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夢影 · 序 · 三
張心齋先生,家自黃山,才奔陸海。
丹榴賦就,錦月投懷;芍藥辭成,敏花作饌。
蘇子瞻「十三樓外」,景物猶然;杜枚之「廿四橋頭」,流風仍在。
靜能見性,洵哉人我不間而喜瞋不形!弱僅勝衣,或者清虛日來而滓穢日去。
憐才惜玉,心是靈犀;繡腹錦胸,身同丹鳳。
花間選句,盡來珠玉之音;月下題詞,已滿珊瑚之笥。
豈如蘭臺作賦,僅別東西;漆園著書,徒分內外而已哉!
然而繁文豔語,止才子餘能;而卓識奇思,誠詞人本色。
若夫舒性情而爲著述,緣閱歷以作篇章,清如夢室之鐘,令人猛省;響若尼山之鐸,別有深思。
則《幽夢影》一書 誠不能已於手舞足蹈、心曠神怡也!
其云「益人謂善,害物謂惡」感彷彿乎外王內聖之言;又謂「律己宜秋,處世宜春」,亦陶溶乎誠意正心之旨。
他如片花寸草,均有會心;遙水近山,不遺玄想。
息機物外,古人之糟粕不論;信手拈時,造化之精微入悟。
湖山乘興,儘可投囊;風月維潭,兼供揮麈。
金繩覺路,宏開入夢之毫;寶筏迷津,直渡文長之舌。
以風流爲道學,寓教化於詼諧。
爲色爲空,知猶有這個在;如夢如影,且應做如是觀。
湖上晦村學人石龐天外氏偶書。
丹榴賦就,錦月投懷;芍藥辭成,敏花作饌。
蘇子瞻「十三樓外」,景物猶然;杜枚之「廿四橋頭」,流風仍在。
靜能見性,洵哉人我不間而喜瞋不形!弱僅勝衣,或者清虛日來而滓穢日去。
憐才惜玉,心是靈犀;繡腹錦胸,身同丹鳳。
花間選句,盡來珠玉之音;月下題詞,已滿珊瑚之笥。
豈如蘭臺作賦,僅別東西;漆園著書,徒分內外而已哉!
然而繁文豔語,止才子餘能;而卓識奇思,誠詞人本色。
若夫舒性情而爲著述,緣閱歷以作篇章,清如夢室之鐘,令人猛省;響若尼山之鐸,別有深思。
則《幽夢影》一書 誠不能已於手舞足蹈、心曠神怡也!
其云「益人謂善,害物謂惡」感彷彿乎外王內聖之言;又謂「律己宜秋,處世宜春」,亦陶溶乎誠意正心之旨。
他如片花寸草,均有會心;遙水近山,不遺玄想。
息機物外,古人之糟粕不論;信手拈時,造化之精微入悟。
湖山乘興,儘可投囊;風月維潭,兼供揮麈。
金繩覺路,宏開入夢之毫;寶筏迷津,直渡文長之舌。
以風流爲道學,寓教化於詼諧。
爲色爲空,知猶有這個在;如夢如影,且應做如是觀。
湖上晦村學人石龐天外氏偶書。
暂无
暂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