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三節
齊宣王問曰:“交鄰國有道乎?”
孟子對曰:“有。
惟仁者爲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惟智者爲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勾踐事吳。
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
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
《詩》雲:‘畏天之威,於時保之。
’”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對曰:“王請無好小勇。
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
王請大之!《詩》雲:‘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篤周祜,以對於天下。
’此文王之勇也。
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書》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
四方有罪無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於天下[8],武王恥之。
此武王之勇也。
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暂无
湯事葛:詳見《滕文公下》第五章。
葛,商的鄰國。
昆夷:又作“混夷”,周朝初年的西戎國名。
太王事獯鬻(xūn yù):詳見本卷第十五章。
太王,即周部族首領古公亶父,文王的祖父。
獯鬻,即獫狁(xiǎn yǔn),當時北方的少數民族。
天:理,天理,天命。
樂天:自然合理。
畏天:不敢違理。
《詩》:指《詩經·周頌·我將》篇。
於時:於是。
引詩見《詩經·周頌·我將》,是一篇祭祀上天和周文王的詩。
《詩》:指《詩經·大雅·皇矣》篇。
王:指周文王。
爰:於是。
以遏徂莒:遏,阻止。
莒(jǔ),《詩經》作“旅”,指入侵來犯密國的部隊。
篤:厚,指增添。
祜(hù):福。
以上引詩見《詩好·大雅·皇矣》,這首詩主要寫文王伐崇、伐密的功績。
書:指《尚書》,此段見《尚書·周書·泰誓上》。
一人:指商紂王。
衡:同“橫”。
齊宣王問道:“同鄰國交往有原則嗎?”
孟子答道:“有。
只有仁的人能以大國服侍小國,所以商湯服侍葛伯,周文王服侍昆夷。
只有聰明的人能以小國服侍大國,所以周太王古公亶父服侍獯鬻,勾踐服侍吳王。
以大國服侍小國的,是樂安天命的人;以小國服侍大國的,是敬畏天命的人。
樂安天命者保有天下,敬畏天命者保有自己的國家。
《詩經》說:‘敬畏上天的威嚴,於是保有這國家。
’”
宣王說:“講得太好了!(不過)我有個毛病,我喜歡勇武。

孟子答道:“大王請不要喜歡小勇。
按着劍、瞪着眼說:‘他哪敢抵擋我!’這是平常之人的小勇,只能對付一個人罷了。
大王請把它(小勇)擴大開去!
“《詩經》上說:‘周文王勃然發怒,於是整肅部隊,擋住侵犯莒國的敵人,增我周朝的威福,以此報答天下的期望。
’這就是文王的勇武。
文王一怒而安定了天下的百姓。
“《尚書》上說:‘上天降生萬民,爲他們設君主,立師長,要他們協助上天愛護百姓,天下有罪和無罪的,都有我在(處罰或安撫他們),天下誰敢超越它的本分?’有一個人橫行天下,武王就感覺到恥辱。
這就是武王的勇武。
而武王也是一怒就安定了天下的百姓。
如果現在大王也一怒就安定天下的百姓,那麼百姓還唯恐大王不喜歡勇武呢!”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4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