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一傳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縣人。
少喪父,事其母及撫弟天表,具有至性。
嘗語人曰:“士不立品者,必無文章。
”前明崇禎間,縣令傅巖奇其才,每試輒拔置第一。
年三十六,始得補諸生。
家貧屋敗,躬畚土築垣以居。
覆瓦不完,盛暑則暴酷日中。
雨至,淋漓蛇伏,或張敝蓋自蔽。
家人且怨且嘆,而天一挾書吟誦自若也。
天一雖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爲同郡金僉事公聲所知。
當是時,徽人多盜,天一方佐僉事公,用軍法團結鄉人子弟,爲守禦計。
而會張獻忠破武昌,總兵官左良玉東遁,麾下狼兵華於途,所過焚掠。
將抵徽,徽人震恐,僉事公謀往拒之,以委天一。
天一腰刀帓首,黑夜跨馬,率壯士馳數十里,與狼兵鏖戰於祁門,斬馘大半,悉奪其馬牛器械,徽賴以安。
順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亂,州縣望風內附,而徽人猶爲明拒守。
六月,唐藩自立於福州,聞天一名,授監紀推官。
先是,天一言於僉事公曰:“徽爲形勝之地,諸縣皆有阻隘可恃,而績溪一面當孔道,其他獨平迤,是宜築關於此,多用兵據之,以與他縣相犄角。
”遂築叢山關。
已而清師攻績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間出逆戰,所殺傷略相當。
於是,清師以少騎綴天一於績溪,而別從新嶺入,守嶺者先潰,城遂陷。
大帥購天一甚急。
天一知事不可爲,遽歸,囑其母於天表,出門大呼:“我江天一也。
”遂被執。
有知天一者,欲釋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也?我不死,禍且族矣。
”遇僉事公於營門,公目之曰:“文石,女有老母在,不可死。
”笑謝曰:“焉有與人共事而逃其難者乎?公幸勿爲我母慮也。
”至江寧,總督者欲不問,天一昂首曰:“我爲若計,若不如殺我;我不死,必復起兵。
”遂牽詣通濟門。
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訖,坐而受刑。
觀者無不嘆息泣下。
越數日,天表往收其屍,瘞之。
而僉事公亦於是日死矣。
當狼兵之被殺也,鳳陽督馬士英怒,疏劾徽人殺官軍狀,將致僉事公於死。
天一爲齎辨疏,詣闕上之,復作《籲天說》,流涕訴諸貴人,其事始得白。
自兵興以來,先後治鄉兵三年,皆在僉事公幕。
是時幕中諸俠客號知兵者以百數,而公獨推重天一,凡內外機事悉取決焉。
其後竟與公同死,雖古義烈之士無以尚之。
汪琬曰:方勝國之末,新安士大夫死忠者,有汪公偉、凌公駉與僉事公三人,而天一獨以諸生殉國。
予聞天一遊淮安,淮安民婦馮氏者,刲肝活其姑,天一徵諸名士作詩文表章之,欲疏於朝,不果。
蓋其人好奇尚氣類如此。
天一本名景,別自號石稼樵夫,翁君漢津雲。
少喪父,事其母及撫弟天表,具有至性。
嘗語人曰:“士不立品者,必無文章。
”前明崇禎間,縣令傅巖奇其才,每試輒拔置第一。
年三十六,始得補諸生。
家貧屋敗,躬畚土築垣以居。
覆瓦不完,盛暑則暴酷日中。
雨至,淋漓蛇伏,或張敝蓋自蔽。
家人且怨且嘆,而天一挾書吟誦自若也。
天一雖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爲同郡金僉事公聲所知。
