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庵記
舊中涓範君養民,以崇禎十七年夏,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爲黃冠②。
數年,始克結廬於西峯之左,名曰復庵。
華下之賢士大夫多與之遊;環山之人皆信而禮之。
而範君固非方士者流也。
幼而讀書,好《楚辭》、諸子及經史,多所涉獵,爲東宮伴讀。
方李自成之挾東宮二王以出也,範君知其必且西奔,於是棄其家走之關中,將盡厥職焉。
乃東宮不知所之,而範君爲黃冠矣。
太華之山,懸崖之顛,有鬆可蔭,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稅於官,不隸於宮觀之籍。
華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創是庵而居之。
有屋三楹,東向以迎日出。
餘嘗一宿其庵,開戶而望,大河之東,雷首之山蒼然突兀,伯夷、叔齊之所采薇而餓者,若揖讓乎其間,固範君之所慕而爲之者也。
自是而東,則汾之一曲,綿上之山出沒於雲煙之表,如將見之;介子推之從晉公子,既反國而隱焉,又範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
又自是而東,太行、碣石之間,宮闕山陵之所在。
去之茫茫,而極望之不可見矣,相與泫然!
作此記,留之山中。
後之君子登斯山者,無忘範君之志也。
數年,始克結廬於西峯之左,名曰復庵。
華下之賢士大夫多與之遊;環山之人皆信而禮之。
而範君固非方士者流也。
幼而讀書,好《楚辭》、諸子及經史,多所涉獵,爲東宮伴讀。
方李自成之挾東宮二王以出也,範君知其必且西奔,於是棄其家走之關中,將盡厥職焉。
乃東宮不知所之,而範君爲黃冠矣。
太華之山,懸崖之顛,有鬆可蔭,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稅於官,不隸於宮觀之籍。
華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創是庵而居之。
有屋三楹,東向以迎日出。
餘嘗一宿其庵,開戶而望,大河之東,雷首之山蒼然突兀,伯夷、叔齊之所采薇而餓者,若揖讓乎其間,固範君之所慕而爲之者也。
自是而東,則汾之一曲,綿上之山出沒於雲煙之表,如將見之;介子推之從晉公子,既反國而隱焉,又範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
又自是而東,太行、碣石之間,宮闕山陵之所在。
去之茫茫,而極望之不可見矣,相與泫然!
作此記,留之山中。
後之君子登斯山者,無忘範君之志也。
暂无
暂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