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 · 第二十三回 · 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松打虎
詩曰:
延士聲華似孟嘗,有如東閣納賢良。
武松雄猛千夫懼,柴進風流四海揚。
自信一身能殺虎,浪言三碗不過岡。
報兄誅嫂真奇特,贏得高名萬古香。
話說宋江因躲一杯酒,去淨手了,轉出廊下來,跐了火杴柄,引得那漢焦躁,跳將起來,就欲要打宋江。
柴進趕將出來,偶叫起宋押司,因此露出姓名來。
那大漢聽得是宋江,跪在地下,那裏肯起,說道:“小人有眼不識泰山,一時冒瀆兄長,望乞恕罪!”宋江扶起那漢,問道:“足下是誰?高姓大名?”柴進指着道:“這人是清河縣人氏,姓武名鬆,排行第二。
今在此間一年也。
”宋江道:“江湖上多聞說武二郎名字,不期今日卻在這裏相會。
多幸,多幸!”柴進道:“偶然豪傑相聚,實是難得。
就請同做一席說話。
”宋江大喜,攜住武松的手,一同到後堂席上,便喚宋清與武松相見。
柴進便邀武松坐地。
宋江連忙讓他一同在上面坐,武松那裏肯坐。
謙了半晌,武松坐了第三位。
柴進教再整杯盤,來勸三人痛飲。
宋江在燈下看那武松時,果然是一條好漢。
但見:
身軀凜凜,相貌堂堂。
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
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語話軒昂,吐千丈凌雲之志氣。
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雲端;骨健筋強,如搖地貔貅臨座上。
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間太歲神。
當下宋江看了武松這表人物,心中甚喜,便問武松道:“二郎因何在此?”武松答道:“小弟在清河縣,因酒後醉了,與本處機密相爭,一時間怒起,只一拳打得那斯昏沉。
小弟只道他死了,因此一徑地逃來,投奔大官人處躲災避難,今已一年有餘。
後來打聽得那廝卻不曾死,救得活了。
今欲正要回鄉去尋哥哥,不想染患瘧疾,不能勾動身回去。
卻纔正發寒冷,在那廊下向火,被兄長跐了杴柄,吃了那一驚,驚出一身冷汗,覺得這病好了。
”宋江聽了大喜,當夜飲至三更。
酒罷,宋江就留武松在西軒下做一處安歇。
次日起來,柴進安排席面,殺羊宰豬,管待宋江,不在話下。
過了數日,宋江將出些銀兩來,與武松做衣裳。
柴進知道,那裏肯要他壞錢,自取出一箱段匹綢絹,門下自有針工,便教做三人的稱體衣裳。
說話的,柴進因何不喜武松?原來武松初來投奔柴進時,也一般接納管待。
次後在莊上,但吃醉了酒,性氣剛,莊客有些顧管不到處,他便要下拳打他們。
因此,滿莊裏莊客沒一個道他好。
衆人只是嫌他,都去柴進面前告訴他許多不是處。
柴進雖然不趕他,只是相待得他慢了。
卻得宋江每日帶挈他一處飲酒相陪,武松的前病都不發了。
相伴宋江住了十數日,武松思鄉,要回清河縣看望哥哥。
柴進、宋江兩個,都留他再住幾時。
武松道:“小弟的哥哥多時不通信息,因此要去望他。
”宋江道:“實是二郎要去,不敢苦留。
如若得閒時,再來相會幾時。
”武松相謝了宋江。
柴進取出些金銀送與武松,武松射道:“實是多多相擾了大官人。
”武松縛了包裹,拴了梢棒要行,柴進又治酒食送路。
武松穿了一領新衲紅綢襖,戴着個白范陽氈笠兒,背上包裹,提了杆棒,相辭了便行。
