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醒篇 · 四八
喜好談論空寂之道的人,往往反被空寂所迷惑。
耽溺在靜境的人,反爲靜寂所束縛。
耽溺在靜境的人,反爲靜寂所束縛。
暂无
暂无
佛法原本是十分活潑的,説萬法本空,原是要使我們了解萬事本無其永恆的體性,一切皆將壞散,教我們不要對萬物起執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
結果有些人談「空」卻又戀「空」,其實戀「世事」和戀「空」幷無分別,同樣是執取而不放。
戀「空」的人棄絶一切以求一箇「空」字,最後還是有一箇「空」的意念無法除去。
殊不知萬事萬物本「空」,棄與不棄都是「空」的,有棄絶的念頭便已不「空」,愛「空」的念頭已是「有」了。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上説:「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説明「色」和「空」是不相礙而相同的,執著於「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執著於「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但此處的「色」幷不是指女色而言,而是指一切能見、能聽、能嗅、能嘗、能觸、能想的事物,這點必須辨明。
至於「耽靜反爲靜縛」也是同樣的道理。
「靜」幷不是教人躲到安靜的地方,不聽不想,那樣等於用一个「靜」字將自己束縛住,動彈不得,又有什麽好呢?眞正的「靜」是「心靜」而非「形靜」,是在最忙碌的時候,仍能保持一種「靜」的心境,不被外物牽動得心煩氣躁。
在塵囂之中保持著心的「靜」境,豈不比那些在寂靜中虛度時日,或是身在寂靜心不寂靜的人更髙明些嗎?
結果有些人談「空」卻又戀「空」,其實戀「世事」和戀「空」幷無分別,同樣是執取而不放。
戀「空」的人棄絶一切以求一箇「空」字,最後還是有一箇「空」的意念無法除去。
殊不知萬事萬物本「空」,棄與不棄都是「空」的,有棄絶的念頭便已不「空」,愛「空」的念頭已是「有」了。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上説:「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説明「色」和「空」是不相礙而相同的,執著於「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執著於「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但此處的「色」幷不是指女色而言,而是指一切能見、能聽、能嗅、能嘗、能觸、能想的事物,這點必須辨明。
至於「耽靜反爲靜縛」也是同樣的道理。
「靜」幷不是教人躲到安靜的地方,不聽不想,那樣等於用一个「靜」字將自己束縛住,動彈不得,又有什麽好呢?眞正的「靜」是「心靜」而非「形靜」,是在最忙碌的時候,仍能保持一種「靜」的心境,不被外物牽動得心煩氣躁。
在塵囂之中保持著心的「靜」境,豈不比那些在寂靜中虛度時日,或是身在寂靜心不寂靜的人更髙明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