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遷
鄒孟軻母,號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時,嬉遊爲墓間之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
”乃去,舍市旁。
其嬉遊爲賈人炫賣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
”復徙居學宮之旁。
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
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
孟子從小喪父,全靠母親倪氏一人日夜紡紗織布,挑起生活重擔。
倪氏是個勤勞而有見識的婦女,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讀書上進,早日成才。
  一次, 孟母看到孟軻在跟鄰居家的小孩兒打架,孟母覺得這裏的環境不好,於是搬家了。
  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
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隊伍,哭哭啼啼地擡着棺材來到墳地,幾個精壯小夥子用鋤頭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
他覺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們的動作,也用樹枝挖開地面,認認真真地把一根小樹枝當作死人埋了下去。
直到孟母找來,才把他拉回了家。
  (學商人磨刀,如果沒有這一段不成立下一段第三次搬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
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學堂,有個鬍子花白的老師教着一羣大大小小的學生。
老師每天搖頭晃腦地領着學生唸書,那拖腔拖調的聲音就像唱歌,調皮的孟軻也跟着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
孟母以爲兒子喜歡唸書了,高興得很,就把孟軻送去上學。
  可是有一天,孟軻逃學了。
孟母知道後傷透了心。
等孟軻玩夠了回來,孟母把他叫到身邊,說:“你貪玩逃學不讀書,就像剪斷了的布一樣,織不成布;織不成布,就沒有衣服穿;不好好讀書,你就永遠成不了人才。
”說着,抄起剪刀,“譁”的一聲,把織機上將要織好的布全剪斷了。
  孟軻嚇得愣住了。
這一次,孟軻心裏真正受到了震動。
他認真地思考了很久,終於明白了道理,從此專心讀起書來。
由於他天資聰明,後來又專門跟孔子的孫子子思學習,終於成了儒家學說的主要代表人物。
舍:家。
墓間之事:指埋葬、祭掃死人一類的事。
處子:安頓兒子。
乃:於是,就。
嬉:遊戲,玩耍。
賈(gǔ)人:商販。
炫賣:同“炫”,沿街叫賣,誇耀。
徙:遷移。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兩種盛器,此指祭禮儀式。
徙居:搬家。
及:等到。
大儒:聖賢。
揖讓進退:即打拱作揖、進退朝堂等古代賓主相見的禮儀。
揖:作揖。
遂:最後。
市:集市。
居:家。
卒:最終,終於。
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孟母。
過去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
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
”於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
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
”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
孟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
孟母說:“這纔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這裏定居下來了。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4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