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 · 文公 · 文公十三年
【經】十有三春王正月。
夏五月壬午,陳侯朔卒。
邾子蘧蒢卒。
自正月不雨,至於秋七月。
大室屋壞。
冬,公如晉。
衛侯會公於沓。
狄侵衛。
十有二月己丑,公及晉侯盟。
公還自晉,鄭伯會公於棐。
【傳】十三年春,晉侯使詹嘉處瑕,以守桃林之塞。
晉人患秦之用士會也,夏,六卿相見於諸浮,趙宣子曰;「隨會在秦,賈季在狄,難日至矣,若之何?」中行桓子曰:「請復賈季,能外事,且由舊勳。」郤成子曰:「賈季亂,且罪大,不如隨會,能賤而有恥,柔而不犯,其知足使也,且無罪。」
乃使魏壽餘僞以魏叛者以誘士會,執其帑於晉,使夜逸。
請自歸於秦,秦伯許之。
履士會之足於朝。
秦伯師於河西,魏人在東。
壽餘曰:「請東人之能與夫二三有司言者,吾與之先。」使士會。
士會辭曰:「晉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爲戮,無益於君,不可悔也。」秦伯曰:「若背其言,所不歸爾帑者,有如河。」乃行。
繞朝贈之以策,曰:「子無謂秦無人,吾謀適不用也。」既濟,魏人噪而還。
秦人歸其帑。
其處者爲劉氏。
邾文公卜遷於繹。
史曰:「利於民而不利於君。」邾子曰:「苟利於民,孤之利也。
天生民而樹之君,以利之也。
民既利矣,孤必與焉。」左右曰:「命可長也,君何弗爲?」邾子曰:「命在養民。
死之短長,時也。
民苟利矣,遷也,吉莫如之!」遂遷於繹。
五月,邾文公卒。
君子曰:「知命。」
秋七月,大室之屋壞,書,不共也。
冬,公如晉,朝,且尋盟。
衛侯會公於沓,請平於晉。
公還,鄭伯會公於棐,亦請平於晉。
公皆成之。
鄭伯與公宴於棐。
子家賦《鴻雁》。
季文子曰:「寡君未免於此。」文子賦《四月》。
子家賦《載馳》之四章。
文子賦《采薇》之四章。
鄭伯拜。
公答拜。
暂无
暂无
十三年春季,晉靈公派詹嘉住在瑕地,以防守桃林這個險要的地方。
晉國人擔心秦國任用士會,夏季,六卿在諸浮相見。
趙宣子說:“士會在秦國,賈季在狄人那裏,禍患每天都可能發生,怎麼辦?”中行桓子說:“請讓賈季回來,他了解外界的事情,而且因爲有過去的功勞。
”郤成子說:“賈季喜歡作亂,而且罪過大,不如讓士會回來。
士會能夠做到卑賤而知道恥辱,柔弱而不受侵犯,他的智謀足以使用,而且沒有罪過。
”於是晉國就讓魏壽餘假裝率領魏地的人叛亂,以引誘士會。
把魏壽餘的妻子兒女抓在晉國,讓他夜裏逃走。
魏壽餘請求把魏地歸入秦國,秦康公答應了。
魏壽餘在朝廷上踩一下士會的腳,示意士會與他一起回晉國。
秦康公駐軍在河西,魏地人在河東。
魏壽餘說:“請派一位東邊人而能夠跟魏地幾位官員說話的,我跟他一起先去。
”秦康公派遣士會。
士會辭謝說:“晉國人,是老虎豺狼。
如果違背原來的話不讓下臣回來,下臣死,妻子兒女也將被誅戮,這對君王沒有好處,而且後悔不及。
”秦康公說:“如果晉國違背原來的話不讓你回來,我若不送還你的妻子兒女,有河神作證!”這樣士會纔敢去。
繞朝把馬鞭送給士會,說:“您別說秦國沒有人才,我的計謀正好不被採用罷了。
”渡過黃河以後,魏地人因得到士會而歡呼,熙熙嚷嚷地回去了。
秦國人送還了士會的妻子兒女。
士會留在秦國的家人都改姓爲劉氏。
邾文公爲了遷都到繹地而佔了卦問吉凶。
史官說:“對百姓有利而對國不利。
”邾文公說:“如果對百姓有利,也就是我的利益。
上天生育了百姓而爲他們設置君主,就是用來給他們利益的。
百姓得到利益,我就必然也在其中了。
”左右隨從說:“生命是可以延長的,君王爲什麼不這樣做?”邾文公說:“活着就是爲了撫養百姓。
而死的或早或晚,那是由於偶然因素的緣故。
百姓如果有利,遷都就是了,沒有比這再吉利的了。
”於是就遷都到繹地。
五月,邾文公死了。
君子說:“邾文公真正懂得天命。

秋季,七月,太廟正屋屋頂損壞,《春秋》所以記載,是爲了表示臣下的不恭敬。
冬季,文公到晉國朝見,同時重溫過去的友好關係。
衛成公在沓地會見文公,請求和晉國講和。
文公回國時,鄭穆公在棐地會見文公,也請求和晉國講和。
魯文公都一一幫助他們達成和議。
鄭穆公和魯文公在棐地舉行宴會,子家賦了《鴻雁》這首詩。
季文子說:“寡君也不能免於這種處境。
”就賦了《四月》這首詩,子家又賦了《載馳》這首詩的第四章,季文子賦了《采薇》這首詩的第四章。
鄭穆公拜謝,魯文公答謝。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10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