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 · 昭公 · 昭公三十二年
【經】三十有二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
取闞。
夏,吳伐越。
秋七月。
冬,仲孫何忌會晉韓不信、齊高張、宋仲幾、衛世叔申、鄭國參、曹人、莒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城成周。
十有二月己未,公薨於乾侯。
【傳】三十二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
言不能外內,又不能用其人也。
夏,吳伐越,始用師于越也。
史墨曰:「不及四十年,越其有吳乎!越得歲而吳伐之,必受其兇。」
秋八月,王使富辛與石張如晉,請城成周。
天子曰:「天降禍於周,俾我兄弟並有亂心,以爲伯父憂。
我一二親暱甥舅,不遑啓處,於今十年,勤戍五年。
餘一人無日忘之,閔閔焉如農夫之望歲,懼以待時。
伯父若肆大惠,復二文之業,馳周室之憂,徼文、武之福,以固盟主,宣昭令名,則餘一人有大願矣。
昔成王合諸侯,城成周,以爲東都,崇文德焉。
今我欲徼福假靈於成王,修成周之城,俾戍人無勤,諸侯用寧,蝥賊遠屏,晉之力也。
其委諸伯父,使伯父實重圖之。
俾我一人無徵怨於百姓,而伯父有榮施,先王庸之。」範獻子謂魏獻子曰:「與其戍周,不如城之。
天子實雲,雖有後事,晉勿與知可也。
從王命以紓諸侯,晉國無憂。
是之不務,而又焉從事?」魏獻子曰:「善!」使伯音對曰:「天子有命,敢不奉承,以奔告於諸侯。
遲速衰序,於是焉在。」
冬十一月,晉魏舒、韓不信如京師,合諸侯之大夫於狄泉,尋盟,且令城成周。
魏子南面。
衛彪徯曰:「魏子必有大咎。
幹位以令大事,非其任也。
《詩》曰:『敬天之怒,不敢戲豫。
敬天之渝,不敢馳驅。
』況敢幹位以作大事乎?」
己丑,士彌牟營成周,計丈數,揣高卑,度厚薄,仞溝恤,物土方,議遠邇,量事期,計徒庸,慮材用,書餱糧,以令役於諸侯,屬役賦丈,書以授帥,而效諸劉子。
韓簡子臨之,以爲成命。
十二月,公疾,遍賜大夫,大夫不受。
賜子家子雙琥,一環,一璧,輕服,受之。
大夫皆受其賜。
己未,公薨。
子家子反賜於府人,曰:「吾不敢逆君命也。」大夫皆反其賜。
書曰:「公薨於乾侯。」言失其所也。
趙簡子問於史墨曰:「季氏出其君,而民服焉,諸侯與之,君死於外,而莫之或罪也。」對曰:「物生有兩,有三,有五,有陪貳。
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體有左右,各有妃耦。
王有公,諸侯有卿,皆有貳也。
天生季氏,以貳魯侯,爲日久矣。
民之服焉,不亦宜乎?魯君世從其失,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
雖死於外,其誰矜之?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以然。
故《詩》曰:『高岸爲谷,深谷爲陵。
』三後之姓,於今爲庶,王所知也。
在《易》卦,雷乘《乾》曰《大壯》,天之道也。
昔成季友,桓之季也,文姜之愛子也,始震而卜。
卜人謁之,曰:『生有嘉聞,其名曰友,爲公室輔。
』及生,如卜人之言,有文在其手曰『友』,遂以名之。
既而有大功於魯,受費以爲上卿。
至於文子、武子,世增其業,不廢舊績。
魯文公薨,而東門遂殺適立庶,魯君於是乎失國,政在季氏,於此君也,四公矣。
民不知君,何以得國?是以爲君,慎器與名,不可以假人。」
取闞。
夏,吳伐越。
秋七月。
冬,仲孫何忌會晉韓不信、齊高張、宋仲幾、衛世叔申、鄭國參、曹人、莒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城成周。
十有二月己未,公薨於乾侯。
【傳】三十二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
言不能外內,又不能用其人也。
夏,吳伐越,始用師于越也。
史墨曰:「不及四十年,越其有吳乎!越得歲而吳伐之,必受其兇。」
秋八月,王使富辛與石張如晉,請城成周。
天子曰:「天降禍於周,俾我兄弟並有亂心,以爲伯父憂。
我一二親暱甥舅,不遑啓處,於今十年,勤戍五年。
餘一人無日忘之,閔閔焉如農夫之望歲,懼以待時。
伯父若肆大惠,復二文之業,馳周室之憂,徼文、武之福,以固盟主,宣昭令名,則餘一人有大願矣。
昔成王合諸侯,城成周,以爲東都,崇文德焉。
今我欲徼福假靈於成王,修成周之城,俾戍人無勤,諸侯用寧,蝥賊遠屏,晉之力也。
其委諸伯父,使伯父實重圖之。
俾我一人無徵怨於百姓,而伯父有榮施,先王庸之。」範獻子謂魏獻子曰:「與其戍周,不如城之。
天子實雲,雖有後事,晉勿與知可也。
從王命以紓諸侯,晉國無憂。
是之不務,而又焉從事?」魏獻子曰:「善!」使伯音對曰:「天子有命,敢不奉承,以奔告於諸侯。
遲速衰序,於是焉在。」
冬十一月,晉魏舒、韓不信如京師,合諸侯之大夫於狄泉,尋盟,且令城成周。
魏子南面。
衛彪徯曰:「魏子必有大咎。
幹位以令大事,非其任也。
《詩》曰:『敬天之怒,不敢戲豫。
敬天之渝,不敢馳驅。
』況敢幹位以作大事乎?」
己丑,士彌牟營成周,計丈數,揣高卑,度厚薄,仞溝恤,物土方,議遠邇,量事期,計徒庸,慮材用,書餱糧,以令役於諸侯,屬役賦丈,書以授帥,而效諸劉子。
韓簡子臨之,以爲成命。
十二月,公疾,遍賜大夫,大夫不受。
賜子家子雙琥,一環,一璧,輕服,受之。
大夫皆受其賜。
己未,公薨。
子家子反賜於府人,曰:「吾不敢逆君命也。」大夫皆反其賜。
書曰:「公薨於乾侯。」言失其所也。
趙簡子問於史墨曰:「季氏出其君,而民服焉,諸侯與之,君死於外,而莫之或罪也。」對曰:「物生有兩,有三,有五,有陪貳。
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體有左右,各有妃耦。
王有公,諸侯有卿,皆有貳也。
天生季氏,以貳魯侯,爲日久矣。
民之服焉,不亦宜乎?魯君世從其失,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
雖死於外,其誰矜之?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以然。
故《詩》曰:『高岸爲谷,深谷爲陵。
』三後之姓,於今爲庶,王所知也。
在《易》卦,雷乘《乾》曰《大壯》,天之道也。
昔成季友,桓之季也,文姜之愛子也,始震而卜。
卜人謁之,曰:『生有嘉聞,其名曰友,爲公室輔。
』及生,如卜人之言,有文在其手曰『友』,遂以名之。
既而有大功於魯,受費以爲上卿。
至於文子、武子,世增其業,不廢舊績。
魯文公薨,而東門遂殺適立庶,魯君於是乎失國,政在季氏,於此君也,四公矣。
民不知君,何以得國?是以爲君,慎器與名,不可以假人。」
暂无
暂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