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四卷 · 公孫丑下 · 第四節
孟子之平陸。
謂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則去之否乎?”曰:“不待三。

“然則子之失伍也亦多矣。
凶年饑歲,子之民,老羸轉於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
”曰:“此非距心之所得爲也。

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爲之牧之者,則必爲之求牧與芻矣。
求牧與芻而不得,則反諸其人乎?抑亦立而視其死與?”曰:“此則距心之罪也。

他日,見於王曰:“王之爲都者,臣知五人焉。
知其罪者,惟孔距心。
爲王誦之。
”王曰:“此則寡人之罪也。
暂无
平陸:齊國邊境邑名,故城在今山東汶上北。
大夫:這裏指邑宰,即邑的長官。
距心:姓孔,即本章對話中平陸邑宰之名。
牧:指牧地。
芻:草料。
反:還。
抑:或。
與:疑問助詞。
都:縣邑。
爲都:治理都邑。
孟子到平陸去,對當地的邑宰說:“先生的士卒,如果—天失職三次,你會殺了他嗎?”
邑宰說:“不必等到三次。

孟子說:“那麼,您失職的地方可就多了。
饑荒年歲,您的百姓,年老體弱的輾轉死於溝壑,年輕力壯的四散逃荒,幾乎達一千人啊。

邑宰說:“這不是我距心力所能及的。

孟子說:“假如現在有個接受別人牛羊而替人放牧的人,他一定會替人去找牧場和草料。
找不到牧場和草料的話,是把牛羊還給人家呢?還是站着眼看它們死掉呢?”
邑宰說:“這麼說是我距心的罪過了。

過些日子,孟子朝見齊王,說:“王的都邑長官中,我認識五個人。
明白自己的罪過的,只有孔距心一人。
”接着向齊王重述了一遍他與孔距心的對話。
王說:“這麼說是我的罪過了。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6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