宋江道:“弟兄之情,賢弟少等一等。
”回到自己房內,取了些銀兩,趕出到莊門前來。
說道:“我送兄弟一程。
”宋江和兄弟宋清兩個送武松,待他辭了柴大官人,宋江也道:“大官人,暫別了便來。
”三個離了柴進東莊,行了五七里路。
武松作別道:“尊兄,遠了,請回。
柴大官人必然專望。
”宋江道:“何妨再送幾步。
”路上說些閒話。
不覺又過了三二里。
武松挽住宋江說道:“尊兄不必遠送,常言道: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宋江指着道:“容我再行幾步。
兀那官道上有個小酒店,我們吃三鍾了作別。
”三個來到酒店裏,宋江上首坐了,武松倚了梢棒,下席坐了,宋清橫頭坐定。
便叫酒保打酒來,且買些盤饌果品菜蔬之類,都搬來擺在桌子上。
三個人飲了幾杯,看看紅日平西,武松便道:“天色將晚,哥哥不棄武二時,就此受武二四拜,拜爲義兄。
”宋江大喜,武松納頭拜了四拜。
宋江叫宋清身邊取出一錠十兩銀子,送與武松。
武松那裏肯受,說道:“哥哥客中自用盤費。
”宋江道:“賢弟不必多慮。
你若推卻,我便不認你做兄弟。
”武松只得拜受了,收放纏袋裏。
宋江取些碎銀子,還了酒錢。
武松拿了梢棒,三個出酒店前來作別。
武松墮淚,拜辭了自去。
宋江和宋清立在酒店門前,望武松不見了,方纔轉身回來。
行不到五里路頭,只見柴大官人騎着馬,背後牽着兩匹空馬來接。
宋江望見了大喜,一同上馬回莊上來。
下了馬,請入後堂飲酒。
宋江弟兄兩個,自此只在柴大官人莊上。
話分兩頭。
有詩爲證:
別意悠悠去路長,挺身直上景陽岡。
醉來打殺山中虎,揚得聲名滿四方。
只說武松自與宋江分別之後,當晚投客店歇了。
次日早起來,打火吃了飯,還了房錢,拴束包裹,提了梢棒,便走上路。
尋思道:“江湖上只聞說及時雨宋公明,果然不虛。
結識得這般弟兄,也不枉了。
”武松在路上行了幾日,來到陽谷縣地面。
此去離縣治還遠。
當日晌午時分,走得肚中飢渴,望見前面有一個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門前,上頭寫着五個字道:“三碗不過岡”。
武松入到裏面坐下,把梢棒倚了,叫道:“主人家,快把酒來吃。
”只見店主人把三隻碗、一雙箸、一碟熱菜,放在武松面前,滿滿篩一碗酒來。
武松拿起碗,一飲而盡,叫道:“這酒好生有氣力!主人家,有飽肚的買些吃酒。
”酒家道:“只有熟牛肉。
”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來吃酒。
”店家去裏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盤子將來,放在武松面前,隨即再篩一碗酒。
武松吃了道:“好酒!”又篩下一碗,恰好吃了三碗酒,再也不來篩。
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的不來篩酒?”酒家道:“客官要肉便添來。
”武松道:“我也要酒,也再切些肉來。
”酒家道:“肉便切來,添與客官吃,酒卻不添了。
”武松道:“卻又作怪。
”便問主人家道:“你如何不肯賣酒與我吃?”酒家道:“客官,你須見我門前招旗,上面明明寫道‘三碗不過岡’。
”武松道:“怎地喚做三碗不過岡?”酒家道:“俺家的酒,雖是村酒,卻比老酒的滋味。
但凡客人來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過不得前面的山岡去。
因此喚做‘三碗不過岡’。
