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五節
齊宣王問曰:“人皆謂我毀明堂,毀諸?已乎?”
孟子對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
王欲行王政,則勿毀之矣。

王曰:“王政可得聞與?”
對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祿,關市譏而不徵,澤梁無禁,罪人不孥。
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
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文王發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詩云,‘哿矣富人,哀此煢獨。
’”
王曰:“善哉言乎!”
曰:“王如善之,則何爲不行?”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貨。

對曰:“昔者公劉好貨,《詩》雲:‘乃積乃倉,乃裹餱糧,於橐於囊[8]。
思戢用光。
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啓行。
’故居者有積倉,行者有裹囊也,然後可以爰方啓行。
王如好貨,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對曰:“昔者太王好色,愛厥妃。
《詩》雲:‘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
’當是時也,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王如好色,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暂无
謂我:勸我。
明堂:周天子出巡,東至泰山,在明堂祭天,朝見諸侯,發佈政令,故孟子說爲“王者之堂”。
那時,這些典禮已經不行,明堂舊址還在。
毀諸:毀之。
已:止,即不毀。
岐:今陝西岐山一帶。
九一:指“井田”制度,其稅率九分抽一,是孟子以爲最理想的土地制度。
譏:察問,干涉。
關市:只檢查商賈和行旅的言行。
不徵:不徵稅。
澤:築堤阪把水擋住的大池。
樑:指漁梁,攔水爲“樑”以捕魚。
無禁:任民捕魚,不加禁止。
不孥:只處分罪人本身,不加罰於其妻和子。
先斯四者:首先照顧這四種人。
“哿(gě)矣”二句:此兩句詩引自《詩經·小雅·正月》。
哿:與“可”同。
煢(qióng):孤單。
公劉:周朝的始祖后稷的曾孫,“公”是稱號,“劉”是名。
乃積乃倉;以下七句詩引自《詩經·大雅·公劉》篇第一章。
乃:助詞,無義。
積:露天堆積糧谷。
倉:庫房內堆積糧谷。
餱(hóu):乾糧。
橐(tuó)、囊:都是裝裹糧食的口袋。
“橐”無底,結束兩端;“囊”有底,結束一端。
戢(jí):安,和睦安定。
用:猶“以”。
光:大。
斯:猶“則”。
幹、戈、戚、揚:皆古兵器。
幹用以捍衛(即盾),戈用以刺擊,戚和揚都是斧類,揚比戚大。
爰:猶“於是”。
方:開始。
啓行(háng):開闢道路。
太王:即“大王”,公劉九世孫,文王的祖父,本號“古公”,名“亶”,後被尊爲“太王”。
《詩》雲:以下六句詩引自《詩經·大雅·綿》篇第二章。
率:沿着。
滸(hǔ):水邊。
及:俱。
姜女:姜氏女,周太王之妃。
聿(yù):助詞,無義。
胥:視察。
宇:居處的地方。
胥宇:考察地勢,規建宮室。
怨女:過時沒有結婚的女子。
曠夫:過時沒有結婚的男子。
齊宣王問孟子說:“別人都建議我把泰山周天子東巡時的明堂毀掉,是毀掉好還是保留好呢?”
孟子回答說:“明堂是王者施行王政的地方。
大王若想要施行王者之政,就不用毀掉它了。

齊宣王問:“關於王政能聽你講一講嗎?”
孟子說:“過去周文王治理岐山的時候,實行井田制,農家每家耕田百畝,八家共一井;做官的人可世代享受俸祿,關口和市場上貨物只盤查有無違禁品,不徵稅,水中的魚鱉也任百姓去捕撈,犯罪的人只需自己受罰,不牽連他的妻子兒女。
老來沒有妻子的叫鰥夫,老來沒有丈夫的叫寡婦,老來沒有子女的叫獨老,年幼就沒有父母的叫孤兒。
這四種人,是天下沒辦法生活而又無處求助的。
周文王實行仁政的時候,一定要先考慮他們。
《詩經》上說:‘富人過得真瀟灑,可憐的是這些孤獨的窮人!’”
齊宣王感嘆道:“說得好啊!”
孟子說:“大王既然認爲好,爲什麼不去實行呢?”
齊宣王說:“我這個人有個毛病,我喜愛財物。

孟子說:“過去公劉也喜愛財物。
《詩經》上說:‘把糧食堆積起來,儲存在倉庫裏,製成乾糧,裝進小袋和大囊,想着安定人民,讓國家繁榮富強。
拉滿弓搭上箭,盾、槍刀、斧頭一齊上,於是出發向遠方。
’所以說住下來要有儲備的糧食,出行要帶乾糧,這以後纔可以到遠方去。
大王如果喜愛財物,跟老百姓共同擁有,出行要帶乾糧,這以後纔可以到遠方去。
大王如果喜愛財物,跟老百姓共同擁有,這對施行王政有什麼影響呢?”
齊宣王說:“我還有一個毛病,我喜愛美女。

孟子說:“過去周太王也喜歡美女,愛他的妻子。
《詩經》上說:‘太王早晨騎着馬,順着水邊到岐山下。
帶着他妻姜氏女,來看新居差不差。
’這個時候,家中沒有到了婚齡尚未出嫁的姑娘,也沒有該娶未娶的小夥。
大王如果喜愛美女,和老百姓一起來喜愛,這對施行王政有什麼影響呢?”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4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