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語(節選)
唐子曰:“大清有天下,仁矣。
自秦以來,凡爲帝王者皆賊也。
”妻笑曰:“何以謂之賊也?”曰:“今也有負數匹布或擔數鬥粟而行於塗者,或殺之而有其布粟,是賊乎,非賊乎?”曰:“是賊矣。

唐子曰:“殺一人而取其匹布鬥粟,猶謂之賊;殺天下之人而盡有其布粟,而反不謂之賊乎?三代以後,有天下之善者莫如漢,然高帝屠城陽,屠潁陽,光武帝屠城三百。
使我而事高帝,當其屠城陽之時,必痛哭而去之矣;吾不忍爲之臣也。

妻曰:“當大亂之時,豈能不殺一人而定天下?”唐子曰:“定亂豈能不殺乎?古之王者,有不得已而殺者二:有罪,不得不殺;臨戰,不得不殺。
有罪而殺,堯舜之所不能免也;臨戰而殺,湯武之所不能免也;非是,奚以殺爲?若過裏而墟其裏,過市而竄其市,入城而屠其城,此何爲者?大將殺人,非大將殺之,天子實殺之;裨將殺人,非裨將殺之,天子實殺之;卒伍殺人,非卒伍殺之,天子實殺之;官吏殺人,非官吏殺之,天子實殺之。
殺人者衆手,實天子爲之大手。
天下既定,非攻非戰,百姓死於兵與因兵而死者十五六。
暴骨未收,哭聲未絕,目眥未乾,於是乃服袞冕,乘法駕,坐前殿,受朝賀,高官室,廣苑囿,以貴其妻妾,以肥其子孫,彼誠何心而忍享之?若上使我治殺人之獄,我則有以處之矣。
匹夫無故而殺人,以其一身抵一人之死,斯足矣;有天下者無故而殺人,雖百其身不足以抵其殺一人之罪。
是何也?天子者,天下之慈母也,人所仰望以乳育者也,乃無故而殺之,其罪豈不重於匹夫?”
暂无
暂无
唐子說:“大清佔有天下,是仁德的。
自從秦朝以來,凡是做帝王的都是盜賊。
”妻子笑着說:“爲什麼你稱他們是賊呢?”唐子說:“現在有一個揹着幾匹布或者擔着幾鬥粟米的人走在路上,有人殺了他並且劫走了他的布匹和粟米,這個人是賊呢,不是賊呢?”妻子說“這的確是賊。

唐子說:“殺一個人,拿走他的布匹糧食,還被稱爲賊;殺死天下人並且全部佔有他們的衣物和糧食,卻反而不稱他爲賊嗎?夏商周三代以後,治國有仁道的朝代沒有超過漢代的,但當年漢高祖卻屠城陽、屠穎陽,光武帝屠城三百。
假如我是漢高祖的屬下,他屠城陽的時候,我一定會痛哭而離開他;假如我是光武帝屬下,當他屠殺第一座城時,我一定會痛哭而離開他。
我不忍心做他們的臣子。

唐子妻說:“當天下大亂的時候,怎麼能不殺一人而平定天下呢?”
唐子說:“要平定天下之亂怎麼能不殺人呢?古代的君王,只在兩種情況下才不得已殺人:一是這個人犯了死罪,不得不殺;二就是面臨戰爭,不得不殺。
犯了死罪的人,堯舜也不能赦免他;面臨戰爭的時候,商湯、周武王也無法避免。
如果不是這兩種情況,爲什麼要殺人呢?如果經過一個村莊,就把這個村莊變成廢墟,經過一個城鎮,就驅逐這個城鎮的居民,進入一個城市就屠殺城中的百姓,這是什麼行爲?大將殺人,不是大將殺的,實際是天子殺的:偏將殺人,也不是偏將殺的,實際也是天子殺的;士兵殺人,也不是士兵殺的,實際也是天子殺的;官吏殺人,也不是官吏殺的,實際也是天子殺的。
殺人的具體的殺手很多,實際天子是最大的那隻手。
天下已經安定了,不再攻殺作戰,可是死於戰爭和因戰爭而死的老百姓佔十分之五六。
死者暴露的屍骨還沒掩埋,百姓的哭聲還沒有停歇,眼眶的淚水還沒有擦乾。
在這樣的時候,天子卻穿戴禮服禮帽,乘着威嚴的車駕,坐在宮殿前,接受羣臣的朝賀。
蓋起巍峨的宮殿,建立廣闊的苑囿,來使他的妻妾尊貴,來使他的子孫富有,他是什麼樣的存心而忍心如此享受。
如果上天使我處置殺人的案件,我就有辦法對付他了。
如果平常人無故殺人,用他一命抵償一人之死,這就夠了;如果掌有天下的人,無故而殺人,那麼即使讓他死一百次也不能夠用來抵償他殺一個人的罪行。
這爲什麼呢?天子是天下人的慈母,是人們仰望且希望得到養育的人,可是他卻無故殺了他們,他的罪過難道不比常人更重嗎?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4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