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虛,極;守靜,篤。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歸根曰靜,靜曰覆命。
覆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兇。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執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樂與餌,過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正,將恐蹶。
故貴以賤爲本,高以下爲基。
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
此非以賤爲本邪?非乎?故至譽無譽。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爲天下貴。
江海之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爲百谷王。
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善爲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爲之下。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聖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爲天下王。
”正言若反。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此三者以爲文,不足。
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無憂。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爲天下式。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38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