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十有二年春,周公出奔晉。
夏,公會晉侯、衛侯於瑣澤。
秋,晉人敗狄於交剛。
冬十月。
【傳】十二年春,王使以周公之難來告。
書曰:「周公出奔晉。」凡自周無出,周公自出故也。
宋華元克合晉、楚之成。
夏五月,晉士燮會楚公子罷、許偃。
癸亥,盟於宋西門之外,曰:「凡晉、楚無相加戎,好惡同之,同恤菑危,備救兇患。
若有害楚,則晉伐之。
在晉,楚亦如之。
交贄往來,道路無壅,謀其不協,而討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隊其師,無克胙國。」鄭伯如晉聽成,會於瑣澤,成故也。
狄人間宋之盟以侵晉,而不設備。
秋,晉人敗狄於交剛。
晉郤至如楚聘,且蒞盟。
楚子享之,子反相,爲地室而縣焉。
郤至將登,金奏作於下,驚而走出。
子反曰:「日雲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賓曰:「君不忘先君之好,施及下臣,貺之以大禮,重之以備樂。
如天之福,兩君相見,何以代此。
下臣不敢。」子反曰:「如天之福,兩君相見,無亦唯是一矢以相加遺,焉用樂?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賓曰:「若讓之以一矢,禍之大者,其何福之爲?世之治也,諸侯間於天子之事,則相朝也,於是乎有享宴之禮。
享以訓共儉,宴以示慈惠。
共儉以行禮,而慈惠以佈政。
政以禮成,民是以息。
百官承事,朝而不夕,此公侯之所以扞城其民也。
故《詩》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及其亂也,諸侯貪冒,侵欲不忌,爭尋常以盡其民,略其武夫,以爲己腹心股肱爪牙。
故《詩》曰:『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天下有道,則公侯能爲民干城,而制其腹心。
亂則反之。
今吾子之言,亂之道也,不可以爲法。
然吾子,主也,至敢不從?」遂入,卒事。
歸,以語範文子。
文子曰:「無禮必食言,吾死無日矣夫!」
冬,楚公子罷如晉聘,且蒞盟。
十二月,晉侯及楚公子罷盟於赤棘。
夏,公會晉侯、衛侯於瑣澤。
秋,晉人敗狄於交剛。
冬十月。
【傳】十二年春,王使以周公之難來告。
書曰:「周公出奔晉。」凡自周無出,周公自出故也。
宋華元克合晉、楚之成。
夏五月,晉士燮會楚公子罷、許偃。
癸亥,盟於宋西門之外,曰:「凡晉、楚無相加戎,好惡同之,同恤菑危,備救兇患。
若有害楚,則晉伐之。
在晉,楚亦如之。
交贄往來,道路無壅,謀其不協,而討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隊其師,無克胙國。」鄭伯如晉聽成,會於瑣澤,成故也。
狄人間宋之盟以侵晉,而不設備。
秋,晉人敗狄於交剛。
晉郤至如楚聘,且蒞盟。
楚子享之,子反相,爲地室而縣焉。
郤至將登,金奏作於下,驚而走出。
子反曰:「日雲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賓曰:「君不忘先君之好,施及下臣,貺之以大禮,重之以備樂。
如天之福,兩君相見,何以代此。
下臣不敢。」子反曰:「如天之福,兩君相見,無亦唯是一矢以相加遺,焉用樂?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賓曰:「若讓之以一矢,禍之大者,其何福之爲?世之治也,諸侯間於天子之事,則相朝也,於是乎有享宴之禮。
享以訓共儉,宴以示慈惠。
共儉以行禮,而慈惠以佈政。
政以禮成,民是以息。
百官承事,朝而不夕,此公侯之所以扞城其民也。
故《詩》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及其亂也,諸侯貪冒,侵欲不忌,爭尋常以盡其民,略其武夫,以爲己腹心股肱爪牙。
故《詩》曰:『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天下有道,則公侯能爲民干城,而制其腹心。
亂則反之。
今吾子之言,亂之道也,不可以爲法。
然吾子,主也,至敢不從?」遂入,卒事。
歸,以語範文子。
文子曰:「無禮必食言,吾死無日矣夫!」
冬,楚公子罷如晉聘,且蒞盟。
十二月,晉侯及楚公子罷盟於赤棘。
【經】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
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
吳伐郯。
夏五月,曹伯來朝。
不郊,猶三望。
秋,楚公子嬰齊帥師伐鄭。
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救鄭。
