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 · 文公 · 文公十八年
【經】十有八年春王二月丁丑,公薨於臺下。
秦伯犖卒。
夏五月戊戌,齊人弒其君商人。
六月癸酉,葬我君文公。
秋,公子遂、叔孫得臣如齊。
冬十月,子卒。
夫人姜氏歸於齊。
季孫行父如齊。
莒弒其君庶其。
【傳】十八年春,齊侯戒師期,而有疾,醫曰:「不及秋,將死。」公聞之,卜曰:「尚無及期。」惠伯令龜,卜楚丘佔之曰:「齊侯不及期,非疾也。
君亦不聞。
令龜有咎。」二月丁丑,公薨。
齊懿公之爲公子也,與邴蜀之父爭田,弗勝。
及即位,乃掘而刖之,而使蜀僕。
納閻職之妻,而使職驂乘。
夏五月,公遊於申池。
二人浴於池,蜀以撲抶職。
職怒。
曰:「人奪女妻而不怒,一抶女庸何傷!」職曰:「與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乃謀弒懿公,納諸竹中。
歸,舍爵而行。
齊人立公子元。
六月,葬文公。
秋,襄仲、莊叔如齊,惠公立故,且拜葬也。
文公二妃敬贏生宣公。
敬贏嬖而私事襄仲。
宣公長而屬諸襄仲,襄仲欲立之,叔仲不可。
仲見於齊侯而請之。
齊侯新立而欲親魯,許之。
冬十月,仲殺惡及視而立宣公。
書曰「子卒」,諱之也。
仲以君命召惠伯。
其宰公冉務人止之,曰:「入必死。」叔仲曰:「死君命可也。」公冉務人曰:「若君命可死,非君命何聽?」弗聽,乃入,殺而埋之馬矢之中。
公冉務人奉其帑以奔蔡,既而復叔仲氏。
夫人姜氏歸於齊,大歸也。
將行,哭而過市曰:「天乎,仲爲不道,殺適立庶。」市人皆哭,魯人謂之哀姜。
莒紀公生大子僕,又生季佗,愛季佗而黜僕,且多行無禮於國。
僕因國人以弒紀公,以其寶玉來奔,納諸宣公。
公命與之邑,曰:「今日必授。」季文子使司寇出諸竟,曰:「今日必達。」公問其故。
季文子使大史克對曰:「先大夫臧文仲教行父事君之禮,行父奉以周旋,弗敢失隊。
曰:『見有禮於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養父母也。
見無禮於其君者,誅之如鷹鸇之逐鳥雀也。
』先君周公制《周禮》曰:『則以觀德,德以處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
』作《誓命》曰:『毀則爲賊,掩賊爲藏,竊賄爲盜,盜器爲奸。
主藏之名,賴奸之用,爲大凶德,有常無赦,在《九刑》不忘。
』行父還觀莒僕,莫可則也。
孝敬忠信爲吉德,盜賊藏奸爲凶德。
夫莒僕,則其孝敬,則弒君父矣;則其忠信,則竊寶玉矣。
其人,則盜賊也;其器,則奸兆也,保而利之,則主藏也。
以訓則昏,民無則焉。
不度於善,而皆在於凶德,是以去之。
「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蒼舒、隤豈、檮寅、大臨、龍降、庭堅、仲容、叔達,齊聖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民謂之八愷。
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肅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謂之八元。
此十六族也,世濟其美,不隕其名,以至於堯,堯不能舉。
舜臣堯,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地平天成。
舉八元,使布五教於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內平外成。
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德,醜類惡物,頑嚚不友,是與比周,天下之民謂之渾敦。
少嗥氏有不才子,毀信廢忠,崇飾惡言,靖譖庸回,服讒蒐慝,以誣盛德,天下之民謂之窮奇。
