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二年春王二月壬子,宋華元帥師及鄭公子歸生帥師,戰於大棘。
宋師敗績,獲宋華元。
秦師伐晉。
夏,晉人、宋人、衛人、陳人侵鄭。
秋九月乙丑,晉趙盾弒其君夷皋。
冬十月乙亥,天王崩。
【傳】二年春,鄭公子歸生受命於楚,伐宋。
宋華元、樂呂御之。
二月壬子,戰於大棘,宋師敗績,囚華元,獲樂呂,及甲車四百六十乘,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
狂狡輅鄭人,鄭人入於井,倒戟而出之,獲狂狡。
君子曰:「失禮違命,宜其爲禽也。
戎,昭果毅以聽之之謂禮,殺敵爲果,致果爲毅。
易之,戮也。」
將戰,華元殺羊食士,其御羊斟不與。
及戰,曰:「疇昔之羊,子爲政,今日之事,我爲政。」與人鄭師,故敗。
君子謂:「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敗國殄民。
於是刑孰大焉。
《詩》所謂『人之無良』者,其羊斟之謂乎,殘民以逞。」
宋人以兵車百乘、文馬百駟以贖華元於鄭。
半入,華元逃歸,立於門外,告而入。
見叔佯,曰:「子之馬然也。」對曰:「非馬也,其人也。」既合而來奔。
宋城,華元爲植,巡功。
城者謳曰:「睅其目,皤其腹,棄甲而復。
于思于思,棄甲復來。」使其驂乘謂之曰:「牛則有皮,犀兕尚多,棄甲則那?」役人曰:「從其有皮,丹漆若何?」華元曰:「去之,夫其口衆我寡。」
秦師伐晉,以報崇也,遂圍焦。
夏,晉趙盾救焦,遂自陰地,及諸侯之師侵鄭,以報大棘之役。
楚鬥椒救鄭,曰:「能欲諸侯而惡其難乎?」遂次於鄭以待晉師。
趙盾曰:「彼宗競於楚,殆將斃矣。
姑益其疾。」乃去之。
晉靈公不君:厚斂以雕牆;從臺上彈人,而觀其闢丸也;宰夫腸熊蹯不熟,殺之,置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
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
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
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三進,及溜,而後視之。
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
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豈唯羣臣賴之。
又曰:『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
』能補過也。
君能補過,兗不廢矣。」猶不改。
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鋤麑賊之。
晨往,寢門闢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賊民之主,不忠。
棄君之命,不信。
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
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
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殺之。
盾曰:「棄人用犬,雖猛何爲。」鬥
宋師敗績,獲宋華元。
秦師伐晉。
夏,晉人、宋人、衛人、陳人侵鄭。
秋九月乙丑,晉趙盾弒其君夷皋。
冬十月乙亥,天王崩。
【傳】二年春,鄭公子歸生受命於楚,伐宋。
宋華元、樂呂御之。
二月壬子,戰於大棘,宋師敗績,囚華元,獲樂呂,及甲車四百六十乘,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
狂狡輅鄭人,鄭人入於井,倒戟而出之,獲狂狡。
君子曰:「失禮違命,宜其爲禽也。
戎,昭果毅以聽之之謂禮,殺敵爲果,致果爲毅。
易之,戮也。」
將戰,華元殺羊食士,其御羊斟不與。
及戰,曰:「疇昔之羊,子爲政,今日之事,我爲政。」與人鄭師,故敗。
君子謂:「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敗國殄民。
於是刑孰大焉。
《詩》所謂『人之無良』者,其羊斟之謂乎,殘民以逞。」
宋人以兵車百乘、文馬百駟以贖華元於鄭。
半入,華元逃歸,立於門外,告而入。
見叔佯,曰:「子之馬然也。」對曰:「非馬也,其人也。」既合而來奔。
宋城,華元爲植,巡功。
城者謳曰:「睅其目,皤其腹,棄甲而復。
于思于思,棄甲復來。」使其驂乘謂之曰:「牛則有皮,犀兕尚多,棄甲則那?」役人曰:「從其有皮,丹漆若何?」華元曰:「去之,夫其口衆我寡。」
秦師伐晉,以報崇也,遂圍焦。
夏,晉趙盾救焦,遂自陰地,及諸侯之師侵鄭,以報大棘之役。