八月戊辰,同盟於馬陵。
公至自會。
吳入州來。
冬,大雩。
衛孫林父出奔晉。
【傳】七年春,吳伐郯,郯成。
季文子曰:「中國不振旅,蠻夷入伐,而莫之或恤,無吊者也夫!《詩》曰:『不弔昊天,亂靡有定。
』其此之謂乎!有上不弔,其誰不受亂?吾亡無日矣!」君子曰:「如懼如是,斯不亡矣。」
鄭子良相成公以如晉,見,且拜師。
夏,曹宣公來朝。
秋,楚子重伐鄭,師於汜。
諸侯救鄭。
鄭共仲、侯羽軍楚師,囚鄖公鍾儀,獻諸晉。
八月,同盟於馬陵,尋蟲牢之盟,且莒服故也。
晉人以鍾儀歸,囚諸軍府。
楚圍宋之役,師還,子重請取於申、呂以爲賞田,王許之。
申公巫臣曰:「不可。
此申、呂所以邑也,是以爲賦,以御北方。
若取之,是無申、呂也。
晉、鄭必至於漢。」王乃止。
子重是以怨巫臣。
子反欲取夏姬,巫臣止之,遂取以行,子反亦怨之。
及共王即位,子重、子反殺巫臣之族子閻、子蕩及清尹弗忌及襄老之子黑要,而分其室。
子重取子閻之室,使沈尹與王子罷分子蕩之室,子反取黑要與清尹之室。
巫臣自晉遺二子書,曰:「爾以讒慝貪婪事君,而多殺不辜。
餘必使爾罷於奔命以死。」
巫臣請使於吳,晉侯許之。
吳子壽夢說之。
乃通吳於晉。
以兩之一卒適吳,舍偏兩之一焉。
與其射御,教吳乘車,教之戰陳,教之叛楚。
置其子狐庸焉,使爲行人於吳。
吳始伐楚,伐巢、伐徐。
子重奔命。
馬陵之會,吳入州來。
子重自鄭奔命。
子重、子反於是乎一歲七奔命。
蠻夷屬於楚者,吳盡取之,是以始大,通吳於上國。
衛定公惡孫林父。
冬,孫林父出奔晉。
衛侯如晉,晉反戚焉。
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
吳伐郯。
夏五月,曹伯來朝。
不郊,猶三望。
秋,楚公子嬰齊帥師伐鄭。
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救鄭。
八月戊辰,同盟於馬陵。
公至自會。
吳入州來。
冬,大雩。
衛孫林父出奔晉。
【傳】七年春,吳伐郯,郯成。
季文子曰:「中國不振旅,蠻夷入伐,而莫之或恤,無吊者也夫!《詩》曰:『不弔昊天,亂靡有定。
』其此之謂乎!有上不弔,其誰不受亂?吾亡無日矣!」君子曰:「如懼如是,斯不亡矣。」
鄭子良相成公以如晉,見,且拜師。
夏,曹宣公來朝。
秋,楚子重伐鄭,師於汜。
諸侯救鄭。
鄭共仲、侯羽軍楚師,囚鄖公鍾儀,獻諸晉。
八月,同盟於馬陵,尋蟲牢之盟,且莒服故也。
晉人以鍾儀歸,囚諸軍府。
楚圍宋之役,師還,子重請取於申、呂以爲賞田,王許之。
申公巫臣曰:「不可。
此申、呂所以邑也,是以爲賦,以御北方。
若取之,是無申、呂也。
晉、鄭必至於漢。」王乃止。
子重是以怨巫臣。
子反欲取夏姬,巫臣止之,遂取以行,子反亦怨之。
及共王即位,子重、子反殺巫臣之族子閻、子蕩及清尹弗忌及襄老之子黑要,而分其室。
子重取子閻之室,使沈尹與王子罷分子蕩之室,子反取黑要與清尹之室。
巫臣自晉遺二子書,曰:「爾以讒慝貪婪事君,而多殺不辜。
餘必使爾罷於奔命以死。」
巫臣請使於吳,晉侯許之。
吳子壽夢說之。
乃通吳於晉。
以兩之一卒適吳,舍偏兩之一焉。
與其射御,教吳乘車,教之戰陳,教之叛楚。
置其子狐庸焉,使爲行人於吳。
吳始伐楚,伐巢、伐徐。
子重奔命。
馬陵之會,吳入州來。
子重自鄭奔命。
子重、子反於是乎一歲七奔命。
蠻夷屬於楚者,吳盡取之,是以始大,通吳於上國。
衛定公惡孫林父。
冬,孫林父出奔晉。
衛侯如晉,晉反戚焉。
【經】八年春,晉侯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歸之於齊。
晉欒書帥師侵蔡。
公孫嬰齊如莒。
宋公使華元來聘。
夏,宋公使公孫壽來納幣。
晉殺其大夫趙同、趙括。
秋七月,天子使召伯來賜公命。
冬十月癸卯,杞叔姬卒。
晉侯使士燮來聘。
叔孫僑如會晉士燮、齊人、邾人代郯。
衛人來媵。
【傳】八年春,晉侯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歸之於齊。
季文子餞之,私焉,曰:「大國制義以爲盟主,是以諸侯懷德畏討,無有貳心。
謂汶陽之田,敝邑之舊也,而用師於齊,使歸諸敝邑。
今有二命曰:『歸諸齊。
』信以行義,義以成命,小國所望而懷也。
信不可知,義無所立,四方諸侯,其誰不解體?《詩》曰:『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七年之中,一與一奪,二三孰甚焉!士之二三,猶喪妃耦,而況霸主?霸主將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長有諸侯乎?《詩》曰:『猶之未遠,是用大簡。
』行父懼晉之不遠猶而失諸侯也,是以敢私言之。」
晉欒書侵蔡,遂侵楚獲申驪。
楚師之還也,晉侵沈,獲沈子揖初,從知、範、韓也。
