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嶺記
順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圍急。
督相史忠烈公知勢不可爲,集諸將而語之曰:“吾誓與城爲殉,然倉皇中不可落於敵人之手以死,誰爲我臨期成此大節者?”副將軍史德威慨然任之。
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當以同姓爲吾後。
吾上書太夫人,譜汝諸孫中。
”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諸將果爭前抱持之。
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執刃,遂爲諸將所擁而行。
至小東門,大兵如林而至,馬副使鳴騄、任太守民育及諸將劉都督肇基等皆死。
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閣部也。
”被執至南門。
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勸之降。
忠烈大罵而死。
初,忠烈遺言:“我死當葬梅花嶺上。
”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親見忠烈青衣烏帽,乘白馬,出天寧門投江死者,未嘗殞於城中也。
”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謂忠烈未死。
已而英、霍山師大起,皆託忠烈之名,彷彿陳涉之稱項燕。
吳中孫公兆奎以起兵不克,執至白下。
經略洪承疇與之有舊,問曰:“先生在兵間,審知故揚州閣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孫公答曰:“經略從北來,審知故松山殉難督師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疇大恚,急呼麾下驅出斬之。
嗚呼!神仙詭誕之說,謂顏太師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實未嘗死。
不知忠義者聖賢家法,其氣浩然,常留天地之間,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說,所謂爲蛇畫足。
即如忠烈遺骸,不可問矣,百年而後,予登嶺上,與客述忠烈遺言,無不淚下如雨,想見當日圍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問其果解脫否也,而況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墓旁有丹徒錢烈女之冢,亦以乙酉在揚,凡五死而得絕,特告其父母火之,無留骨穢地,揚人葬之於此。
江右王猷定、關中黃遵嚴、粵東屈大均爲作傳、銘、哀詞。
顧尚有未盡表章者:予聞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下,尚有數人,其後皆來江都省墓。
適英、霍山師敗,捕得冒稱忠烈者,大將發至江都,令史氏男女來認之。
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節,亦出視之。
大將豔其色,欲強娶之,夫人自裁而死。
時以其出於大將之所逼也,莫敢爲之表章者。
嗚呼!忠烈嘗恨可程在北,當易姓之間,不能仗節,出疏糾之。
豈知身後乃有弟婦,以女子而踵兄公之餘烈乎?梅花如雪,芳香不染。
異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諸公,諒在從祀之列,當另爲別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輩也。
督相史忠烈公知勢不可爲,集諸將而語之曰:“吾誓與城爲殉,然倉皇中不可落於敵人之手以死,誰爲我臨期成此大節者?”副將軍史德威慨然任之。
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當以同姓爲吾後。
吾上書太夫人,譜汝諸孫中。
”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諸將果爭前抱持之。
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執刃,遂爲諸將所擁而行。
至小東門,大兵如林而至,馬副使鳴騄、任太守民育及諸將劉都督肇基等皆死。