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嚚,傲很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
此三族也,世濟其兇,增其惡名,以至於堯,堯不能去。
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謂之饕餮。
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凶族渾敦、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魑魅。
是以堯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爲天子,以其舉十六相,去四凶也。
故《虞書》數舜之功,曰『慎徽五典,五典克從』,無違教也。
曰『納於百揆,百揆時序』,無廢事也。
曰『賓於四門,四門穆穆』,無兇人也。
舜有大功二十而爲天子,今行父雖未獲一吉人,去一兇矣,於舜之功,二十之一也,庶幾免於戾乎!」
宋武氏之族道昭公子,將奉司城須以作亂。
十二月,宋公殺母弟須及昭公子,使戴、莊、桓之族攻武氏於司馬子伯之館。
遂出武、穆之族,使公孫師爲司城,公子朝卒,使樂呂爲司寇,以靖國人。
秦伯犖卒。
夏五月戊戌,齊人弒其君商人。
六月癸酉,葬我君文公。
秋,公子遂、叔孫得臣如齊。
冬十月,子卒。
夫人姜氏歸於齊。
季孫行父如齊。
莒弒其君庶其。
【傳】十八年春,齊侯戒師期,而有疾,醫曰:「不及秋,將死。」公聞之,卜曰:「尚無及期。」惠伯令龜,卜楚丘佔之曰:「齊侯不及期,非疾也。
君亦不聞。
令龜有咎。」二月丁丑,公薨。
齊懿公之爲公子也,與邴蜀之父爭田,弗勝。
及即位,乃掘而刖之,而使蜀僕。
納閻職之妻,而使職驂乘。
夏五月,公遊於申池。
二人浴於池,蜀以撲抶職。
職怒。
曰:「人奪女妻而不怒,一抶女庸何傷!」職曰:「與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乃謀弒懿公,納諸竹中。
歸,舍爵而行。
齊人立公子元。
六月,葬文公。
秋,襄仲、莊叔如齊,惠公立故,且拜葬也。
文公二妃敬贏生宣公。
敬贏嬖而私事襄仲。
宣公長而屬諸襄仲,襄仲欲立之,叔仲不可。
仲見於齊侯而請之。
齊侯新立而欲親魯,許之。
冬十月,仲殺惡及視而立宣公。
書曰「子卒」,諱之也。
仲以君命召惠伯。
其宰公冉務人止之,曰:「入必死。」叔仲曰:「死君命可也。」公冉務人曰:「若君命可死,非君命何聽?」弗聽,乃入,殺而埋之馬矢之中。
公冉務人奉其帑以奔蔡,既而復叔仲氏。
夫人姜氏歸於齊,大歸也。
將行,哭而過市曰:「天乎,仲爲不道,殺適立庶。」市人皆哭,魯人謂之哀姜。
莒紀公生大子僕,又生季佗,愛季佗而黜僕,且多行無禮於國。
僕因國人以弒紀公,以其寶玉來奔,納諸宣公。
公命與之邑,曰:「今日必授。」季文子使司寇出諸竟,曰:「今日必達。」公問其故。
季文子使大史克對曰:「先大夫臧文仲教行父事君之禮,行父奉以周旋,弗敢失隊。
曰:『見有禮於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養父母也。
見無禮於其君者,誅之如鷹鸇之逐鳥雀也。
』先君周公制《周禮》曰:『則以觀德,德以處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
』作《誓命》曰:『毀則爲賊,掩賊爲藏,竊賄爲盜,盜器爲奸。
主藏之名,賴奸之用,爲大凶德,有常無赦,在《九刑》不忘。
』行父還觀莒僕,莫可則也。
孝敬忠信爲吉德,盜賊藏奸爲凶德。
夫莒僕,則其孝敬,則弒君父矣;則其忠信,則竊寶玉矣。
其人,則盜賊也;其器,則奸兆也,保而利之,則主藏也。
以訓則昏,民無則焉。
不度於善,而皆在於凶德,是以去之。
「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蒼舒、隤豈、檮寅、大臨、龍降、庭堅、仲容、叔達,齊聖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民謂之八愷。
