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十有五年春王正月,公如齊。
楚人伐徐。
三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候、鄭伯、許男、曹伯盟於牡丘,遂次於匡。
公孫敖帥師及諸侯之大夫救徐。
夏五月,日有食之。
秋七月,齊師、曹師伐厲。
八月,螽。
九月,公至自會。
季姬歸於鄫。
己卯晦,震夷伯之廟。
冬,宋人伐曹。
楚人敗徐於婁林。
十有一月壬戌,晉侯及秦伯戰於韓,獲晉侯。
【傳】十五年春,楚人伐徐,徐即諸夏故也。
三月,盟於牡丘,尋蔡丘之盟,且救徐也。
孟穆伯帥師及諸侯之師救徐,諸侯次於匡以待之。
夏五月,日有食之。
不書朔與日,官失之也。
秋,伐,厲,以救徐也。
晉侯之入也,秦穆姬屬賈君焉,且曰:「盡納羣公子。」晉侯烝於賈君,又不納羣公子,是以穆姬怨之。
晉侯許賂中大夫,既而皆背之。
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東盡虢略,南及華山,內及解樑城,既而不與。
晉飢,秦輸之粟;秦飢,晉閉之糴,故秦伯伐晉。
卜徒父筮之,吉。
涉河,侯車敗。
詰之,對曰:「乃大吉也,三敗必獲晉君。
其卦遇《蠱》,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餘,獲其雄狐。
』夫狐蠱,必其君也。
《蠱》之貞,風也;其悔,山也。
歲雲秋矣,我落其實而取其材,所以克也。
實落材亡,不敗何待?」
三敗及韓。
晉侯謂慶鄭曰:「寇深矣,若之何?」對曰:「君實深之,可若何?」公曰:「不孫。」卜右,慶鄭吉,弗使。
步揚御戎,家僕徒爲右,乘小駟,鄭入也。
慶鄭曰:「古者大事,必乘其產,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訓而服習其道,唯所納之,無不如志。
今乘異產,以從戎事,及懼而變,將與人易。
亂氣狡憤,陰血周作,張脈僨興,外強中乾。
進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弗聽。
九月,晉侯逆秦師,使韓簡視師,復曰:「師少於我,鬥士倍我。」公曰:「何故?」對曰:「出因其資,入用其寵,飢食其粟,三施而無報,是以來也。
今又擊之,我怠秦奮,倍猶未也。」公曰:「一夫不可狃,況國乎。」遂使請戰,曰:「寡人不佞,能合其衆而不能離也,君若不還,無所逃命。」秦伯使公孫枝對曰:「君之未入,寡人懼之,入而未定列,猶吾憂也。
苟列定矣,敢不承命。」韓簡退曰:「吾幸而得囚。」
壬戌,戰於韓原,晉戎馬還濘而止。
公號慶鄭。
慶鄭曰:「愎諫違卜,固敗是求,又何逃焉?」遂去之。
樑由靡御韓簡,虢射爲右,輅秦伯,將止之。
鄭以救公誤之,遂失秦伯。
秦獲晉侯以歸。
晉大夫反首拔舍從之。
秦伯使辭焉,曰:「二三子何其戚也?寡人之從君而西也,亦晉之妖夢是踐,豈敢以至。」晉大夫三拜稽首曰:「
【經】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須句。
夏,宋公、衛侯、許男、滕子伐鄭。
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戰於升陘。
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於泓,宋師敗績。
【傳】二十二年春,伐邾,取須句,反其君焉,禮也。
三月,鄭伯如楚。
夏,宋公伐鄭。
子魚曰:「所謂禍在此矣。」
初,平王之東遷也,辛有適伊川,見被髮而祭於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禮先亡矣。」秋,秦、晉遷陸渾之戎於伊川。
晉大子圉爲質於秦,將逃歸,謂嬴氏曰:「與子歸乎?」對曰:「子,晉大子,而辱於秦,子之慾歸,不亦宜乎?寡君之使婢子侍執巾櫛,以固子也。
從子而歸,棄君命也。
不敢從,亦不敢言。」遂逃歸。
富辰言於王曰:「請召大叔。
《詩》曰:『協比其鄰,昏姻孔雲。
』吾兄弟之不協,焉能怨諸侯之不睦?」王說。
王子帶自齊復歸於京師,王召之也。
邾人以須句故出師。
公卑邾,不設備而御之。
臧文仲曰:「國無小,不可易也。
無備,雖衆不可恃也。
《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又曰:『敬之敬之,天惟顯思,命不易哉!』先王之明德,猶無不難也,無不懼也,況我小國乎!君其無謂邾小。
蜂蠆有毒,而況國乎?」弗聽。
八月丁未,公及邾師戰於升陘,我師敗績。
邾人獲公胄,縣諸魚門。
楚人伐宋以救鄭。
宋公將戰,大司馬固諫曰:「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弗聽,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於泓。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
司馬曰:「彼衆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既陳而後擊之,宋師敗績。
公傷股,門官殲焉。