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詩》曰:『愷悌君子,遐不作人。
』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績矣。」是行也,鄭伯將會晉師,門於許東門,大獲焉。
聲伯如莒,逆也。
宋華元來聘,聘共姬也。
夏,宋公使公孫壽來納幣,禮也。
晉趙莊姬爲趙嬰之亡故,譖之於晉侯,曰:「原、屏將爲亂。」欒、郤爲徵。
六月,晉討趙同、趙括。
武從姬氏畜於公宮。
以其田與祁奚。
韓厥言於晉侯曰:「成季之勳,宣孟之忠,而無後,爲善者其懼矣。
三代之令王,皆數百年保天之祿。
夫豈無闢王,賴前哲以免也。
《周書》曰:『不敢侮鰥寡。
』所以明德也。」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秋,召桓公來賜公命。
晉侯使申公巫臣如吳,假道於莒。
與渠丘公立於池上,曰:「城已惡!」莒子曰:「闢陋在夷,其孰以我爲虞?」對曰:「夫狡焉思啓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國蔑有?唯然,故多大國矣,唯或思或縱也。
勇夫重閉,況國乎?」
冬,杞叔姬卒。
來歸自杞,故書。
晉士燮來聘,言伐郯也,以其事吳故。
公賂之,請緩師,文子不可,曰:「君命無貳,失信不立。
禮無加貨,事無二成。
君後諸侯,是寡君不得事君也。
燮將復之。」季孫懼,使宣伯帥師會伐郯。
衛人來媵共姬,禮也。
凡諸侯嫁女,同姓媵之,異姓則否。
晉欒書帥師侵蔡。
公孫嬰齊如莒。
宋公使華元來聘。
夏,宋公使公孫壽來納幣。
晉殺其大夫趙同、趙括。
秋七月,天子使召伯來賜公命。
冬十月癸卯,杞叔姬卒。
晉侯使士燮來聘。
叔孫僑如會晉士燮、齊人、邾人代郯。
衛人來媵。
【傳】八年春,晉侯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歸之於齊。
季文子餞之,私焉,曰:「大國制義以爲盟主,是以諸侯懷德畏討,無有貳心。
謂汶陽之田,敝邑之舊也,而用師於齊,使歸諸敝邑。
今有二命曰:『歸諸齊。
』信以行義,義以成命,小國所望而懷也。
信不可知,義無所立,四方諸侯,其誰不解體?《詩》曰:『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七年之中,一與一奪,二三孰甚焉!士之二三,猶喪妃耦,而況霸主?霸主將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長有諸侯乎?《詩》曰:『猶之未遠,是用大簡。
』行父懼晉之不遠猶而失諸侯也,是以敢私言之。」
晉欒書侵蔡,遂侵楚獲申驪。
楚師之還也,晉侵沈,獲沈子揖初,從知、範、韓也。
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詩》曰:『愷悌君子,遐不作人。
』求善也夫!作人,斯有功績矣。」是行也,鄭伯將會晉師,門於許東門,大獲焉。
聲伯如莒,逆也。
宋華元來聘,聘共姬也。
夏,宋公使公孫壽來納幣,禮也。
晉趙莊姬爲趙嬰之亡故,譖之於晉侯,曰:「原、屏將爲亂。」欒、郤爲徵。
六月,晉討趙同、趙括。
武從姬氏畜於公宮。
以其田與祁奚。
韓厥言於晉侯曰:「成季之勳,宣孟之忠,而無後,爲善者其懼矣。
三代之令王,皆數百年保天之祿。
夫豈無闢王,賴前哲以免也。
《周書》曰:『不敢侮鰥寡。
』所以明德也。」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秋,召桓公來賜公命。
晉侯使申公巫臣如吳,假道於莒。
與渠丘公立於池上,曰:「城已惡!」莒子曰:「闢陋在夷,其孰以我爲虞?」對曰:「夫狡焉思啓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國蔑有?唯然,故多大國矣,唯或思或縱也。
勇夫重閉,況國乎?」
冬,杞叔姬卒。
來歸自杞,故書。
晉士燮來聘,言伐郯也,以其事吳故。
公賂之,請緩師,文子不可,曰:「君命無貳,失信不立。
禮無加貨,事無二成。
君後諸侯,是寡君不得事君也。
燮將復之。」季孫懼,使宣伯帥師會伐郯。
衛人來媵共姬,禮也。
凡諸侯嫁女,同姓媵之,異姓則否。
【經】十有四年春王正月,莒子朱卒。
夏,衛孫林父自晉歸於衛。
秋,叔孫僑如如齊逆女。
鄭公子喜帥師伐許。
九月,僑如以夫人婦姜氏至自齊。
冬十月庚寅,衛侯臧卒。
秦伯卒。
【傳】十四年春,衛侯如晉,晉侯強見孫林父焉,定公不可。
夏,衛侯既歸,晉侯使郤犨送孫林父而見之。
衛侯欲辭,定姜曰:「不可。
是先君宗卿之嗣也,大國又以爲請,不許,將亡。
雖惡之,不猶愈於亡乎?君其忍之!安民而宥宗卿,不亦可乎?」衛侯見而復之。
衛侯饗苦成叔,甯惠子相。
苦成叔傲。
寧子曰:「苦成家其亡乎!古之爲享食也,以觀威儀、省禍福也。
