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二十有七年春,公如齊。
公至自齊,居於鄆。
夏四月,吳弒其君僚。
楚殺其大夫郤宛。
秋,晉士鞅、宋樂祁犁、衛北宮喜、曹人、邾人、滕人會於扈。
冬十月,曹伯午卒。
邾快來奔。
公如齊。
公至自齊,居於鄆。
【傳】二十七年春,公如齊。
公至自齊,處於鄆,言在外也。
吳子欲因楚喪而伐之,使公子掩餘、公子燭庸帥師圍潛。
使延州來季子聘於上國,遂聘於晉,以觀諸侯。
楚莠尹然,工尹麇帥師救潛。
左司馬沈尹戌帥都君子與王馬之屬以濟師,與吳師遇於窮。
令尹子常以舟師及沙汭而還。
左尹郤宛、工尹壽帥師至於潛,吳師不能退。
吳公子光曰:「此時也,弗可失也。」告鱄設諸曰:「上國有言曰:『不索何獲?』我,王嗣也,吾欲求之。
事若克,季子雖至,不吾廢也。」鱄設諸曰:「王可弒也。
母老子弱,是無若我何。」光曰:「我,爾身也。」
夏四月,光伏甲於堀室而享王。
王使甲坐於道,及其門。
門階戶席,皆王親也,夾之以鈹。
羞者獻體改服於門外,執羞者坐行而入,執鈹者夾承之,及體以相授也。
光僞足疾,入於堀室。
鱄設諸置劍於魚中以進,抽劍剌王,鈹交於胸,遂弒王。
闔廬以其子爲卿。
季子至,曰:「苟先君廢無祀,民人無廢主,社稷有奉,國家無傾,乃吾君也。
吾誰敢怨?哀死事生,以待天命。
非我生亂,立者從之,先人之道也。」覆命哭墓,復位而待。
吳公子掩餘奔徐,公子燭庸奔鍾吾。
楚師聞吳亂而還。
郤宛直而和,國人說之。
鄢將師爲右領,與費無極比而惡之。
令尹子常賄而信讒,無極譖郤宛焉,謂子常曰:「子惡欲飲子酒。」又謂子惡:「令尹欲飲酒於子氏。」子惡曰:「我,賤人也,不足以辱令尹。
令尹將必來辱,爲惠已甚。
吾無以酬之,若何?」無極曰:「令尹好甲兵,子出之,吾擇焉。」取五甲五兵,曰:「置諸門,令尹至,必觀之,而從以酬之。」及饗日,帷諸門左。
無極謂令尹曰:「吾幾禍子。
子惡將爲子不利,甲在門矣,子必無往。
且此役也,吳可以得志,子惡取賂焉而還,又誤羣帥,使退其師,曰:『乘亂不祥。
』吳乘我喪,我乘其亂,不亦可乎?」令尹使視郤氏,則有甲焉。
不往,召鄢將師而告之。
將師退,遂令攻郤氏,且爇之。
子惡聞之,遂自殺也。
國人弗爇,令曰:「爇郤氏,與之同罪。」或取一編菅焉,或取一秉稈焉,國人投之,遂弗也。
令尹炮之,盡滅郤氏之族黨,殺陽令終與其弟完及佗與晉陳及其子弟。
晉陳之族呼於國曰:「鄢氏、費氏自以爲王,專禍楚國,弱寡王室,蒙王與令尹以自利也。
令尹盡信之矣,國將如何?」令尹病之。
【經】二十五年春,叔孫□若如宋。
夏,叔詣會晉趙鞅、宋樂大心,衛北宮喜、鄭遊吉、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於黃父。
有鴝鵒來巢。
秋七月上辛,大雩;季辛,又雩。
九月己亥,公孫於齊,次於陽州。
齊侯唁公於野井。
冬十月戊辰,叔孫□若卒。
十有一月己亥,宋公佐卒於曲棘。
十有二月,齊侯取鄆。
【傳】二十五年春,叔孫□若聘於宋,桐門右師見之。
語,卑宋大夫,而賤司城氏。
昭子告其人曰:「右師其亡乎!君子貴其身而後能及人,是以有禮。
今夫子卑其大夫而賤其宗,是賤其身也,能有禮乎?無禮必亡。」
宋公享昭子,賦《新宮》。
昭子賦《車轄》。
明日宴,飲酒,樂,宋公使昭子右坐,語相泣也。
樂祁佐,退而告人曰:「今茲君與叔孫,其皆死乎?吾聞之:『哀樂而樂哀,皆喪心也。
』心之精爽,是謂魂魄。
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季公若之姊爲小邾夫人,生宋元夫人,生子以妻季平子。
昭子如宋聘,且逆之。
公若從,謂曹氏勿與,魯將逐之。