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肅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謂之八元。
此十六族也,世濟其美,不隕其名,以至於堯,堯不能舉。
舜臣堯,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地平天成。
舉八元,使布五教於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內平外成。
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德,醜類惡物,頑嚚不友,是與比周,天下之民謂之渾敦。
少嗥氏有不才子,毀信廢忠,崇飾惡言,靖譖庸回,服讒蒐慝,以誣盛德,天下之民謂之窮奇。
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嚚,傲很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
此三族也,世濟其兇,增其惡名,以至於堯,堯不能去。
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謂之饕餮。
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凶族渾敦、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魑魅。
是以堯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爲天子,以其舉十六相,去四凶也。
故《虞書》數舜之功,曰『慎徽五典,五典克從』,無違教也。
曰『納於百揆,百揆時序』,無廢事也。
曰『賓於四門,四門穆穆』,無兇人也。
舜有大功二十而爲天子,今行父雖未獲一吉人,去一兇矣,於舜之功,二十之一也,庶幾免於戾乎!」
宋武氏之族道昭公子,將奉司城須以作亂。
十二月,宋公殺母弟須及昭公子,使戴、莊、桓之族攻武氏於司馬子伯之館。
遂出武、穆之族,使公孫師爲司城,公子朝卒,使樂呂爲司寇,以靖國人。
暂无
暂无
十八年春季,齊懿公下達了出兵日期,不久就得了病。
醫生說:“過不了秋天就會死去。
”魯文公聽說以後,佔了個卜,說:“希望他不到發兵日期就死!”惠伯在占卜前把所要占卜的事情致告龜甲,卜楚丘佔了個卜說:“齊懿公不到期而死,但不是由於生病;國君也聽不到這件事了。
致告龜甲的人有災禍。
”二月二十三日,魯文公逝世。
齊懿公在做公子的時候,和邴歜的父親爭奪田地,沒有得勝。
等到即位以後,就掘出屍體而砍去他的腳,但又讓邴歜爲他駕車。
奪取了閻職的妻子而又讓閻職作他的驂乘。
夏季,五月,齊懿公在申池遊玩。
邴歜、閻職兩個人在池子裏洗澡,邴歜用馬鞭打閻職。
閻職發怒。
邴歜說:“別人奪了你的妻子你不生氣,打你一下,有什麼妨礙?”閻職說:“比砍了他父親的腳而不敢怨恨的人怎麼樣?”於是二人就一起策劃,殺死了齊懿公,把屍體放在竹林裏。
回去,在宗廟裏祭祀,擺好酒杯然後公然出走。
齊國人立了公子元爲國君。
六月,安葬魯文公。
秋季,襄仲、莊叔去齊國,這是由於齊惠公即位,同時拜謝齊國前來參加葬禮。
魯文公的第二個妃子敬嬴生了宣公。
敬嬴受到寵愛,而私下結交襄仲。
宣公年長,敬嬴把他囑託給襄仲。
襄仲要立他爲國君,仲叔不同意,仲叔進見齊惠公。
請求不要立宣公爲國君。
齊惠公新即位,想要親近魯國,同意了仲叔的請求。
冬季,十月,襄仲殺死了太子惡和他的弟弟視,擁立宣公爲國君。
《春秋》記載說“子卒”,這是爲了隱諱真象。
襄仲用國君的名義召見叔仲惠伯,惠伯的家臣頭子公冉務人勸止他,說:“進去必定死。
”叔仲說:“死於國君的命令是可以的。
”公冉務人說:“如果是國君的命令,可以死;不是國君的命令,爲什麼聽從?”叔仲不聽,就進去了,襄仲把他殺死了而埋在馬糞中間。