故《詩》曰:『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傲,萬福來求。
』今夫子傲,取禍之道也。」
秋,宣伯如齊逆女。
稱族,尊君命也。
八月,鄭子罕伐許,敗焉。
戊戌,鄭伯復伐許。
庚子,入其郛。
許人平以叔申之封。
九月,僑如以夫人婦姜氏至自齊。
舍族,尊夫人也。
故君子曰:「《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
非聖人誰能修之?」
衛侯有疾,使孔成子、甯惠子立敬姒之子衎以爲大子。
冬十月,衛定公卒。
夫人姜氏既哭而息,見大子之不哀也,不內酌飲。
嘆曰:「是夫也,將不唯衛國之敗,其必始於未亡人!烏呼!天禍衛國也夫!吾不獲鱄也使主社稷。」大夫聞之,無不聳懼。
孫文子自是不敢舍其重器於衛,盡置諸戚,而甚善晉大夫。
夏,衛孫林父自晉歸於衛。
秋,叔孫僑如如齊逆女。
鄭公子喜帥師伐許。
九月,僑如以夫人婦姜氏至自齊。
冬十月庚寅,衛侯臧卒。
秦伯卒。
【傳】十四年春,衛侯如晉,晉侯強見孫林父焉,定公不可。
夏,衛侯既歸,晉侯使郤犨送孫林父而見之。
衛侯欲辭,定姜曰:「不可。
是先君宗卿之嗣也,大國又以爲請,不許,將亡。
雖惡之,不猶愈於亡乎?君其忍之!安民而宥宗卿,不亦可乎?」衛侯見而復之。
衛侯饗苦成叔,甯惠子相。
苦成叔傲。
寧子曰:「苦成家其亡乎!古之爲享食也,以觀威儀、省禍福也。
故《詩》曰:『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傲,萬福來求。
』今夫子傲,取禍之道也。」
秋,宣伯如齊逆女。
稱族,尊君命也。
八月,鄭子罕伐許,敗焉。
戊戌,鄭伯復伐許。
庚子,入其郛。
許人平以叔申之封。
九月,僑如以夫人婦姜氏至自齊。
舍族,尊夫人也。
故君子曰:「《春秋》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污,懲惡而勸善。
非聖人誰能修之?」
衛侯有疾,使孔成子、甯惠子立敬姒之子衎以爲大子。
冬十月,衛定公卒。
夫人姜氏既哭而息,見大子之不哀也,不內酌飲。
嘆曰:「是夫也,將不唯衛國之敗,其必始於未亡人!烏呼!天禍衛國也夫!吾不獲鱄也使主社稷。」大夫聞之,無不聳懼。
孫文子自是不敢舍其重器於衛,盡置諸戚,而甚善晉大夫。
【經】十有六年春王正月,雨,木冰。
夏四月辛未,滕子卒。
鄭公子喜帥師侵宋。
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晉侯使欒□來乞師。
甲午晦,晉侯及楚子、鄭伯戰於鄢陵。
楚子、鄭師敗績。
楚殺其大夫公子側。
秋,公會晉侯、齊侯、衛侯、宋華元、邾人於沙隨,不見公。
公至自會。
公會尹子,晉侯、齊國佐、邾人伐鄭。
曹伯歸自京師。
九月,晉人執季孫行父,舍之於苕丘。
冬十月乙亥,叔孫僑如出奔齊。
十有二月乙丑,季孫行父及晉郤犨盟於扈。
公至自會。
乙酉,刺公子偃。
【傳】十六年春,楚子自武城使公子成以汝陰之田求成於鄭。
鄭叛晉,子駟從楚子盟於武城。
夏四月,滕文公卒。
鄭子罕伐宋,宋將鉏、樂懼敗諸汋陂。
退,舍於夫渠,不儆,鄭人覆之,敗諸汋陵,獲將鉏、樂懼。
宋恃勝也。
衛侯伐鄭,至於鳴雁,爲晉故也。
晉侯將伐鄭,範文子曰:「若逞吾願,諸侯皆叛,晉可以逞。
若唯鄭叛,晉國之憂,可立俟也。」欒武子曰:「不可以當吾世而失諸侯,必伐鄭。」乃興師。
欒書將中軍,士燮佐之。
郤錡將上軍,荀偃佐之。
韓厥將下軍,郤至佐新軍,荀罃居守。
郤犨如衛,遂如齊,皆乞師焉。
欒□來乞師,孟獻子曰:「有勝矣。」戊寅,晉師起。
鄭人聞有晉師,使告於楚,姚句耳與往。
楚子救鄭,司馬將中軍,令尹將左,右尹子辛將右。
過申,子反入見申叔時,曰:「師其何如?」對曰:「德、刑、詳、義、禮、信,戰之器也。
德以施惠,刑以正邪,詳以事神,義以建利,禮以順時,信以守物。
民生厚而德正,用利而事節,時順而物成。
上下和睦,周旋不逆,求無不具,各知其極。
故《詩》曰:『立我烝民,莫匪爾極。
』是以神降之福,時無災害,民生敦龐,和同以聽,莫不盡力以從上命,致死以補其闕。
此戰之所由克也。
今楚內棄其民,而外絕其好,瀆齊盟,而食話言,奸時以動,而疲民以逞。
民不知信,進退罪也。
人恤所底,其誰致死?子其勉之!吾不復見子矣。」姚句耳先歸,子駟問焉,對曰:「其行速,過險而不整。
速則失志,不整喪列。
志失列喪,將何以戰?楚懼不可用也。」
五月,晉師濟河。
聞楚師將至,範文子欲反,曰:「我僞逃楚,可以紓憂。
夫合諸侯,非吾所能也,以遺能者。
我若羣臣輯睦以事君,多矣。」武子曰:「不可。」
六月,晉、楚遇於鄢陵。
範文子不欲戰,郤至曰:「韓之戰,惠公不振旅。
箕之役,先軫不反命,邲之師,荀伯不復從。
皆晉之恥也。
子亦見先君之事矣。
今我闢楚,又益恥也。」文子曰:「吾先君之亟戰也,有故。
秦、狄、齊、楚皆強,不盡力,
夏四月辛未,滕子卒。
鄭公子喜帥師侵宋。