曹氏告公,公告樂祁。
樂祁曰:「與之。
如是,魯君必出。
政在季氏三世矣,魯君喪政四公矣。
無民而能逞其志者,未之有也。
國君是以鎮撫其民。
《詩》曰:『人之雲亡,心之憂矣。
』魯君失民矣,焉得逞其志?靖以待命猶可,動必憂。」
夏,會於黃父,謀王室也。
趙簡子令諸侯之大夫輸王粟,具戍人,曰:「明年將納王。」子大叔見趙簡子,簡子問揖讓周旋之禮焉。
對曰:「是儀也,非禮也。」簡子曰:「敢問何謂禮?」對曰:「吉也聞諸先大夫子產曰:『夫禮,天之經也。
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天地之經,而民實則之。
則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氣,用其五行。
氣爲五味,發爲五色,章爲五聲,淫則昏亂,民失其性。
是故爲禮以奉之:爲六畜、五牲、三犧,以奉五味;爲九文、六採、五章,以奉五色;爲九歌、八風、七音、六律,以奉五聲;爲君臣、上下,以則地義;爲夫婦、外內,以經二物;爲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姻亞,以象天明,爲政事、庸力、行務,以從四時;爲刑罰、威獄,使民畏忌,以類其震曜殺戮;爲溫慈、惠和,以效天之生殖長育。
民有好、惡、喜、怒、哀、樂,生於六氣。
是故審則宜類,以制六志。
哀有哭泣,樂有歌舞,喜有施捨,怒有戰鬥;喜生於好,怒生於惡。
是故審行信令,禍福賞罰,以制死生。
生,好物也;死,惡物也;好物,樂也;惡物,哀也。
哀樂不失,乃能協於天地之性,是以長久。」簡子曰:「甚哉,禮之大也!」對曰:「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民之所以生也,是以先王尚之。
【經】三十有二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
取闞。
夏,吳伐越。
秋七月。
冬,仲孫何忌會晉韓不信、齊高張、宋仲幾、衛世叔申、鄭國參、曹人、莒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城成周。
十有二月己未,公薨於乾侯。
【傳】三十二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
言不能外內,又不能用其人也。
夏,吳伐越,始用師于越也。
史墨曰:「不及四十年,越其有吳乎!越得歲而吳伐之,必受其兇。」
秋八月,王使富辛與石張如晉,請城成周。
天子曰:「天降禍於周,俾我兄弟並有亂心,以爲伯父憂。
我一二親暱甥舅,不遑啓處,於今十年,勤戍五年。
餘一人無日忘之,閔閔焉如農夫之望歲,懼以待時。
伯父若肆大惠,復二文之業,馳周室之憂,徼文、武之福,以固盟主,宣昭令名,則餘一人有大願矣。
昔成王合諸侯,城成周,以爲東都,崇文德焉。
今我欲徼福假靈於成王,修成周之城,俾戍人無勤,諸侯用寧,蝥賊遠屏,晉之力也。
其委諸伯父,使伯父實重圖之。
俾我一人無徵怨於百姓,而伯父有榮施,先王庸之。」範獻子謂魏獻子曰:「與其戍周,不如城之。
天子實雲,雖有後事,晉勿與知可也。
從王命以紓諸侯,晉國無憂。
是之不務,而又焉從事?」魏獻子曰:「善!」使伯音對曰:「天子有命,敢不奉承,以奔告於諸侯。
遲速衰序,於是焉在。」
冬十一月,晉魏舒、韓不信如京師,合諸侯之大夫於狄泉,尋盟,且令城成周。
魏子南面。
衛彪徯曰:「魏子必有大咎。
幹位以令大事,非其任也。
《詩》曰:『敬天之怒,不敢戲豫。
敬天之渝,不敢馳驅。
』況敢幹位以作大事乎?」