楚鬥椒救鄭,曰:「能欲諸侯而惡其難乎?」遂次於鄭以待晉師。
趙盾曰:「彼宗競於楚,殆將斃矣。
姑益其疾。」乃去之。
晉靈公不君:厚斂以雕牆;從臺上彈人,而觀其闢丸也;宰夫腸熊蹯不熟,殺之,置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
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
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
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三進,及溜,而後視之。
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
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豈唯羣臣賴之。
又曰:『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
』能補過也。
君能補過,兗不廢矣。」猶不改。
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鋤麑賊之。
晨往,寢門闢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賊民之主,不忠。
棄君之命,不信。
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
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
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殺之。
盾曰:「棄人用犬,雖猛何爲。」鬥
【經】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傷,改卜牛。
牛死,乃不郊。
猶三望。
葬匡王。
楚子伐陸渾之戎。
夏,楚人侵鄭。
秋,赤狄侵齊。
宋師圍曹。
冬十月丙戌。
鄭伯蘭卒。
葬鄭穆公。
【傳】三年春,不郊而望,皆非禮也。
望,郊之屬也。
不郊亦無望,可也。
晉侯伐鄭,及郔。
鄭及晉平,士會入盟。
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於洛,觀兵於周疆。
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
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
對曰:「在德不在鼎。
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爲之備,使民知神、奸。
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
螭魅罔兩,莫能逢之,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
桀有昏德,鼎遷於商,載祀六百。
商紂暴虐,鼎遷於周。
德之休明,雖小,重也。
其建回昏亂,雖大,輕也。
天祚明德,有所底止。
成王定鼎於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夏,楚人侵鄭,鄭即晉故也。
宋文公即位三年,殺母弟須及昭公子。
武氏之謀也,使戴、桓之族攻武氏於司馬子伯之館。
盡逐武、穆之族。
武、穆之族以曹師伐宋。
秋,宋師圍曹,報武氏之亂也。
冬,鄭穆公卒。
初,鄭文公有賤妾曰燕姞,夢天使與己蘭,曰:「餘爲伯鯈。
餘,而祖也,以是爲而子。
以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見之,與之蘭而御之。
辭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將不信,敢徵蘭乎。」公曰:「諾。」生穆公,名之曰蘭。
文公報鄭子之妃,曰陳嬀,生子華、子臧。
子臧得罪而出。
誘子華而殺之南里,使盜殺子臧於陳、宋之間。
又娶於江,生公子士。
朝於楚,楚人鴆之,及葉而死。
又娶於蘇,生子瑕、子俞彌。
俞彌早卒。
泄駕惡瑕,文公亦惡之,故不立也。
公逐羣公子,公子蘭奔晉,從晉文公伐鄭。
石癸曰:「吾聞姬、姞耦,其子孫必蕃。
姞,吉人也,后稷之元妃也,今公子蘭,姞甥也。
天或啓之,必將爲君,其後必蕃,先納之可以亢寵。」與孔將鋤、侯宣多納之,盟於大宮而立之。
以與晉平。
穆公有疾,曰:「蘭死,吾其死乎,吾所以生也。」刈蘭而卒。
牛死,乃不郊。
猶三望。
葬匡王。
楚子伐陸渾之戎。
夏,楚人侵鄭。
秋,赤狄侵齊。
宋師圍曹。
冬十月丙戌。
鄭伯蘭卒。
葬鄭穆公。
【傳】三年春,不郊而望,皆非禮也。
望,郊之屬也。
不郊亦無望,可也。
晉侯伐鄭,及郔。
