星。
辛巳,月犯熒惑。
十二月乙巳,月奄軒轅第二星,佔悉同上。
元年冬,索頭破羌軍。
二年十二月,桓玄篡位,放遷帝后於尋陽,以永安何皇后爲零陵君。
三年二月,高祖盡誅桓氏。
元興三年正月戊戌,熒惑逆行犯太微西上相。
佔曰“天子戰於野,上相死”二月甲辰,月奄歲星於左角。
佔曰“天下兵起”丙辰,熒惑逆行在左執法西北。
佔曰“執法者憂”四月甲午,月奄軒轅第二星,填星入羽林,十二月,熒惑太白皆犯羽林,佔同上。
是年二月丙辰,高祖殺桓修等。
三月己未,破走桓玄,遣軍西討。
辛巳,誅左僕射王愉及子荊州刺史綏。
桓玄劫帝如江陵。
五月,玄下至崢嶸洲,義軍破滅之。
桓振又攻沒江陵,幽劫天子。
明年正月,衆軍攻之,振走,乘輿乃旋。
七月,永安何皇后崩。
三月,桓振又襲江陵,荊州刺史司馬休之敗走。
是月,劉懷肅擊振滅之。
其年二月,巴西人譙縱殺益州刺史毛璩及璩弟西夷校尉瑾,跨有西土,自號蜀王。
晉安帝義熙元年三月壬辰,月奄左執法,佔同上。
丁酉,月奄心前星。
佔曰“豫州有災”太白犯東井。
佔曰“秦有兵”四月己卯,月犯填星,在東壁。
佔曰“其地亡國”一曰:貴人死”七月庚辰,太白比晝見,在翼、軫。
佔曰“爲臣強。
荊州有兵喪”己未,月奄填星,在東壁。
佔曰“其國以伐亡”一曰“民流”八月丁巳,月犯鬥第一星。
佔曰“天下有兵”一曰“大臣憂”案江左來,南鬥有災,則吳越會稽、丹陽、豫章、廬江各隨其星應之。
淮南失土,殆不佔耳。
史闕其說,故不列焉。
九月戊子,熒惑犯少微。
佔曰“處士誅”庚寅,熒惑犯右執法。
癸卯,熒惑犯左執法。
佔並同上。
十月丁巳,月奄填星營室,佔同七月。
十一月丙戌,太白奄鉤釒句鈐。
佔曰“喉舌臣憂”十二月己卯,歲星犯天江。
佔曰“有兵亂,河津不通”是年六月,索頭寇沛土,使僞豫州刺史索度真戍相縣,太傅長沙景王討破走之。
十一月,荊州刺史魏詠之薨。
二年二月,司馬國璠等攻沒弋陽。
四月,羌伐仇池,仇池公楊盛擊走之。
九月,益州刺史司馬榮期爲其參軍楊承祖所害,時文處茂討蜀屢有功,會榮期死,乃退。
三年十二月,司徒揚州刺史王謐薨。
四年正月,太保武陵王遵薨。
三月,左僕射孔安國卒。
五年,高祖討鮮卑,並定舊兗之地。
義熙二年二月己丑,月犯心後星。
佔曰“豫州有災”四月癸丑,月犯太微西將。
己未,月犯房南第二星。
乙丑,歲星犯天江,佔悉同上。
五月癸未,月犯左角。
佔曰“左將軍死,天下有兵”壬寅,熒惑犯氐。
佔曰“氐爲宿宮,人主憂”六月庚午,熒惑犯房北第二星。
八月癸亥,熒惑犯鬥第五星。
丁巳,犯建星。
九月壬午,熒惑犯哭星,又犯泣星,佔悉同上。
十二月丙午,月奄太白,在危。
佔曰“齊亡國”一曰“強國君死”丁未,熒惑、太白皆入羽林。
是年二月甲戌,司馬國璠等攻沒弋陽。
三年正月,鮮卑寇北徐州,至下邳。
八月,遣劉敬宣伐蜀。
十二月,司徒王謐薨。