己丑,士彌牟營成周,計丈數,揣高卑,度厚薄,仞溝恤,物土方,議遠邇,量事期,計徒庸,慮材用,書餱糧,以令役於諸侯,屬役賦丈,書以授帥,而效諸劉子。
韓簡子臨之,以爲成命。
十二月,公疾,遍賜大夫,大夫不受。
賜子家子雙琥,一環,一璧,輕服,受之。
大夫皆受其賜。
己未,公薨。
子家子反賜於府人,曰:「吾不敢逆君命也。」大夫皆反其賜。
書曰:「公薨於乾侯。」言失其所也。
趙簡子問於史墨曰:「季氏出其君,而民服焉,諸侯與之,君死於外,而莫之或罪也。」對曰:「物生有兩,有三,有五,有陪貳。
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體有左右,各有妃耦。
王有公,諸侯有卿,皆有貳也。
天生季氏,以貳魯侯,爲日久矣。
民之服焉,不亦宜乎?魯君世從其失,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
雖死於外,其誰矜之?社稷無常奉,君臣無常位,自古以然。
故《詩》曰:『高岸爲谷,深谷爲陵。
』三後之姓,於今爲庶,王所知也。
【經】三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
季孫意如晉荀躒於適歷。
夏四月丁巳,薛伯谷卒。
晉侯使荀躒唁公於乾侯。
秋,葬薛獻公。
冬,黑肱以濫來奔。
十有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傳】三十一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言不能外內也。
晉侯將以師納公。
範獻子曰:「若召季孫而不來,則信不臣矣。
然後伐之,若何?」晉人召季孫,獻子使私焉,曰:「子必來,我受其無咎。」季孫意如會晉荀躒於適歷。
荀躒曰:「寡君使躒謂吾子:『何故出君?有君不事,周有常刑,子其圖之!』」季孫練冠麻衣跣行,伏而對曰:「事君,臣之所不得也,敢逃刑命?君若以臣爲有罪,請囚於費,以待君之察也,亦唯君。
若以先臣之故,不絕季氏,而賜之死。
若弗殺弗亡,君之惠也,死且不朽。
若得從君而歸,則固臣之願也。
敢有異心?」
夏四月,季孫從知伯如乾侯。
子家子曰:「君與之歸。
一慚之不忍,而終身慚乎?」公曰:「諾。」衆曰:「在一言矣,君必逐之。」荀躒以晉侯之命唁公,且曰:「寡君使躒以君命討於意如,意如不敢逃死,君其入也!」公曰:「君惠顧先君之好,施及亡人將使歸糞除宗祧以事君,則不能夫人。
己所能見夫人者,有如河!」荀躒掩耳而走,曰:「寡君其罪之恐,敢與知魯國之難?臣請復於寡君。」退而謂季孫:「君怒未怠,子姑歸祭。」子家子曰:「君以一乘入於魯師,季孫必與君歸。」公欲從之,衆從者脅公,不得歸。
薛伯谷卒,同盟,故書。
秋,吳人侵楚,伐夷,侵潛、六。
楚沈尹戌帥師救潛,吳師還。
楚師遷潛於南岡而還。
吳師圍弦。
左司馬戌、右司馬稽帥師救弦,及豫章。
吳師還。
始用子胥之謀也。
冬,邾黑肱以濫來奔,賤而書名,重地故也。
君子曰:「名之不可不慎也如是。
夫有所名,而不如其已。
以地叛,雖賤,必書地,以名其人。
終爲不義,弗可滅已。
是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爲利回,不爲義疚。
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章,懲不義也。
齊豹爲衛司寇,守嗣大夫,作而不義,其書爲『盜』。
邾庶其、莒牟夷、邾黑肱以土地出,求食而已,不求其名,賤而必書。
此二物者,所以懲肆而去貪也。
若艱難其身,以險危大人,而有名章徹,攻難之士將奔走之。
若竊邑叛君,以徼大利而無名,貪冒之民將置力焉。
是以《春秋》書齊豹曰『盜』,三叛人名,以懲不義,數惡無禮,其善志也。