鄭及晉平,士會入盟。
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於洛,觀兵於周疆。
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
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
對曰:「在德不在鼎。
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爲之備,使民知神、奸。
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
螭魅罔兩,莫能逢之,用能協於上下以承天休。
桀有昏德,鼎遷於商,載祀六百。
商紂暴虐,鼎遷於周。
德之休明,雖小,重也。
其建回昏亂,雖大,輕也。
天祚明德,有所底止。
成王定鼎於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夏,楚人侵鄭,鄭即晉故也。
宋文公即位三年,殺母弟須及昭公子。
武氏之謀也,使戴、桓之族攻武氏於司馬子伯之館。
盡逐武、穆之族。
武、穆之族以曹師伐宋。
秋,宋師圍曹,報武氏之亂也。
冬,鄭穆公卒。
初,鄭文公有賤妾曰燕姞,夢天使與己蘭,曰:「餘爲伯鯈。
餘,而祖也,以是爲而子。
以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文公見之,與之蘭而御之。
辭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將不信,敢徵蘭乎。」公曰:「諾。」生穆公,名之曰蘭。
文公報鄭子之妃,曰陳嬀,生子華、子臧。
子臧得罪而出。
誘子華而殺之南里,使盜殺子臧於陳、宋之間。
又娶於江,生公子士。
朝於楚,楚人鴆之,及葉而死。
又娶於蘇,生子瑕、子俞彌。
俞彌早卒。
泄駕惡瑕,文公亦惡之,故不立也。
公逐羣公子,公子蘭奔晉,從晉文公伐鄭。
石癸曰:「吾聞姬、姞耦,其子孫必蕃。
姞,吉人也,后稷之元妃也,今公子蘭,姞甥也。
天或啓之,必將爲君,其後必蕃,先納之可以亢寵。」與孔將鋤、侯宣多納之,盟於大宮而立之。
以與晉平。
穆公有疾,曰:「蘭死,吾其死乎,吾所以生也。」刈蘭而卒。
【經】六年春,晉趙盾、衛孫免侵陳。
夏四月。
秋八月,螽。
冬十月。
【傳】六年春,晉、衛侵陳,陳即楚故也。
夏,定王使子服求後於齊。
秋,赤狄伐晉。
圍懷,及邢丘。
晉侯欲伐之。
中行桓子曰:「使疾其民,以盈其貫,將可殪也。
《周書》曰:『殪戎殷。
』此類之謂也。」
冬,召桓公逆王后於齊。
楚人伐鄭,取成而還。
鄭公子曼滿與王子伯廖語,欲爲卿。
伯廖告人曰:「無德而貪,其在《周易》《豐》三之《離》三,弗過之矣。」間一歲,鄭人殺之。
夏四月。
秋八月,螽。
冬十月。
【傳】六年春,晉、衛侵陳,陳即楚故也。
夏,定王使子服求後於齊。
秋,赤狄伐晉。
圍懷,及邢丘。
晉侯欲伐之。
中行桓子曰:「使疾其民,以盈其貫,將可殪也。
《周書》曰:『殪戎殷。
』此類之謂也。」
冬,召桓公逆王后於齊。
楚人伐鄭,取成而還。
鄭公子曼滿與王子伯廖語,欲爲卿。
伯廖告人曰:「無德而貪,其在《周易》《豐》三之《離》三,弗過之矣。」間一歲,鄭人殺之。
【經】十有八年春王二月丁丑,公薨於臺下。
秦伯犖卒。
夏五月戊戌,齊人弒其君商人。
六月癸酉,葬我君文公。
秋,公子遂、叔孫得臣如齊。
冬十月,子卒。
夫人姜氏歸於齊。
季孫行父如齊。
莒弒其君庶其。
【傳】十八年春,齊侯戒師期,而有疾,醫曰:「不及秋,將死。」公聞之,卜曰:「尚無及期。」惠伯令龜,卜楚丘佔之曰:「齊侯不及期,非疾也。
君亦不聞。
令龜有咎。」二月丁丑,公薨。
齊懿公之爲公子也,與邴蜀之父爭田,弗勝。
及即位,乃掘而刖之,而使蜀僕。
納閻職之妻,而使職驂乘。
夏五月,公遊於申池。
二人浴於池,蜀以撲抶職。
職怒。
曰:「人奪女妻而不怒,一抶女庸何傷!」職曰:「與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乃謀弒懿公,納諸竹中。
歸,舍爵而行。
齊人立公子元。
六月,葬文公。
秋,襄仲、莊叔如齊,惠公立故,且拜葬也。
文公二妃敬贏生宣公。
敬贏嬖而私事襄仲。
宣公長而屬諸襄仲,襄仲欲立之,叔仲不可。
仲見於齊侯而請之。
齊侯新立而欲親魯,許之。
冬十月,仲殺惡及視而立宣公。
書曰「子卒」,諱之也。
仲以君命召惠伯。
其宰公冉務人止之,曰:「入必死。」叔仲曰:「死君命可也。」公冉務人曰:「若君命可死,非君命何聽?」弗聽,乃入,殺而埋之馬矢之中。
公冉務人奉其帑以奔蔡,既而復叔仲氏。
夫人姜氏歸於齊,大歸也。
將行,哭而過市曰:「天乎,仲爲不道,殺適立庶。」市人皆哭,魯人謂之哀姜。
莒紀公生大子僕,又生季佗,愛季佗而黜僕,且多行無禮於國。
僕因國人以弒紀公,以其寶玉來奔,納諸宣公。
公命與之邑,曰:「今日必授。」季文子使司寇出諸竟,曰:「今日必達。」公問其故。
