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博志
先王有大務,去其害之者,故所欲以必得,所惡以必除,此功名之所以立也。
俗主則不然,有大務而不能去其害之者,此所以無能成也。
夫去害務與不能去害務,此賢不肖之所以分也。
孔、墨、甯越,皆布衣之士也,慮於天下,以爲.無若先王之術者,故日夜學之。
蓋聞孔丘、墨翟,晝日諷誦習業,夜親見文王、周公旦而問焉。
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達?何爲而不成?故曰:“精而熟之,鬼將告之。
”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
今有寶劍良馬於此,玩之不厭,視之無倦;寶行良道,一而弗復。
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不亦難乎!
甯越,中牟之鄙人也。
苦耕稼之勞,謂其友曰:“何爲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學。
學三十歲則可以達矣。
”甯越曰:“請以十五歲。
人將休,吾將不敢休;人將臥,吾將不敢臥。
”十五歲而周威公師之。
矢之速也,而不過二里,止也;步之遲也,而百舍,不止也。
今以甯越之材而久不止,其爲諸侯師,豈不宜哉?
養由基、尹儒,皆文藝之人也。
荊廷嘗有神白猿,荊之善射者莫之能中,荊王請養由基射之。
養由基矯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發之則猿應矢而下則養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尹儒學御,三年而不得焉,苦痛之,夜夢受秋駕於其師。
明日往朝其師,望而謂之曰:“吾非愛道也,恐子之未可與也。
今日將教予以秋駕。
”尹儒反走,北面再拜曰:“今昔臣夢受之。
”先爲其師言所夢,所夢固秋駕矣。
上二士者,可謂能學矣,可謂無害之矣,此其所以觀後世已。
俗主則不然,有大務而不能去其害之者,此所以無能成也。
夫去害務與不能去害務,此賢不肖之所以分也。
孔、墨、甯越,皆布衣之士也,慮於天下,以爲.無若先王之術者,故日夜學之。
蓋聞孔丘、墨翟,晝日諷誦習業,夜親見文王、周公旦而問焉。
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達?何爲而不成?故曰:“精而熟之,鬼將告之。
”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
今有寶劍良馬於此,玩之不厭,視之無倦;寶行良道,一而弗復。
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不亦難乎!
甯越,中牟之鄙人也。
苦耕稼之勞,謂其友曰:“何爲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學。
學三十歲則可以達矣。
”甯越曰:“請以十五歲。
人將休,吾將不敢休;人將臥,吾將不敢臥。
”十五歲而周威公師之。
矢之速也,而不過二里,止也;步之遲也,而百舍,不止也。
今以甯越之材而久不止,其爲諸侯師,豈不宜哉?
養由基、尹儒,皆文藝之人也。
荊廷嘗有神白猿,荊之善射者莫之能中,荊王請養由基射之。
養由基矯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發之則猿應矢而下則養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尹儒學御,三年而不得焉,苦痛之,夜夢受秋駕於其師。
明日往朝其師,望而謂之曰:“吾非愛道也,恐子之未可與也。
今日將教予以秋駕。
”尹儒反走,北面再拜曰:“今昔臣夢受之。
”先爲其師言所夢,所夢固秋駕矣。
上二士者,可謂能學矣,可謂無害之矣,此其所以觀後世已。
暂无
暂无
先王有了大事,就要消除妨害它的因素,所以他所要求的一定能得到,他所憎惡的一定能除掉,這是功成名立的原因。
平庸的君主卻不是這樣,有了大事卻不能消除妨害它的因素,這是他不能成功的原因。
能不能消除妨害事務的因素,這是賢和不肖判然不同的原因。
孔丘、墨翟、甯越,都是沒有地位的讀書人。
他們就天下所有事務考慮,認爲沒有比先王道術再重要的,所以就日夜學習。
據說孔丘、墨翟白天背誦經典研習學業,夜裏就親眼見到了文王和周公,當面向他們請教。
他們用心如此精深,還有什麼做不到?還有什麼辦不成?所以說:“精心習熟,鬼將告知。
”並不是真的有鬼神告知,是因爲精心習熟啊!假如有寶劍良馬,人們一定會把玩起來不知滿足,觀賞起來不覺疲倦。
而對於嘉言懿行,卻稍加嘗試就不再鑽研實行。
這樣做,還想使自身平安,名聲顯揚,不是太困難了嗎?
