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 · 僖公 · 僖公二十三年
【經】二十有三年春,齊侯伐宋,圍婚。
夏五月庚寅,宋公茲父卒。
秋,楚人伐陳。
冬十有一月,杞子卒。
【傳】二十三年春,齊侯伐宋,圍緡,以討其不與盟於齊也。
夏五月,宋襄公卒,傷於泓故也。
秋,楚成得臣帥師伐陳,討其貳於宋也。
遂取焦、夷,城頓而還。
子文以爲之功,使爲令尹。
叔伯曰:「子若國何?」對曰:「吾以靖國也。
夫有大功而無貴仕,其人能靖者與有幾?」
九月,晉惠公卒。
懷公命無從亡人。
期,期而不至,無赦。
狐突之子毛及偃從重耳在秦,弗召。
冬,懷公執狐突曰:「子來則免。」對曰:「子之能仕,父教之忠,古之制也。
策名委質,貳乃闢也。
今臣之子,名在重耳,有年數矣。
若又召之,教之貳也。
父教子貳,何以事君?刑之不濫,君之明也,臣之願也。
淫刑以逞,誰則無罪?臣聞命矣。」乃殺之。
卜偃稱疾不出,曰:「《周書》有之:『乃大明服。
』己則不明而殺人以逞,不亦難乎?民不見德而唯戮是聞,其何後之有?」
十一月,杞成公卒。
書曰「子」,杞,夷也。
不書名,未同盟也。
凡諸侯同盟,死則赴以名,禮也。
赴以名,則亦書之,不然則否,闢不敏也。
晉公子重耳之及於難也,晉人伐諸蒲城。
蒲城人慾戰。
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祿,於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遂奔狄。
從者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嗇咎如,獲其二女:叔隗、季隗,納諸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劉,以叔隗妻趙衰,生盾。
將適齊,謂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來而後嫁。」對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則就木焉。
請待子。」處狄十二年而行。
過衛。
衛文公不禮焉。
出於五鹿,乞食於野人,野人與之塊,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天賜也。」稽首,受而載之。
及齊,齊桓公妻之,有馬二十乘,公子安之。
從者以爲不可。
將行,謀於桑下。
蠶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姜氏殺之,而謂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聞之者吾殺之矣。」公子曰:「無之。」姜曰:』行也。
懷與安,實敗名。」公子不可。
姜與子犯謀,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聞其駢脅。
欲觀其裸。
浴,薄而觀之。
僖負羈之妻曰:「吾觀晉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
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國。
反其國,必得志於諸侯。
得志於諸侯而誅無禮,曹其首也。
子盍蚤自貳焉。」乃饋盤饗,置璧焉。
公子受饗反璧。
及宋,宋襄公贈之以馬二十乘。
及鄭,鄭文公亦不禮焉。
叔詹諫曰:「臣聞天之所啓,人弗及也。
晉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將建諸,君其禮焉。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晉公子,姬出也,而至於今,一也。
離外之患,而天不靖晉國,殆將啓之,二也。
有三士足以上人而從之,三也。
晉、鄭同儕,其過子弟,固將禮焉,況天之所啓乎?」弗聽。
及楚,楚之饗之,曰:「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對曰:「子女玉帛則君有之,羽毛齒革則君地生焉。
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其何以報君?」曰:「雖然,何以報我?」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若不獲命,其左執鞭弭、右屬櫜健,以與君周旋。」子玉請殺之。
楚子曰:「晉公子廣而儉,文而有禮。
其從者肅而寬,忠而能力。
晉侯無親,外內惡之。
吾聞姬姓,唐叔之後,其後衰者也,其將由晉公子乎。
天將興之,誰能廢之。
違天必有大咎。」乃送諸秦。
秦伯納女五人,懷嬴與焉。
奉也活盥,既而揮之。
怒曰:「秦、晉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懼,降服而囚。
他日,公享之。
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
請使衰從。
公子賦《河水》,公賦《六月》。
趙衰曰:「重耳拜賜。」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級而辭焉。
衰曰:「君稱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暂无
暂无
二十三年春季,齊孝公發兵進攻宋國,包圍緡地,討伐宋國不到齊國參加會盟。
夏季,五月,宋襄公死,這是由於在泓地戰役中受傷的緣故。
秋季,楚國的成得臣領兵進攻陳國,討伐陳國傾向宋國。
於是佔領了焦、夷兩地,在頓地築城後回國。
子文把這些作爲他的功勞,讓他做令尹。
叔伯說:“您打算把國家怎麼辦?”子文回答說:“我是用這個來安定國家的。
有了大功而不居高位,這樣的人能夠安定國家的有幾個?”
九月,晉惠公死了。
懷公即位,命令臣民不準跟隨逃亡在外的人。
規定了期限,不回來的不赦免。
狐突的兒子毛和偃跟隨重耳在秦國,不肯召他們回國。
懷公抓住狐突,說:“兒子回來就赦免。
”狐突回答說:“當兒子能夠做官,父親教他懂得忠誠的道理,這是古代的制度。
名字寫在簡策上,給主子送了進見的禮物,如果三心二意就是罪過。
現在下臣的兒子,名字在重耳那裏已經有年頭了,如果又召他回來,這是教他三心二意。
父親教兒子三心二意,用什麼來事奉國君?刑罰的不濫用,這是君主的賢明,下臣的願望。
濫用刑罰以圖快意,誰能沒有罪?下臣知道您的意思了。
”晉懷公於是殺了狐突。
卜偃推說有病不出門,說:“《周書》上有這樣的話:‘君主偉大賢明臣民然後順服。
’自己如果不賢明,反而殺人以圖快意,不也很難辦事嗎?百姓看不到德行,反而只聽到殺戮,哪裏還能有什麼後代?”