季文子使大史克對曰:「先大夫臧文仲教行父事君之禮,行父奉以周旋,弗敢失隊。
曰:『見有禮於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養父母也。
見無禮於其君者,誅之如鷹鸇之逐鳥雀也。
』先君周公制《周禮》曰:『則以觀德,德以處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
』作《誓命》曰:『毀則爲賊,掩賊爲藏,竊賄爲盜,盜器爲奸。
主藏之名,賴奸之用,爲大凶德,有常無赦,在《九刑》不忘。
』行父還觀莒僕,莫可則也。
孝敬忠信爲吉德,盜賊藏奸爲凶德。
夫莒僕,則其孝敬,則弒君父矣;則其忠信,則竊寶玉矣。
其人,則盜賊也;其器,則奸兆也,保而利之,則主藏也。
以訓則昏,民無則焉。
不度於善,而皆在於凶德,是以去之。
「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蒼舒、隤豈、檮寅、大臨、龍降、庭堅、仲容、叔達,齊聖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民謂之八愷。
高
秦伯犖卒。
夏五月戊戌,齊人弒其君商人。
六月癸酉,葬我君文公。
秋,公子遂、叔孫得臣如齊。
冬十月,子卒。
夫人姜氏歸於齊。
季孫行父如齊。
莒弒其君庶其。
【傳】十八年春,齊侯戒師期,而有疾,醫曰:「不及秋,將死。」公聞之,卜曰:「尚無及期。」惠伯令龜,卜楚丘佔之曰:「齊侯不及期,非疾也。
君亦不聞。
令龜有咎。」二月丁丑,公薨。
齊懿公之爲公子也,與邴蜀之父爭田,弗勝。
及即位,乃掘而刖之,而使蜀僕。
納閻職之妻,而使職驂乘。
夏五月,公遊於申池。
二人浴於池,蜀以撲抶職。
職怒。
曰:「人奪女妻而不怒,一抶女庸何傷!」職曰:「與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乃謀弒懿公,納諸竹中。
歸,舍爵而行。
齊人立公子元。
六月,葬文公。
秋,襄仲、莊叔如齊,惠公立故,且拜葬也。
文公二妃敬贏生宣公。
敬贏嬖而私事襄仲。
宣公長而屬諸襄仲,襄仲欲立之,叔仲不可。
仲見於齊侯而請之。
齊侯新立而欲親魯,許之。
冬十月,仲殺惡及視而立宣公。
書曰「子卒」,諱之也。
仲以君命召惠伯。
其宰公冉務人止之,曰:「入必死。」叔仲曰:「死君命可也。」公冉務人曰:「若君命可死,非君命何聽?」弗聽,乃入,殺而埋之馬矢之中。
公冉務人奉其帑以奔蔡,既而復叔仲氏。
夫人姜氏歸於齊,大歸也。
將行,哭而過市曰:「天乎,仲爲不道,殺適立庶。」市人皆哭,魯人謂之哀姜。
莒紀公生大子僕,又生季佗,愛季佗而黜僕,且多行無禮於國。
僕因國人以弒紀公,以其寶玉來奔,納諸宣公。
公命與之邑,曰:「今日必授。」季文子使司寇出諸竟,曰:「今日必達。」公問其故。
季文子使大史克對曰:「先大夫臧文仲教行父事君之禮,行父奉以周旋,弗敢失隊。
曰:『見有禮於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養父母也。
見無禮於其君者,誅之如鷹鸇之逐鳥雀也。
』先君周公制《周禮》曰:『則以觀德,德以處事,事以度功,功以食民。
』作《誓命》曰:『毀則爲賊,掩賊爲藏,竊賄爲盜,盜器爲奸。
主藏之名,賴奸之用,爲大凶德,有常無赦,在《九刑》不忘。
』行父還觀莒僕,莫可則也。
孝敬忠信爲吉德,盜賊藏奸爲凶德。
夫莒僕,則其孝敬,則弒君父矣;則其忠信,則竊寶玉矣。
其人,則盜賊也;其器,則奸兆也,保而利之,則主藏也。
以訓則昏,民無則焉。
不度於善,而皆在於凶德,是以去之。
「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蒼舒、隤豈、檮寅、大臨、龍降、庭堅、仲容、叔達,齊聖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民謂之八愷。
高
【經】十有七年春,晉人、衛人、陳人、鄭人伐宋。
夏四月癸亥,葬我小君聲姜。
齊侯伐我西鄙。
六月癸未,公及齊侯盟於谷。
諸侯會於扈。
秋,公至自谷。
冬,公子遂如齊。
【傳】十七年春,晉荀林父、衛孔達、陳公孫寧、鄭石楚伐宋。
討曰:「何故弒君!」猶立文公而還,卿不書,失其所也。
夏四月癸亥,葬聲姜。
有齊難,是以緩。
齊侯伐我北鄙,襄仲請盟。
六月,盟於谷。
晉侯蒐於黃父,遂複合諸侯於扈,平宋也。
公不與會,齊難故也。
書曰「諸侯」,無功也。
於是,晉侯不見鄭伯,以爲貳於楚也。
鄭子家使執訊而與之書,以告趙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與之事君。
九月,蔡侯入於敝邑以行。
敝邑以侯宣多之難,寡君是以不得與蔡侯偕。
十一月,克滅侯宣多而隨蔡侯以朝於執事。
十二年六月,歸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請陳侯於楚而朝諸君。
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蕆陳事。