若是過往客人到此,只吃三碗,更不再問。
”武松笑道:“原來恁地。
我卻吃了三碗,如何不醉?”酒家道:“我這酒叫做‘透瓶香’,又喚做‘出門倒’。
初入口時,醇好吃,少刻時便倒。
”武松道:“休要胡說。
沒地不還你錢,再篩三碗來我吃。
”酒家見武松全然不動,又篩三碗。
武松吃道:“端的好酒!主人家,我吃一碗,還你一碗錢,只顧篩來。
”酒家道:“客官休只管要飲,這酒端的要醉倒人,沒藥醫。
”武松道:“休得胡鳥說!便是你使蒙汗藥在裏面,我也有鼻子。
”店家被他發話不過,一連又篩了三碗。
武松道:“肉便再把二斤來吃。
”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篩了三碗酒。
武松吃得口滑,只顧要吃,去身邊取出些碎銀子,叫道:“主人家,你且來看我銀子,還你酒肉錢勾麼?”酒家看了道:“有餘,還有些帖錢與你。
”武松道:“不要你帖錢,只將酒來篩。
”酒家道:“客官,你要吃酒時,還有五六碗酒哩,只怕你吃不的了。
”武松道:“就有五六碗多時,你盡數篩將來。
”酒家道:“你這條長漢,倘或醉倒了時,怎扶的你住?”武松答道:“要你扶的不算好漢。
”酒家那裏肯將酒來篩。
武松焦躁道:“我又不白吃你的,休要引老爹性發,通教你屋裏粉碎,把你這鳥店子倒翻轉來!”酒家道:“這廝醉了,休惹他。
”再篩了六碗酒與武松吃了,前後共吃了十五碗。
綽了梢棒,立起身來道:“我卻又不曾醉。
”走出門前來,笑道:“卻不說‘三碗不過岡’!”手提梢棒便走。
酒家趕出來叫道:“客官那裏去?”武松立住了,問道:“叫我做甚麼?我又不少你酒錢,喚我怎地?”酒家叫道:“我是好意。
你且回來我家看官司榜文。
”武松道:“甚麼榜文?”酒家道:“如今前面景陽岡上,有隻吊睛白額大中心,晚了出來傷人,壞了三二十條大漢性命。
官司如今杖限打獵捕戶,擒捉髮落。
岡子路口兩邊人民,都有榜文。
可教往來客人,結夥成隊,於巳、午、未三個時辰過岡,其餘寅、卯、申、酉、戌、亥六個時辰,不許過岡。
更兼單身客人,不許白日過岡,務要等伴結夥而過。
這早晚正是未末申初時分,我見你走都不問人,枉送了自家性命。
不如就我此間歇了,等明日慢慢湊的三二十人,一齊好過岡子。
”武松聽了,笑道:“我是清河縣人氏,這條景陽岡上少也走過了一二十遭。
幾時見說有大蟲!你休說這般鳥話來嚇我!便有大蟲,我也不怕。
”酒家道:“我是好意救你。
你不信時,進來看官司榜文。
”武松道:“你鳥子聲!便真個有虎,老爺也不怕。
你留我在家裏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謀我財,害我性命,卻把鳥大蟲唬嚇我?”酒家道:“你看麼!我是一片好心,反做惡意,倒落得你恁地說。
你不信我時,請尊便自行。
”正是:
前車倒了千千輛,後車過了亦如然。
分明指與平川路,卻把忠言當惡言。
那酒店裏主人搖着頭,自進店裏去了。
這武松提了梢棒,大着步自過景陽岡來。
約行了四五里路,來到岡子下,見一大樹,颳去了皮,一片白,上寫兩行字。
武松也頗識幾字,擡頭看時,上面寫道:“近因景陽岡大蟲傷人,但有過往客商,可於巳、午、未三個時辰,結夥成隊過岡。
請勿自誤。
”武松看了,笑道:“這是酒家詭詐,驚嚇那等客人,便去那廝家裏宿歇。
我卻怕甚麼鳥!”橫拖着梢棒,便上岡子來。
那時已有申牌時分。
這輪紅日,厭厭地相傍下山。
武松乘着酒興,只管走上岡子來。
走不到半里多路,見一個敗落的山神廟。
行到廟前,見這廟門上貼着一張印信榜文。
武松住了腳讀時,上面寫道:
“陽谷縣示:爲這景陽岡上新有一隻大蟲,近來傷害人命。