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晉侯使欒□來乞師。
甲午晦,晉侯及楚子、鄭伯戰於鄢陵。
楚子、鄭師敗績。
楚殺其大夫公子側。
秋,公會晉侯、齊侯、衛侯、宋華元、邾人於沙隨,不見公。
公至自會。
公會尹子,晉侯、齊國佐、邾人伐鄭。
曹伯歸自京師。
九月,晉人執季孫行父,舍之於苕丘。
冬十月乙亥,叔孫僑如出奔齊。
十有二月乙丑,季孫行父及晉郤犨盟於扈。
公至自會。
乙酉,刺公子偃。
【傳】十六年春,楚子自武城使公子成以汝陰之田求成於鄭。
鄭叛晉,子駟從楚子盟於武城。
夏四月,滕文公卒。
鄭子罕伐宋,宋將鉏、樂懼敗諸汋陂。
退,舍於夫渠,不儆,鄭人覆之,敗諸汋陵,獲將鉏、樂懼。
宋恃勝也。
衛侯伐鄭,至於鳴雁,爲晉故也。
晉侯將伐鄭,範文子曰:「若逞吾願,諸侯皆叛,晉可以逞。
若唯鄭叛,晉國之憂,可立俟也。」欒武子曰:「不可以當吾世而失諸侯,必伐鄭。」乃興師。
欒書將中軍,士燮佐之。
郤錡將上軍,荀偃佐之。
韓厥將下軍,郤至佐新軍,荀罃居守。
郤犨如衛,遂如齊,皆乞師焉。
欒□來乞師,孟獻子曰:「有勝矣。」戊寅,晉師起。
鄭人聞有晉師,使告於楚,姚句耳與往。
楚子救鄭,司馬將中軍,令尹將左,右尹子辛將右。
過申,子反入見申叔時,曰:「師其何如?」對曰:「德、刑、詳、義、禮、信,戰之器也。
德以施惠,刑以正邪,詳以事神,義以建利,禮以順時,信以守物。
民生厚而德正,用利而事節,時順而物成。
上下和睦,周旋不逆,求無不具,各知其極。
故《詩》曰:『立我烝民,莫匪爾極。
』是以神降之福,時無災害,民生敦龐,和同以聽,莫不盡力以從上命,致死以補其闕。
此戰之所由克也。
今楚內棄其民,而外絕其好,瀆齊盟,而食話言,奸時以動,而疲民以逞。
民不知信,進退罪也。
人恤所底,其誰致死?子其勉之!吾不復見子矣。」姚句耳先歸,子駟問焉,對曰:「其行速,過險而不整。
速則失志,不整喪列。
志失列喪,將何以戰?楚懼不可用也。」
五月,晉師濟河。
聞楚師將至,範文子欲反,曰:「我僞逃楚,可以紓憂。
夫合諸侯,非吾所能也,以遺能者。
我若羣臣輯睦以事君,多矣。」武子曰:「不可。」
六月,晉、楚遇於鄢陵。
範文子不欲戰,郤至曰:「韓之戰,惠公不振旅。
箕之役,先軫不反命,邲之師,荀伯不復從。
皆晉之恥也。
子亦見先君之事矣。
今我闢楚,又益恥也。」文子曰:「吾先君之亟戰也,有故。
秦、狄、齊、楚皆強,不盡力,
【經】十有五年春王二月,葬衛定公。
三月乙巳,仲嬰齊卒。
癸丑,公會晉侯、衛侯、鄭伯、曹伯、宋世子成、齊國佐,邾人同盟於戚。
晉侯執曹伯歸於京師。
公至自會。
夏六月,寧公固卒。
楚子伐鄭。
秋八月庚辰,葬宋共公。
宋華元出奔晉。
宋華元自晉歸於宋。
宋殺其大夫山。
宋魚石出奔楚。
冬十有一月,叔孫僑如會晉士燮、齊高無咎、宋華元、衛孫林父、鄭公子酉、邾人會吳於鍾離。
許遷於葉。
【傳】十五年春,會於戚,討曹成公也。
執而歸諸京師。
書曰:「晉侯執曹伯。」不及其民也。
凡君不道於其民,諸侯討而執之,則曰某人執某侯。
不然,則否。
諸侯將見子臧於王而立之,子臧辭曰:「《前志》有之,曰:『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
』爲君,非吾節也。
雖不能聖,敢失守乎?」遂逃,奔宋。
夏六月,宋共公卒。
楚將北師。
子囊曰:「新與晉盟而背之,無乃不可乎?」子反曰:「敵利則進,何盟之有?」申叔時老矣,在申,聞之,曰:「子反必不免。
信以守禮,禮以庇身,信禮之亡,欲免得乎?」楚子侵鄭,及暴隧,遂侵衛,及首止。
鄭子罕侵楚,取新石。
欒武子欲報楚,韓獻子曰:「無庸,使重其罪,民將叛之。
無民,孰戰?」
秋八月,葬宋共公。
於是華元爲右師,魚石爲左師,蕩澤爲司馬,華喜爲司徒,公孫師爲司城,向爲人爲大司寇,鱗朱爲少司寇,向帶爲大宰,魚府爲少宰。
蕩澤弱公室,殺公子肥。
華元曰:「我爲右師,君臣之訓,師所司也。
今公室卑而不能正,吾罪大矣。
不能治官,敢賴寵乎?」乃出奔晉。
二華,戴族也;司城,莊族也;六官者,皆桓族也。
魚石將止華元,魚府曰:「右師反,必討,是無桓氏也。」魚石曰:「右師苟獲反,雖許之討,必不敢。
且多大功,國人與之,不反,懼桓氏之無祀於宋也。
右師討,猶有戌在,桓氏雖亡,必偏。」魚石自止華元於河上。
請討,許之,乃反。
使華喜、公孫師帥國人攻蕩氏,殺子山。
書曰:「宋殺大夫山。」言背其族也。
魚石、向爲人、鱗朱、向帶、魚府出舍於睢上。
華元使止之,不可。
冬十月,華元自止之,不可。
乃反。
魚府曰:「今不從,不得入矣。
右師視速而言疾,有異志焉。
若不我納,今將馳矣。」登丘而望之,則馳。
聘而從之,則決睢澨,閉門登陴矣。
左師、二司寇、二宰遂出奔楚。
華元使向戌爲左師,老佐爲司馬,樂裔爲司寇,以靖國人。
晉三郤害伯宗,譖而殺之,及欒弗忌。
伯州犁奔楚。
韓獻子曰:「郤氏其不免乎!善人,天地之紀也,而驟絕之,不亡何待?」