四年正月,武陵王遵薨。
五年,鮮卑復寇淮北。
四月,高祖大軍討之。
六月,大戰臨朐城,進圍廣固。
十月,什圭爲其子僞清河公所殺。
六年二月,拔廣固,禽慕容超,坑斬其衆三千餘人。
義熙三年正月丙子,太白晝見,在奎。
二月庚寅,月奄心後星,佔悉同上。
癸亥,熒惑、填星、太白、辰星聚於奎、婁,從填星也。
其說見上九年。
五月己丑,太白晝見,在參。
佔曰“益州有兵喪,臣強”六月辛卯,熒惑犯辰星,在翼。
佔曰“天下兵起”八月己卯,太白奄熒惑,又犯執法。
佔曰“奄熒惑,有大兵”辛卯,熒惑犯左執法。
九月壬子,熒惑犯進腎。
是年正月丁巳,鮮卑寇北徐,至下邳。
八月,劉敬宣伐蜀,不克而旋。
四年三月,左僕射孔安國卒。
七月,司馬國璠等攻沒鄒山,魯郡太守徐邕破走之。
姚略遣衆徵佛佛,大爲所破。
五年,高祖討鮮卑。
六年三月,妖賊徐道覆殺鎮南將軍、江州刺史何無忌於豫章。
四月,妖賊盧循寇湘中巴陵。
五月丙子,循、道覆敗撫軍將軍、豫州刺史劉毅於桑落洲,毅僅以身免。
丁丑,循等至蔡洲,遣別將焚京口。
庚辰,賊攻焚查浦,查浦戍將距戰不利,高祖遣軍渡淮擊,大破之。
司馬國璠寇碭山,竺夔討破之。
七月,妖賊南走據尋陽,高祖遣劉鍾等追之。
八月,孫季高乘海伐廣州。
桓謙以蜀衆聚枝江,盧循將荀林略華容,相去百里。
臨川烈武王討謙之,又討林,林退走。
鄱陽太守虞丘進破賊別帥於上饒。
九月,烈武王使劉遵擊荀林於巴陵,斬之。
桓道兒率蔡猛向大薄,又遣劉基討之,斬猛。
十月,高祖以舟師南征。
是時徐道覆率二萬餘人攻荊州,烈武王距之。
戰於江津,大破之,梟殄其十八九。
道覆棄戰船走。
十一月,劉鍾破賊軍於南陵。
癸丑,益州刺史鮑陋卒於白帝,譙道福攻沒其衆。
庚戌,孫季高襲廣州,克之。
十二月,高祖在大雷,與賊交戰,大破之。
賊走左裏,進擊,又破,死者十八九。
賊還廣州,劉藩等追之。
七年二月,藩拔始興城,斬徐道覆、盧循還番禺,攻圍孫季高,不能克。
走交州,交州刺史杜慧度斬之。
四月,到彥之攻譙道福於白帝,拔之。
義熙四年正月庚子,熒惑犯天江,佔同上。
五月丁未,月奄鬥第二星,佔同上。
壬子,填星犯天廩。
佔曰“天下饑,倉粟少”六月己丑,太白犯太微西上將。
己卯,又犯左執法。
十月戊子,熒惑入羽林。
佔悉同上。
五年,高祖討鮮卑。
六年,左僕射孟昶仰藥卒。
是後南北軍旅,運轉不息。
義熙五年二月甲子,月犯昴。
佔曰“胡不安。
天子破匈奴”四月甲戌,熒惑犯辰星,在東井,佔同三年。
五月戊戌,歲星入羽林,佔同上。
九月壬寅,月犯昴,佔同二月。
十月,熒惑犯氐,佔同二年。
閏月丁酉,月犯昴,佔同二月。
辛亥,熒惑犯鉤鈐。
佔同元年。
十二月辛丑,太白犯歲星,在奎。
佔曰“大兵起。
魯有兵”己酉,月奄心大星。
佔曰“王者惡之”是年四月,高祖討鮮卑。
什圭爲其子所殺。
十一月,西虜攻安定,姚略自以大衆救之。