十五年五月,陳侯自敝邑往朝於君。
往年正月,燭之武往朝夷也。
八月,寡君又往朝。
以陳、蔡之密邇於楚而不敢貳焉,則敝邑之故也。
雖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於襄,而再見於君。
夷與孤之二三臣相及於絳,雖我小國,則蔑以過之矣。
今大國曰:『爾未逞吾志。
』敝邑有亡,無以加焉。
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餘幾。
』又曰:『鹿死不擇音。
』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命之罔極,亦知亡矣。
將悉敝賦以待於鯈,唯執事命之。
文公二年六月壬申,朝於齊。
四年二月壬戌,爲齊侵蔡,亦獲成於楚。
居大國之間而從於強令,豈其罪也。
大國若弗圖,無所逃命。」
晉鞏朔行成於鄭,趙穿、公婿池爲質焉。
秋,周甘蜀敗戎於垂,乘其飲酒也。
冬十月,鄭大子夷、石楚爲質於晉。
襄仲如齊,拜谷之盟。
復曰:「臣聞齊人將食魯之麥。
以臣觀之,將不能。
齊君之語偷。
臧文仲有言曰:『民主偷必死』。」
夏四月癸亥,葬我小君聲姜。
齊侯伐我西鄙。
六月癸未,公及齊侯盟於谷。
諸侯會於扈。
秋,公至自谷。
冬,公子遂如齊。
【傳】十七年春,晉荀林父、衛孔達、陳公孫寧、鄭石楚伐宋。
討曰:「何故弒君!」猶立文公而還,卿不書,失其所也。
夏四月癸亥,葬聲姜。
有齊難,是以緩。
齊侯伐我北鄙,襄仲請盟。
六月,盟於谷。
晉侯蒐於黃父,遂複合諸侯於扈,平宋也。
公不與會,齊難故也。
書曰「諸侯」,無功也。
於是,晉侯不見鄭伯,以爲貳於楚也。
鄭子家使執訊而與之書,以告趙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與之事君。
九月,蔡侯入於敝邑以行。
敝邑以侯宣多之難,寡君是以不得與蔡侯偕。
十一月,克滅侯宣多而隨蔡侯以朝於執事。
十二年六月,歸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請陳侯於楚而朝諸君。
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蕆陳事。
十五年五月,陳侯自敝邑往朝於君。
往年正月,燭之武往朝夷也。
八月,寡君又往朝。
以陳、蔡之密邇於楚而不敢貳焉,則敝邑之故也。
雖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於襄,而再見於君。
夷與孤之二三臣相及於絳,雖我小國,則蔑以過之矣。
今大國曰:『爾未逞吾志。
』敝邑有亡,無以加焉。
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餘幾。
』又曰:『鹿死不擇音。
』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命之罔極,亦知亡矣。
將悉敝賦以待於鯈,唯執事命之。
文公二年六月壬申,朝於齊。
四年二月壬戌,爲齊侵蔡,亦獲成於楚。
居大國之間而從於強令,豈其罪也。
大國若弗圖,無所逃命。」
晉鞏朔行成於鄭,趙穿、公婿池爲質焉。
秋,周甘蜀敗戎於垂,乘其飲酒也。
冬十月,鄭大子夷、石楚爲質於晉。
襄仲如齊,拜谷之盟。
復曰:「臣聞齊人將食魯之麥。
以臣觀之,將不能。
齊君之語偷。
臧文仲有言曰:『民主偷必死』。」
【經】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夏,楚子、陳侯、鄭伯盟於辰陵。
公孫歸父會齊人伐莒。
秋,晉侯會狄於欑函。
冬十月,楚人殺陳夏徵舒。
丁亥,楚子入陳。
納公孫寧、儀行父於陳。
【傳】十一年春,楚子伐鄭,及櫟。
子良曰:「晉、楚不務德而兵爭,與其來者可也。
晉、楚無信,我焉得有信。」乃從楚。
夏,楚盟於辰陵,陳、鄭服也。
楚左尹子重侵宋,王待諸郔。
令尹蒍艾獵城沂,使封人慮事,以授司徒。
量功命日,分財用,平板幹,稱畚築,程土物,議遠邇,略基趾,具□糧,度有司,事三旬而成,不愆於素。
晉郤成子求成於衆狄,衆狄疾赤狄之役,遂服於晉。
秋,會於欑函,衆狄服也。
是行也。
諸大夫欲召狄。
郤成子曰:「吾聞之,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能勤有繼,其從之也。
《詩》曰:『文王既勤止。
』文王猶勤,況寡德乎?」
冬,楚子爲陳夏氏亂故,伐陳。
謂陳人無動,將討於少西氏。
遂入陳,殺夏徵舒,轘諸慄門,因縣陳。
陳侯在晉。
申叔時使於齊,反,覆命而退。
王使讓之曰:「夏徵舒爲不道,弒其君,寡人以諸侯討而戮之,諸侯、縣公皆慶寡人,女獨不慶寡人,何故」對曰:「猶可辭乎?」王曰:「可哉」曰:夏徵舒弒其君,其罪大矣,討而戮之,君之義也。
抑人亦有言曰:『牽牛以蹊人之田,而奪之牛。