國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
古之爲軍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子魚曰:「君未知戰。
勍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讚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
且今之勍者,皆吾敵也。
雖及胡《老司》,獲則取之,何有於二毛?明恥教戰,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受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
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儳可也。」
丙子晨,鄭文夫人羋氏、姜氏勞楚子於柯澤。
楚子使師縉示之俘馘。
君子曰:「非禮也。
婦人送迎不出門,見兄弟不逾閾,戎事不邇女器。」
丁丑,楚子入饗於鄭,九獻,庭實旅百,加籩豆六品。
饗畢,夜出,文羋送于軍,取鄭二姬以歸。
叔詹曰:「楚王其不沒乎!爲禮卒於無別,無別不可謂禮,將何以沒?」諸侯是以知其
【經】二十有八年春,晉侯侵曹,晉侯伐衛。
公子買戍衛,不卒戍,刺之。
楚人救衛。
三月丙午,晉侯入曹,執曹伯。
畀宋人。
夏四月己巳,晉侯、齊師、宋師、秦師及楚人戰於城濮,楚師敗績。
楚殺其大夫得臣。
衛侯出奔楚。
五月癸丑,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衛子、莒子,盟於踐土。
陳侯如會。
公朝於王所。
六月,衛侯鄭自楚復歸於衛。
衛元咺出奔晉。
陳侯款卒。
秋,杞伯姬來。
公子遂如齊。
冬,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陳子、莒子、邾人、秦人於溫。
天王狩於河陽。
壬申,公朝於王所。
晉人執衛侯,歸之於京師。
衛元咺自晉復歸於衛。
諸侯遂圍許。
曹伯襄復歸於曹,遂會諸侯圍許。
【傳】二十八年春,晉侯將伐曹,假道於衛,衛人弗許。
還,自南河濟。
侵曹伐衛。
正月戊申,取五鹿。
二月,晉郤縠卒。
原軫將中軍,胥臣佐下軍,上德也。
晉侯、齊侯盟於斂盂。
衛侯請盟,晉人弗許。
衛侯欲與楚,國人不欲,故出其君以說於晉。
衛侯出居於襄牛。
公子買戍衛,楚人救衛,不克。
公懼於晉,殺子叢以說焉。
謂楚人曰:「不卒戍也。」
晉侯圍曹,門焉,多死,曹人屍諸城上,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謀曰稱:「舍於墓。」師遷焉,曹人兇懼,爲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兇也而攻之。
三月丙午,入曹。
數之,以其不用僖負羈而乘軒者三百人也。
且曰:「獻狀。」令無入僖負羈之宮而免其族,報施也。
魏準、顛頡怒曰:「勞之不圖,報於何有!」蓺僖負羈氏。
魏準傷於胸,公欲殺之而愛其材,使問,且視之。
病,將殺之。
魏準束胸見使者曰:「以君之靈,不有寧也。」距躍三百,曲踊三百。
乃舍之。
殺顛頡以徇於師,立舟之僑以爲戎右。
宋人使門尹般如晉師告急。
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則絕,告楚不許。
我欲戰矣,齊、秦未可,若之何?」先軫曰:「使宋舍我而賂齊、秦,藉之告楚。
我執曹君而分曹、衛之田以賜宋人。
楚愛曹、衛,必不許也。
喜賂怒頑,能無戰乎?」公說,執曹伯,分曹、衛之田以畀宋人。
楚子入居於申,使申叔去谷,使子玉去宋,曰:「無從晉師。
晉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晉國。
險阻艱難,備嘗之矣;民之情僞,盡知之矣。
天假之年,而除其害。
天之所置,其可廢乎?《軍志》曰:『允當則歸。
』又曰:『知難而退。
』又曰:『有德不可敵。
』此三志者,晉之謂矣。」子玉使伯棼請戰,曰:「非敢必有功也,願以間執讒慝之口。」王怒,少與之師,唯西廣、東宮與若敖之六卒實從之。
子玉使宛春告於晉師曰:「請復衛侯而封曹,臣亦釋宋之圍。」子犯曰:「子
【經】十有二年春王三月庚午,日有食之。
夏,楚人滅黃。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丁丑,陳侯杵臼卒。
【傳】十二年春,諸侯城衛楚丘之郛,懼狄難也。
黃人恃諸侯之睦於齊也,不共楚職,曰:「自郢及我九百里,焉能害我?」夏,楚滅黃。
  王以戎難故,討王子帶。
秋,王子帶奔齊。
冬,齊侯使管夷吾平戎於王,使隰朋平戎於晉。
王以上卿之禮饗管仲,管仲辭曰:「臣,賤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國、高在。
若節春秋來承王命,何以禮焉?陪臣敢辭。」王曰:「舅氏,餘嘉乃勳,應乃懿德,謂督不忘。
往踐乃職,無逆朕命。」管仲受下卿之禮而還。
君子曰:「管氏之世祀也宜哉!讓不忘其上。
《詩》曰:『愷悌君子,神所勞矣。
』」
