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
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
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
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
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
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逾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
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
”
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逾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
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
”
孟子之滕,馆于上宫。
有业屦于牖上,馆人求之弗得。
或问之曰:“若是乎从者之廋也?”曰:“子以是为窃屦来与?”
曰:“殆非也。
”“夫予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
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
”
有业屦于牖上,馆人求之弗得。
或问之曰:“若是乎从者之廋也?”曰:“子以是为窃屦来与?”
曰:“殆非也。
”“夫予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拒。
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
”
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
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
”
“何谓善?何谓信?”
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
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
”
“何谓善?何谓信?”
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
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士狂简,进取,不忘其初。
’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
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
“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
”
“何以谓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
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
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
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
’”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
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
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
’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
万章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
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
’君子反经而已矣。
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
’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
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
“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
”
“何以谓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
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
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
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
’”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
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
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
’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
万章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
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
’君子反经而已矣。
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