』牽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奪之牛,罰已重矣。
諸侯之從也,曰討有罪也。
今縣陳,貪其富也。
以討召諸侯,而以貪歸之,無乃不可乎?王曰:「善哉!」吾未之聞也。
反之,可乎?對曰:「可哉!吾儕小人所謂取諸其懷而與之也。」乃復封陳,鄉取一人焉以歸,謂之夏州。
故書曰:「楚子入陳,納公孫寧、儀行父於陳。」書有禮也。
厲之役,鄭伯逃歸,自是楚未得志焉。
鄭既受盟於辰陵,又徼事於晉。
夏,楚子、陳侯、鄭伯盟於辰陵。
公孫歸父會齊人伐莒。
秋,晉侯會狄於欑函。
冬十月,楚人殺陳夏徵舒。
丁亥,楚子入陳。
納公孫寧、儀行父於陳。
【傳】十一年春,楚子伐鄭,及櫟。
子良曰:「晉、楚不務德而兵爭,與其來者可也。
晉、楚無信,我焉得有信。」乃從楚。
夏,楚盟於辰陵,陳、鄭服也。
楚左尹子重侵宋,王待諸郔。
令尹蒍艾獵城沂,使封人慮事,以授司徒。
量功命日,分財用,平板幹,稱畚築,程土物,議遠邇,略基趾,具□糧,度有司,事三旬而成,不愆於素。
晉郤成子求成於衆狄,衆狄疾赤狄之役,遂服於晉。
秋,會於欑函,衆狄服也。
是行也。
諸大夫欲召狄。
郤成子曰:「吾聞之,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能勤有繼,其從之也。
《詩》曰:『文王既勤止。
』文王猶勤,況寡德乎?」
冬,楚子爲陳夏氏亂故,伐陳。
謂陳人無動,將討於少西氏。
遂入陳,殺夏徵舒,轘諸慄門,因縣陳。
陳侯在晉。
申叔時使於齊,反,覆命而退。
王使讓之曰:「夏徵舒爲不道,弒其君,寡人以諸侯討而戮之,諸侯、縣公皆慶寡人,女獨不慶寡人,何故」對曰:「猶可辭乎?」王曰:「可哉」曰:夏徵舒弒其君,其罪大矣,討而戮之,君之義也。
抑人亦有言曰:『牽牛以蹊人之田,而奪之牛。
』牽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奪之牛,罰已重矣。
諸侯之從也,曰討有罪也。
今縣陳,貪其富也。
以討召諸侯,而以貪歸之,無乃不可乎?王曰:「善哉!」吾未之聞也。
反之,可乎?對曰:「可哉!吾儕小人所謂取諸其懷而與之也。」乃復封陳,鄉取一人焉以歸,謂之夏州。
故書曰:「楚子入陳,納公孫寧、儀行父於陳。」書有禮也。
厲之役,鄭伯逃歸,自是楚未得志焉。
鄭既受盟於辰陵,又徼事於晉。
【經】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公至自晉。
邾人伐我南鄙,叔彭生帥師伐邾。
夏五月乙亥,齊侯潘卒。
六月,公會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晉趙盾。
癸酉,同盟於新城。
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斗。
公至自會。
晉人納捷菑於邾。
弗克納。
九月甲申,公孫敖卒於齊。
齊公子商人弒其君舍。
宋子哀來奔。
冬,單伯如齊。
齊人執單伯。
齊人執子叔姬。
【傳】十四年春,頃王崩。
周公閱與王孫蘇爭政,故不赴。
凡崩、薨,不赴,則不書。
禍、福,不告亦不書,懲不敬也。
邾文公之卒也,公使吊焉,不敬。
邾人來討,伐我南鄙,故惠伯伐邾。
子叔姬齊昭公,生舍。
叔姬無寵,舍無威。
公子商人驟施於國,而多聚士,盡其家,貸於公,有司以繼之。
夏五月,昭公卒,舍即位。
邾文公妃元齊姜生定公,二妃晉姬生捷菑。
文公卒,邾人立定公,捷菑奔晉。
六月,同盟於新城,從於楚者服,且謀邾也。
秋七月乙卯夜,齊商人弒舍而讓元。
元曰:「爾求之久矣。
我能事爾,爾不可使多蓄憾。
將免我乎?爾爲之!」
有星孛入於北斗,周內史叔服曰:「不出七年,宋、齊、晉之君皆將死亂。」
晉趙盾以諸侯之師八百乘納捷菑於邾。
邾人辭曰:「齊出玃且長。」宣子曰:「辭順而弗從,不祥。」乃還。
周公將與王孫蘇訟於晉,王叛王孫蘇,而使尹氏與聃啓訟周公於晉。
趙宣子平王室而復之。
楚莊王立,子孔、潘崇將襲羣舒,使公子燮與子儀守而伐舒蓼。
二子作亂,城郢而使賊殺子孔,不克而還。
八月,二子以楚子出,將如商密。
廬戢梨及叔麋誘之,遂殺鬥克及公子燮。
初,鬥克囚於秦,秦有殽之敗,而使歸求成,成而不得志。
公子燮求令尹而不得。
故二子作亂。
穆伯之從己氏也,魯人立文伯。
穆伯生二子於莒而求復,文伯以爲請。
襄仲使無朝。
聽命,復而不出,二年而盡室以復適莒。
文伯疾而請曰:「谷之子弱,請立難也。」許之。
文伯卒,立惠叔。
穆伯請重賂以求復,惠叔以爲請,許之。
將來,九月卒於齊,告喪,請葬,弗許。
宋高哀爲蕭封人,以爲卿,不義宋公而出,遂來奔。
書曰:「宋子哀來奔去貴之也。」
齊人定懿公,使來告難,故書以九月。
齊公子元不順懿公之爲政也,終不曰「公」,曰「夫己氏」。
襄仲使告於王,請以王寵求昭姬於齊。
曰:「殺其子,焉用其母?請受而罪之。」
冬,單伯如齊,請子叔姬,齊人執之。
又執子叔姬。
邾人伐我南鄙,叔彭生帥師伐邾。
夏五月乙亥,齊侯潘卒。
六月,公會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晉趙盾。