公冉務人事奉叔仲的妻子兒女逃亡到蔡國,不久以後重新立了叔仲氏。
魯文公夫人姜氏回到齊國,這是回孃家而不再回來了。
她將要離開的時候,哭着經過集市,說:“天哪!襄仲無道,殺死了嫡子立庶子。
”集市上的人都隨着她哭泣,魯國人稱她爲哀姜。
莒紀公生了太子僕,又生了季佗,喜愛季佗而廢黜太子僕,而且在國內辦了許多不合禮儀的事情。
太子僕依靠國內人們的力量殺了紀公,拿了他的寶玉逃亡前來,送給魯宣公。
宣公命令給他城邑,說:“今天一定得給。
”季文子讓司寇把他趕出國境,說:“今天一定得徹底執行。
”魯宣公詢問這樣做的緣故。
季文子讓太史克回答說:先大夫臧文仲教導行父事奉國君的禮儀,行父根據它而應酬對答,不敢丟失。
先大夫說:“見到對他的國君有禮的,事奉他,如同孝子奉養父母一樣;見到對他的國君無禮的,誅戮他,如同鷹鸇追逐鳥雀一樣。
”先君周公製作《周禮》說:“禮儀用來觀察德行,德行用來處置事情,事情用來衡量功勞,功勞用來取食於民。
”又製作《誓命》說:“譭棄禮儀就是賊,窩藏賊人就是贓,偷竊財物就是盜,偷盜寶器就是奸。
有窩贓的名聲,利用奸人的寶器,這是很大的凶德,國家對此有規定的刑罰,不能赦免,記載在《九刑》之中,不能忘記。
”行父仔細觀察莒僕,沒有可以效法的。
孝敬、忠信是吉德,盜賊、贓奸,是凶德。
這個莒僕,如果取法他的孝敬吧,那麼他是殺了國君父親的;取法他的忠信吧,那麼他是偷竊了寶玉的。
他這個人,就是盜賊;他的器物,就是贓證。
如果保護這個人而用他的器物,那就是窩贓。
以此來教育百姓,百姓就昏亂無所取法了。
莒僕的這些表現都不能算好事,而都屬於凶德,所以才把他趕走。
從前高陽氏有才能強的子孫八位:蒼舒、隤??、檮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他們中正、通達、寬宏、深遠、明智、守信、厚道、誠實,天下的百姓稱之爲八愷。
高辛氏有才能強的子孫八位: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他們忠誠、恭敬、勤謹、端美、周密、慈祥、仁愛、寬和,天下的百姓稱之爲八元。
這十六個家族,世世代代繼承他們的美德,沒有喪失前世的聲名,一直到堯的時代,但是堯沒有能舉拔他們。
舜做了堯的臣下以後,舉拔八愷,讓他們擔任管理土地的官職,處理各種事務,沒有不順當的,地上和天上都平和無事。
又舉拔八元,讓他們在四方之國宣揚五種教化,父親講道義,母親慈愛,哥哥友愛,弟弟恭敬,兒子孝順,裏裏外外都平安無事。
從前帝鴻氏有一個沒有才能的兒子,掩蔽道義,包庇奸賊,喜歡辦那些屬於凶德的事情,把壞東西引爲同類,那些愚昧奸詐的人,和他混在一起,天下的百姓稱他爲渾敦。
少皞氏有一個沒有才能的兒子,毀壞信義,廢棄忠誠,花言巧語,慣聽讒言,任用奸邪,造謠中傷,掩蓋罪惡,誣陷盛德的人,天下的百姓稱他爲窮奇。
顓頊氏有一個沒有才能的兒子,沒辦法教訓,不知道好話,他愚頑不靈,丟開他,他又刁惡奸詐,鄙視美德,攪亂上天的常道,天下的百姓稱他爲檮杌。
這三個家族,世世代代繼承他們的兇惡,加重了他們的壞名聲,一直到堯的時代,但是堯沒有能趕走他們。
縉雲氏有一個沒有才能的兒子,追求吃喝,貪圖財貨,任性奢侈,不能滿足,聚財積穀,沒有限度,不分給孤兒寡婦,不周濟窮人,天下的百姓把他和三兇相比,稱他爲饕餮。
舜做了堯的臣下以後,開闢四方的城門,流放四個兇惡的家族,把渾敦、窮奇、檮杌、饕餮趕到四邊荒遠的地方,讓他們去抵禦妖怪。
由於這樣,堯死後而天下就像一個人一樣,同心擁戴舜做天子,因爲他舉拔了十六相而去掉了四凶的緣故。
所以《虞書》舉出舜的功業,說“謹慎地發揚五典,五典就能服從他”,這是說沒有錯誤的教導。
說“放在許多事務之中,事務都能順利”,這是說沒有荒廢的事務。
說“開闢四方的城門,從遠方來的賓客都恭敬肅穆”,這是說沒有兇頑的人物。
舜建立了二十種大功才成爲天子,現在行父沒有得到一個好人,但已經趕走一個兇頑的人了。
與舜的功業相比,已是二十分之一,差不多可以免於罪過了吧!