當是時,徽人多盜,天一方佐僉事公,用軍法團結鄉人子弟,爲守禦計。
而會張獻忠破武昌,總兵官左良玉東遁,麾下狼兵華於途,所過焚掠。
將抵徽,徽人震恐,僉事公謀往拒之,以委天一。
天一腰刀帓首,黑夜跨馬,率壯士馳數十里,與狼兵鏖戰於祁門,斬馘大半,悉奪其馬牛器械,徽賴以安。
順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亂,州縣望風內附,而徽人猶爲明拒守。
六月,唐藩自立於福州,聞天一名,授監紀推官。
先是,天一言於僉事公曰:“徽爲形勝之地,諸縣皆有阻隘可恃,而績溪一面當孔道,其他獨平迤,是宜築關於此,多用兵據之,以與他縣相犄角。
”遂築叢山關。
已而清師攻績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間出逆戰,所殺傷略相當。
於是,清師以少騎綴天一於績溪,而別從新嶺入,守嶺者先潰,城遂陷。
大帥購天一甚急。
天一知事不可爲,遽歸,囑其母於天表,出門大呼:“我江天一也。
”遂被執。
有知天一者,欲釋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也?我不死,禍且族矣。
”遇僉事公於營門,公目之曰:“文石,女有老母在,不可死。
”笑謝曰:“焉有與人共事而逃其難者乎?公幸勿爲我母慮也。
”至江寧,總督者欲不問,天一昂首曰:“我爲若計,若不如殺我;我不死,必復起兵。
”遂牽詣通濟門。
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訖,坐而受刑。
觀者無不嘆息泣下。
越數日,天表往收其屍,瘞之。
而僉事公亦於是日死矣。
當狼兵之被殺也,鳳陽督馬士英怒,疏劾徽人殺官軍狀,將致僉事公於死。
天一爲齎辨疏,詣闕上之,復作《籲天說》,流涕訴諸貴人,其事始得白。
自兵興以來,先後治鄉兵三年,皆在僉事公幕。
是時幕中諸俠客號知兵者以百數,而公獨推重天一,凡內外機事悉取決焉。
其後竟與公同死,雖古義烈之士無以尚之。
汪琬曰:方勝國之末,新安士大夫死忠者,有汪公偉、凌公駉與僉事公三人,而天一獨以諸生殉國。
予聞天一遊淮安,淮安民婦馮氏者,刲肝活其姑,天一徵諸名士作詩文表章之,欲疏於朝,不果。
蓋其人好奇尚氣類如此。
天一本名景,別自號石稼樵夫,翁君漢津雲。
《江天一傳》出自《四庫全書》,作者是清代初年散文家汪琬。
文章表現了江天一不計貧賤的秉性以及以讀書爲樂的超然心態。
文章表現了江天一不計貧賤的秉性以及以讀書爲樂的超然心態。
徽州:清代徽州府,轄歙(shè)縣、休寧、祁門、績溪等六縣,府治在歙縣。
具:通“俱”。
至性:善良天性,指孝順父母、友愛兄弟。
嘗:曾經。
語:對……說。
立品:樹立良好品德。
傅巖:字野清,浙江義烏人,崇禎(1628—1644)初年進士,授歙縣令,官至監察御史。
試:指童生歲試。
補諸生:考取秀才,成爲縣學生員。
敗:破、壞。
躬畚(běn本)土築垣:親自取土築牆。
畚,竹製或木製撮土工具。
此作動詞用。
暴(pù鋪):通“曝”,曬。
蛇伏:像蛇一樣蜷伏着。
敝蓋:破傘。
自若:自如,像平常一樣。
金僉事:金聲,字正希,休寧人,崇禎年間(1628—1644)進士,授庶吉士,辭歸,後授山東僉事,未就。
清兵南下,於家鄉起兵守禦,相持累月,失敗被俘,被殺於南京。
休寧與歙縣同屬徽州府,故稱“同郡”。
知:賞識。
爲守禦計:作防禦的打算。
會:逢、遇。
張獻忠:農民起義軍領袖。
他率軍破武昌,時間在1643年(崇禎十六年)五月。