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閣部也。
”被執至南門。
和碩豫親王以先生呼之,勸之降。
忠烈大罵而死。
初,忠烈遺言:“我死當葬梅花嶺上。
”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親見忠烈青衣烏帽,乘白馬,出天寧門投江死者,未嘗殞於城中也。
”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謂忠烈未死。
已而英、霍山師大起,皆託忠烈之名,彷彿陳涉之稱項燕。
吳中孫公兆奎以起兵不克,執至白下。
經略洪承疇與之有舊,問曰:“先生在兵間,審知故揚州閣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孫公答曰:“經略從北來,審知故松山殉難督師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疇大恚,急呼麾下驅出斬之。
嗚呼!神仙詭誕之說,謂顏太師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實未嘗死。
不知忠義者聖賢家法,其氣浩然,常留天地之間,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說,所謂爲蛇畫足。
即如忠烈遺骸,不可問矣,百年而後,予登嶺上,與客述忠烈遺言,無不淚下如雨,想見當日圍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問其果解脫否也,而況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墓旁有丹徒錢烈女之冢,亦以乙酉在揚,凡五死而得絕,特告其父母火之,無留骨穢地,揚人葬之於此。
江右王猷定、關中黃遵嚴、粵東屈大均爲作傳、銘、哀詞。
顧尚有未盡表章者:予聞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下,尚有數人,其後皆來江都省墓。
適英、霍山師敗,捕得冒稱忠烈者,大將發至江都,令史氏男女來認之。
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節,亦出視之。
大將豔其色,欲強娶之,夫人自裁而死。
時以其出於大將之所逼也,莫敢爲之表章者。
嗚呼!忠烈嘗恨可程在北,當易姓之間,不能仗節,出疏糾之。
豈知身後乃有弟婦,以女子而踵兄公之餘烈乎?梅花如雪,芳香不染。
異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諸公,諒在從祀之列,當另爲別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輩也。
《梅花嶺記》是清代文學家、史學家全祖望所寫的一篇散文,文章追敘史可法在揚州抗清犧牲的經過以及他的犧牲所產生的巨大影響,熱烈地歌頌了史可法慷慨死難的精神。
乙酉:順治(清世祖福臨的年號)二年的干支。
江都:今江蘇省揚州市。
督相:明代的大學士,相當於宰相職位。
史可法爲內閣大學士,故稱督相。
忠烈:爲史可法死後福王所贈諡號。
譜:家譜。
此處用爲動詞,即“續家譜”的意思。
自裁:自殺。
瞠目:瞪眼。
閣部:史可法爲內閣大學士,故自稱“閣部”。
執:押解。
之:代詞,指史可法。
或曰:有人說。
殞:死。
已而:不久。
英、霍山師大起:順治五、六年(1648-1649)間,侯應龍等抗清志士紛紛於英山、霍山(均在今安徽省)起義,其中馮弘圖倡言史可法實未死,以史可法名義號召人民,聚衆數千。
曾攻佔英山、霍山等縣,後敗於清軍。
白下:今江蘇省南京市。
審知:確實知道。
恚:恨,惱羞成怒。
顏太師以兵解:顏真卿於唐德宗時官太子太師,建中三年淮寧節度使李希烈反叛,次年朝廷派顏真卿前往曉諭,被殺。
兵解:死於兵刃。
據《太平廣記》卷三十二載,顏真卿死後十餘年,顏氏僕人曾於洛陽遇真卿,當時傳說他尸解成仙。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蛻:文天祥,宋末抗元領袖,官右丞相加少保。
祥興元年兵敗,爲元軍所俘,後被押至大都(今北京市)遇害。
大光明法:即佛法,指死後成佛。
《文文山年譜》記載,文天祥在獄中被人授此佛法而出世成佛。
蟬蛻:謂人遺下形骸仙去,若蟬蛻皮一樣,即死去。
出世:成仙。
入世:還在人世。
凡五死而得絕:(錢氏女)先後以刀刎頸、自焚、上吊、服毒求死,均未成,後以衣帶自縊死。
江右:長江下游西部,今指江西。
王猷定:南昌人,明遺民,隱居不出,工古詩文。
關中:今陝西。
黃遵嚴:不詳。
粵東:今廣東。