癸酉,同盟於新城。
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斗。
公至自會。
晉人納捷菑於邾。
弗克納。
九月甲申,公孫敖卒於齊。
齊公子商人弒其君舍。
宋子哀來奔。
冬,單伯如齊。
齊人執單伯。
齊人執子叔姬。
【傳】十四年春,頃王崩。
周公閱與王孫蘇爭政,故不赴。
凡崩、薨,不赴,則不書。
禍、福,不告亦不書,懲不敬也。
邾文公之卒也,公使吊焉,不敬。
邾人來討,伐我南鄙,故惠伯伐邾。
子叔姬齊昭公,生舍。
叔姬無寵,舍無威。
公子商人驟施於國,而多聚士,盡其家,貸於公,有司以繼之。
夏五月,昭公卒,舍即位。
邾文公妃元齊姜生定公,二妃晉姬生捷菑。
文公卒,邾人立定公,捷菑奔晉。
六月,同盟於新城,從於楚者服,且謀邾也。
秋七月乙卯夜,齊商人弒舍而讓元。
元曰:「爾求之久矣。
我能事爾,爾不可使多蓄憾。
將免我乎?爾爲之!」
有星孛入於北斗,周內史叔服曰:「不出七年,宋、齊、晉之君皆將死亂。」
晉趙盾以諸侯之師八百乘納捷菑於邾。
邾人辭曰:「齊出玃且長。」宣子曰:「辭順而弗從,不祥。」乃還。
周公將與王孫蘇訟於晉,王叛王孫蘇,而使尹氏與聃啓訟周公於晉。
趙宣子平王室而復之。
楚莊王立,子孔、潘崇將襲羣舒,使公子燮與子儀守而伐舒蓼。
二子作亂,城郢而使賊殺子孔,不克而還。
八月,二子以楚子出,將如商密。
廬戢梨及叔麋誘之,遂殺鬥克及公子燮。
初,鬥克囚於秦,秦有殽之敗,而使歸求成,成而不得志。
公子燮求令尹而不得。
故二子作亂。
穆伯之從己氏也,魯人立文伯。
穆伯生二子於莒而求復,文伯以爲請。
襄仲使無朝。
聽命,復而不出,二年而盡室以復適莒。
文伯疾而請曰:「谷之子弱,請立難也。」許之。
文伯卒,立惠叔。
穆伯請重賂以求復,惠叔以爲請,許之。
將來,九月卒於齊,告喪,請葬,弗許。
宋高哀爲蕭封人,以爲卿,不義宋公而出,遂來奔。
書曰:「宋子哀來奔去貴之也。」
齊人定懿公,使來告難,故書以九月。
齊公子元不順懿公之爲政也,終不曰「公」,曰「夫己氏」。
襄仲使告於王,請以王寵求昭姬於齊。
曰:「殺其子,焉用其母?請受而罪之。」
冬,單伯如齊,請子叔姬,齊人執之。
又執子叔姬。
【經】九年春王正月,公如齊。
公至自齊。
夏,仲孫蔑如京師。
齊侯伐萊。
秋,取根牟。
八月,滕子卒。
九月,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會於扈。
晉荀林父帥師伐陳。
辛酉,晉侯黑臀卒於扈。
冬十月癸酉,衛侯鄭卒。
宋人圍滕。
楚子伐鄭。
晉郤缺帥師救鄭。
陳殺其大夫泄冶。
【傳】九年春,王使來徵聘。
夏,孟獻於聘於周,王以爲有禮,厚賄之。
秋,取根牟,言易也。
滕昭公卒。
會於扈,討不睦也。
陳侯不會。
晉荀林父以諸侯之師伐陳。
晉侯卒於扈,乃還。
冬,宋人圍滕,因其喪也。
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通於夏姬,皆衷其示日服以戲於朝。
泄冶諫曰:「公卿宣淫,民無效焉,且聞不令,君其納之。」公曰:「吾能改矣。」公告二子,二子請殺之,公弗禁,遂殺泄冶。
孔子曰:「《詩》雲:『民之多闢,無自立闢。
』其泄冶之謂乎。」
楚子爲厲之役故,伐鄭。
晉郤缺救鄭,鄭伯敗楚師於柳棼。
國人皆喜,唯子良憂曰:「是國之災也,吾死無日矣。」
公至自齊。
夏,仲孫蔑如京師。
齊侯伐萊。
秋,取根牟。
八月,滕子卒。
九月,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會於扈。
晉荀林父帥師伐陳。
辛酉,晉侯黑臀卒於扈。
冬十月癸酉,衛侯鄭卒。
宋人圍滕。
楚子伐鄭。
晉郤缺帥師救鄭。
陳殺其大夫泄冶。
【傳】九年春,王使來徵聘。
夏,孟獻於聘於周,王以爲有禮,厚賄之。
秋,取根牟,言易也。
滕昭公卒。
會於扈,討不睦也。
陳侯不會。
晉荀林父以諸侯之師伐陳。
晉侯卒於扈,乃還。
冬,宋人圍滕,因其喪也。
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通於夏姬,皆衷其示日服以戲於朝。
泄冶諫曰:「公卿宣淫,民無效焉,且聞不令,君其納之。」公曰:「吾能改矣。」公告二子,二子請殺之,公弗禁,遂殺泄冶。
孔子曰:「《詩》雲:『民之多闢,無自立闢。
』其泄冶之謂乎。」
楚子爲厲之役故,伐鄭。
晉郤缺救鄭,鄭伯敗楚師於柳棼。
國人皆喜,唯子良憂曰:「是國之災也,吾死無日矣。」
【經】二年春,齊侯伐我北鄙。
夏四月丙戌,衛孫良夫帥師及齊師戰於新築,衛師敗績。
六月癸酉,季孫行父、臧孫許、叔孫僑如、公孫嬰齊帥師會晉郤克、衛孫良夫、曹公子首及齊侯戰於鞍,齊師敗績。
秋七月,齊侯使國佐如師。
己酉,及國佐盟於袁婁。
八月壬卒。
宋公鮑卒。
庚寅,衛侯速卒。
取汶陽田。
冬,楚師、鄭師侵衛。
十有一月,公會楚公子嬰齊於蜀。
丙申,公及楚人、秦人、宋人、陳人、衛人、鄭人、齊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於蜀。