宋國武氏的族人領着昭公的兒子,準備事奉司城須來發動叛亂。
十二月,宋文公殺死了同胞兄弟須和昭公的兒子,讓戴公、莊公、桓公的族人在司馬子伯的賓館裏攻打武氏,於是就把武公、穆公的族人驅逐出境,派遣公孫師做司城。
公子朝去世,派了樂呂做司寇,來安定國內的人心。
醫生說:“過不了秋天就會死去。
”魯文公聽說以後,佔了個卜,說:“希望他不到發兵日期就死!”惠伯在占卜前把所要占卜的事情致告龜甲,卜楚丘佔了個卜說:“齊懿公不到期而死,但不是由於生病;國君也聽不到這件事了。
致告龜甲的人有災禍。
”二月二十三日,魯文公逝世。
齊懿公在做公子的時候,和邴歜的父親爭奪田地,沒有得勝。
等到即位以後,就掘出屍體而砍去他的腳,但又讓邴歜爲他駕車。
奪取了閻職的妻子而又讓閻職作他的驂乘。
夏季,五月,齊懿公在申池遊玩。
邴歜、閻職兩個人在池子裏洗澡,邴歜用馬鞭打閻職。
閻職發怒。
邴歜說:“別人奪了你的妻子你不生氣,打你一下,有什麼妨礙?”閻職說:“比砍了他父親的腳而不敢怨恨的人怎麼樣?”於是二人就一起策劃,殺死了齊懿公,把屍體放在竹林裏。
回去,在宗廟裏祭祀,擺好酒杯然後公然出走。
齊國人立了公子元爲國君。
六月,安葬魯文公。
秋季,襄仲、莊叔去齊國,這是由於齊惠公即位,同時拜謝齊國前來參加葬禮。
魯文公的第二個妃子敬嬴生了宣公。
敬嬴受到寵愛,而私下結交襄仲。
宣公年長,敬嬴把他囑託給襄仲。
襄仲要立他爲國君,仲叔不同意,仲叔進見齊惠公。
請求不要立宣公爲國君。
齊惠公新即位,想要親近魯國,同意了仲叔的請求。
冬季,十月,襄仲殺死了太子惡和他的弟弟視,擁立宣公爲國君。
《春秋》記載說“子卒”,這是爲了隱諱真象。
襄仲用國君的名義召見叔仲惠伯,惠伯的家臣頭子公冉務人勸止他,說:“進去必定死。
”叔仲說:“死於國君的命令是可以的。
”公冉務人說:“如果是國君的命令,可以死;不是國君的命令,爲什麼聽從?”叔仲不聽,就進去了,襄仲把他殺死了而埋在馬糞中間。
公冉務人事奉叔仲的妻子兒女逃亡到蔡國,不久以後重新立了叔仲氏。
魯文公夫人姜氏回到齊國,這是回孃家而不再回來了。
她將要離開的時候,哭着經過集市,說:“天哪!襄仲無道,殺死了嫡子立庶子。
”集市上的人都隨着她哭泣,魯國人稱她爲哀姜。
莒紀公生了太子僕,又生了季佗,喜愛季佗而廢黜太子僕,而且在國內辦了許多不合禮儀的事情。
太子僕依靠國內人們的力量殺了紀公,拿了他的寶玉逃亡前來,送給魯宣公。
宣公命令給他城邑,說:“今天一定得給。
”季文子讓司寇把他趕出國境,說:“今天一定得徹底執行。
”魯宣公詢問這樣做的緣故。
季文子讓太史克回答說:先大夫臧文仲教導行父事奉國君的禮儀,行父根據它而應酬對答,不敢丟失。
先大夫說:“見到對他的國君有禮的,事奉他,如同孝子奉養父母一樣;見到對他的國君無禮的,誅戮他,如同鷹鸇追逐鳥雀一樣。
”先君周公製作《周禮》說:“禮儀用來觀察德行,德行用來處置事情,事情用來衡量功勞,功勞用來取食於民。
”又製作《誓命》說:“譭棄禮儀就是賊,窩藏賊人就是贓,偷竊財物就是盜,偷盜寶器就是奸。
有窩贓的名聲,利用奸人的寶器,這是很大的凶德,國家對此有規定的刑罰,不能赦免,記載在《九刑》之中,不能忘記。
”行父仔細觀察莒僕,沒有可以效法的。
