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九溪十八澗
過龍井山數裏,溪色澄然迎面,九溪之北流也。
溪發源於楊梅塢。
餘之溯溪,則自龍井始。
溪流道萬山中,山不峭而塹,踵趾錯互,蒼碧莫辨途徑。
沿溪取道,東瞥西匿〔6〕,前若有阻而旋得路。
水之未入溪號皆曰澗。
澗以十八,數倍於九也。
餘遇澗即止。
過澗之水,必有大石亙其流。
水石衝激,蒲藻交舞。
溪身廣四五尺,淺者沮洳,由草中行;其稍深者,雖蓄猶見沙石。
其山多茶樹,多楓葉,多鬆。
過小石橋,向安理寺路,石猶詭異。
春籜始解,攢動巖頂,如老人晞髮。
怪石折迭,隱起山腹,若櫥,若幾,若函書狀。
即林表望之,滃然帶雲氣。
杜鵑作花,點綴山路;巖日翳吐。
出山已亭午矣。
時光緒己亥三月六日。
同遊者達縣吳小村、長樂高鳳岐、錢塘邵伯炅。
九溪十八澗是杭州著名的風景區之一,溪澗交錯,峯迴路轉,遊覽時給人一種“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這篇文章就緊緊抓住這一特點,並用生動的筆觸加以描繪。
文章雖只二百餘字,卻把這一風景名勝的深邃秀麗再現了出來,使人如身臨其境。
龍井山: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出產名茶龍井茶,其地有歷史悠久的龍井寺,寺內有井,泉水出自山岩,甘洌清涼,四時不絕。
澄:澄澈
不峭而塹:不陡峭而多壕溝。
塹,本指壕溝,這裏指山的溝壑。
踵趾錯互:山腳互相交錯。
蒼碧:一派深綠,蒼翠碧綠
匿:藏匿,隱藏
旋:立即,不很久。
數倍於九:數字比九多一倍。
沮洳:溼潤,泉泥相和。
淬蓄:水積聚而不流。
春籜(tuò)始解:春天的筍殼開始脫落。
籜,包在竹筍外面的筍殼。
晞髮:稀稀的頭髮。
摺疊:重疊。
若函書狀:像一匣子一匣子的書的樣子。
林表:林外。
滃然:雲氣四起的樣子。
杜鵑作花:杜鵑花都開花了。
巖日翳吐:山岩下,太陽有時被遮蔽,有時又露出來。
光緒己亥:1899年(清德宗光緒二十五年)。
光緒,清德宗年號(1875—1908)。
達縣:今四川省達縣。
長樂:今福建省長樂縣。
高鳳岐:福建長樂人,字嘯桐,號媿室主人。
光緒年間(1875—1908)舉人,官至梧州知府。
工古文詞。
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
邵伯炅(jiǒng):事蹟不詳。
過龍井山再走幾里路,一股清涼澄澈的溪流映入眼簾,這是九溪北去的清流。
溪水發源於楊梅塢。
我沿這條溪流上行,是從龍井開始的。
溪流是流經萬山叢中而來的。
這些山並不陡峭卻很多溝壑,山腳相互交叉,樹木叢生,茂盛蒼翠,看不清上山的路徑。
沿着溪流找山路,看見東邊又看不見西邊;前面像是路阻斷了,走上去卻發現有路。
凡是水沒有流進溪的都叫做澗,一共有十八條澗,是九的兩倍。
我往上走,遇到澗就停下細看。
流過山澗的溪水,一定有大石塊橫阻在中間。
流水和石塊撞激,使水面的水草來往舞動。
溪流寬有四五尺,水淺的地方是淺灘,水從草叢中流過去;稍深一點的地方,雖然水積得深,但還看得清水下的石子和沙底。
山上茶樹多,楓樹多,松樹多。
走過了小石橋,在通向安理寺路上,岩石更加怪異。
春筍開始脫殼,在巖頂上隨風擺動,像是老人稀稀的頭髮。
怪石重重疊疊,在山腰隱現,像櫥,像桌子,又像一函書的形狀。
向樹林頂上望去,淡淡地罩着雲氣。
杜鵑花正盛開,點綴着山路。
太陽一時被岩石遮住一時又露面。
我們走出山坳,已經是中午了。
這次遊覽是在光緒二十五年三月初六。
和我同遊的,是達縣人吳小村,長樂人高鳳岐、錢塘人邵伯炅。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4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