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李生論詩書
文之難而詩尢難,古今之喻多矣。
愚以爲辨味而後可以言詩也。
江嶺之南,凡足資於適口者,若酰非不酸也,止於酸而已。
若鹺非不鹹也,止於鹹而已。
中華之人所以充飢而遽輟者,知其鹹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
彼江嶺之人,習之而不辨也宜哉。
詩貫六義,則諷諭抑揚,渟蓄淵雅,皆在其中矣。
然直致所得,以格自奇。
前輩諸集,亦不專工於此,矧其下者耶?王右丞、韋蘇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豈妨於道學哉?賈閬仙誠有警句,然視其全篇,意思殊餒。
大抵附於蹇澀,方可致才。
亦爲體之不備也,矧其下者哉?噫!近而不浮,遠而不盡,然後可以言韻外之致耳。
愚竊嘗自負,既久而愈覺缺然。
然得於早春,則有“草嫩侵沙短,冰輕著雨銷”。
又“人家寒食月。
花影午時天”。
(上句雲“隔谷見雞犬,山苗接楚田”)又“雨微吟足思,花落夢無憀”。
又“夜短猿悲減,風和鵲喜靈。
”得於山中,則有“坡暖冬生筍,鬆涼夏健人。
”又“川明虹照雨,樹密烏沖人”。
得於江南,則有“日帶潮聲晚,煙和楚色秋”。
(一作“戌鼓和潮暗,船燈照島幽”。
本集同)又“曲塘春盡雨,方響夜深船”。
得於塞上,則有”馬色經寒慘,雕聲帶晚飢。
”得於喪亂,則有“驊騮思故第,嬰鵡失佳人”。
又“鯨鯢人海涸,魑魅棘林幽”。
得於道官,則有“棋聲花院閉,幡影石壇高”。
得於夏景,則有“地涼清鶴夢,林靜肅僧儀”。
得於佛寺,則有“鬆日明金像,苔龕響木魚”。
又“解吟僧亦俗,愛舞鶴終卑”。
得於郊園,則有“暖景雞聲美,微風蝶影繁”。
又“遠陂春草滲,猶有水禽飛”。
(上句雲“綠樹連村暗,黃花入麥稀”)得於樂府,則有“晚妝留拜月,春睡更生香”。
得於寂寥,則有“孤螢出荒池,落葉穿破屋”。
得於愜適,則有“客來當意愜,花發遇歌成”。
雖庶幾不濱於淺涸,亦未廢作者之譏訶也。
七言云:“逃難人多分隙地,放生鹿大出寒林。
”又“得劍乍如添健僕,亡書久似憶良朋”。
又“孤嶼池痕春漲滿,小欄花韻午晴初”。
又“五更惆悵回孤枕,猶自殘燈照落花”。
(上句雲“故國春歸未有涯,小樓欄檻別人家”)又“殷勤元旦日,欹午又明年”。
(上句雲“甲子今重數,生涯只自憐”)皆不拘於一概也。
蓋絕句之作,本於詣極。
此外千變萬狀,不知所以神而自神也。
豈容易哉?足下之詩,時輩固有難色。
儻復以全美爲上,即知味外之旨矣。
勉旃。
司空表聖再拜。
暂无
暂无
暂无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5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