屈大均:廣東番禺人,明亡後,出家爲僧,以詩文名當時。
翰林:官名。
可程:史可法弟。
史可程子明崇禎十六年進士,入翰林院,後歸附李自成,旋又降清,不久南歸。
史可法曾上書朝廷,要求懲處其弟。
出疏糾之:疏,奏章。
糾之,彈劾他(史可程)。
踵:追隨。
兄公:舊時妻稱夫之兄爲“兄公”。
江都:今江蘇省揚州市。
督相:明代的大學士,相當於宰相職位。
史可法爲內閣大學士,故稱督相。
忠烈:爲史可法死後福王所贈諡號。
譜:家譜。
此處用爲動詞,即“續家譜”的意思。
自裁:自殺。
瞠目:瞪眼。
閣部:史可法爲內閣大學士,故自稱“閣部”。
執:押解。
之:代詞,指史可法。
或曰:有人說。
殞:死。
已而:不久。
英、霍山師大起:順治五、六年(1648-1649)間,侯應龍等抗清志士紛紛於英山、霍山(均在今安徽省)起義,其中馮弘圖倡言史可法實未死,以史可法名義號召人民,聚衆數千。
曾攻佔英山、霍山等縣,後敗於清軍。
白下:今江蘇省南京市。
審知:確實知道。
恚:恨,惱羞成怒。
顏太師以兵解:顏真卿於唐德宗時官太子太師,建中三年淮寧節度使李希烈反叛,次年朝廷派顏真卿前往曉諭,被殺。
兵解:死於兵刃。
據《太平廣記》卷三十二載,顏真卿死後十餘年,顏氏僕人曾於洛陽遇真卿,當時傳說他尸解成仙。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蛻:文天祥,宋末抗元領袖,官右丞相加少保。
祥興元年兵敗,爲元軍所俘,後被押至大都(今北京市)遇害。
大光明法:即佛法,指死後成佛。
《文文山年譜》記載,文天祥在獄中被人授此佛法而出世成佛。
蟬蛻:謂人遺下形骸仙去,若蟬蛻皮一樣,即死去。
出世:成仙。
入世:還在人世。
凡五死而得絕:(錢氏女)先後以刀刎頸、自焚、上吊、服毒求死,均未成,後以衣帶自縊死。
江右:長江下游西部,今指江西。
王猷定:南昌人,明遺民,隱居不出,工古詩文。
關中:今陝西。
黃遵嚴:不詳。
粵東:今廣東。
屈大均:廣東番禺人,明亡後,出家爲僧,以詩文名當時。
翰林:官名。
可程:史可法弟。
史可程子明崇禎十六年進士,入翰林院,後歸附李自成,旋又降清,不久南歸。
史可法曾上書朝廷,要求懲處其弟。
出疏糾之:疏,奏章。
糾之,彈劾他(史可程)。
踵:追隨。
兄公:舊時妻稱夫之兄爲“兄公”。
順治二年乙酉(年)四月,江都被(清兵)圍困的(形勢)很危急。
督相史忠烈公知道局勢(已)不可挽救,(就)召集衆將領告訴他們說:“我發誓與揚州城同作殉國(之物),但(在)匆忙慌亂中不能落在敵人的手裏死去,誰(能)替我在城破時完成這個(爲國而死)的大節呢?”副將軍史德威悲痛激昂地(表示願意)擔負這一任務。
忠烈高興地說:“我還沒有兒子,你應當憑同姓的關係作我的後嗣。
我(要)寫信(稟告)太夫人,把你(的名字)記入(我的)家譜,排在(太夫人的)孫兒輩中。
”
二十五日,(江都)城淪陷,忠烈抽出刀來自刎。
衆將領果然爭着上前抱住他(不讓他自殺)。
忠烈大聲呼喚德威,德威(悲痛)流淚,不能舉刀,於是被衆將領簇擁着走。
到小東門,清兵像密林般地到來,副使馬鳴碌等衆將領都戰死了。
忠烈就瞪着眼看敵人說:“我就是(大明朝的)史閣部”。
被(俘)押到南門,和碩豫親王用“先生”(的名稱)稱呼他,勸他投降。
忠烈大罵而死。
當初,忠烈(留下)遺言:“我死後應葬(在)梅花嶺上。
”到這時,德威尋找史公的屍骨不能找到,就拿(他的)衣冠(代替屍骨)埋葬他(在梅花嶺上)。
有人說:“揚州城被攻破時,有人親眼看見忠烈穿青衣戴黑帽,騎着白馬,跑出天寧門跳入長江而死,不曾死在城內。
”自從有了這種話,長江南北就傳說忠烈沒有死。
不久英山、霍山(抗清)義軍大規模起義,都假託忠烈的名義(來號召羣衆),(就)好像陳涉(起義時)假託項燕(的名義)一樣。
吳中的孫兆奎因起兵失敗,被俘押到南京。
經略洪承疇同他有老交情,問(他)說:“先生在軍中,(是否)確鑿知道原揚州閣部史公真的死了呢,還沒有死?”孫公回答說:“經略從北方來,(是否)確鑿知道原(在)松山殉難的督師洪公真的死了呢,還是沒有死?”洪承疇(聽後)非常惱怒,急忙叫部下(把他)推出去殺了。
唉!(那些)成神成仙的荒唐無稽的說法,說顏太師因被殺而成仙,文少保也因徹悟“大光明”佛法像蟬脫殼一樣遺下了軀殼而成佛,實際上(他們都)不曾死去,殊不知忠義是聖賢人傳統的道德準則,那種凜然正氣浩大磅礴,永遠存留(在)天地之間,爲什麼一定要(問他的)面目形象是出世成仙成佛還是入世爲人了呢?(那種關於他們成爲)神仙的說法,正是(人們)所說的“畫蛇添足”。
就像忠烈的遺骨,(現在)已不可能找到了,(但)百年之後,我登上(梅花)嶺,同朋友們談起忠烈的忠言,沒有(一個人)不淚如雨下,忠烈的音容笑貌彷彿就在人們眼前,(這也說明)不必去問他果真成仙成佛了沒有,更何況假託他沒有死而冒他的名義呢?