左良玉:明末爲總兵,駐軍武昌,1643年以缺糧就食爲名,移兵九江,沿途擄掠。
事載《明史》本傳。
但《明史》、溫睿臨《南疆逸史》兩書中的《金聲傳》,說金聲率徽州民擊破的是鳳陽總督馬士英的黔軍。
此傳所記,可能是傳聞之誤。
狼兵:以廣西東蘭、那地、南丹等地人組成的軍隊。
該地少數民族強悍善鬥,歷史上稱狼人,亦作俍人。
明代後期,該地土司兵可由朝廷調用,世稱狼兵。
(參看《明史·兵志三》、清代陸次雲《洞溪纖志·狼人》)華:同“譁”,譁變之省文,指軍隊叛亂。
帓(mò末)首:以巾裹頭。
帓,頭巾。
斬馘(guó國):殺死殺傷。
馘,原意爲作戰時割下所殺敵人的左耳,用以計功。
《詩經·魯頌·泮水》:“在泮獻馘。
”鄭玄注::“馘,所格者之左耳。
”
江南大亂:指清兵渡江,南明王朝覆滅。
內附:歸附自己這一方,指降清。
汪琬爲清朝官員,故如此說。
唐藩:明唐王朱聿鍵。
南明王朝覆滅後,原禮部尚書黃道周等在福州擁立唐王爲帝,改元隆武。
古代稱分封各地之王爲藩王。
朱聿鍵八世祖爲朱元璋第二十二子,分封於南陽,藩號爲唐。
監紀推官:明代無此官名。
推官爲府級掌刑獄的官。
當時,唐王政權遙授金聲爲右都御史、兵部左侍郎、提督南直軍務。
這裏所謂“監紀推官”,當爲其屬下掌監察司法之官職。
形勝之地:地勢險要的地方。
《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
”裴駰集解引張晏的話:“秦地帶山河,得形勢之勝便也。
”
阻隘:險阻要隘。
孔道:通道。
平迤(yí夷):平坦。
相犄(jī機)角:相互牽制,攻擊敵方。
《左傳·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犄之。
”犄,捉住腳;角,抓住角。
後遂以“犄角”喻從不同方向轄制、攻擊敵人。
叢山關:在績溪縣北。
已而:不久。
援兵:引兵。
陴(pí皮):城上矮牆,也叫女牆。
逆戰:迎戰。
少騎:少數騎兵。
騎,一兵一馬之合稱。
綴:牽制。
新嶺:在休寧縣南。
大帥:指清派往攻擊金聲義軍的總兵張天祿。
購:懸賞捉拿。
囑:託付。
知天一者:指知道江天一之爲人的清官兵。
若:你。
禍且族:將遭滅族之禍。
族,滅族。
《書經·泰誓上》:“罪人以族。
”孔安國傳:“一人有罪,刑及父母兄弟妻子。
”
女:通“汝”。
焉:哪裏。
逃其難:指遇難而逃。
幸:敬詞。
江寧:1645年(順治二年),改南京應天府爲江寧府,今南京。
總督:指洪承疇。
洪承疇原爲明三邊總督,被俘降清,1645年,以內閣學士、兵部尚書總督軍務,招撫江南各省。
不問:不問罪。
通濟門:南京城南面偏西之門,當時爲刑場。
高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諡號。
瘞(yì意):埋葬。
馬士英:明末天啓年間(1621—1627)進士,崇禎(1628—1644)末年官兵部侍郎,總督廬州鳳陽道軍務,曾遣使者徵調貴州兵抵抗農民軍。
疏劾:上疏彈劾。
狀:情狀、罪狀。
賁(jī機):攜帶。
詣闕:到朝廷上。
《籲天說》:傳主所寫的說明真相的文字。
籲天,向天呼籲。
貴人:指朝廷中權貴。
白:澄清冤誣。
號知兵者:號稱懂兵法之人。
無以尚之:沒有人超過他。
尚,通“上”。
勝國:已亡之國。
《周禮·地官·媒氏》:“凡男女之陰訟,聽之於勝國之社。
”鄭玄注:“勝國,亡國也。
”謂爲今國所勝之國。
此指明朝。
新安:古新安郡,即徽州。
死忠者:爲國家而死者。
汪公偉:汪偉,休寧人,崇禎(1628—1644)末年官翰林院檢討,李自成破北京,自縊死。
