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魚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誌怪者也。
《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裏,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暂无
此文為《莊子》三十三篇之第一篇。
其開篇語:“北冥有魚,其名為鯤……”流傳久遠,婦孺皆知。
《逍遙遊》的想象奇特怪誕,洋溢著浪漫色彩,追求順其自然無所依,最終獲得無窮的自在自由。
注釋
逍遙遊:閑適自得、無拘無束的樣子。
北冥: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
冥,通「溟」,指廣闊幽深的大海。
下文的「南冥」和「冥海」都用此意。
鯤(kūn):傳說中的大魚。
本義魚子,小魚。
在此被莊子借用為大魚之義,這符合莊子的《齊物論》本旨和莊子的獨特的奇詭文風。
幾:本義為極微小,引申為「極為接近」。
《莊子》中此種用法不少,如《人間世》中「無傳其溢言,則幾乎全」;又引申為「盡」,《莊子》中此種用法更多,如「適得而幾矣」(《齊物論》),「無時無幾」(《則陽》)。
此處當解釋為「盡」。
舊說「不知其幾千裏也」都解釋為「不知道它有幾千裏大」,恐誤。
因《莊子》一書中表數量的詞都用「數」,如「數仞」、「數金」釋為「幾仞」、「很多金子」;若要表達「幾千裏大」之義,應為「不知其數千裏也」(《逍遙遊》後文有「其廣數千裏」)。
千裏也:應有千裏之大。
鵬:傳說中的大鳥。
怒而飛:振翅奮發。
怒,奮發,這裏指鼓起翅膀,通「努」,奮力飛舉。
垂天之雲:懸掛在天空的雲。
垂天,天邊,垂,通「陲」,邊際。
海運:海動,古有“六月海動”之說,海動必有大風,有大風鵬鳥始可借風力而南徙。
指海嘯,形容海動風起之時。
徙:遷徙。
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齊諧》:誌怪小說集。
《隋書·經籍誌》史部雜傳類著錄,七卷,題宋散騎侍郎東陽無疑撰。
《舊唐誌》同,《新唐誌》入小說家類。
作者事跡不詳,今人多以為晉末宋初人。
成書亦在宋初。
該書亡於趙宋,遺文散見於《藝文類聚》、《法苑珠林》、《初學記》、《白孔六帖》等類書中,其中《太平廣記》、《太平禦覽》征引最多。
常見的輯佚本有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本和魯迅《古小說鉤沉》本,均為十五條。
誌怪:記述怪異的故事。
誌,記述。
水擊:「擊水」一詞的倒裝,形容大鵬起飛時翅膀拍擊水麵的壯觀景象。
擊,拍打。
摶(tuán)扶搖而上者九萬裏:乘著旋風環旋飛上幾萬裏的高空。
摶,盤旋上升,一說“摶”當作“搏”(bó),拍擊的意思。
扶搖,旋風。
九,表虛數,不是實指。
去以六月息:憑借著六月的大風才能離開。
去,離開。
以,用。
息,氣息,這裏指風。
野馬:雲霧之氣變化騰湧成野馬的樣子。
塵埃:空中遊塵。
以息相吹也:以氣息相互吹而飄得。
蒼蒼:深藍色。
其:或許。
正色:真正的顏色。
邪(yé):通「耶」,疑問詞。
其視下也:它(指大鵬)向下俯視。
亦若是則已矣:也不過像人在地麵上看天一樣罷了。
是,這樣。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
鹏的嵴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
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
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4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