六年二月,鮮卑滅。
皆胡不安之應也。
是時鮮卑跨魯地,又魯有兵之應也。
五月,盧循逼郊甸,宮衛被甲。
義熙六年三月丁卯,月奄房南第二星。
佔曰“災在次相”己巳,又奄鬥第五星。
佔曰“鬥主兵,兵起”一曰“將軍死”太白犯五諸侯。
佔曰“諸侯有誅”五月甲子,月奄鬥第五星,佔同三月。
己亥,月奄昴。
佔曰“國有憂”一曰“有白衣之會”六月己丑,月犯房南第二星。
甲午,太白晝見,佔並同上。
七月己亥,月犯輿鬼。
佔曰“國有憂”一曰“秦有兵”八月壬午,太白犯軒轅大星。
甲申,月犯心前星。
災在豫州。
丙戌,月犯鬥第五星,佔悉同上五月。
丁亥,月奄牛宿南星。
佔曰“天下有大誅”乙未,太白犯少微。
丙午,太白在少微而晝見。
九月甲寅,太白犯左執法。
丁丑,填星犯畢。
佔曰“有邊兵”是年三月,始興太守徐道覆反,江州刺史何無忌討之,大敗於豫章,無忌死之。
四月,盧循寇湘中,沒巴陵。
五月,循等大破豫州刺史劉毅,毅僅以身免。
循率衆逼京畿。
是月,左僕射孟昶懼王威不振,仰藥自殺。
七年二月,劉藩梟徐道覆首,杜慧度斬盧循,並傳首京都。
八年六月,臨川烈武王道規薨,時爲豫州。
八月,皇后王氏崩。
九月,兗州刺史劉藩、尚書僕射謝混伏誅。
高祖西討劉毅,斬之。
十二月,遣益州刺史朱齡石伐蜀。
九年,諸葛長民伏誅。
林邑王範胡達將萬餘人寇九真,九真太守杜彗期距破之。
七月,朱齡石滅蜀。
義熙七年四月辛丑,熒惑入輿鬼。
佔曰“秦有兵”一曰“雍州有災”六月,太白晝見在翼,佔同元年。
己亥,填星犯天關。
佔曰“臣謀主”庚子,月犯歲星,在畢。
佔曰“有邊兵,且饑”七月丁卯,歲星在參。
佔曰“歲、填合爲內亂”一曰“益州戰不勝,亡地”五虹見東方。
佔曰“天子黜,聖人出”八月乙未,月犯歲星,在參。
佔曰“益州兵饑”太白犯房南第二星。
十一月丙午,太白犯哭泣星。
佔悉同上。
七月,朱齡石克蜀,蜀民尋又反,又討滅之。
八年,誅劉藩、謝混,滅劉毅。
皇后王氏崩。
九年,誅諸葛長民。
十一年,討荊州刺史司馬休之、雍州刺史魯宗之破之也。
義熙八年正月庚戌,月犯歲星,在畢,佔同上。
七月癸亥,月奄房北第二星,佔同上。
甲申,太白犯填星,在東井。
佔曰“秦有大兵”己未,月犯井鉞。
八月戊申,月犯泣星。
十月辛亥,月奄天關。
佔曰“有兵”十月丁丑,填星犯東井。
佔曰“大人憂”十二月癸卯,填星犯井鉞。
是年八月,皇后王氏崩。
九月,誅劉藩、謝混,滅劉毅。
九年三月,誅諸葛長民。
西虜攻羌安定戍,克之。
十二月,朱齡石伐蜀。
九年七月,朱齡石滅蜀。
義熙九年二月丙午,熒惑、填星皆犯東井。
佔曰“秦有兵”壬辰,歲星、熒惑、填星、太白聚於東井,從歲星也。
熒惑入輿鬼,太白犯南河。
初,義熙三年,四星聚奎,奎、婁,徐州分。
是時慕容超僭號於齊,侵略徐、兗,連歲寇抄,至於淮、泗。
姚興、譙縱僭僞秦、蜀。