孝敬、忠信是吉德,盜賊、贓奸,是凶德。
這個莒僕,如果取法他的孝敬吧,那麼他是殺了國君父親的;取法他的忠信吧,那麼他是偷竊了寶玉的。
他這個人,就是盜賊;他的器物,就是贓證。
如果保護這個人而用他的器物,那就是窩贓。
以此來教育百姓,百姓就昏亂無所取法了。
莒僕的這些表現都不能算好事,而都屬於凶德,所以才把他趕走。
從前高陽氏有才能強的子孫八位:蒼舒、隤??、檮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他們中正、通達、寬宏、深遠、明智、守信、厚道、誠實,天下的百姓稱之爲八愷。
高辛氏有才能強的子孫八位: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他們忠誠、恭敬、勤謹、端美、周密、慈祥、仁愛、寬和,天下的百姓稱之爲八元。
這十六個家族,世世代代繼承他們的美德,沒有喪失前世的聲名,一直到堯的時代,但是堯沒有能舉拔他們。
舜做了堯的臣下以後,舉拔八愷,讓他們擔任管理土地的官職,處理各種事務,沒有不順當的,地上和天上都平和無事。
又舉拔八元,讓他們在四方之國宣揚五種教化,父親講道義,母親慈愛,哥哥友愛,弟弟恭敬,兒子孝順,裏裏外外都平安無事。
從前帝鴻氏有一個沒有才能的兒子,掩蔽道義,包庇奸賊,喜歡辦那些屬於凶德的事情,把壞東西引爲同類,那些愚昧奸詐的人,和他混在一起,天下的百姓稱他爲渾敦。
少皞氏有一個沒有才能的兒子,毀壞信義,廢棄忠誠,花言巧語,慣聽讒言,任用奸邪,造謠中傷,掩蓋罪惡,誣陷盛德的人,天下的百姓稱他爲窮奇。
顓頊氏有一個沒有才能的兒子,沒辦法教訓,不知道好話,他愚頑不靈,丟開他,他又刁惡奸詐,鄙視美德,攪亂上天的常道,天下的百姓稱他爲檮杌。
這三個家族,世世代代繼承他們的兇惡,加重了他們的壞名聲,一直到堯的時代,但是堯沒有能趕走他們。
縉雲氏有一個沒有才能的兒子,追求吃喝,貪圖財貨,任性奢侈,不能滿足,聚財積穀,沒有限度,不分給孤兒寡婦,不周濟窮人,天下的百姓把他和三兇相比,稱他爲饕餮。
舜做了堯的臣下以後,開闢四方的城門,流放四個兇惡的家族,把渾敦、窮奇、檮杌、饕餮趕到四邊荒遠的地方,讓他們去抵禦妖怪。
由於這樣,堯死後而天下就像一個人一樣,同心擁戴舜做天子,因爲他舉拔了十六相而去掉了四凶的緣故。
所以《虞書》舉出舜的功業,說“謹慎地發揚五典,五典就能服從他”,這是說沒有錯誤的教導。
說“放在許多事務之中,事務都能順利”,這是說沒有荒廢的事務。
說“開闢四方的城門,從遠方來的賓客都恭敬肅穆”,這是說沒有兇頑的人物。
舜建立了二十種大功才成爲天子,現在行父沒有得到一個好人,但已經趕走一個兇頑的人了。
與舜的功業相比,已是二十分之一,差不多可以免於罪過了吧!
宋國武氏的族人領着昭公的兒子,準備事奉司城須來發動叛亂。
十二月,宋文公殺死了同胞兄弟須和昭公的兒子,讓戴公、莊公、桓公的族人在司馬子伯的賓館裏攻打武氏,於是就把武公、穆公的族人驅逐出境,派遣公孫師做司城。
公子朝去世,派了樂呂做司寇,來安定國內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