見今杖限各鄉里正並獵戶人等,打捕未獲。
如有過往客商人等,可於巳、午、未三個時辰,結伴過岡。
其餘時分及單身客人,白日不許過岡。
恐被傷害性命不便。
各宜知悉。

武松讀了印信榜文,分知端的有虎。
欲待發步再回酒店裏來,尋思道:“我回去時,須吃他恥笑,不是好漢,難以轉去。
”存想了一回,說道:“怕甚麼鳥!且只顧上去,看怎地!”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來,便把氈笠兒背在脊樑上,將梢棒綰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岡子來。
回頭看這日色時,漸漸地墜下去了。
此時正是十月間天氣,日短夜長,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說道:“那得甚麼大蟲!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武松走了一直,酒力發作,焦熱起來,一隻手提着梢棒,一隻手把胸膛前袒開,踉踉蹌蹌,直奔過亂樹林來。
見一塊光撻撻大青石,把那梢棒倚在一邊,放翻身體,卻待要睡,只見發起一陣狂風來。
看那風時,但見:
無形無影透人懷,四季能吹萬物開。
就樹撮將黃葉去,入山推出白雲來。
原來但凡世上雲生從龍,風生從虎。
那一陣風過處,只聽得亂樹背後撲地一聲響,跳出一隻吊睛白額大蟲來。
武松見了,叫聲:“呵呀!”從青石頭上翻將下來,便拿那條梢棒在手裏,閃在青石邊。
那個大蟲又飢又渴,把兩隻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撲,從半空裏攛將下來。
武松被那一驚,酒都做冷汗出了。
說時遲,那時快。
武松見大蟲撲來,只一閃,閃在大蟲背後。
那大蟲背後看人最難,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跨一掀,掀將起來。
武松只一躲,躲在一邊。
大蟲見掀他不着,吼一聲,卻似半天裏起個霹靂,振得那山岡也動。
把這鐵棒也似虎尾倒豎起來,只一剪,武松卻又閃在一邊。
原來那大蟲拿人,只是一撲,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時,氣性先自沒一了半。
那大蟲又剪不着,再吼了一聲,一兜兜將回來。
武松見那大蟲復翻身回來,雙手輪起梢棒,盡平生氣力,只一棒,從半空劈將下來。
只聽得一聲響,簌簌地將那樹連枝帶葉劈臉打將下來。
定睛看時,一棒劈不着大蟲。
原來慌了,正打在枯樹上,把那條梢棒折做兩截,只拿得一半在手裏。
那大蟲咆哮,性發起來,翻身又只一撲,撲將來。
武松又只一跳,卻退了十步遠。
那大蟲卻好把兩隻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武松將半截棒丟在一邊,兩隻手就勢把大蟲頂花皮肐地揪住,一按按將下來。
那隻大蟲急要掙扎,早沒有了氣力。
被武松盡氣力納定,那裏肯放分半點兒鬆寬。
武松把只腳望大蟲面門上、眼睛裏只照顧亂踢。
那大蟲咆哮起來,把身底下扒起兩堆黃泥,做了一個土炕。
武松把那大蟲嘴直按下黃泥坑裏去。
那大蟲吃武松奈何得沒了些氣力。
武松把左手緊緊地揪住頂花皮,偷出右手來,提起鐵錘般大小拳頭,盡平生之力,只顧打。
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蟲眼裏、口裏、鼻子裏、耳朵裏都迸出鮮血來。