盧循、木末,南北交侵。
五年,高祖北殄鮮卑,是四星聚奎之應也。
九年,又聚東井。
東井,秦分。
十三年,高祖定關中,又其應也。
而縱、循羣兇之徒,皆己剪滅,於是天人歸望,建國舊徐。
元熙二年,受終納禪,皆其徵也。
《星傳》曰“四星若合,是謂太陽,其國兵喪並起,君子憂,小人流。
五星若合,是謂易行。
有德受慶,改立王者,奄有四方。
無德受罰,離其國家,滅其宗廟”今案遺文所存,五星聚者有三:周漢以王齊以霸,周將伐殷,五星聚房。
齊桓將霸,五星聚箕。
漢高入秦,五星聚東井。
齊則永終侯伯,卒無更紀之事。
是則五星聚有不易行者矣。
四星聚者有九:漢光武、晉元帝並中興,而魏、宋並更紀。
是則四星聚有以易行者矣。
昔漢平帝元始四年,四星聚柳、張,各五日。
柳、張,三河分。
後有王莽、赤眉之亂,而光武興復於洛。
晉懷帝永嘉六年,四星聚牛、女,後有劉聰、石勒之亂,而元皇興復揚土。
漢獻帝初平元年,四星聚心,又聚箕、尾。
心,豫州分。
後有董卓、李傕暴亂,黃巾、黑山熾擾,而魏武迎帝都許,遂以兗、豫定,是其應也。
一曰“心爲天王,大兵升殿,天下大亂之兆也”韓馥以爲尾箕燕興之祥,故奉幽州牧劉虞,虞既距之,又尋滅亡,固已非矣。
尾爲燕,又爲吳,此非公孫度,則孫權也。
度偏據僻陋,然亦郊祀備物,皆爲改漢矣。
建安二十二年,四星又聚。
二十五年而魏文受禪,此爲四星三聚而易行矣。
蜀臣亦引後聚爲劉備之應。
案太元十九年、義熙三年九月,四星各一聚,而宋有天下,與魏同也。
魚豢雲“五星聚冀方,而魏有天下”熒惑入輿鬼。
佔曰“兵喪”太白犯南河。
佔曰“兵起”後皆有應。
五月壬辰,太白犯右執法,晝見,佔同上。
七月庚午,月奄鉤鈐。
佔曰“喉舌臣憂”九月庚午,歲星犯軒轅大星。
己丑,月犯左角。
十年正月丁卯,月犯畢。
佔曰“將相有以家坐罪者”二月己酉,月犯房北星。
五月壬寅,月犯牽牛南星。
乙丑,歲星犯軒轅大星,佔悉同上。
六月丙申,月奄氐。
佔曰“將死之,國有誅者”七月庚辰,月犯天關。
佔曰“兵起”熒惑犯井鉞,填星犯輿鬼,遂守之。
佔曰“大人憂,宗廟改”八月丁酉,月奄牽牛南星,佔同上。
九月,填星犯輿鬼。
佔曰“人主憂”丁巳,太白入羽林。
十二月己酉,月犯西鹹。
佔曰“有陰謀”十一年三月丁巳,月入畢。
佔曰“天下兵起”一曰“有邊兵”己卯,填星入輿鬼。
閏月丙午,填星又入輿鬼。
佔曰“爲旱,爲疫,爲亂臣”五月甲申,彗星出天市,掃帝座,在房、心。
房、心,宋之分野。
案佔,得彗柄者興,除舊佈新,宋興之象。
癸卯,熒惑從行入太微。
甲辰,犯右執法。
六月己未,太白犯東井。
佔曰“秦有兵”戊寅,犯輿鬼。
佔曰“國有憂”七月辛丑,月犯異,佔同上。
八月壬子,月犯氐,佔同上。
庚申,太白從行從右掖門入太微。
丁卯,奄左執法。
十一月癸亥,月入畢,佔同上。
乙未,月入輿鬼而暈。