十一月,杞成公去世。
《春秋》記載稱“子”,因爲杞是夷人。
不記載名字,是由於沒有和魯國結過盟的緣故。
凡是同盟的諸侯,死後就在訃告上寫上名字,這是合於禮的。
訃告上寫上名字,《春秋》就加以記載,否則就不記載,這是爲了避免弄不清楚而誤記。
晉公子重耳遭到禍難的時候,晉獻公的軍隊在蒲城攻打他。
蒲城人想要迎戰,重耳不肯,說:“仰仗着國君父親的恩寵而享有奉養自己的俸祿,因此纔得到百姓的擁護。
有百姓的擁護而反抗,沒有比這再大的罪過了。
我還是逃亡吧。
”於是就逃亡到狄人那裏,跟隨的有狐偃、趙衰、顛頡、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攻打廧咎如,俘虜了他兩個女兒叔隗、季隗,送給公子。
公子娶了季隗,生了伯儵、叔劉。
把叔隗嫁給趙衰,生了盾。
公子要到齊國去,對季隗說:“等我二十五年,不回來再改嫁。
”季隗回答說:“我已經二十五歲了,又再過二十五年改嫁,我就要進棺材了。
我等您。
”公子在狄一共住了十二年,然後離開。
經過衛國,衛文公不以禮來待他。
經過五鹿時,向鄉下人要飯。
鄉下人給他一塊泥土。
公子發怒,要鞭打他。
子犯說:“這是上天賜與的啊!”公子叩着頭接受,把泥土裝上車子。
重耳到達齊國,齊桓公也給他娶妻,有馬八十匹。
公子安於齊國的生活。
跟隨的人認爲這樣不行,準備離去,在桑樹下商量。
養蠶的侍妾正好在樹上聽到,把這事告訴姜氏。
姜氏殺了她,告訴公子說:“您有遠大的志向,聽到的人,我已經殺了。
”公子說:“沒有這回事。
”姜氏說:“走吧!留戀妻子和貪圖安逸,實在會有損前途。
”公子不肯。
姜氏和子犯商量,灌醉了公子,然後打發他走。
公子酒醒,拿起長戈追逐子犯。
重耳到達曹國,曹共公聽說他的肋骨排比很密,似乎併成一整塊,想從他裸體中看個真相。
乘重耳洗澡,他就在簾子外觀看。
僖負羈的妻子對負羈說:“我看晉公子的隨從人員,都足以輔助國家。
如果用他們作輔助,晉公子必定能回晉國做國君。
回到晉國,肯定在諸侯中稱霸。
在諸侯中稱霸而懲罰對他無禮的國家,曹國就是第一個。
您何不早一點向他表示好感呢!”僖負羈於是就向晉公子饋送一盤食品,裏邊藏着璧玉。
公子接受食品,退回璧玉。
重耳到達宋國,宋襄公把馬八十匹送給他。
到達鄭國,鄭文公也不加禮遇。
叔詹勸諫說:“臣聽說上天所贊助的人,別人就趕不上了。
晉公子具有三條,上天或者將要立他爲國君吧,您最好還是以禮相待。
父母同姓,子孫不能昌盛。
晉公子是姬姓女子生的,所以能活到今天,這是一。
經受逃亡在外的憂患,而上天使晉國不安定,大概是將要贊助他了,這是二。
有三個人足以居於別人之上,卻一直跟隨着他,這是三。
晉國和鄭國地位平等,他們的子弟路過還應當以禮相待,何況是上天所贊助的呢?”鄭文公沒有聽叔詹的勸諫。
重耳到達楚國,楚成王設宴會招待他,說:“公子如果回到晉國,用什麼報答我?”公子回答說:“子、女、玉、帛都是君王所擁有的,鳥羽、皮毛、象牙、犀革都是君王土地上所生長的。
那些波及晉國的,已經是君王剩餘的了,我能用什麼來報答君王呢?”楚成王說:“儘管這樣,究竟用什麼報答我?”公子回答說:“如果託君王的福,能夠回到晉國,一旦晉、楚兩國演習軍事,在中原相遇,那就後退九十里。
如果還得不到君王的寬大,那就左手執鞭執弓,右邊掛着弓袋箭袋,跟君王較量一下。
”子玉請求楚王殺掉他。
楚成王說:“晉公子志向遠大而生活儉約,文辭華美而合乎禮儀。
他的隨從嚴肅而寬大,忠誠又有能力。
晉侯沒有親近的人,國內國外都討厭他。
我聽說姬姓是唐叔後代,將會最後衰亡,這恐怕是從晉公子爲君以後的緣故吧!上天將要使他興起,誰能夠廢掉他?違背上天,必然有大災。
”於是就把他送回秦國。
秦穆公送給重耳五個女子,懷嬴也在內。
懷嬴捧着盛水的器皿伺候重耳洗臉,他洗了手不用手巾擦手,而揮揮手把手上的水甩幹。
懷嬴很生氣,說:“秦、晉兩國地位平等,爲什麼輕視我?”公子害怕,脫去上衣自囚表示謝罪。
有一天,秦穆公設宴席招待重耳,子犯說:“我不如趙衰那樣有文采,請您讓趙衰跟隨赴宴。
”公子在宴會上賦《河水》這首詩,秦穆公賦《六月》這首詩。
趙衰說:“重耳拜謝恩賜!”公子退到階下,拜,叩頭,秦穆公走下一級臺階辭謝。
趙衰說:“君王把所以輔助天子的事命令重耳,重耳豈敢不拜?”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4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