【傳】二年春,齊侯伐我北鄙,圍龍。
頃公之嬖人盧蒲就魁門焉,龍人囚之。
齊侯曰:「勿殺!吾與而盟,無入而封。」弗聽,殺而膊諸城上。
齊侯親鼓,士陵城,三日,取龍,遂南侵及巢丘。
衛侯使孫良夫、石稷、寧相、向禽將侵齊,與齊師遇。
石子欲還,孫子曰:「不可。
以師伐人,遇其師而還,將謂君何?若知不能,則如無出。
今既遇矣,不如戰也。」
夏,有。
石成子曰:「師敗矣。
子不少須,衆懼盡。
子喪師徒,何以覆命?」皆不對。
又曰:「子,國卿也。
隕子,辱矣。
子以衆退,我此乃止。」且告車來甚衆。
齊師乃止,次於鞫居。
新築人仲叔於奚救孫桓子,桓子是以免。
既,衛人賞之以邑,辭。
請曲縣、繁纓以朝,許之。
仲尼聞之曰:「惜也,不如多與之邑。
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禮,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
若以假人,與人政也。
政亡,則國家從之,弗可止也已。」
孫桓子還於新築,不入,遂如晉乞師。
臧宣叔亦如晉乞師。
皆主郤獻子。
晉侯許之七百乘。
郤子曰:「此城濮之賦也。
有先君之明與先大夫之肅,故捷。
克於先大夫,無能爲役,請八百乘。」許之。
郤克將中軍,士燮佐上軍,欒書將下軍,韓厥爲司馬,以救魯、衛。
臧宣叔逆晉師,且道之。
季文子帥師會之。
及衛地,韓獻子將斬人,郤獻子馳,將救之,至則既斬之矣。
郤子使速以徇,告其僕曰:「吾以分謗也。」
師從齊師於莘。
六月壬申,師至於靡笄之下。
齊侯使請戰,曰:「子以君師,辱於敝邑,不腆敝賦,詰朝請見。」對曰:「晉與魯、衛,兄弟也。
來告曰:『大國朝夕釋憾於敝邑之地。
』寡君不忍,使羣臣請於大國,無令輿師淹於君地。
能進不能退,君無所辱命。」齊侯曰:「大夫之許,寡人之願也;若其不許,亦將見也。」齊高固入晉師,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車,系桑本焉,以徇齊壘,曰:「欲勇者賈餘餘勇。」
癸酉,師陳於□安。
邴夏御齊侯,逢醜父爲右。
晉解張御郤克,鄭丘緩爲右。
齊
夏四月丙戌,衛孫良夫帥師及齊師戰於新築,衛師敗績。
六月癸酉,季孫行父、臧孫許、叔孫僑如、公孫嬰齊帥師會晉郤克、衛孫良夫、曹公子首及齊侯戰於鞍,齊師敗績。
秋七月,齊侯使國佐如師。
己酉,及國佐盟於袁婁。
八月壬卒。
宋公鮑卒。
庚寅,衛侯速卒。
取汶陽田。
冬,楚師、鄭師侵衛。
十有一月,公會楚公子嬰齊於蜀。
丙申,公及楚人、秦人、宋人、陳人、衛人、鄭人、齊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於蜀。
【傳】二年春,齊侯伐我北鄙,圍龍。
頃公之嬖人盧蒲就魁門焉,龍人囚之。
齊侯曰:「勿殺!吾與而盟,無入而封。」弗聽,殺而膊諸城上。
齊侯親鼓,士陵城,三日,取龍,遂南侵及巢丘。
衛侯使孫良夫、石稷、寧相、向禽將侵齊,與齊師遇。
石子欲還,孫子曰:「不可。
以師伐人,遇其師而還,將謂君何?若知不能,則如無出。
今既遇矣,不如戰也。」
夏,有。
石成子曰:「師敗矣。
子不少須,衆懼盡。
子喪師徒,何以覆命?」皆不對。
又曰:「子,國卿也。
隕子,辱矣。
子以衆退,我此乃止。」且告車來甚衆。
齊師乃止,次於鞫居。
新築人仲叔於奚救孫桓子,桓子是以免。
既,衛人賞之以邑,辭。
請曲縣、繁纓以朝,許之。
仲尼聞之曰:「惜也,不如多與之邑。
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禮,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
若以假人,與人政也。
政亡,則國家從之,弗可止也已。」
孫桓子還於新築,不入,遂如晉乞師。
臧宣叔亦如晉乞師。
皆主郤獻子。
晉侯許之七百乘。
郤子曰:「此城濮之賦也。
有先君之明與先大夫之肅,故捷。
克於先大夫,無能爲役,請八百乘。」許之。
郤克將中軍,士燮佐上軍,欒書將下軍,韓厥爲司馬,以救魯、衛。
臧宣叔逆晉師,且道之。
季文子帥師會之。
及衛地,韓獻子將斬人,郤獻子馳,將救之,至則既斬之矣。
郤子使速以徇,告其僕曰:「吾以分謗也。」
師從齊師於莘。
六月壬申,師至於靡笄之下。
齊侯使請戰,曰:「子以君師,辱於敝邑,不腆敝賦,詰朝請見。」對曰:「晉與魯、衛,兄弟也。
來告曰:『大國朝夕釋憾於敝邑之地。
』寡君不忍,使羣臣請於大國,無令輿師淹於君地。
能進不能退,君無所辱命。」齊侯曰:「大夫之許,寡人之願也;若其不許,亦將見也。」齊高固入晉師,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車,系桑本焉,以徇齊壘,曰:「欲勇者賈餘餘勇。」
癸酉,師陳於□安。
邴夏御齊侯,逢醜父爲右。
晉解張御郤克,鄭丘緩爲右。
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