佔曰“主憂,財寶出”一曰“暈,有赦”
十二年五月甲申,月犯歲星,在左角。
佔曰“爲饑。
留房、心之間,宋之分野,與武王伐紂同,得歲者王”於時晉始封高祖爲宋公。
六月壬子,太白從行入太微右掖門。
己巳,月犯畢,佔同上。
七月,月犯牛宿。
佔曰“天下有大誅”十月丙戌,月入畢,佔同上。
十三年五月丙子,月犯軒轅。
丁亥,犯牽牛。
癸巳,熒惑犯右執法。
八月己酉,月犯牽牛。
丁卯,月犯太微。
佔曰“人君憂”九月壬辰,熒惑犯軒轅。
十月戊申,月犯畢,佔悉同上。
月犯箕。
佔曰“國有憂”甲寅,月犯畢,佔同上。
乙卯,填星犯太微,留積七十餘日。
佔曰“亡君之戒”壬戌,月犯太微,佔同上。
十一月,月於太微,奄填星。
佔曰“王者惡之”
十四年三月癸丑,太白犯五諸侯,佔同上。
四月壬申,月犯填星,於張。
佔曰“天下有大喪”五月庚子,月犯太微,佔同上。
壬子,有星孛於北斗魁中。
佔曰“有聖人受命”七月甲辰,熒惑犯輿鬼。
佔曰“秦有兵”丁巳,月犯東井。
佔曰“軍將死”癸亥,彗星出太微西,柄起上相星下,芒漸長至十餘丈,進歸北斗紫微中臺。
佔曰“彗出太微,社稷亡,天下易王。
入北斗紫微,帝宮空”一曰“天下得聖主”八月甲子,太白犯軒轅。
癸酉,填星入太微,犯右執法,因留太微中,積二百餘日乃去。
佔曰“填星守太微,亡君之戒,有徙王”九月乙未,太白入太微,犯左執法。
丁巳,月入太微。
佔曰“大人憂”十月癸巳,熒惑入太微,犯西蕃上將,仍從行至左掖門內,留二十日乃逆行。
至恭帝元熙元年三月五日,出西蕃上將西三尺許,又從還入太微。
時填星在太微,熒惑繞填星成鉤已。
其年四月二十七日丙戌,從端門出。
佔曰“熒惑與填星鉤已,天下更紀”甲申,月入太微,佔同上。
十一年正月,高祖討司馬休之、魯宗之等,潰奔長安。
五月,林邑寇交州,交州刺史杜慧度距戰於九真,大爲所敗。
十二年七月,高祖伐羌。
十月,前驅定陝、洛。
十三年三月,索頭大衆緣河爲寇,高祖討之奔退,其別帥託跋嵩交戰,又大破之,嵩衆殲焉。
進復攻關。
八月,擒姚泓,司、兗、秦、雍悉平,索頭兇懼。
十四年,高祖還彭城,受宋公。
十一月,左僕射前將軍劉穆之卒。
明年,西虜寇長安,雍州刺史朱齡石諸軍陷沒,官軍舍而東。
十二月,安帝崩,母弟琅邪王踐阼,是曰恭帝。
晉恭帝元熙元年正月丙午,三月壬寅,月犯太微,佔悉同上。
乙卯,辰星犯軒轅。
六月庚辰,太白犯太微。
七月,月犯歲星。
己卯,月犯太微,太白晝見。
佔悉同上。
自義熙元年至是,太白經天者九,日蝕者四,皆從上始。
革代更王,臣民失君之象也。
是夜,太白犯哭星。
十二月丁巳,月、太白俱入羽林。
二年二月庚午,填星犯太微。
佔悉同上。
元年七月,高祖受宋王。
二年六月,晉帝遜位,高祖入宮。
暂无
暂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