故曰:《春秋》之稱微而顯,婉而辨。
上之人能使昭明,善人勸焉,淫人懼焉,是以君子貴之。」
十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是夜也,趙簡子夢童子羸而轉以歌。
旦佔諸史墨,曰
【經】二十有二年春,齊侯伐莒。
宋華亥、向寧、華定自宋南里出奔楚。
大蒐於昌間。
夏四月乙丑,天王崩。
六月,叔鞅如京師,葬景王,王室亂。
劉子、單子以王猛居於皇。
秋,劉子、單子以王猛入於王城。
冬十月,王子猛卒。
十有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傳】二十二年春,王二月甲子,齊北郭啓帥師伐莒。
莒子將戰,苑羊牧之諫曰:「齊帥賤,其求不多,不如下之。
大國不可怒也。」弗聽,敗齊師於壽餘。
齊侯伐莒,莒子行成。
司馬竈如莒蒞盟,莒子如齊蒞盟,盟子稷門之外。
莒於是乎大惡其君。
楚薳越使告於宋曰:「寡君聞君有不令之臣爲君憂,無寧以爲宗羞?寡君請受而戮之。」對曰:「孤不佞,不能媚於父兄,以爲君憂,拜命之辱。
抑君臣日戰,君曰『餘必臣是助』,亦唯命。
人有言曰:『唯亂門之無過』。
君若惠保敝邑,無亢不衷,以獎亂人,孤之望也。
唯君圖之!」楚人患之。
諸侯之戍謀曰:「若華氏知困而致死,楚恥無功而疾戰,非吾利也。
不如出之,以爲楚功,其亦能無爲也已。
救宋而除其害,又何求?」乃固請出之。
宋人從之。
己巳,宋華亥、向寧、華定、華貙、華登、皇奄傷、省臧,士平出奔楚。
宋公使公孫忌爲大司馬,邊卬爲大司徒,樂祁爲司馬,仲幾爲左師,樂大心爲右師,樂挽爲大司寇,以靖國人。
王子朝、賓起有寵於景王,王與賓孟說之,欲立之。
劉獻公之庶子伯蚡事單穆公,惡賓孟之爲人也,願殺之。
又惡王子朝之言,以爲亂,願去之。
賓孟適郊,見雄雞自斷其尾。
問之,侍者曰:「自憚其犧也。」遽歸告王,且曰:「雞其憚爲人用乎?人異於是。
犧者,實用人,人犧實難,己犧何害?」王弗應。
夏四月,王田北山,使公卿皆從,將殺單子、劉子。
王有心疾,乙丑,崩於榮錡氏。
戊辰,劉子摯卒,無子,單子立劉。
五月庚辰,見王,遂攻賓起,殺之,盟羣王子於單氏。
晉之取鼓也,既獻,而反鼓子焉,又叛於鮮虞。
六月,荀吳略東陽,使師僞糴負甲以息於昔陽之門外,遂襲鼓,滅之。
以鼓子鳶鞮歸,使涉佗守之。
丁巳,葬景王。
王子朝因舊官、百工之喪職秩者,與靈、景之族以作亂。
帥郊、要、餞之甲,以逐劉子。
壬戌、劉子奔揚。
單子逆悼王於莊宮以歸。
王子還夜取王以如莊宮。
癸亥,單子出。
王子還與召莊公謀,曰:「不殺單旗,不捷。
與之重盟,必來。
背盟而克者多矣。」從之。
樊頃子曰:「非言也,必不克。」遂奉王以追單子。
及領,大盟而復,殺摯荒以說。
劉子如劉,單子亡。
乙丑,奔於平畤,羣王子追之。
單子殺還、姑、發、弱、鬷延、定、稠,
【經】十有四年春,意如至自晉。
三月,曹伯滕卒。
夏四月。
秋,葬曹武公。
八月,莒子去疾卒。
冬,莒殺其公子意恢。
【傳】十四年春,意如至自晉,尊晉罪己也。
尊晉、罪己,禮也。
南蒯之將叛也,盟費人。
司徒老祁、慮癸僞廢疾,使請於南蒯曰:「臣願受盟而疾興,若以君靈不死,請待間而盟。」許之。
二子因民之慾叛也,請朝衆而盟。
遂劫南蒯曰:「羣臣不忘其君,畏子以及今,三年聽命矣。
子若弗圖,費人不忍其君,將不能畏子矣。
子何所不逞欲?請送子。」請期五日。
遂奔齊。
侍飲酒於景公。
公曰:「叛夫?」對曰:「臣欲張公室也。」子韓皙曰:「家臣而欲張公室,罪莫大焉。」司徒老祁、慮癸來歸費,齊侯使鮑文子致之。
夏,楚子使然丹簡上國之兵於宗丘,且撫其民。
分貧,振窮;長孤幼,養老疾,收介特,救災患,宥孤寡,赦罪戾;詰奸慝,舉淹滯;禮新,敘舊;祿勳,合親;任良,物官。