凌公駉(jiōng):凌駉,休寧人,崇禎(1628—1644)末年官兵部主事;在南明王朝中,巡撫河南,守歸德,清兵破城,自縊死。
刲(kuī虧)肝活其姑:割下自己之肝爲藥,治好婆母之病。
此顯然是不經之傳說。
徵:徵集。
表章:表彰。
章,通“彰”。
好奇尚氣:喜做非常之事,崇尚氣節。
類如此:如同這樣。
具:通“俱”。
至性:善良天性,指孝順父母、友愛兄弟。
嘗:曾經。
語:對……說。
立品:樹立良好品德。
傅巖:字野清,浙江義烏人,崇禎(1628—1644)初年進士,授歙縣令,官至監察御史。
試:指童生歲試。
補諸生:考取秀才,成爲縣學生員。
敗:破、壞。
躬畚(běn本)土築垣:親自取土築牆。
畚,竹製或木製撮土工具。
此作動詞用。
暴(pù鋪):通“曝”,曬。
蛇伏:像蛇一樣蜷伏着。
敝蓋:破傘。
自若:自如,像平常一樣。
金僉事:金聲,字正希,休寧人,崇禎年間(1628—1644)進士,授庶吉士,辭歸,後授山東僉事,未就。
清兵南下,於家鄉起兵守禦,相持累月,失敗被俘,被殺於南京。
休寧與歙縣同屬徽州府,故稱“同郡”。
知:賞識。
爲守禦計:作防禦的打算。
會:逢、遇。
張獻忠:農民起義軍領袖。
他率軍破武昌,時間在1643年(崇禎十六年)五月。
左良玉:明末爲總兵,駐軍武昌,1643年以缺糧就食爲名,移兵九江,沿途擄掠。
事載《明史》本傳。
但《明史》、溫睿臨《南疆逸史》兩書中的《金聲傳》,說金聲率徽州民擊破的是鳳陽總督馬士英的黔軍。
此傳所記,可能是傳聞之誤。
狼兵:以廣西東蘭、那地、南丹等地人組成的軍隊。
該地少數民族強悍善鬥,歷史上稱狼人,亦作俍人。
明代後期,該地土司兵可由朝廷調用,世稱狼兵。
(參看《明史·兵志三》、清代陸次雲《洞溪纖志·狼人》)華:同“譁”,譁變之省文,指軍隊叛亂。
帓(mò末)首:以巾裹頭。
帓,頭巾。
斬馘(guó國):殺死殺傷。
馘,原意爲作戰時割下所殺敵人的左耳,用以計功。
《詩經·魯頌·泮水》:“在泮獻馘。
”鄭玄注::“馘,所格者之左耳。
”
江南大亂:指清兵渡江,南明王朝覆滅。
內附:歸附自己這一方,指降清。
汪琬爲清朝官員,故如此說。
唐藩:明唐王朱聿鍵。
南明王朝覆滅後,原禮部尚書黃道周等在福州擁立唐王爲帝,改元隆武。
古代稱分封各地之王爲藩王。
朱聿鍵八世祖爲朱元璋第二十二子,分封於南陽,藩號爲唐。
監紀推官:明代無此官名。
推官爲府級掌刑獄的官。
當時,唐王政權遙授金聲爲右都御史、兵部左侍郎、提督南直軍務。
這裏所謂“監紀推官”,當爲其屬下掌監察司法之官職。
形勝之地:地勢險要的地方。
《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
”裴駰集解引張晏的話:“秦地帶山河,得形勢之勝便也。
”
阻隘:險阻要隘。
孔道:通道。
平迤(yí夷):平坦。
相犄(jī機)角:相互牽制,攻擊敵方。
《左傳·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晉人角之,諸戎犄之。
”犄,捉住腳;角,抓住角。
後遂以“犄角”喻從不同方向轄制、攻擊敵人。
叢山關:在績溪縣北。
已而:不久。
援兵:引兵。
陴(pí皮):城上矮牆,也叫女牆。
逆戰:迎戰。
少騎:少數騎兵。
騎,一兵一馬之合稱。
綴:牽制。
新嶺:在休寧縣南。
大帥:指清派往攻擊金聲義軍的總兵張天祿。
購:懸賞捉拿。
囑:託付。
知天一者:指知道江天一之爲人的清官兵。
若:你。
禍且族:將遭滅族之禍。
族,滅族。