初,伯宗每朝,其妻必戒之曰:「『盜
三月乙巳,仲嬰齊卒。
癸丑,公會晉侯、衛侯、鄭伯、曹伯、宋世子成、齊國佐,邾人同盟於戚。
晉侯執曹伯歸於京師。
公至自會。
夏六月,寧公固卒。
楚子伐鄭。
秋八月庚辰,葬宋共公。
宋華元出奔晉。
宋華元自晉歸於宋。
宋殺其大夫山。
宋魚石出奔楚。
冬十有一月,叔孫僑如會晉士燮、齊高無咎、宋華元、衛孫林父、鄭公子酉、邾人會吳於鍾離。
許遷於葉。
【傳】十五年春,會於戚,討曹成公也。
執而歸諸京師。
書曰:「晉侯執曹伯。」不及其民也。
凡君不道於其民,諸侯討而執之,則曰某人執某侯。
不然,則否。
諸侯將見子臧於王而立之,子臧辭曰:「《前志》有之,曰:『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
』爲君,非吾節也。
雖不能聖,敢失守乎?」遂逃,奔宋。
夏六月,宋共公卒。
楚將北師。
子囊曰:「新與晉盟而背之,無乃不可乎?」子反曰:「敵利則進,何盟之有?」申叔時老矣,在申,聞之,曰:「子反必不免。
信以守禮,禮以庇身,信禮之亡,欲免得乎?」楚子侵鄭,及暴隧,遂侵衛,及首止。
鄭子罕侵楚,取新石。
欒武子欲報楚,韓獻子曰:「無庸,使重其罪,民將叛之。
無民,孰戰?」
秋八月,葬宋共公。
於是華元爲右師,魚石爲左師,蕩澤爲司馬,華喜爲司徒,公孫師爲司城,向爲人爲大司寇,鱗朱爲少司寇,向帶爲大宰,魚府爲少宰。
蕩澤弱公室,殺公子肥。
華元曰:「我爲右師,君臣之訓,師所司也。
今公室卑而不能正,吾罪大矣。
不能治官,敢賴寵乎?」乃出奔晉。
二華,戴族也;司城,莊族也;六官者,皆桓族也。
魚石將止華元,魚府曰:「右師反,必討,是無桓氏也。」魚石曰:「右師苟獲反,雖許之討,必不敢。
且多大功,國人與之,不反,懼桓氏之無祀於宋也。
右師討,猶有戌在,桓氏雖亡,必偏。」魚石自止華元於河上。
請討,許之,乃反。
使華喜、公孫師帥國人攻蕩氏,殺子山。
書曰:「宋殺大夫山。」言背其族也。
魚石、向爲人、鱗朱、向帶、魚府出舍於睢上。
華元使止之,不可。
冬十月,華元自止之,不可。
乃反。
魚府曰:「今不從,不得入矣。
右師視速而言疾,有異志焉。
若不我納,今將馳矣。」登丘而望之,則馳。
聘而從之,則決睢澨,閉門登陴矣。
左師、二司寇、二宰遂出奔楚。
華元使向戌爲左師,老佐爲司馬,樂裔爲司寇,以靖國人。
晉三郤害伯宗,譖而殺之,及欒弗忌。
伯州犁奔楚。
韓獻子曰:「郤氏其不免乎!善人,天地之紀也,而驟絕之,不亡何待?」
初,伯宗每朝,其妻必戒之曰:「『盜
【經】七年春,郯子來朝。
夏四月,三卜郊,不從,乃免牲。
小邾子來朝。
城費。
秋,季孫宿如衛。
八月,螽。
冬十月,衛侯使孫林父來聘。
壬戌,及孫林父盟。
楚公子貞帥師圍陳。
十有二月,公會晉侯、宋公、陳侯、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於鄬。
鄭伯髡頑如會,未見諸侯,丙戌,卒於鄵。
陳侯逃歸。
【傳】七年春,郯子來朝,始朝公也。
夏四月,三卜郊,不從,乃免牲。
孟獻子曰:「吾乃今而後知有卜筮。
夫郊,祀后稷以祈農事也。
是故啓蟄而郊,郊而後耕。
今既耕而卜郊,宜其不從也。」
南遺爲費宰。
叔仲昭伯爲隧正,欲善季氏而求媚於南遺,謂遺:「請城費,吾多與而役。」故季氏城費。
小邾穆公來朝,亦始朝公也。
秋,季武子如衛,報子叔之聘,且辭緩報,非貳也。
冬十月,晉韓獻子告老。
公族穆子有廢疾,將立之。
辭曰:「《詩》曰:『豈不夙夜,謂行多露。
』又曰:『弗躬弗親,庶民弗信。
』無忌不才,讓,其可乎?請立起也!與田蘇遊,而曰好仁。
《詩》曰:『靖共爾位,好是正直。
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恤民爲德,正直爲正,正曲爲直,參和爲仁。
如是,則神聽之,介福降之。
立之,不亦可乎?」庚戌,使宣子朝,遂老。
晉侯謂韓無忌仁,使掌公族大夫。
衛孫文子來聘,且拜武子之言,而尋孫桓子之盟。
公登亦登。
叔孫穆子相,趨進曰:「諸侯之會,寡君未嘗後衛君。
今吾子不後寡君,寡君未知所過。
吾子其少安!」孫子無辭,亦無悛容。
穆叔曰:「孫子必亡。
爲臣而君,過而不悛,亡之本也。
《詩》曰:『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謂從者也。
衡而委蛇必折。」
楚子囊圍陳,會於鄬以救之。
鄭僖公之爲大子也,於成之十六年,與子罕適晉,不禮焉。
又與子豐適楚,亦不禮焉。
及其元年,朝於晉。
子豐欲愬諸晉而廢之,子罕止之。
及將會於鄬,子駟相,又不禮焉。
侍者諫,不聽,又諫,殺之。
及鄵,子駟使賊夜弒僖公,而以瘧疾赴於諸侯。
簡公生五年,奉而立之。
陳人患楚。
慶虎、慶寅謂楚人曰:「吾使公子黃往而執之。」楚人從之。
二慶使告陳侯於會,曰:「楚人執公子黃矣!君若不來,羣臣不忍社稷宗廟,懼有二圖。」陳侯逃歸。