史可法的墳墓旁還有鎮江姓錢的烈女之墓,也是乙酉那年在揚州,計五次自殺才得死去,自殺時告訴父母要將自己火化,不要將屍骨留在這污穢的土地,揚州人就把她葬在這裏。
江西人王猷定、陝西人黃遵巖、廣東人屈大均曾爲她作傳、撰銘、寫哀詞。
但還有未能全被表彰出來的:我聽說史可法的兄弟從翰林學士史可程以下,還有好幾人,後來都到江都祭掃史可法墓。
正逢英山霍山義軍失敗,捉到了託名而假冒史可法的人,清兵的大將把他押送到江都,下令讓史氏門中的男子和婦女都來辨認,這時史可法的第八個弟弟已死,他的夫人年輕漂亮,爲他守節,也出來看這個託名者,大將軍看上了她的美色,想強迫娶她,夫人自殺而死。
當時因爲她出於大將所逼,人們懾於勢而不敢表彰她。
可嘆啊,史可法曾痛恨史可程降清,在國家淪亡之際,不能保持節操,而寫奏章譴責他,怎會知道在自己死後,竟然有弟媳婦憑女子之身繼承夫兄所留下的光明輝績呢?梅花像雪,芬香而不染塵埃,將來如果有人修建忠烈祠,馬鳴祿副使等想必要列入從祀的位置,還應當另外建一室來祭祀夫人,再附上烈女一輩。
督相史忠烈公知道局勢(已)不可挽救,(就)召集衆將領告訴他們說:“我發誓與揚州城同作殉國(之物),但(在)匆忙慌亂中不能落在敵人的手裏死去,誰(能)替我在城破時完成這個(爲國而死)的大節呢?”副將軍史德威悲痛激昂地(表示願意)擔負這一任務。
忠烈高興地說:“我還沒有兒子,你應當憑同姓的關係作我的後嗣。
我(要)寫信(稟告)太夫人,把你(的名字)記入(我的)家譜,排在(太夫人的)孫兒輩中。
”
二十五日,(江都)城淪陷,忠烈抽出刀來自刎。
衆將領果然爭着上前抱住他(不讓他自殺)。
忠烈大聲呼喚德威,德威(悲痛)流淚,不能舉刀,於是被衆將領簇擁着走。
到小東門,清兵像密林般地到來,副使馬鳴碌等衆將領都戰死了。
忠烈就瞪着眼看敵人說:“我就是(大明朝的)史閣部”。
被(俘)押到南門,和碩豫親王用“先生”(的名稱)稱呼他,勸他投降。
忠烈大罵而死。
當初,忠烈(留下)遺言:“我死後應葬(在)梅花嶺上。
”到這時,德威尋找史公的屍骨不能找到,就拿(他的)衣冠(代替屍骨)埋葬他(在梅花嶺上)。
有人說:“揚州城被攻破時,有人親眼看見忠烈穿青衣戴黑帽,騎着白馬,跑出天寧門跳入長江而死,不曾死在城內。
”自從有了這種話,長江南北就傳說忠烈沒有死。
不久英山、霍山(抗清)義軍大規模起義,都假託忠烈的名義(來號召羣衆),(就)好像陳涉(起義時)假託項燕(的名義)一樣。
吳中的孫兆奎因起兵失敗,被俘押到南京。
經略洪承疇同他有老交情,問(他)說:“先生在軍中,(是否)確鑿知道原揚州閣部史公真的死了呢,還沒有死?”孫公回答說:“經略從北方來,(是否)確鑿知道原(在)松山殉難的督師洪公真的死了呢,還是沒有死?”洪承疇(聽後)非常惱怒,急忙叫部下(把他)推出去殺了。
唉!(那些)成神成仙的荒唐無稽的說法,說顏太師因被殺而成仙,文少保也因徹悟“大光明”佛法像蟬脫殼一樣遺下了軀殼而成佛,實際上(他們都)不曾死去,殊不知忠義是聖賢人傳統的道德準則,那種凜然正氣浩大磅礴,永遠存留(在)天地之間,爲什麼一定要(問他的)面目形象是出世成仙成佛還是入世爲人了呢?(那種關於他們成爲)神仙的說法,正是(人們)所說的“畫蛇添足”。
就像忠烈的遺骨,(現在)已不可能找到了,(但)百年之後,我登上(梅花)嶺,同朋友們談起忠烈的忠言,沒有(一個人)不淚如雨下,忠烈的音容笑貌彷彿就在人們眼前,(這也說明)不必去問他果真成仙成佛了沒有,更何況假託他沒有死而冒他的名義呢?
史可法的墳墓旁還有鎮江姓錢的烈女之墓,也是乙酉那年在揚州,計五次自殺才得死去,自殺時告訴父母要將自己火化,不要將屍骨留在這污穢的土地,揚州人就把她葬在這裏。
江西人王猷定、陝西人黃遵巖、廣東人屈大均曾爲她作傳、撰銘、寫哀詞。
但還有未能全被表彰出來的:我聽說史可法的兄弟從翰林學士史可程以下,還有好幾人,後來都到江都祭掃史可法墓。
正逢英山霍山義軍失敗,捉到了託名而假冒史可法的人,清兵的大將把他押送到江都,下令讓史氏門中的男子和婦女都來辨認,這時史可法的第八個弟弟已死,他的夫人年輕漂亮,爲他守節,也出來看這個託名者,大將軍看上了她的美色,想強迫娶她,夫人自殺而死。
當時因爲她出於大將所逼,人們懾於勢而不敢表彰她。
可嘆啊,史可法曾痛恨史可程降清,在國家淪亡之際,不能保持節操,而寫奏章譴責他,怎會知道在自己死後,竟然有弟媳婦憑女子之身繼承夫兄所留下的光明輝績呢?梅花像雪,芬香而不染塵埃,將來如果有人修建忠烈祠,馬鳴祿副使等想必要列入從祀的位置,還應當另外建一室來祭祀夫人,再附上烈女一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