《書經·泰誓上》:“罪人以族。
”孔安國傳:“一人有罪,刑及父母兄弟妻子。
”
女:通“汝”。
焉:哪裏。
逃其難:指遇難而逃。
幸:敬詞。
江寧:1645年(順治二年),改南京應天府爲江寧府,今南京。
總督:指洪承疇。
洪承疇原爲明三邊總督,被俘降清,1645年,以內閣學士、兵部尚書總督軍務,招撫江南各省。
不問:不問罪。
通濟門:南京城南面偏西之門,當時爲刑場。
高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諡號。
瘞(yì意):埋葬。
馬士英:明末天啓年間(1621—1627)進士,崇禎(1628—1644)末年官兵部侍郎,總督廬州鳳陽道軍務,曾遣使者徵調貴州兵抵抗農民軍。
疏劾:上疏彈劾。
狀:情狀、罪狀。
賁(jī機):攜帶。
詣闕:到朝廷上。
《籲天說》:傳主所寫的說明真相的文字。
籲天,向天呼籲。
貴人:指朝廷中權貴。
白:澄清冤誣。
號知兵者:號稱懂兵法之人。
無以尚之:沒有人超過他。
尚,通“上”。
勝國:已亡之國。
《周禮·地官·媒氏》:“凡男女之陰訟,聽之於勝國之社。
”鄭玄注:“勝國,亡國也。
”謂爲今國所勝之國。
此指明朝。
新安:古新安郡,即徽州。
死忠者:爲國家而死者。
汪公偉:汪偉,休寧人,崇禎(1628—1644)末年官翰林院檢討,李自成破北京,自縊死。
凌公駉(jiōng):凌駉,休寧人,崇禎(1628—1644)末年官兵部主事;在南明王朝中,巡撫河南,守歸德,清兵破城,自縊死。
刲(kuī虧)肝活其姑:割下自己之肝爲藥,治好婆母之病。
此顯然是不經之傳說。
徵:徵集。
表章:表彰。
章,通“彰”。
好奇尚氣:喜做非常之事,崇尚氣節。
類如此:如同這樣。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縣人。
(他)小時候就死了父親,侍奉他的母親,和撫養弟弟天表,有着純厚的本性。
他曾經對別人說:“一個讀書人,不樹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沒有好文章。
”前朝明末崇禎年間,歙縣縣令傅巖認爲他才學奇異,每次縣裏童生的歲試,總是選拔他爲第一名。
但到三十六歲,才補上一名生員。
他家裏很窮,房屋殘破不堪,就自己動手用畚箕挑土築牆而住。
屋上蓋的瓦片不齊全,大熱天就暴曬在酷熱的太陽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像蛇一樣蜷伏着,有時張起破傘來遮擋一下。
家裏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嘆息,然而天一卻捧着書本朗讀,和平常一樣。
天一雖因爲是文人而出名,但是卻深刻沉着,足智多謀,特別受到同郡僉事金聲的賞識。
在那個時候,徽州一帶盜匪很多,江天一便輔助僉事金聲,用軍隊的辦法團結組織鄉里的年輕人,作好防守的打算。
適逢張獻忠攻破了武昌,總兵官左良玉向東逃跑,他部下那些廣西土司的軍隊在半路上發生叛亂,所經過的地方放火搶劫。
將要到達徽州時,徽州人非常震驚恐懼。
僉事金聲計議派兵去抵抗,把這件事委託給了天一。
天一佩腰刀,裹頭巾,黑夜裏騎着馬,率領一批勇士奔跑了幾十裏,與叛亂的廣西土司軍隊在祁門進行激戰,殺死了叛兵一大半人,奪取了他們所有的牛馬和兵器,徽州城依賴這次戰役而得以平安。
清順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被清兵攻破,各州縣見勢紛紛歸附清朝,但徽州人民還是爲明王朝堅守抵抗。