夏四月,三卜郊,不從,乃免牲。
小邾子來朝。
城費。
秋,季孫宿如衛。
八月,螽。
冬十月,衛侯使孫林父來聘。
壬戌,及孫林父盟。
楚公子貞帥師圍陳。
十有二月,公會晉侯、宋公、陳侯、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於鄬。
鄭伯髡頑如會,未見諸侯,丙戌,卒於鄵。
陳侯逃歸。
【傳】七年春,郯子來朝,始朝公也。
夏四月,三卜郊,不從,乃免牲。
孟獻子曰:「吾乃今而後知有卜筮。
夫郊,祀后稷以祈農事也。
是故啓蟄而郊,郊而後耕。
今既耕而卜郊,宜其不從也。」
南遺爲費宰。
叔仲昭伯爲隧正,欲善季氏而求媚於南遺,謂遺:「請城費,吾多與而役。」故季氏城費。
小邾穆公來朝,亦始朝公也。
秋,季武子如衛,報子叔之聘,且辭緩報,非貳也。
冬十月,晉韓獻子告老。
公族穆子有廢疾,將立之。
辭曰:「《詩》曰:『豈不夙夜,謂行多露。
』又曰:『弗躬弗親,庶民弗信。
』無忌不才,讓,其可乎?請立起也!與田蘇遊,而曰好仁。
《詩》曰:『靖共爾位,好是正直。
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恤民爲德,正直爲正,正曲爲直,參和爲仁。
如是,則神聽之,介福降之。
立之,不亦可乎?」庚戌,使宣子朝,遂老。
晉侯謂韓無忌仁,使掌公族大夫。
衛孫文子來聘,且拜武子之言,而尋孫桓子之盟。
公登亦登。
叔孫穆子相,趨進曰:「諸侯之會,寡君未嘗後衛君。
今吾子不後寡君,寡君未知所過。
吾子其少安!」孫子無辭,亦無悛容。
穆叔曰:「孫子必亡。
爲臣而君,過而不悛,亡之本也。
《詩》曰:『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謂從者也。
衡而委蛇必折。」
楚子囊圍陳,會於鄬以救之。
鄭僖公之爲大子也,於成之十六年,與子罕適晉,不禮焉。
又與子豐適楚,亦不禮焉。
及其元年,朝於晉。
子豐欲愬諸晉而廢之,子罕止之。
及將會於鄬,子駟相,又不禮焉。
侍者諫,不聽,又諫,殺之。
及鄵,子駟使賊夜弒僖公,而以瘧疾赴於諸侯。
簡公生五年,奉而立之。
陳人患楚。
慶虎、慶寅謂楚人曰:「吾使公子黃往而執之。」楚人從之。
二慶使告陳侯於會,曰:「楚人執公子黃矣!君若不來,羣臣不忍社稷宗廟,懼有二圖。」陳侯逃歸。
【經】二年春王正月,葬簡王。
鄭師伐宋。
夏五月庚寅,夫人姜氏薨。
六月庚辰,鄭伯侖卒。
晉師、宋師、衛寧殖侵鄭。
秋七月,仲孫蔑會晉荀罃、宋華元、衛孫林父、曹人、邾人於戚。
己丑,葬我小君齊姜。
叔孫豹如宋。
冬,仲孫蔑會晉荀罃、齊崔杼、宋華元、衛孫林父、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於戚,遂城虎牢。
楚殺其大夫公子申。
【傳】二年春,鄭師侵宋,楚令也。
齊侯伐萊,萊人使正輿子賂夙沙衛以索馬牛,皆百匹,齊師乃還。
君子是以知齊靈公之爲「靈」也。
夏,齊姜薨。
初,穆姜使擇美檟,以自爲櫬與頌琴。
季文子取以葬。
君子曰:「非禮也。
禮無所逆,婦,養姑者也,虧姑以成婦,逆莫大焉。
《詩》曰:『其惟哲人,告之話言,順德之行。
』季孫於是爲不哲矣。
且姜氏,君之妣也。
《詩》曰:『爲酒爲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偕。
』」
齊侯使諸姜宗婦來送葬。
召萊子,萊子不會,故晏弱城東陽以逼之。
鄭成公疾,子駟請息肩於晉。
公曰:「楚君以鄭故,親集矢於其目,非異人任,寡人也。
若背之,是棄力與言,其誰暱我?免寡人,唯二三子!」
秋七月庚辰,鄭伯侖卒。
於是子罕當國,子駟爲政,子國爲司馬。
晉師侵鄭,諸大夫欲從晉。
子駟曰:「官命未改。」 會於戚,謀鄭故也。
孟獻子曰:「請城虎牢以逼鄭。」知武子曰:「善。
鄫之會,吾子聞崔子之言,今不來矣。
滕、薛、小邾之不至,皆齊故也。
寡君之憂不唯鄭。
罃將復於寡君,而請於齊。
得請而告,吾子之功也。
若不得請,事將在齊。
君子之請,諸侯之福也,豈唯寡君賴之。」
穆叔聘於宋,通嗣君也。
冬,復會於戚,齊崔武子及滕、薛、小邾之大夫皆會,知武子之言故也。
遂城虎牢,鄭人乃成。
楚公子申爲右司馬,多受小國之賂,以逼子重、子辛,楚人殺之。
故書曰:「楚殺其大夫公子申。」
鄭師伐宋。
夏五月庚寅,夫人姜氏薨。
六月庚辰,鄭伯侖卒。
晉師、宋師、衛寧殖侵鄭。
秋七月,仲孫蔑會晉荀罃、宋華元、衛孫林父、曹人、邾人於戚。
己丑,葬我小君齊姜。
叔孫豹如宋。
冬,仲孫蔑會晉荀罃、齊崔杼、宋華元、衛孫林父、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於戚,遂城虎牢。
楚殺其大夫公子申。
【傳】二年春,鄭師侵宋,楚令也。
齊侯伐萊,萊人使正輿子賂夙沙衛以索馬牛,皆百匹,齊師乃還。
君子是以知齊靈公之爲「靈」也。
夏,齊姜薨。