使屈罷簡東國之兵於召陵,亦如之。
好於邊疆,息民五年,而後用師,禮也。
秋八月,莒着丘公卒,郊公不戚。
國人弗順,欲立着丘公之弟庚輿。
蒲餘侯惡公子意恢而善於庚輿,郊公惡公子鐸而善於意恢。
公子鐸因蒲餘侯而與之謀曰:「爾殺意恢,我出君而納庚輿。」許之。
楚令尹子旗有德於王,不知度。
與養氏比,而求無厭。
王患之。
九月甲午,楚子殺鬥成然,而滅養氏之族。
使鬥辛居鄖,以無忘舊勳。
冬十二月,蒲餘侯茲夫殺莒公子意恢,郊公奔齊。
公子鐸逆庚輿於齊。
齊隰黨、公子鋤送之,有賂田。
晉邢侯與雍子爭賂田,久而無成。
士景伯如楚,叔魚攝理,韓宣子命斷舊獄,罪在雍子。
雍子納其女於叔魚,叔魚蔽罪邢侯。
邢侯怒,殺叔魚與雍子於朝。
宣子問其罪於叔向。
叔向曰:「三人同罪,施生戮死可也。
雍子自知其罪而賂以買直,鮒也鬻獄,刑侯專殺,其罪一也。
己惡而掠美爲昏,貪以敗官爲墨,殺人不忌爲賊。
《夏書》曰:『昏、墨、賊,殺。
』皋陶之刑也。
請從之。」乃施邢侯而屍雍子與叔魚於市。
仲尼曰:「叔向,古之遺直也。
治國制刑,不隱於親,三數叔魚之惡,不爲末減。
曰義也夫,可謂直矣。
平丘之會,數其賄也,以寬衛國,晉不爲暴。
歸魯季孫,稱其詐也,以寬魯國,晉不爲虐。
邢侯之獄,言其貪也,以正刑書,晉不爲頗。
三言而除三惡,加三利,殺親益榮,猶義也夫!」
【經】十有五年春王正月,吳子夷末卒。
二月癸酉,有事於武宮。
籥入,叔弓卒。
去樂,卒事。
夏,蔡朝吳出奔鄭。
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秋,晉荀吳帥師伐鮮虞。
冬,公如晉。
【傳】十五年春,將禘於武公,戒百官。
梓慎曰:「禘之日,其有咎乎!吾見赤黑之祲,非祭祥也,喪氛也。
其在蒞事乎?」二月癸酉,禘,叔弓蒞事,籥入而卒。
去樂,卒事,禮也。
楚費無極害朝吳之在蔡也,欲去之。
乃謂之曰:「王唯信子,故處子於蔡。
子亦長矣,而在下位,辱。
必求之,吾助子請。」又謂其上之人曰:「王唯信吳,故處諸蔡,二三子莫之如也。
而在其上,不亦難乎?弗圖,必及於難。」夏,蔡人遂朝吳。
朝吳出奔鄭。
王怒,曰:「餘唯信吳,故置諸蔡。
且微吳,吾不及此。
女何故去之?」無極對曰:「臣豈不欲吳?然而前知其爲人之異也。
吳在蔡,蔡必速飛。
去吳,所以翦其翼也。」
六月乙丑,王大子壽卒。
秋八月戊寅,王穆後崩。
晉荀吳帥師伐鮮虞,圍鼓。
鼓人或請以城叛,穆子弗許。
左右曰:「師徒不勤,而可以獲城,何故不爲?」穆子曰:「吾聞諸叔向曰:『好惡不愆,民知所適,事無不濟。
』或以吾城叛,吾所甚惡也。
人以城來,吾獨何好焉?賞所甚惡,若所好何?若其弗賞,是失信也,何以庇民?力能則進,否則退,量力而行。
吾不可以欲城而邇奸,所喪滋多。」使鼓人殺叛人而繕守備。
圍鼓三月,鼓人或請降,使其民見,曰:「猶有食色,姑修而城。」軍吏曰:「獲城而弗取,勤民而頓兵,何以事君?」穆子曰:「吾以事君也。
獲一邑而教民怠,將焉用邑?邑以賈怠,不如完舊,賈怠無卒,棄舊不祥。
鼓人能事其君,我亦能事吾君。
率義不爽,好惡不愆,城可獲而民知義所,有死命而無二心,不亦可乎!」鼓人告食竭力盡,而後取之。
克鼓而反,不戮一人,以鼓子鳶鞮歸。
冬,公如晉,平丘之會故也。
十二月,晉荀躒如周,葬穆後,籍談爲介。
既葬,除喪,以文伯宴,樽以魯壺。
王曰:「伯氏,諸侯皆有以鎮撫室,晉獨無有,何也?」文伯揖籍談,對曰:「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於王室,以鎮撫其社稷,故能薦彝器於王。
晉居深山,戎狄之與鄰,而遠於王室。