六月,明宗室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稱帝,聽說江天一的名聲,便委任他爲監紀推官。
在此之前,天一對僉事金聲說:“徽州是個地勢優越的地方,各縣都有險要之處可以依賴,只是績溪那一面正當交通要道,那裏地勢特別平坦,因此應該在那裏建築關口,多派兵駐守,以和別的縣相互配合,夾制敵人。
”於是在績溪築起了叢山關。
不久,清兵攻打績溪,江天一日夜手持兵器登城防守,一點也不鬆懈。
有時出城迎戰,雙方死傷大致不相上下。
於是清兵用少數騎兵在績溪牽制住江天一,而另外從新嶺進攻。
守嶺的人先敗逃了,績溪城終於淪陷了。
清軍的主將懸賞捉拿天一非常急迫。
江天一知道抗清之事已沒有希望,就立即回家,把母親託付給弟弟天表,出門大叫:“我就是江天一!”於是被逮捕。
清軍中有知道天一的,想釋放他。
天一說:“你以爲我怕死嗎?我不死,災禍將是全家被殺!”在營門口遇見了僉事金聲,金聲看着他說:“文石,你還有老母親在,你不能死。
”江天一笑着辭謝道:“哪裏有和人一起共事而在危難時刻逃避的呢?希望你不要爲我的母親擔憂。
”到了南京,總督洪承疇想不問罪,江天一昂起頭來說:“我爲你考慮,還是把我殺了的好;我不死,必定再要起兵!”於是把他拖到通濟門刑場。
到了那裏,江天一高呼“高皇帝”三遍,向南面一拜再拜,拜完,坐下來受刑。
圍觀的人沒有一個不感嘆流淚的。
過了幾天,天表去收殮天一的屍體,把他安葬了。
而僉事金聲也是在這一天被殺害的。
當廣西土司的叛兵被江天一殺傷之後,鳳陽總督馬士英非常惱怒,向皇帝上奏章揭發徽州人攔殺官軍的罪狀,想致僉事金聲於死地。
江天一爲此帶着申辨金聲無罪的奏章,赴朝廷遞呈上;又寫了《籲天說》,流着眼淚向掌權大臣申訴,這件事情才得以弄清楚。
自從清兵與明王朝開戰以來,前後訓練鄉兵三年,都在僉事金聲的幕府中。
當時,幕府中衆多俠義之士號稱精通兵法的有上百人,而金聲只是推重天一,凡對內對外的機密大事,都取決於天一。
後來天一竟然與金聲同時犧牲。
像天一這樣的人,即便是古代義烈之士,也沒有能超過他的。
我是在翁漢津那裏得知江天一的生平事蹟的,於是替他寫了這篇傳記。
汪琬說:正當前朝的末期,新安的士大夫盡忠而死的有汪偉、凌駉與金聲三人,而只有江天一是以生員的身份爲國殉難的。
我聽說江天一遊經淮安,淮安有個姓馮的民婦,割下自己的肝臟救活了她的婆婆,江天一得知後便請了許多有名的人寫詩作文來表彰她,還想上奏章給朝廷,最後沒有成功。
這個人喜歡奇特、崇尚氣節大致就象這樣。
天一本來名景,另外還自號“石嫁樵夫”,這也是翁漢穎說的。
(他)小時候就死了父親,侍奉他的母親,和撫養弟弟天表,有着純厚的本性。
他曾經對別人說:“一個讀書人,不樹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沒有好文章。
”前朝明末崇禎年間,歙縣縣令傅巖認爲他才學奇異,每次縣裏童生的歲試,總是選拔他爲第一名。
但到三十六歲,才補上一名生員。
他家裏很窮,房屋殘破不堪,就自己動手用畚箕挑土築牆而住。
屋上蓋的瓦片不齊全,大熱天就暴曬在酷熱的太陽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像蛇一樣蜷伏着,有時張起破傘來遮擋一下。
家裏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嘆息,然而天一卻捧着書本朗讀,和平常一樣。
