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罗庵论书·与张芑堂论书
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其实耕之所以然,织之所以然,奴与婢了不知也。
以其所习,则归之耳。
芑堂精心书道,勤学好问,不敢不以所习告。
芑堂问曰:“古人云,笔力直透纸背处如何?”山舟曰:“当与天马行空参看。
今人误认透纸,便如药山所云,看穿牛皮,终无是处。
盖透纸者,状其精气结撰,墨光浮溢耳。
彼用笔若游丝者,何尝不透纸背耶?米襄阳笔笔压纸,笔笔不著纸,所以妙也。
”
芑堂曰:“腕力如何用法?”山舟曰:“使极软笔自见。
譬如人持一强者使之直,则无所用力。
持一弱者欲不使之偃,则全腕之力自然来集于两指端。
其实书者只知指运,而并不知有腕力也。
悟此,则羲之之背后掣笔,政是验其腕力之到与否,无他谬巧也。
”
山舟曰:“藏锋之说,非笔如钝锥之谓。
自来书家从无不出锋者,古帖具在可证也。
只是处处留得笔住,不使直走。
米老云:‘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一语是书家无等等咒。
”
山舟曰:“柳诚悬元秘塔碑是极软笔所写,米公斥为恶札,过也。
笔愈软,愈要掇得直、提得起,故每画起处用凝笔,每水旁作三点,末点用逆笔踢起,每直钩至末一束再踢起,下垂若钟乳。
不则画如笏,踢如斧,钩如拘株矣!柳公云:‘心正笔正’,莫作道学语看,正是不得不刻刻把持,以软笔故。
设使米老用柳笔,亦必如此。
”
山舟曰:“笔要软,软则遒;笔头要长,长则灵;墨要饱,饱则腴;落笔要快,快则意出。
山舟曰:书家燥锋曰渴笔,画家双管有枯笔,二字判然不同,渴则不润,枯则死矣。
人人喜用硬笔,故枯。
若羊毫,便不然。
”
山舟曰:“帖教人看,不教人摹。
今人只是刻舟求剑,将古人书一一摹画,如小儿写仿本,就便形似,岂复有我?试看晋、唐以来,多少书家有一似者否?羲、献父子不同。
临兰亭者千家,各各不同。
颜平原诸帖,一帖一面貌。
正是不知其然而然,非有一定绳尺。
故李北海云:学我者死,似我者俗。
正为世之向木佛求舍利者痛下一针。
”
山舟曰:“好摹古帖何以反云大病?要之当临写时,手在纸,眼在帖,心则往来于帖与纸之间,如何得佳?纵逼肖,亦是有耳目、无气息死人。
至于临摹既久,成见在胸,偶欲挥洒,反不能自主矣。
”
山舟曰:“写字要有气,气须从熟得来,有气则自有势,大小长短、高下欹整,随笔所至,自然贯注成一片段,却著不得丝毫摆布,熟后自知。
”
芑堂问曰:“中锋之说云何?”山舟曰:“笔提得起,自然中;亦未尝无兼用侧锋处,总为我一缕笔尖所使,虽不中亦中。
近日江南程易畴通艺录笔势一条讲得最精,前人未曾道过。
”
山舟曰:“乱头粗服非字也,胶须剃面非字也。
求逸则野,求旧则拙,此处不可有半点名心在。
”
”其实耕之所以然,织之所以然,奴与婢了不知也。
以其所习,则归之耳。
芑堂精心书道,勤学好问,不敢不以所习告。
芑堂问曰:“古人云,笔力直透纸背处如何?”山舟曰:“当与天马行空参看。
今人误认透纸,便如药山所云,看穿牛皮,终无是处。
盖透纸者,状其精气结撰,墨光浮溢耳。
彼用笔若游丝者,何尝不透纸背耶?米襄阳笔笔压纸,笔笔不著纸,所以妙也。
”
芑堂曰:“腕力如何用法?”山舟曰:“使极软笔自见。
譬如人持一强者使之直,则无所用力。
持一弱者欲不使之偃,则全腕之力自然来集于两指端。
其实书者只知指运,而并不知有腕力也。
悟此,则羲之之背后掣笔,政是验其腕力之到与否,无他谬巧也。
”
山舟曰:“藏锋之说,非笔如钝锥之谓。
自来书家从无不出锋者,古帖具在可证也。
只是处处留得笔住,不使直走。
米老云:‘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一语是书家无等等咒。
”
山舟曰:“柳诚悬元秘塔碑是极软笔所写,米公斥为恶札,过也。
笔愈软,愈要掇得直、提得起,故每画起处用凝笔,每水旁作三点,末点用逆笔踢起,每直钩至末一束再踢起,下垂若钟乳。
不则画如笏,踢如斧,钩如拘株矣!柳公云:‘心正笔正’,莫作道学语看,正是不得不刻刻把持,以软笔故。
设使米老用柳笔,亦必如此。
”
山舟曰:“笔要软,软则遒;笔头要长,长则灵;墨要饱,饱则腴;落笔要快,快则意出。
山舟曰:书家燥锋曰渴笔,画家双管有枯笔,二字判然不同,渴则不润,枯则死矣。
人人喜用硬笔,故枯。
若羊毫,便不然。
”
山舟曰:“帖教人看,不教人摹。
今人只是刻舟求剑,将古人书一一摹画,如小儿写仿本,就便形似,岂复有我?试看晋、唐以来,多少书家有一似者否?羲、献父子不同。
临兰亭者千家,各各不同。
颜平原诸帖,一帖一面貌。
正是不知其然而然,非有一定绳尺。
故李北海云:学我者死,似我者俗。
正为世之向木佛求舍利者痛下一针。
”
山舟曰:“好摹古帖何以反云大病?要之当临写时,手在纸,眼在帖,心则往来于帖与纸之间,如何得佳?纵逼肖,亦是有耳目、无气息死人。
至于临摹既久,成见在胸,偶欲挥洒,反不能自主矣。
”
山舟曰:“写字要有气,气须从熟得来,有气则自有势,大小长短、高下欹整,随笔所至,自然贯注成一片段,却著不得丝毫摆布,熟后自知。
”
芑堂问曰:“中锋之说云何?”山舟曰:“笔提得起,自然中;亦未尝无兼用侧锋处,总为我一缕笔尖所使,虽不中亦中。
近日江南程易畴通艺录笔势一条讲得最精,前人未曾道过。
”
山舟曰:“乱头粗服非字也,胶须剃面非字也。
求逸则野,求旧则拙,此处不可有半点名心在。
”
暂无
暂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