【經】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辛酉,鄭伯突卒。
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
冬十有二月,葬鄭厲公。
【傳】二十一年春,胥命於弭。
夏,同伐王城。
鄭伯將王,自圉門入,虢叔自北門入,殺王子頹及五大夫。
鄭伯享王於闕西闢,樂備。
王與之武公之略,自虎牢以東。
原伯曰:「鄭伯效尤,其亦將有咎。」五月,鄭厲公卒。
王巡虢守。
虢公爲王宮於玤,王與之酒泉。
鄭伯之享王也,王以後之鞶鑑予之。
虢公請器,王予之爵。
鄭伯由是始惡於王。
冬,王歸自虢。
【經】三十有一年春,築臺於郎。
夏四月,薛伯卒。
築臺於薛。
六月,齊侯來獻戎捷。
秋,築臺於秦。
冬,不雨。
【傳】三十一年夏六月,齊侯來獻戎捷,非禮也。
凡諸侯有四夷之功,則獻於王,王以警於夷。
中國則否。
諸侯不相遺俘。
【經】十有九年春王正月。
夏四月。
秋,公子結媵陳人之婦於鄄,遂及齊侯、宋公盟。
夫人姜氏如莒。
冬,齊人、宋人、陳人伐我西鄙。
【傳】十九年春,楚子御之,大敗於津。
還,鬻拳弗納。
送伐黃,敗黃師於碏陵。
還,及湫,有疾。
夏六月庚申卒,鬻拳葬諸夕室,亦自殺也,而葬於絰
初,鬻拳強諫楚子,楚子弗從,臨之以兵,懼而從之。
鬻拳曰:「吾懼君以皇。
兵,罪莫大焉。」遂自刖也。
楚人以爲大閽,謂之大伯,使其後掌之。
君子「鬻拳可謂愛君矣,諫以自納於刑,刑猶不忘納君於善。」
初,王姚嬖於莊王,生子頹。
子頹有寵,蒍國爲之師。
及惠王即位。
取蒍國之圃以爲囿,邊伯之宮近於王宮,王取之。
王奪子禽祝跪與詹父田,而收膳夫之秩。
故蒍國、邊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作亂,因蘇氏。
秋,五大夫奉子頹以伐王,不克,出奔溫。
蘇子奉子頹以奔衛。
衛師、燕師伐周。
冬,立子頹。
【經】二十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
癸丑,葬我小君文姜。
陳人殺其公子禦寇。
夏五月。
秋七月丙申,及齊高傒盟於防。
冬,公如齊納幣。
【傳】二十二年春,陳人殺其大子禦寇,陳公子完與顓孫奔齊。
顓孫自齊來奔。
齊侯使敬仲爲卿。
辭曰:「羈旅之臣,幸若獲宥,及於寬政,赦其不閒於教訓而免於罪戾,弛於負擔,君之惠也,所獲多矣。
敢辱高位,以速官謗。
請以死告。
《詩》雲:『翹翹車乘,招我以弓,豈不欲往,畏我友朋。
』」使爲工正。
飲桓公酒,樂。
公曰:「以火繼之。」辭曰:「臣卜其晝,未卜其夜,不敢。」君子曰:「酒以成禮,不繼以淫,義也。
以君成禮,弗納於淫,仁也。」
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佔之,曰:「吉,是謂『鳳皇于飛,和鳴鏘鏘,有嬀之後,將育於姜。
五世其昌,並於正卿。
八世之後,莫之與京。
』」陳厲公,蔡出也。
故蔡人殺五父而立之,生敬仲。
其少也。
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陳侯使筮之,遇《觀》之《否》。
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代陳有國乎。
不在此,其在異國;非此其身,在其子孫。
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
《坤》,土也。
《巽》,風也。
《乾》,天也。
風爲天於土上,山也。
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於是乎居土上,故曰:『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庭實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賓於王。
』猶有觀焉,故曰其在後乎。
風行而着於土,故曰其在異國乎。
若在異國,必姜姓也。
姜,大嶽之後也。
山嶽則配天,物莫能兩大。
陳衰,此其昌乎。」
及陳之初亡也,陳桓子始大於齊。
其後亡成,成子得政。
【經】二十有四年春王三月,刻桓宮桷。
葬曹莊公。
夏,公如齊逆女。
秋,公至自齊。
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
戊寅,大夫宗婦覿,用幣。
大水。
冬,戎侵曹。
曹羈出奔陳。
赤歸於曹。
郭公。
【傳】二十四年春,刻其桷,皆非禮也。
御孫諫曰:「臣聞之:『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先君有共德而君納諸大惡,無乃不可乎!」
秋,哀姜至。
公使宗婦覿,用幣,非禮也。
御孫曰:「男贄大者玉帛,小者禽鳥,以章物也。
女贄不過榛慄棗修,以告虔也。
今男女同贄,是無別也。
男女之別,國之大節也。
而由夫人亂之,無乃不可乎!」
晉士蒍又與羣公子謀,使殺遊氏之二子。
士蒍告晉侯曰:「可矣。
不過二年,君必無患。」

首頁 - 個人中心
Process Time: 0.07s
Copyright ©2025 中華詩詞網 ZHS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