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 · 正緯
夫神道闡幽,天命微顯,馬龍出而大《易》興,神龜見而《洪範》耀。
故《繫辭》稱:“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斯之謂也。
但世敻文隱,好生矯誕,真雖存矣,僞亦憑焉。
夫六經彪炳,而緯候稠疊;《孝》《論》昭晰,而鉤讖葳蕤。
按經驗緯,其僞有四。
蓋緯之成經,其猶織綜;絲麻不雜,布帛乃成。
今經正緯奇,倍摘千里,其僞一矣。
經顯,聖訓也;緯隱,神教也。
聖訓宜廣,神教宜約。
而今緯多於經,神理更繁,其僞二矣。
有命自天,乃稱符讖,而八十一篇皆託於孔子,則是堯造《綠圖》,昌制《丹書》,其僞三矣。
商周以前,圖籙頻見;春秋之末,羣經方備。
先緯後經,體乖織綜,其僞四矣。
僞既倍摘,則義異自明,經足訓矣,緯何豫焉?
原夫圖籙之見,乃昊天休命,事以瑞聖,義非配經。
故河不出圖,夫子有嘆,如或可造,無勞喟然。
昔康王《河圖》,陳於東序,故知前世符命,歷代寶傳。
仲尼所撰,序錄而已。
於是伎數之士,附以詭術,或說陰陽,或序災異,若鳥鳴似語,蟲葉成字,篇條滋蔓,必假孔氏。
通儒討核,謂起哀平。
東序祕寶,朱紫亂矣。
至於光武之世,篤信斯術。
風化所靡,學者比肩,沛獻集緯以通經,曹褒撰讖以定禮,乖道謬典,亦已甚矣。
是以桓譚疾其虛僞,尹敏戲其深瑕,張衡發其僻謬,荀悅明其詭誕。
四賢博練,論之精矣。
若乃羲、農、軒、皞之源,山瀆鐘律之要,白魚赤烏之符,黃金紫玉之瑞,事豐奇偉,辭富膏腴,無益經典而有助文章。
是以後來辭人,採摭英華。
平子恐其迷學,奏令禁絕;仲豫惜其雜真,未許煨燔。
前代配經,故詳論焉。
贊曰:榮河溫洛,是孕圖緯。
神寶藏用,理隱文貴。
世歷二漢,朱紫騰沸。
芟夷譎詭,糅其雕蔚。
根據自然之道闡明幽深的事理,上天的啓示顯現於微妙的事物。
黃河裏龍馬出圖而產生了《易》,神龜在洛水負書出獻。
所以《周易·繫辭》裏說:“黃河出圖,洛水出書,聖人效法它寫作了經書。
”講的就是這些道理。
但歷時久遠,文辭隱晦不清,容易產生不實的假託荒誕之事。
因此這些東西里面,雖然保存有真實的東西,但假的也據此存留下來。
神道:自然之道。
闡幽:與“微顯”相對,即幽闡,深奧的要使它明顯。
闡,明;幽,深、隱。
天命:自然界的法規。
微顯:微,幽深;顯,明現。
馬龍:像馬的龍。
相傳馬龍從黃河裏負圖而出,伏羲照着河圖製成了八卦,後來周文王爲八卦作爻辭而成《周易》。
神龜:傳說大禹時洛水中有龜負書進獻。
見:同“現”。
《洪範》:《尚書·洪範》說天賜給大禹洪範九疇。
洪範,大法;九疇,各類。
耀:發出光彩。
《繫辭》:指《周易·繫辭上》。
則:動詞,效法。
復:久遠。
矯誕:假託。
矯,詐;誕,荒誕、虛妄。
六經: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儒家六經。
緯候:宣傳占卜瑞應的迷信之書。
《孝》《論》:即《孝經》《論語》。
昭晰:清楚明白。
晰,應作“皙”。
《鉤》:《鉤命訣》,是關於《孝經》的九種緯書之一,也是代表《孝經》的緯書。
《讖》:指有關《論語》的讖書,有《比考讖》等八種。
葳蕤:草木茂盛的樣子,這裏是指讖緯衆多紛亂。
織綜(zèng):織機上經線上下開合的裝置,這裏指織機。
倍摘:即背迕,抵觸。
倍,違背。
摘,抵觸的意思。
聖訓:即以世事進行教訓。
聖,應作“世”。
八十一篇:指河圖九篇、洛書六篇、七經緯三十六篇、“自黃帝至周文王所受本文”三十篇,共計八十一篇。
綠圖:據《尚書中候握河紀》中記載,堯在黃河、洛水邊築壇祭祀時,有龍馬銜出赤文綠地的河圖獻給堯帝。
丹書:據《尚書中候我應》中記載,赤色雀銜着丹書飛到周文王姬昌住所的門戶上停下來,將丹書賜給了周文王。
圖策:即圖讖,如河圖、洛書等。
乖:違背。
訓:典法,準則。
豫:應作“預”,預,參預。
康王:周成王的兒子,周康王姬釗。
世:應作“聖”。
符命:古代認爲帝王受命登位前出現的某些現象是天降祥瑞,所以叫符命。
伎數之士:古稱醫、卜、佔等人爲方技或術數之士。
伎,同“技”;數,術。
伎數:指借節氣、天象來講人事吉凶的人。
蟲葉成字:《漢書·五行志》記載:漢昭帝時,上林苑中有蟲吃柳樹葉,形成“公孫病已立”幾個字。
“公”指漢昭帝;“孫”指漢宣帝,宣帝原名“病已”。
謂:疑爲“僞”之誤。
哀:指漢哀帝劉欣。
平:指漢平帝劉衍。
比肩:並肩,指趨向讖緯的人很多。
曹褒(bāo):東漢人,光武帝令他作禮制,他雜用“五經”和讖書寫成了冠婚吉凶制度一百五十篇。
撰:應作“選”。
桓譚:東漢學者,是當時讖緯迷信的積極反對者。
光武帝因他反對讖緯迷信是“非聖無法”,想要以這個罪名來除掉他。
羲:伏羲,相傳他始畫八卦。
農:神農,相傳他演八卦爲三十六卦。
軒:軒轅,黃帝名軒轅。
源:源頭,指以上的傳說。
山:讖緯書有《遁甲開山圖》。
瀆(dú):大川,這裏泛指水。
鐘律:音樂,樂律。
緯書中對山瀆樂律也講到了。
膏腴(yú):指文辭豐富。
膏,肥,土壤肥沃叫做膏;腴,肥美、肥沃。
平子:即張衡。
仲豫:即荀悅。
溫洛:緯書《易乾鑿度》說,帝王有盞德,洛水先溫,六天後再變冷。
芟(shān):割草,除去。
夷:平,弄平。
糅(róu):應作“採”。
“糅其雕蔚”:即“捃摭英華”的意思。
雕蔚,富有文采。
暂无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6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