甯越是中牟的草野之民,苦於耕作的辛勞,對他的友人說:“怎樣做才能免除這種痛苦呢?”他的友人說:“做什麼也比不上學習。
學習三十年就可以顯達了。
”甯越說:“讓我用十五年來實現。
別人休息,我不敢休息;別人睡覺,我不敢睡覺。
”學了十五年,周威公拜他做了老師。
箭的速度很快,射程卻不超過二里,因爲它飛一段就停了下來。
步行速度很慢,卻可以走到幾百裏之外,因爲腳步不停。
如果憑甯越的才幹,又長久不停地努力,他成爲諸侯的老師,難道不正應該嗎?
養由基和尹儒都是精通技藝的人。
楚國朝廷中曾有一個白色的神猿,楚國善射的人沒有一個人能射中,楚王就請養由基來射它。
養由基拿着弓箭去了。
還沒開弓,實際上就把白猿射中了,箭一射出去,白猿就應聲墜落。
由此看來,養由基具有在射中目標以前就能從精神上把它射中的技藝。
尹儒學習駕車,學了三年仍無所得,爲此很苦惱。
夜裏做夢,夢見從老師那裏學習秋駕的技藝。
第二天去拜見老師。
老師看見他,就說:“我從前並不是吝惜技藝捨不得教你,是怕你還不可教授。
今天我將教給你秋駕的方法。
”尹儒轉身後退幾步,向北再拜說:“這種技藝我昨天夜裏在夢中已經學了。
”他先向老師敘述自己所夢到的,夢到的正是秋駕的技藝。
以上述兩位士人,可算是能學習了,可以說沒有什們東西能妨害他們了,這正是他們揚名後世的原因啊!
平庸的君主卻不是這樣,有了大事卻不能消除妨害它的因素,這是他不能成功的原因。
能不能消除妨害事務的因素,這是賢和不肖判然不同的原因。
孔丘、墨翟、甯越,都是沒有地位的讀書人。
他們就天下所有事務考慮,認爲沒有比先王道術再重要的,所以就日夜學習。
據說孔丘、墨翟白天背誦經典研習學業,夜裏就親眼見到了文王和周公,當面向他們請教。
他們用心如此精深,還有什麼做不到?還有什麼辦不成?所以說:“精心習熟,鬼將告知。
”並不是真的有鬼神告知,是因爲精心習熟啊!假如有寶劍良馬,人們一定會把玩起來不知滿足,觀賞起來不覺疲倦。
而對於嘉言懿行,卻稍加嘗試就不再鑽研實行。
這樣做,還想使自身平安,名聲顯揚,不是太困難了嗎?
甯越是中牟的草野之民,苦於耕作的辛勞,對他的友人說:“怎樣做才能免除這種痛苦呢?”他的友人說:“做什麼也比不上學習。
學習三十年就可以顯達了。
”甯越說:“讓我用十五年來實現。
別人休息,我不敢休息;別人睡覺,我不敢睡覺。
”學了十五年,周威公拜他做了老師。
箭的速度很快,射程卻不超過二里,因爲它飛一段就停了下來。
步行速度很慢,卻可以走到幾百裏之外,因爲腳步不停。
如果憑甯越的才幹,又長久不停地努力,他成爲諸侯的老師,難道不正應該嗎?
養由基和尹儒都是精通技藝的人。
楚國朝廷中曾有一個白色的神猿,楚國善射的人沒有一個人能射中,楚王就請養由基來射它。
養由基拿着弓箭去了。
還沒開弓,實際上就把白猿射中了,箭一射出去,白猿就應聲墜落。
由此看來,養由基具有在射中目標以前就能從精神上把它射中的技藝。
尹儒學習駕車,學了三年仍無所得,爲此很苦惱。
夜裏做夢,夢見從老師那裏學習秋駕的技藝。
第二天去拜見老師。
老師看見他,就說:“我從前並不是吝惜技藝捨不得教你,是怕你還不可教授。
今天我將教給你秋駕的方法。
”尹儒轉身後退幾步,向北再拜說:“這種技藝我昨天夜裏在夢中已經學了。
”他先向老師敘述自己所夢到的,夢到的正是秋駕的技藝。
以上述兩位士人,可算是能學習了,可以說沒有什們東西能妨害他們了,這正是他們揚名後世的原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