那武松盡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藝,半歇兒把大蟲打做一堆,卻似躺着一個錦布袋。
有一篇古風,單道景陽岡武松打虎。
但見:
景陽岡頭風正狂,萬里陰雲霾日光。
焰焰滿川楓葉赤,紛紛遍地草芽黃。
觸目晚霞掛林藪,侵入冷霧滿穹蒼。
忽聞一聲霹靂響,山腰飛出獸中王。
昂頭踊躍逞牙爪,谷口麋鹿皆奔忙。
山中狐兔潛蹤跡,澗內獐猿驚且慌。
卞莊見後魂魄喪,存孝遇時心膽強。
清河壯士酒未醒,忽在岡頭偶相迎。
上下尋人虎飢渴,撞着猙獰來撲人。
虎來撲人似山倒,人去迎虎如巖傾。
臂腕落時墜飛炮,爪牙爬處成泥坑。
拳頭腳尖如雨點,淋漓兩手鮮血染。
穢污腥風滿松林,散亂毛須墜山奄。
近看千均勢未休,遠觀八面威風斂。
身橫野草錦斑銷,緊閉雙睛光不閃。
當下景陽岡上那隻猛虎,被武松沒頓飯之間,一頓拳腳打得那大蟲動撣不得,使得口裏兀自氣喘。
武松放了手,來松樹邊尋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裏,只怕大蟲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
那大蟲氣都沒了。
武松尋思道:“我就地拖得這死大蟲下岡子去。
”就血泊裏雙手來提時,那裏提得動?原來使盡了氣力,手腳都疏軟了,動撣不得。
武松再來青石坐了半歇,尋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隻大蟲時,我卻怎地鬥得他過?”且掙扎下岡子去,明早卻來理會。
”就石頭邊尋了氈笠兒,轉過亂樹林邊,一步步捱下岡子來。
走不到半里多路,只見枯草叢中鑽出兩隻大蟲來。
武松道:“呵呀,我今番死也!性命罷了!”只見那兩個大蟲於黑影裏直立起來。
武松定睛看時,卻是兩個人,把虎皮縫做衣衣裳,緊緊拼在身上。
那兩個人手裏各拿着一條五股叉,見了武松,吃了一驚道:“你那人吃了【“忽聿”二字俱加“反犬”旁】心,豹子肝,獅子腿,膽倒包着身軀!如何敢獨自一個,昏黑將夜,又沒器械,走過岡子來!不知你是人?是鬼?”武松道:“你兩個是甚麼人?”那個人道:“我們是本處獵戶。
”武松道:“你們上嶺來做甚麼?”兩個獵戶失驚道:“你兀自不知哩!如今景陽岡上有一隻極大的大蟲,夜夜出來傷人。
只我們獵戶,也折了七八個。
過往客人,不記其數,都被這畜生吃了。
本縣知縣着落當鄉里正和我們獵戶人等捕捉。
那業畜勢大,難近得他,誰敢向前!我們爲他正不知吃了多少限棒,只捉他不得。
今夜又該我們兩個捕獵,和十數個鄉夫在此,上上下下放了窩弓藥箭等他。
正在這裏埋伏,卻見你大剌剌地從岡子上走將下來,我兩個吃了一驚。
你卻正是甚人?曾見大蟲麼?”武松道:“我是清河縣人氏,姓武,排行第二。
卻纔岡子上亂樹林邊,正撞着那大蟲,被我一頓拳腳打死了。
”兩個獵戶聽得癡呆了,說道:“怕沒這話!”武松道:“你不信時,只看我身上兀自有血跡。
”兩個道:“怎地打來?”武松把那打大蟲的本事,再說了一遍。
兩個獵戶聽了,又驚又喜,叫攏那十個鄉夫來。
只見這十個鄉夫,都拿着鋼叉、踏弩、刀槍,隨即攏來。
武松問道:“他們衆人如何不隨着你兩個上山?”獵戶道:“便是那畜生利害,他們如何敢上來!”一夥十數個人,都在面前。
兩個獵戶把武松打殺大蟲的事,說向衆人。
衆人都不肯信。
武松道:“你衆人不肯信時,我和你去看便了。
”衆人身邊都有火刀、火石,隨即發出火來,點起五七個火把。
衆人都跟着武松,一同再上岡子來,看見那大蟲做一堆兒死在那裏。