初,穆姜使擇美檟,以自爲櫬與頌琴。
季文子取以葬。
君子曰:「非禮也。
禮無所逆,婦,養姑者也,虧姑以成婦,逆莫大焉。
《詩》曰:『其惟哲人,告之話言,順德之行。
』季孫於是爲不哲矣。
且姜氏,君之妣也。
《詩》曰:『爲酒爲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偕。
』」
齊侯使諸姜宗婦來送葬。
召萊子,萊子不會,故晏弱城東陽以逼之。
鄭成公疾,子駟請息肩於晉。
公曰:「楚君以鄭故,親集矢於其目,非異人任,寡人也。
若背之,是棄力與言,其誰暱我?免寡人,唯二三子!」
秋七月庚辰,鄭伯侖卒。
於是子罕當國,子駟爲政,子國爲司馬。
晉師侵鄭,諸大夫欲從晉。
子駟曰:「官命未改。」 會於戚,謀鄭故也。
孟獻子曰:「請城虎牢以逼鄭。」知武子曰:「善。
鄫之會,吾子聞崔子之言,今不來矣。
滕、薛、小邾之不至,皆齊故也。
寡君之憂不唯鄭。
罃將復於寡君,而請於齊。
得請而告,吾子之功也。
若不得請,事將在齊。
君子之請,諸侯之福也,豈唯寡君賴之。」
穆叔聘於宋,通嗣君也。
冬,復會於戚,齊崔武子及滕、薛、小邾之大夫皆會,知武子之言故也。
遂城虎牢,鄭人乃成。
楚公子申爲右司馬,多受小國之賂,以逼子重、子辛,楚人殺之。
故書曰:「楚殺其大夫公子申。」
【經】五年春,公至自晉。
夏,鄭伯使公子發來聘。
叔孫豹、鄫世子巫如晉。
仲孫蔑、衛孫林父子會吳於善道。
秋,大雩。
楚殺其大夫公子壬夫。
公會晉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齊世子光、吳人、鄫人於戚。
公至自會。
冬,戍陳。
楚公子貞帥師伐陳。
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齊世子光救陳。
十有二月,公至自救陳。
辛未,季孫行父卒。
【傳】五年春,公至自晉。
王使王叔陳生愬戎於晉,晉人執之。
士魴如京師,言王叔之貳於戎也。
夏,鄭子國來聘,通嗣君也。
穆叔覿鄫大子於晉,以成屬鄫。
書曰:「叔孫豹、鄫大子巫如晉。」言比諸魯大夫也。
吳子使壽越如晉,辭不會於雞澤之故,且請聽諸侯之好。
晉人將爲之合諸侯,使魯、衛先會吳,且告會期。
故孟獻子、孫文子會吳於善道。
秋,大雩,旱也。
楚人討陳叛故,曰:「由令尹子辛實侵欲焉。」乃殺之。
書曰:「楚殺其大夫公子壬夫。」貪也。
君子謂:「楚共王於是不刑。
《詩》曰:『周道挺挺,我心扃扃,講事不令,集人來定。
』己則無信,而殺人以逞,不亦難乎?《夏書》曰:『成允成功。
』」
九月丙午,盟於戚,會吳,且命戍陳也。
穆叔以屬鄫爲不利,使鄫大夫聽命於會。
楚子囊爲令尹。
範宣子曰:「我喪陳矣!楚人討貳而立子囊,必改行而疾討陳。
陳近於楚,民朝夕急,能無往乎?有陳,非吾事也,無之而後可。」
冬,諸侯戍陳。
子囊伐陳。
十一月甲午,會於城棣以救之。
季文子卒。
大夫入斂,公在位。
宰庀家器爲葬備,無衣帛之妾,無食粟之馬,無藏金玉,無重器備。
君子是以知季文子之忠於公室也。
相三君矣,而無私積,可不謂忠乎?
夏,鄭伯使公子發來聘。
叔孫豹、鄫世子巫如晉。
仲孫蔑、衛孫林父子會吳於善道。
秋,大雩。
楚殺其大夫公子壬夫。
公會晉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齊世子光、吳人、鄫人於戚。
公至自會。
冬,戍陳。
楚公子貞帥師伐陳。
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齊世子光救陳。
十有二月,公至自救陳。
辛未,季孫行父卒。
【傳】五年春,公至自晉。
王使王叔陳生愬戎於晉,晉人執之。
士魴如京師,言王叔之貳於戎也。
夏,鄭子國來聘,通嗣君也。
穆叔覿鄫大子於晉,以成屬鄫。
書曰:「叔孫豹、鄫大子巫如晉。」言比諸魯大夫也。
吳子使壽越如晉,辭不會於雞澤之故,且請聽諸侯之好。
晉人將爲之合諸侯,使魯、衛先會吳,且告會期。
故孟獻子、孫文子會吳於善道。
秋,大雩,旱也。
楚人討陳叛故,曰:「由令尹子辛實侵欲焉。」乃殺之。
書曰:「楚殺其大夫公子壬夫。」貪也。
君子謂:「楚共王於是不刑。
《詩》曰:『周道挺挺,我心扃扃,講事不令,集人來定。
』己則無信,而殺人以逞,不亦難乎?《夏書》曰:『成允成功。
』」
九月丙午,盟於戚,會吳,且命戍陳也。
穆叔以屬鄫爲不利,使鄫大夫聽命於會。
楚子囊爲令尹。
範宣子曰:「我喪陳矣!楚人討貳而立子囊,必改行而疾討陳。
陳近於楚,民朝夕急,能無往乎?有陳,非吾事也,無之而後可。」
冬,諸侯戍陳。
子囊伐陳。
十一月甲午,會於城棣以救之。
季文子卒。
大夫入斂,公在位。
宰庀家器爲葬備,無衣帛之妾,無食粟之馬,無藏金玉,無重器備。
君子是以知季文子之忠於公室也。
相三君矣,而無私積,可不謂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