王靈不及,拜戎不暇,其何以獻器?」王曰:「叔氏,而忘諸乎?叔父唐叔,成王之母弟也,其反無分乎?密須之鼓,與其大路,文所以大蒐也。
闕鞏之甲,武所以克商也。
唐叔受之以處參虛,匡有戎狄。
其後襄之二路,金戚鉞,秬鬯,彤弓,虎賁,文公受之,以有南陽之田,撫徵東夏,非分而何?夫有勳而不廢,有績而載,奉之
【經】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葬宋元公。
三月,公至自齊,居於鄆。
夏,公圍成。
秋,公會齊侯、莒子、邾子、杞伯,盟於鄟陵。
公至自會,居於鄆。
九月庚申,楚子居卒。
冬十月,天王入於成周。
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
【傳】二十六年春,王正月庚申,齊侯取鄆。
葬宋元公,如先君,禮也。
三月,公至自齊,處於鄆,言魯地也。
夏,齊侯將納公,命無受魯貨。
申豐從女賈,以幣錦二兩,縛一如瑱,適齊師。
謂子猶之人高齮:「能貨子猶,爲高氏後,粟五千庾。」高齮以錦示子猶,子猶欲之。
能貨子猶,爲高氏後,粟五千庚。
高齮以錦示子猶,子猶欲之。
齮曰:「魯人買之,百兩一布,以道之不通,先入幣財。」子猶受之,言於齊侯曰:「羣臣不盡力於魯君者,非不能事君也。
然據有異焉。
宋元公爲魯君如晉,卒於曲棘。
叔孫昭子求納其君,無疾而死。
不知天之棄魯耶,抑魯君有罪於鬼神,故及此也?君若待於曲棘,使羣臣從魯君以卜焉。
若可,師有濟也。
君而繼之,茲無敵矣。
若其無成,君無辱焉。」齊侯從之,使公子鋤帥師從公。
成大夫公孫朝謂平子曰:「有都以衛國也,請我受師。」許之。
請納質,弗許,曰:「信女,足矣。」告於齊師曰:「孟氏,魯之敝室也。
用成已甚,弗能忍也,請息肩於齊。」齊師圍成。
成人伐齊師之飲馬於淄者,曰:「將以厭衆。」魯成備而後告曰:「不勝衆。」師及齊師戰於炊鼻。
齊子淵捷從泄聲子,射之,中楯瓦。
繇朐汰輈,匕入者三寸。
聲子射其馬,斬鞅,殪。
改駕,人以爲鬷戾也而助之。
子車曰:「齊人也。」將擊子車,子車射之,殪。
其御曰:「又之。」子車曰:「衆可懼也,而不可怒也。」子囊帶從野泄,叱之。
泄曰:「軍無私怒,報乃私也,將亢子。」又叱之,亦叱之。
冉豎射陳武子,中手,失弓而罵。
以告平子,曰:「有君子白皙,鬒鬚眉,甚口。」平子曰:「必子強也,無乃亢諸?」對曰:「謂之君子,何敢亢之?」林雍羞爲顏鳴右,下。
苑何忌取其耳,顏鳴去之。
苑子之御曰:「視下顧。」苑子刜林雍,斷其足。
{輕金}而乘於他車以歸,顏鳴三入齊師,呼曰:「林雍乘!」
四月,單子如晉告急。
五月戊午,劉人敗王城之師於屍氏。
戊辰,王城人、劉人戰於施谷,劉師敗績。
秋,盟於鄟陵,謀納公也。
七月己巳,劉子以王出。
庚午,次於渠。
王城人焚劉。
丙子,王宿於褚氏。
丁丑,王次於萑谷。
庚辰,王入於胥靡。
辛巳,王次於滑。
晉知躒、趙鞅帥師納王,使汝寬守關塞。
九月,楚平王卒。
令尹子常欲立子西,曰:「大子壬弱
【經】二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壬辰,雉門及兩觀滅。
秋,楚人伐吳。
冬十月,新作雉門及兩觀。
【傳】二年夏四月辛酉,鞏氏之羣子弟賊簡公。
桐叛楚。
吳子使舒鳩氏誘楚人,曰:「以師臨我,我伐桐,爲我使之無忌。」
秋,楚囊瓦伐吳,師於豫章。
吳人見舟於豫章,而潛師於巢。
冬十月,吳軍楚師於豫章,敗之。
遂圍巢,克之,獲楚公子繁。
邾莊公與夷射姑飲酒,私出。
閽乞肉焉。
奪之杖以敲之。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37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