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 · 述而篇 · 第三十五章
子疾病,子路請禱。
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
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祇。
’”子曰:“丘之禱久矣。
”
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
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祇。
’”子曰:“丘之禱久矣。
”
暂无
疾病:疾指有病,病指病情嚴重。
請禱:向鬼神請求和禱告,即祈禱。
有諸:諸,“之於”的合音。
意爲:有這樣的事嗎。
誄(lěi):祈禱文。
神祇(qí):古代稱天神爲神,地神爲祇。
有之乎,問辭。
或說:有此事否?病而禱於鬼神,古今禮俗皆然,孔子何爲問此?或說:有此理否?孔子似亦不直斥禱神爲非理。
此語應是問有代禱之事是否。
如周公金滕,即代禱也,然未嘗先告武王,又命祝史使不敢言。
今子路以此爲請,故孔子問之。
誄曰:誄一本作讄(lěi),當從之。
讄,施於生者,累其功德以求福。
誄,施於死者,哀其死,述行以諡之。
禱爾於上下神祗:子路引此讄詞也。
上下謂天地,神屬天,祗屬地。
爾訓汝。
禱爾於三字,即別人代禱之辭,故子路引此以答。
丘之禱久矣:孔子謂我日常言行,無不如禱神求福,素行合於神明,故曰禱久矣,則無煩別人代禱。
請禱:向鬼神請求和禱告,即祈禱。
有諸:諸,“之於”的合音。
意爲:有這樣的事嗎。
誄(lěi):祈禱文。
神祇(qí):古代稱天神爲神,地神爲祇。
有之乎,問辭。
或說:有此事否?病而禱於鬼神,古今禮俗皆然,孔子何爲問此?或說:有此理否?孔子似亦不直斥禱神爲非理。
此語應是問有代禱之事是否。
如周公金滕,即代禱也,然未嘗先告武王,又命祝史使不敢言。
今子路以此爲請,故孔子問之。
誄曰:誄一本作讄(lěi),當從之。
讄,施於生者,累其功德以求福。
誄,施於死者,哀其死,述行以諡之。
禱爾於上下神祗:子路引此讄詞也。
上下謂天地,神屬天,祗屬地。
爾訓汝。
禱爾於三字,即別人代禱之辭,故子路引此以答。
丘之禱久矣:孔子謂我日常言行,無不如禱神求福,素行合於神明,故曰禱久矣,則無煩別人代禱。
孔子病情嚴重,子路向鬼神祈禱。
孔子說:“有這回事嗎?”子路說:“有的。
《誄》文上說:‘爲你向天地神靈祈禱。
’”孔子說:“我很久以來就在祈禱了。
”
孔子說:“有這回事嗎?”子路說:“有的。
《誄》文上說:‘爲你向天地神靈祈禱。
’”孔子說:“我很久以來就在祈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