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四卷 · 公孫丑下 · 第七節
孟子自齊葬於魯,反於齊,止於嬴。
充虞請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
嚴,虞不敢請。
今願竊有請也,木若以美然。

曰:“古者棺槨無度,中古棺七寸,槨稱之。
自天子達於庶人。
非直爲觀美也,然後盡於人心。
不得,不可以爲悅;無財,不可以爲悅。
得之爲有財,古之人皆用之,吾何爲獨不然?且比化者,無使土親膚,於人心獨無恔乎?吾聞之也,君子不以天下儉其親。
暂无
嬴(yíng):齊國邑名,故城在今山東萊蕪西北。
充虞:孟子弟子。
嚴:急。
以:太。
度:厚薄長短的標準。
中古:指周公制禮的時候。
比:爲。
化者,死者。
恔(xiào):滿意。
孟子爲安葬母親,從齊國回到了魯國,然後又返回齊國,在嬴邑停了下來。
充虞請教說:“前些日子承蒙您錯愛,讓我管木匠的事。
當時事情急迫,我不敢請教。
現在願有所請教:棺木似乎太好了。

孟子說:“古時候,棺槨沒有固定的尺寸,到了中古的時候,規定棺厚七寸,槨與之相稱。
從天子到老百姓,講究棺槨,不只是爲了美觀,而是因爲這樣才能孝心。
因禮制限定而不能用,不能算如意;沒錢,也不能如意。
禮制規定可以用,又有錢,古人都這樣用了,爲什麼就我不行?而且爲死者考慮,不使泥土挨着肌膚,對於孝子來說不是可以少點遺憾嗎?我聽說過,君子不會因爲天下的緣故而在父母的身上節儉。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6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