衆人見了大喜,先叫一個去報知本縣裏正,並該管上戶。
這裏五七個鄉夫,自把大蟲縛了,擡下岡子來。
到得嶺下,早有七八十人都哄將來,先把死大蟲擡在前面,將一乘兜轎,擡了武松,徑投本處一個上戶家來。
那上戶、里正都在莊前迎接。
把這大蟲擡到草廳上。
卻有本鄉上戶、本鄉獵戶三二十人,都來相探武松。
衆人問道:“壯士高姓大名?貴鄉何處?”武松道:“小人是此間鄰郡清河縣人氏,姓武名鬆,排行第二。
因從滄州回鄉來,昨晚在岡子那邊酒店吃得大醉了,上岡子來,正撞見這畜生。
”把那打虎的身分拳腳,細說了一遍。
衆上戶道:“真乃英雄好漢!”衆獵戶先把野味將來與武松把杯。
武松因打大蟲睏乏了,要睡。
大戶便教莊客打併客房,且教武松歇息。
到天明,上戶先使人去縣裏報知,一面合具虎牀,安排端正,迎送縣裏去。
天明,武松起來洗漱罷,衆多上戶牽一腔羊,挑一擔酒,都在廳前伺候。
武松穿了衣裳,整頓巾幘,出到前面,與衆人相見。
衆上戶把盞說道:“被這個畜生正不知害了多少人性命,連累獵戶吃了幾頓限棒。
今日幸得壯士來到,除了這個大害。
第一鄉中人民有福,第二客侶通行,實出壯士之賜。
”武松謝道:“非小子之能,托賴衆長上福廕。
”衆人都來作賀,吃了一早晨酒食。
擡出大蟲,放在虎牀上。
衆鄉村上戶都把段匹花紅來掛與武松。
武松有些行李包裹,寄在莊上,一齊都出莊門前來。
早有陽谷縣知縣相公使人來接武松,都相見了。
叫四個莊客,將乘涼轎來擡了武松,把那大蟲扛在前面,掛着花紅段匹,迎到陽谷縣裏來。
那陽谷縣人民聽得說一個壯士打死了景陽岡上大蟲,迎喝將來,盡皆出來看。
鬨動了那個縣治。
武松在轎上看時,只見亞肩疊背,鬧鬧穰穰,屯街塞巷,都來看迎大蟲。
到縣前衙門口,知縣已在廳上專等。
武松下了轎,扛着大蟲,都到廳前,放在甬道上。
知縣看了武松這般模樣,又見了這個老大錦毛大蟲,心中自忖道:“不是這個漢,怎地打的這個猛虎!”便喚武松上廳來。
武松去廳前聲了喏。
知縣問道:“你那打虎的壯士,你卻說怎生打了這個大蟲?”武松就廳前將打虎的本事,說了一遍。
廳上廳下衆多人等,都驚的呆了。
知縣就廳上賜了幾杯酒,將出上戶湊的賞賜錢一千貫,賞賜與武松。
武松稟道:“小人托賴相公的福廕,偶然僥倖,打死了這個大蟲。
非小人之能,如何敢受賞賜。
小人聞知這衆獵戶因這個大蟲受了相公責罰,何不就把這一千貫給散與衆人去用?”知縣道:“既是如此,任從壯士。

武松就把這賞錢在廳上散與衆人獵戶。
知縣見他忠厚仁德,有心要擡舉他,便道:“雖你原是清河縣人氏,與我這陽谷縣只在咫尺。
我今日就參你在本縣做個都頭,如何?”武松跪謝道:“若蒙恩相擡舉,小人終身受賜。
”知縣隨即喚押司立了文案,當日便參武松做了步兵都頭。
衆上戶都來與武松作賀慶喜,連連吃了三五日酒。
武松自心中想道:“我本要回清河縣去看望哥哥,誰想倒來做了陽谷縣都頭!”自此上官見愛,鄉里聞名。
又過了三二日,那一日,武松心閒,走出縣前來閒玩。
只聽得背後一個人叫聲:“武都頭,你今日發跡了,如何不看覷我則個?”武松回過頭來看了,叫聲:“阿也!你如何卻在這裏?”
不是武松見了這個人,有分教:陽谷縣裏,屍橫血染。
直教鋼刀響處人頭滾,寶劍揮時熱血流。
正是:只因酒色忘家國,幾見詩書誤好人。
畢竟叫喚武都頭的正是甚人,且聽下回分解。
暂无
暂无
暂无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4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