天一雖因爲是文人而出名,但是卻深刻沉着,足智多謀,特別受到同郡僉事金聲的賞識。
在那個時候,徽州一帶盜匪很多,江天一便輔助僉事金聲,用軍隊的辦法團結組織鄉里的年輕人,作好防守的打算。
適逢張獻忠攻破了武昌,總兵官左良玉向東逃跑,他部下那些廣西土司的軍隊在半路上發生叛亂,所經過的地方放火搶劫。
將要到達徽州時,徽州人非常震驚恐懼。
僉事金聲計議派兵去抵抗,把這件事委託給了天一。
天一佩腰刀,裹頭巾,黑夜裏騎着馬,率領一批勇士奔跑了幾十裏,與叛亂的廣西土司軍隊在祁門進行激戰,殺死了叛兵一大半人,奪取了他們所有的牛馬和兵器,徽州城依賴這次戰役而得以平安。
清順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被清兵攻破,各州縣見勢紛紛歸附清朝,但徽州人民還是爲明王朝堅守抵抗。
六月,明宗室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稱帝,聽說江天一的名聲,便委任他爲監紀推官。
在此之前,天一對僉事金聲說:“徽州是個地勢優越的地方,各縣都有險要之處可以依賴,只是績溪那一面正當交通要道,那裏地勢特別平坦,因此應該在那裏建築關口,多派兵駐守,以和別的縣相互配合,夾制敵人。
”於是在績溪築起了叢山關。
不久,清兵攻打績溪,江天一日夜手持兵器登城防守,一點也不鬆懈。
有時出城迎戰,雙方死傷大致不相上下。
於是清兵用少數騎兵在績溪牽制住江天一,而另外從新嶺進攻。
守嶺的人先敗逃了,績溪城終於淪陷了。
清軍的主將懸賞捉拿天一非常急迫。
江天一知道抗清之事已沒有希望,就立即回家,把母親託付給弟弟天表,出門大叫:“我就是江天一!”於是被逮捕。
清軍中有知道天一的,想釋放他。
天一說:“你以爲我怕死嗎?我不死,災禍將是全家被殺!”在營門口遇見了僉事金聲,金聲看着他說:“文石,你還有老母親在,你不能死。
”江天一笑着辭謝道:“哪裏有和人一起共事而在危難時刻逃避的呢?希望你不要爲我的母親擔憂。
”到了南京,總督洪承疇想不問罪,江天一昂起頭來說:“我爲你考慮,還是把我殺了的好;我不死,必定再要起兵!”於是把他拖到通濟門刑場。
到了那裏,江天一高呼“高皇帝”三遍,向南面一拜再拜,拜完,坐下來受刑。
圍觀的人沒有一個不感嘆流淚的。
過了幾天,天表去收殮天一的屍體,把他安葬了。
而僉事金聲也是在這一天被殺害的。
當廣西土司的叛兵被江天一殺傷之後,鳳陽總督馬士英非常惱怒,向皇帝上奏章揭發徽州人攔殺官軍的罪狀,想致僉事金聲於死地。
江天一爲此帶着申辨金聲無罪的奏章,赴朝廷遞呈上;又寫了《籲天說》,流着眼淚向掌權大臣申訴,這件事情才得以弄清楚。
自從清兵與明王朝開戰以來,前後訓練鄉兵三年,都在僉事金聲的幕府中。
當時,幕府中衆多俠義之士號稱精通兵法的有上百人,而金聲只是推重天一,凡對內對外的機密大事,都取決於天一。
後來天一竟然與金聲同時犧牲。
像天一這樣的人,即便是古代義烈之士,也沒有能超過他的。
我是在翁漢津那裏得知江天一的生平事蹟的,於是替他寫了這篇傳記。
汪琬說:正當前朝的末期,新安的士大夫盡忠而死的有汪偉、凌駉與金聲三人,而只有江天一是以生員的身份爲國殉難的。
我聽說江天一遊經淮安,淮安有個姓馮的民婦,割下自己的肝臟救活了她的婆婆,江天一得知後便請了許多有名的人寫詩作文來表彰她,還想上奏章給朝廷,最後沒有成功。
這個人喜歡奇特、崇尚氣節大致就象這樣。
天一本來名景,另外還自號“石嫁樵夫”,這也是翁漢穎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