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八卷 · 離婁下 · 第二十一節
孟子曰:“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
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
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
孔子曰:‘其義則丘竊取之矣。
’”
暂无
王者之跡熄:指平王東遷,周王朝的政教號令不及於天下。
《乘(shèng)》《檮杌(táo wù)》《春秋》:春秋各國史書通名爲“春秋”,《乘》《檮杌》分別是晉國和楚國史書的別名。
魯之《春秋》,也是魯國當日的史書,爲孔子編訂《春秋》之所本。
義:善善惡惡,暗寓褒貶。
孟子說:“王者的(採集民間歌謠的)事蹟泯滅了,《詩》也就沒有了,《詩》沒有後,《春秋》出現了。
晉國的《乘》、楚國的《檮杌》、魯國的《春秋》,是一樣的。
所記載的是齊桓公、晉文公的事,所用的筆法是一般史書的筆法。
孔子說:‘揚善抑惡的大義,我在《春秋》上便借用了。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6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